新書推薦: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部将《说文》部首、古文字字形和书法完美结合的力作。作者耗时三年,坚持毛笔书写,以《说文》540部首为核心内容,博采约取,吸收*研究成果,罗列权威的字形解说,对《说文》540部首一一疏解,同时配合大量各时代、各门类的典型字形字例,以精准笔法摹写,展现《说文》文字体系和相关古文字面貌。全书以毛笔小楷精写上版,简明扼要,体例得当,配合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古文字学修养,既是规范的学术著作,也是精美的书法作品,著名古文字学家刘钊先生称此书是一部內容形式二美兼并的作品,是一部很好的、不可多得的古文字参考书和篆书入门教材,绝非过誉。
|
關於作者: |
陈建胜,又名弘受,别署三畏,1983年生,永嘉楠溪人。先后获得中国美院学士、北京大学美术学硕士、华东师法大学书法篆刻硕士学位,现为台湾国立中兴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古文字方向)。曾参加各大书法展,举办个人书法展两场幷参加多次联展,参与编着《书法艺术》(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年,副主编)、《汉字之美日历》(中华书局,2015年,合着)、《经典诵读与书写》(人民出版社,2017年,编委),出版专著《陈建胜书法作品集》等。
|
目錄:
|
序一劉釗
序二陳忠康
说文部首卷一
说文部首卷二
说文部首卷三
说文部首卷四
说文部首卷五
说文部首卷六
说文部首卷七
说説文部首卷八
说文部首卷九
说文部首卷十
说文部首卷十一
说文部首卷十二
说文部首卷十三
说文部首卷十四
附录:说文部首标目二种
参考文献
跋
|
內容試閱:
|
序一
劉釗
陳建勝先生的《說文部首源流字體演變與形義圖釋》一書即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因建勝與我相識多年,這部書稿又是我向上海古籍出版社推薦的,故當建勝向我索序時,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建勝這部書稿以《說文》部首為對象,按《說文》五百四十部的本來順序,逐一羅列其各時代的古文字字形,然後對其形體演變和意義進行圖釋和解說,並標明部首所屬的六書類別。書稿對古文字字形的收集非常豐富,釋義的說解言簡意賅,能得其要。尤其大部分說解都吸收了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體現了對《說文》部首研究的最新進展。這一點遠非坊間一些外行人編寫的著作可比。更能彰顯其書稿獨到特色的是全書皆由作者用毛筆工楷書寫,字形準確,書法精妙,板式古雅,是一部內容形式二美兼併的作品。
建勝原為學書法出身,但對文字學,尤其是古文字學愛好鑽研多年,曾從著名古文字學家曹錦炎先生游,後到華東師大讀碩士,又廣泛聽取了華東師大有關古文字學方面的專業課,同時旁聽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各種課程,見識和積累日漸深厚,這部《說文部首源流字體演變與形義圖釋》書稿,就是他在多年愛好鑽研古文字之後的見識和心得的集中呈現,充分體現了他好學深思,款誠篤實的可貴品質。
建勝今年負笈臺灣攻讀古文字專業的博士,這標誌他從此正式走上古文字研究的專業之路。
古文字研究圈子中人,有很多都是從愛好書法開始,最後走上古文字研究的專業之路的。古文字學界的前輩學者中,書法家不乏其人。當代的古文字學人中,一邊研究古文字,一邊喜歡寫字並卓然成家者更是大有人在。研究古文字和寫字其實本來就聯繫緊密,完全可以並行不悖。我們不光不能視一邊研究古文字,一邊寫字的學者為不務正業,相反還應該大力提倡這一雅好。在研究之暇寫寫字,讓研究和寫字互相滋養,這無論怎麼看都是一件好事情。因此從這一點出發,我對寫字好又願意研究古文字的學生,從來都是高看一眼。
這部書稿對於初學古文字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來說,可稱得上是一部很好的參考書;對於書法愛好者,尤其是對想寫好篆書的書法愛好者來說,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入門教材。
是為序。
序二
陳忠康
我與建勝一度有十多年未見。2014年5月,我參加了他在北京的一次個人書法展,通過這個展覽,對他在過去十多年時光裡的所學所為,有了比較全面的知悉。此後,我們見面、聯繫漸多,瞭解自然也就更深了。他在書法之外,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圍繞《說文解字》而展開的古文字學上,並取得了頗佳的成績。
去年初秋,我南下杭州,在滿覺隴石屋洞畔的子瞻小院,他攜來一部千餘頁的書稿,即《說文部首形義圖釋》。儘管之前他已向我透露寫作此書的一些情況,但是當厚厚十幾冊用毛筆手寫的書稿擺在面前時,我仿佛看到了流轉千年的古老中國文字與積澱豐厚的書法藝術在這位年輕人思想中的融匯激蕩,內心不禁被觸動了。所以當他說請我寫一篇序時,我便欣然同意了。
《說文解字》乃我國傳統文字學的經典著作,這本書對研究中國語言文字、詮釋傳世典籍和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在中國文化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說文》成書已久,古今文字和語言的隔閡,往往令現在的初學者有一種陌生感而無從入手,學習研究有一定的難度。
建勝的《說文部首形義圖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該書以《說文》部首為研究對象,正文每部先列小篆字頭,若《說文》有誤處,皆據古文字材料改正。再古音,次則字形,收入大量先秦古文字、秦漢篆隸、魏晉文字材料,並標記字形時代、來源出處,排列文字前後發展演變譜系。釋義先收錄大徐本《說文》原文,再加按語,吸收《說文》學、古文字學前賢已有和今人最新的研究成果,並輔以己意,間或援引古書用例,最後注明六書所屬等內容。另外全書以現代白話行文,力求明白曉暢,使得閱讀上雅俗共宜。
記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沙孟海先生曾寫過一封關於書法專業教學的著名信件,信中提到:作為專業書家,要求應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須有一門學問做基礎學問是終生之事充分瞭解字體原委變遷,博取約守,豐富自己創作的源泉。建勝所讀正是書法專業,因此能顧及《說文》部首對學習書法、篆刻的幫助。正如沙老所言,漢字於各個時代嬗變之字形,是書法家在藝術創作時的載體和靈感源泉。此書所收的大量古文字形體,尤其是盈多的秦漢篆文,氣息古樸,字形精准,筆法雋妙,為書法篆刻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參考材料和依據,同時對促進書法篆刻研究也有獨特的意義。書法家如果能很好的把握這其中的字形演變規律,必能加深并充實自己作品的內涵底蘊和審美取向。
回顧建勝的學藝道路。他對書法的喜愛緣自幼小時家庭環境的影響,隨後的讀書生涯更讓他對筆墨產生了深深的嚮往。大概在2002年暑假,他來我溫州文化宮的班上聽課,我去北京後,他又得到林劍丹、張如元等學高德厚長者的教導賞識與呵護提攜,可謂是莫大的福緣。這或許促使他選擇了將古文字和書法結合作為自己的著力鑽研方向。這些年他輾轉求學於杭州、北京、上海,大大開拓了眼界和見識,但其間他依舊保持著和故鄉書壇、學界的密切往來。在上世紀電腦排版技術落後時,舊輩學者的古文字著作大多依靠手寫。時代的進步,當前的研究手段已經現代化,電腦檢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隔斷了我們翻閱古書所帶來的親近感和書卷氣。建勝的這部《說文部首形義圖釋》,重拾前輩遺風,用一筆一劃日常書寫的手稿,探懷幽情,發露文心,讓人感受到溫州文脈生生不息的活力。
溫州書風的形成與永嘉前輩學人的功德澤被是分不開的,舊時代的溫州書家如夏承燾、蘇淵雷、方介堪等,都有著深厚的學問根柢,直到今天,老一輩書家們也都是如此。但是這種藝術與學術互相滋養、互為依託的傳統到了我們這一代書家的身上就漸漸弱化了,由於藝術學科的獨立和藝術市場的繁榮,年輕書家在學問涵養方面下工夫的時間就更欠缺了。
建勝和眾多有才華的年輕人一樣,走上了進高校書法專業學習的道路,但與眾不同的是,他願意花時間把古文字學這條冷板凳坐熱,耐得住稽古窮經的寂寞,時人所棄而不顧者,他卻守之以寶,時人所食而無味者,他卻甘之如飴。這本手寫書稿的完成,源於他藝術與學術雙修互養的自我成長模式。
通觀建勝的《說文部首形義圖釋》書稿,是一本立足學術,又兼顧藝術的好書。對普及和研究《說文》、古文字及書法篆刻藝術來說,將會是一本重要的參考書。作者自身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專精一門的治學品質,傳承了永嘉學派諸賢既推崇義理又不偏廢社會事功的實幹作風,這無疑也是傳統永嘉學人的優秀品質。永嘉學派講究耕、讀並重,書法對於建勝就好比是耕,因為純粹讀書、做學問是要生計成憂的,且容易脫離社會而陷入迂闊。建勝走的這個路子是很有特色的,體現在他的字上面,跟我們現在全國的書風,或者和另外一些書家相較,就完全不一樣,非常獨特。建勝的字一看,就是沉得下去,甚至可以看出有一種學問氣蘊含在裡面。
書法非道,但可載道,由法度向道術的深入,則是建勝書法中最值得關注和體會的地方。這本書裡的兩種書體給我的印象很深刻:一種是小篆,一種是注釋筆記。小篆體現了他從靜態書體裏面的修煉,已經基本打通了字法,且寫得松活而不呆板,同時具有文氣,小篆的這種美在他筆下得到了充分挖掘,這個是很不容易的;還有就是小楷筆記和穿插其間的各種古文字形體,這部分的形式感很強,它来源于真正实用基础之上,這才是活生生的接地氣的形式。當下展覽中搞得那種形式感有些很空洞,是套路,練花架子的,往往經不起推敲。當真正把書法的實用性掌握好了,在埋首書齋的情境下,用到了書法,這時候,寫出來的字和呈現出來的形式才是最漂亮、最美的。因此,對於書法家和學者們來說,這本書更啟發我們:原來枯燥而冷門的舊學問,也可以做得很富於溫情和美感;而日新月異的當代書法,不妨回到案頭和書齋之中尋找最終的意義歸宿。
建勝到上海跟隨張索老師讀碩士後,在本專業之外,他又旁聽各大名校的古文字學課程,補充自己的不足。這本書便是他在上海三年求學時期的產物,通過這本書的寫作,建勝檢驗並鞏固了學識和書技。儘管在當前的學科體制下,書法藝術和傳統學問分離為兩途已是一種客觀趨勢。然而學問涵養在書法藝術上的浸潤,以及書法藝術對於傳統學術的反哺,這種雙向的交流和互動,因兩者緊密的血緣關係,依然會越發被強調。建勝守護舊學、不廢新知的志向,必將隨著這本書的出版變得更加堅定。他馬上要去台灣攻讀古文字的博士學位,可以預見到,他將以這本書為起點,來推動書法藝術與傳統學術的雙向交流。我非常看好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