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实现山青水绿,适宜的生态环境规制手段和有效的产业结构优化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围绕这一话题,本书从生态治理与结构调整这两个切入点来分析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机制和制约因素,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提供理论框架,为推进绿色发展的环境政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
|
關於作者: |
吴一超,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就职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学、社会政策、卫生与健康经济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项目多次;受邀参加加拿大、英国、中国香港等地举办的社会政策学术会议并做大会主题发言,在SSCI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并担任多家SSCI国际学术期刊评审人。
|
目錄:
|
第一篇 环境规制
我国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中国区域环境规制强度的测算研究
环境规制与工业发展对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
第二篇 生态治理
我国环境保护税的减排效应实证分析
城市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中国市级面板数据
FDI对碳排放的影响途径研究
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
第三篇结构调整
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效应的实证关系研究
基于珠三角地区的面板数据
基于DEA-Malmquist-Tobit方法的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水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四篇土地开发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江苏省经济增长中的土地资源尾效研究
第五篇海洋经济
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与渤海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脉冲响应分析
我国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第六篇 绿色发展
新型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
新一线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长三角地区金融支持对绿色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內容試閱:
|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以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造成了生态与环境的破坏,降低了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实现绿水青山,适宜的生态环境规制手段和有效的产业结构优化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围绕这一话题,本书从生态治理与结构调整这两个切入点来分析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机制和制约因素,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提供理论框架,为推动绿色发展的环境政策提供现实依据。本书的内容共分为六篇。
第一篇的主题为环境规制,推动绿色发展的重点之一在于环境规制,其也正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本部分的三篇文章分别梳理了环境规制工具的类型、测算了中国各区域环境规制的强度、探讨了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深入分析了环境规制等政策措施对工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文章结果显示:近十年中国环境规制强度区际差异巨大,整体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行政型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呈非线性关系,且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会促进经济增长,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呈U形关系,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呈线性关系,且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会抑制经济增长;从影响机制来看,环境规制可以通过提高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来改善空气质量,同时加强环境立法有利于企业扩大环保投资。
第二篇的主题将绿色发展聚焦于生态治理这一话题,为实现绿色发展,减少我国城市和工业生产中的污染物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两大治理重点。第一篇文章探讨了环保税对降低环境污染的显著影响,结果显示,环保税的实施有助于减少SO2的排放量,环保投资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第二篇文章从区域发展视角分析了城市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其结果表明,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对人均碳排放增长产生负向作用,而城市的人均面积和人均GDP的增长则会对人均碳排放增加产生正向作用。第三篇文章从规模、结构、技术、管制四个渠道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碳排放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显著增加了碳排放,技术效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管制效应对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
第三篇的主题为产业结构调整,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一篇文章从区域产业集聚的角度来探讨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其结果证明,产业集聚规模、效益、能力对环境污染是具有抑制作用的,其中以珠三角地区九市作为研究对象,其对外开放程度也发挥了重要中介作用。第二篇文章对中国四大工业基地主要的21个城市的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影响生态效率的因素,指出各个城市的生态效率基本上处于上升状态,其中京津冀工业基地主要城市的生态效率增长最快。第三篇文章则以江苏省为例,考察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水污染之间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的升级降低了水污染程度,但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
第四篇的主题为土地开发,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中稀缺且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第一篇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重点研究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测算发现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城市建设用地效率平均情况显著优于安徽省,且城市建设用地效率和城市与港口之间的距离呈∽形曲线关系。第二篇文章则探索了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尾效作用,结论表明土地资源约束对实际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较大的阻力,土地资源消耗引起的增长尾效总体上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第五篇的主题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眼光不但要汇集于内陆,而且要拓展到广阔的海洋。本部分的两篇文章侧重探讨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构建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和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状态良好,而环渤海各省份海洋环境也有所改善,同时,产业结构变化越快的省份,其环境承载力水平越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
第六篇的主题为绿色发展,纵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全过程,伴随的是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部分的第一篇文章探讨了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废气污染等问题的耦合关系,其分析指出,我国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正向,说明我国现处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的过渡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初期阶段,新型城镇化与减轻环境压力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另两篇文章则分别研究了新一线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金融支持促进城市群的绿色发展,其实证结果表明:城市产业结构对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外向度、人口素质和人口密度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则有负向影响;城市金融效率对绿色发展的作用为正;而绿色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
最后,特别鸣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郭贞利同学,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涂曼娅同学,以及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级经济学专业白雨薇、薛淋云、陈识涵、张寅、杨涛、田纪驰、王云、花泽苏、郭莤、姜静静、黄钰、王丹丹、高雨欣、朱晓妍等同学,对本书的贡献。
吴一超
2019年6月19日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