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本书从源头讲起,带你领略中医的博大精深,解析中蕴含着对中医的感悟。
2.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家庭医生。本书从众多名方中精选了一批代表性强、使用频率高且应用范围广的名方成药,细心解读每一首名方,以求让更多的人能真正认识名方,并能更好、更准确地去使用名方,在切身体味古人高深医理、哲理的意境中,尽享我们的健康人生!
|
內容簡介: |
名方之所以为名方,除了因它已经过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临床使用,被证实疗效确切外,还在于每首名方的构建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医理。名方常常被制成膏、丹、丸、散等不同剂型的成药,现如今,很多药店甚至便利店中,都有中医名方成药的销售。本书从众多名方中精选了一批代表性强、使用频率高且应用范围广的名方成药,细心解读每一首名方,以求让更多的人能真正认识名方,并能更好、更准确地去使用名方,在切身体味古人高深医理、哲理的意境中,尽享我们的健康人生!
|
關於作者: |
吴丽丽,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已在SCI源期刊及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10部学术著作及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教育厅优秀教学课件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及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奖励及荣誉称号。主要从事中医内科杂病、中医妇科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调理的临床治疗及研究工作。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不少安全、方便、效用显著的老药名方,它们是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精华,可谓是久经考验,这些老药名方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老药名方被加工成了中成药,并且这些中成药大多数为非处方药。也就是说,这其中的很多中成药无需医生的处方,患者就可以在药房买到。相对于中药水煎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且方便携带,更重要的是,这些中成药在服用时不存在像服用水煎剂时特有的异味刺激,这些因素使得中成药更便于患者服用。
此外,一般情况下,中成药每次需用的中草药量远远少于中药煎剂,相较于中药煎剂而言,具有少量长期服用的特点,可主要用于慢性病及体质的调治,尤其是在症状被控制后的病后恢复阶段,其运用更为适合。俗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多种因素作用于人体,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积累才会导致疾病,因此治疗疾病也理所当然地需要一定的时间。中成药显然是非常契合这类情况的。
中成药都是基于中医理论创立,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运用的,但大多数老百姓对于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却常常很有限,再加上很多中成药的说明书存在中西医病名及中西医症状等术语混杂的现象,这些情况常妨碍了中成药的有效应用。实际上,西药通常是针对西医的病症而设,而中成药则是针对中医的证而设。所谓证,实际上是指一类病理状态,它可散见于多种西医病症当中,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西医的病症并不能都归属于同一个中医的证,这就造成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上会出现一些困难。
本书主要介绍一些常用且基于老药名方开发的中成药,并介绍了这些方药创立所基于的中医理论,以期读者在使用名方及中成药时能更加合理、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