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NT$
259.0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NT$
302.0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NT$
467.0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NT$
250.0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NT$
374.0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374.0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NT$
286.0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NT$
484.0
|
編輯推薦: |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以下简称优博丛书)精选自2014年以来入选的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Top 5%)。每篇论文经作者进一步修改、充实并增加导师序言后,以专著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优博丛书选题范围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各主要领域,覆盖清华大学开设的全部一级学科,代表了清华大学各学科*秀的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反映了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具有较强的前沿性、系统性和可读性,是广大博硕士研究生开题及撰写学位论文的必备参考,也是科研人员快速和系统了解某一细分领域发展概况、*进展以及创新思路的有效途径。
|
內容簡介: |
毫米波通信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热切关注。毫米波通信可提供数吉比特量级的通信服务,如高清电视和超高清视频。本书重点研究了毫米波无线网络中的定向通信、遮挡敏感、动态性等关键问题,在空分复用机制、抗遮挡策略、D2D通信、传输调度等关键技术和网络架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本书内容可为通信专业大学生、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
目錄:
|
目录
第 1章绪论 .1
1.1毫米波通信的主要特征 2
1.1.1无线信道特性 .2
1.1.2定向性 .3
1.1.3遮挡敏感性 4
1.2毫米波通信的典型应用 4
1.2.1无线个域网或无线局域网 4
1.2.2蜂窝接入 .4
1.2.3无线回传 .6
1.3毫米波无线网络关键问题与研究现状 7
1.3.1空分复用 .7
1.3.2抗遮挡 . 10
1.3.3动态性 . 11
1.4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2
第 2章多路多跳传输下的空分复用机制研究 . 17
2.1引言 . 17
2.2相关工作 18
2.3系统概述 20
2.3.1系统模型 . 20
2.3.2问题概述 . 22
2.4问题建立 23
2.5多路多跳传输方案 . 28
2.5.1传输路径选择 . 28
2.5.2业务分配 . 29
2.5.3传输调度 . 31
2.5.4计算复杂度 33
2.6性能评估 34
2.6.1仿真设置 . 34
2.6.2与最优解的比较 . 35
2.6.3与现有方案的比较 37
2.6.4不同 Hmax下的性能 . 39
2.7小结 . 41
第 3章抗遮挡高效传输调度策略研究 . 43
3.1引言 . 43
3.2相关工作 44
3.3系统概述 45
3.3.1系统模型 . 45
3.3.2示例 48
3.4问题建立 50
3.5抗遮挡传输调度算法 . 55
3.5.1中继选择算法 . 55
3.5.2并行传输调度算法 56
3.6性能评估 60
3.6.1仿真设置 . 60
3.6.2与现有方案的比较 62
3.6.3与 MILP解比较 . 66
3.7小结 . 68
第 4章接入与回传联合调度下的 D2D通信研究 69
4.1引言 . 69
4.2相关工作 72
4.3系统概述 73
4.3.1系统模型 . 73
目录 19
4.3.2问题概述 . 76
4.4问题建立 78
4.5 D2DMAC方案 . 82
4.5.1路径选择准则 . 82
4.5.2传输调度算法 . 82
4.6性能分析 85
4.7性能评估 88
4.7.1仿真设置 . 88
4.7.2与最优解的比较 . 91
4.7.3与其他方案的比较 92
4.7.4不同路径选择参数下的性能 . 95
4.8小结 . 97
第 5章软件定义的毫米波无线网络架构 . 99
5.1引言 . 99
5.2相关工作 100
5.3设计目标 101
5.4系统架构 102
5.4.1架构概述 . 102
5.4.2测量接口 . 103
5.4.3控制接口 . 103
5.4.4中心控制器 104
5.4.5本地代理 . 105
5.4.6控制开销 . 105
5.5开放性问题与挑战 . 106
5.5.1实现技术 . 106
5.5.2测量 106
5.5.3集中控制算法 . 107
5.6应用实例 107
5.6.1抗遮挡 . 107
5.6.2空分复用 . 108
5.7性能评估 110
5.7.1目标系统 . 110
5.7.2结果分析 . 111
5.8小结 . 113
第 6章总结与展望 . 115
6.1总结 . 115
6.2展望 . 116
参考文献 . 119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33
致谢 135
|
內容試閱:
|
一流博士生教育体现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代丛书序) ①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是一流大学的底色,体现了学校的传统和特色。博士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体现出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清华大学正在全面推进综合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建立完善的博士生选拔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
学术精神的培养是博士生教育的根本
学术精神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者与学术群体在学术活动中坚守的价值准则。大学对学术精神的追求,反映了一所大学对学术的重视、对真理的热爱和对功利性目标的摒弃。博士生教育要培养有志于追求学术的人,其根本在于学术精神的培养。
无论古今中外,博士这一称号都是和学问、学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和知识探索密切相关。我国的博士一词起源于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是一种学官名。博士任职者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须知识渊博并负有传授学问的职责。东汉学者应劭在《汉官仪》中写道:博者,通博古今;士者,辩于然否。 后来,人们逐渐把精通某种职业的专门人才称为博士。博士作为一种学位,最早产生于 12世纪,最初它是加入教师行会的一种资格证书。 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成立,其哲学院取代了以往神学院在大学中的地位,在大学发展的历史上首次产生了由哲学院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并赋予了哲学博士深层次的教育内涵,即推崇学术自由、创造新知识。哲学博士的设立标志着现代博士生教育的开端,博士则被定义为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具备创造新知识
①本文首发于《光明日报》,2017年 12月 5日。
能力的人,是学术精神的传承者和光大者。
博士生学习期间是培养学术精神最重要的阶段。博士生需要接受严谨的学术训练,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并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学术活动及博士论文答辩等环节,证明自身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博士生要培养学术志趣,把对学术的热爱融入生命之中,把捍卫真理作为毕生的追求。博士生更要学会如何面对干扰和诱惑,远离功利,保持安静、从容的心态。学术精神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理性精神、学术奉献精神不仅对博士生未来的学术事业至关重要,对博士生一生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是博士生最重要的素质
博士生需要具备很多素质,包括逻辑推理、言语表达、沟通协作等,但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
学术重视传承,但更看重突破和创新。博士生作为学术事业的后备力量,要立志于追求独创性。独创意味着独立和创造,没有独立精神,往往很难产生创造性的成果。 1929年 6月 3日,在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王国维逝世二周年之际,国学院师生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学者,募款修造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同为国学院导师的陈寅恪先生撰写了碑铭,其中写道: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这是对于一位学者的极高评价。中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讲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是强调要在古今贯通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努力达到新的高度。博士生应该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来要求自己,不断创造新的学术成果。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在 20世纪 80年代初对到访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 90多名中国学生、学者提出:
独创性是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杨先生主张做研究的人一定要有独创的精神、独到的见解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学术上的独创性变得越来越难,也愈加珍贵和重要。博士生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性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遵循逻辑规则、不断质疑和反省的思维方式,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勇于挑战自己、敢于挑战权威。批判性思维的缺乏往往被认为是中国学生特有的弱项,也是我们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2001年,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开展了一项卡内基博士生教育创新计划,针对博士生教育进行调研,并发布了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在美国和欧洲,培养学生保持批判而质疑的眼光看待自己、同行和导师的观点同样非常不容易,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必须要成为博士生培养项目的组成部分。
对于博士生而言,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要从如何面对权威开始。为了鼓励学生质疑学术权威、挑战现有学术范式,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和创新能力,清华大学在 2013年发起巅峰对话,由学生自主邀请各学科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大师与清华学生同台对话。该活动迄今已经举办了 21期,先后邀请 17位诺贝尔奖、 3位图灵奖、 1位菲尔兹奖获得者参与对话。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里夏普莱斯( Barry Sharpless)在 2013年 11月来清华参加巅峰对话时,对于清华学生的质疑精神印象深刻。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
清华的学生无所畏惧,请原谅我的措辞,但他们真的很有胆量。 这是我听到的对清华学生的最高评价,博士生就应该具备这样的勇气和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更难的一层是要有勇气不断否定自己,有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精神。爱因斯坦说:
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 这句名言应该成为每一位从事学术研究的博士生的箴言。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有赖于构建全方位的博士生教育体系
一流的博士生教育要有一流的教育理念,需要构建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把教育理念落实到博士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
在博士生选拔方面,不能简单按考分录取,而是要侧重评价学术志趣和创新潜力。知识结构固然重要,但学术志趣和创新潜力更关键,考分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术潜质。清华大学在经过多年试点探索的基础上,于 2016年开始全面实行博士生招生申请 -审核制,从原来的按照考试分数招收博士生转变为按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术潜质招收,并给予院系、学科、导师更大的自主权。《清华大学申请 -审核制实施办法》明晰了导师和院系在考核、遴选和推荐上的权力职责,同时确定了规范的流程及监管要求。
在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确认方面,不能论资排辈,要更看重教师的学术活力及研究工作的前沿性。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要让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参与到博士生教育中来。清华大学从 2009年开始探索将博士生导师评定权下放到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允许评聘一部分优秀副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学校在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明确教研系列助理教授可以独立指导博士生,让富有创造活力的青年教师指导优秀的青年学生,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在促进博士生交流方面,要努力突破学科领域的界限,注重搭建跨学科
的平台。跨学科交流是激发博士生学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博士生要努力提
升在交叉学科领域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清华大学于 2014年创办了微沙
龙平台,同学们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随时发布学术话题、寻觅学术伙伴。 3年
来,博士生参与和发起微沙龙 12 000多场,参与博士生达 38 000多人次。
微沙龙促进了不同学科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志趣。清华于 2002年创办了博士生论坛,论坛由同学自己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博士生论坛持续举办了 500期,开展了 18 000多场学术报告,切实起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科交融、促进交流的作用。学校积极资助博士生到世界一流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研究,超过 60%的博士生有海外访学经历。清华于 2011年设立了发展中国家博士生项目,鼓励学生到发展中国家亲身体验和调研,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各类问题。在博士学位评定方面,权力要进一步下放,学术判断应该由各领域的学
者来负责。院系二级学术单位应该在评定博士论文水平上拥有更多的权力,
也应担负更多的责任。清华大学从 2015年开始把学位论文的评审职责授权给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位论文质量和学位评审过程主要由各学位分委员会
进行把关,校学位委员会负责学位管理整体工作,负责制度建设和争议事项
处理。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博士生培养质量的
提升是大学办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博士生教
育的战略性、引领性作用,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不断
推动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迈向新的高度。
清华大学校长
2017年 12月 5日
丛书序二
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博士生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作为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清华大学自 2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立足国家和社会需要,结合校内实际情况,不断推动博士生教育改革。为了提供适宜博士生成长的学术环境,我校一方面不断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一方面大力推动培养模式创新探索。我校已多年运行一系列博士生培养专项基金和特色项目,激励博士生潜心学术、锐意创新,提升博士生的国际视野,倡导跨学科研究与交流,不断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
博士生是最具创造力的学术研究新生力量,思维活跃,求真求实。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本领域研究前沿,吸取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宽人类的认知边界,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这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不仅是我校博士生研究工作前沿成果的体现,也是我校博士生学术精神传承和光大的体现。
这套丛书的每一篇论文均来自学校新近每年评选的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了鼓励创新,激励优秀的博士生脱颖而出,同时激励导师悉心指导,我校评选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已有 20多年。评选出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代表了我校各学科最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为了传播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成果,更好地推动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促进博士生未来发展和成长,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这些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悉心地为每位作者提供专业、细致的写作和出版指导,使这些博士论文以专著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促进了这些最新的优秀研究成果的快速广泛传播。相信本套丛书的出版可以为国内外各相关领域或交叉领域的在读研究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为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和优秀科研成果的转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感谢丛书作者的导师们。这些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从选题、研究到成文,离不开导师的精心指导。我校优秀的师生导学传统,成就了一项项优秀的研究成果,成就了一大批青年学者,也成就了清华的学术研究。感谢导师们为每篇论文精心撰写序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
感谢丛书的作者们。他们优秀的学术成果,连同鲜活的思想、创新的精神、严谨的学风,都为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后来者树立了榜样。他们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对论文进行了细致的修改完善,使之在具备科学性、前沿性的同时,更具系统性和可读性。
这套丛书涵盖清华众多学科,从论文的选题能够感受到作者们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社会发展问题、新兴产业创新等的研究热情,能够感受到作者们的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相信这些年轻作者们勇于承担学术创新重任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感染和带动越来越多的博士生,将论文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祝愿丛书的作者们、读者们和所有从事学术研究的同行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坚持梦想,百折不挠!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和造福人类的事业中不断创新,做新时代的引领者。
相信每一位读者在阅读这一本本学术著作的时候,在吸取学术创新成果、享受学术之美的同时,能够将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理性精神和学术奉献精神传播和发扬出去。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2018年 1月 5日
导师序言
近几十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深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产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但是无线通信技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日益紧张的频谱资源同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形成突出矛盾,为了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各种新型信源编码、调制解调、信号处理的方式也日趋复杂。将无线通信扩展到毫米波频段是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毫米波有其特定的物理特性,其更大的传播损耗往往需要采用定向传播,并且对遮挡敏感,需要进行特殊设计。牛勇博士的论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对毫米波无线通信的媒体接入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空分复用机制、抗遮挡方向性 MAC调度、接入回传联合调度等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牛勇博士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学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其中多篇为 ESI高被引论文。牛勇博士科研工作勤奋踏实,学风严谨,善于思考,不断拓展研究深度,曾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其博士学位论文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
金德鹏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2019年 5月 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