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以时间为线索,根据传统学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共包括先秦学术概论、秦汉学术概论、三国两晋学术概论、南北朝学术概论、隋唐五代学术概论、宋代学术概论、辽金元学术概论、明代学术概论、清代学术概论与近代学术概论十大段。
每个阶段根据又具体分为经学、史学、子学、玄学、佛学、文学理论等章节进行专门阐述,根据各个阶段学术发展特点,每一段侧重不同,在厘清学术发展脉络的同时,尽量做到重点突出,特征鲜明。首先做到纵横结合,就是时间与空间相交叉,呈现一个立体的学术发展原景图。其次是点面结合,每个阶段既要概括各门学术的发展全貌,还要重点介绍其代表人物。先总结其观点,后罗列其原始文献,不做空泛之谈。
|
關於作者: |
尹玉珊,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目錄:
|
绪言:中国传统学术史的前世今生001
上编
第一章 先秦学术史概论005
总论:六经的初生与子学的长育007
第一节 道家014
老子016
宋尹学派018
庄子020
杨朱022
第二节 儒家024
孔子025
曾子028
子思029
孟子031
荀子033
第三节 墨家035
墨子036
第四节 法家039
商鞅040
申不害041
慎到043
韩非044
第五节 名家046
公孙龙047
惠施049
第六节 纵横家051
苏秦052
第七节 农家053
许行054
第八节 阴阳家056
邹衍056
第九节 兵家058
孙武058
吴起061
孙膑063
第十节杂家065
尸子065
吕不韦067
第二章 秦汉学术史概论069
总论:经分今古与子学的融通071
李斯075
董仲舒076
陆贾078
贾谊080
晁错082
京房084
扬雄087
桓谭090
刘歆091
王充093
王符095
仲长统097
马融098
郑玄100
许慎101
何休102
蔡邕104
张衡106
刘劭108
第三章 三国两晋学术史概论111
总论:玄学为主的多元学术113
曹丕121
徐干123
何晏125
王弼126
嵇康130
裴頠132
郭象134
欧阳建136
杨泉137
王肃140
杜预142
范宁143
皇侃145
释道安147
支道林148
鸠摩罗什150
慧远151
僧肇153
竺道生155
陆机156
葛洪158
干宝160
寇谦之162
陆修静163
第四章 南北朝学术史概论167
总论:文学的个性与学分南北169
何承天171
范缜173
陶弘景174
范晔176
沈约177
刘峻179
萧绎180
萧统182
刘勰183
钟嵘186
颜之推187
郦道元189
杨衒之191
第五章 隋唐五代学术史概论193
总论:与佛学相伴相生的学术195
王通199
孔颖达201
颜师古203
成玄英205
王玄览207
司马承祯208
神秀209
慧能211
法藏213
刘知几215
赵蕤217
殷璠218
陆贽220
杜佑222
韩愈223
李翱225
柳宗元227
皎然228
刘禹锡230
司空图231
无能子232
杜光庭235
谭峭236
下编
第一章 宋代学术史概论239
总论:理学为主的多元学术241
胡瑗245
孙复246
石介248
范仲淹249
欧阳修251
李觏254
司马光255
王安石257
苏轼260
周敦颐263
张载265
邵雍267
程颢、程颐269
张栻272
沈括274
朱熹275
陆九渊277
吕祖谦279
陈亮、叶适281
谢良佐283
黄庭坚284
郑樵286
严羽287
张伯端288
第二章 辽金元学术史概论291
总论:理学与心学之间293
耶律楚材295
元好问297
丘处机298
许衡299
方回302
郭守敬304
刘因305
吴澄307
马端临310
许谦311
第三章 明代学术史概论315
总论:心学为主的多元学术317
刘基320
宋濂322
方孝孺324
陈献章326
湛若水327
王守仁330
罗钦顺332
王廷相333
王艮335
杨慎337
王畿339
罗洪先341
李贽342
吕坤344
张岱345
第四章 清代学术史概论349
总论:传统学术的复兴与大总结351
黄宗羲354
顾炎武357
王夫之359
傅山361
金圣叹363
万斯同364
惠栋366
全祖望368
袁枚370
颜元371
戴震373
纪昀376
赵翼378
钱大昕379
章学诚381
崔述383
黄丕烈385
焦循387
阮元389
魏源391
郭嵩焘393
王韬395
薛福成396
主要参考文献399
|
內容試閱:
|
绪言:中国传统学术史的前世今生
学术是知识活动的高层产物,知识活动的专门化使其持有者的抽象思维水平日益提高、见解日益系统化,并通过思辨、传习和文字记载来表达或保存这些系统性的见解,从而形成了早期的学术。学术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持续性,这是由于学术系统内充满理性认识因素,可以使积极的学术继承与认识的革新有机结合起来。学术在持续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遗产,清理和评价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财富中最为睿智的组成部分,是学术史研究的要务。
中国传统学术的历史可上溯到经典时代,距今约3000年。中国学术史的论文,最早出现于战国后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庄子天下》篇或许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学术史,然后才是《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和《易传》,汉代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和《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诸子略》等。据传世文献看,系统、全面的学术史专著始于赵宋,盛于明、清两朝。
赵宋的系统学术史专著,以理学的脉络最为清晰,其中特以濂、关、洛、闽之学为主,以朱熹的《伊洛渊源录》与李心传的《道命录》为开端,这类学术史的撰写贯穿了有明一代并延至清初。直到黄宗羲《明儒学案》与《宋元学案》的出现,才开启了学术史著作会异同、戒门户的新阶段。有清一代,不仅学分汉、宋,并且分南北、划地域,所以学术史的写作也是异彩纷呈,虽各有特点,但少见会同之作。
清末民初以后的学术史研究,内涵稍有转化。一是所谓国学研究,力图继续从中国人文传统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来述说中国学术的发展;二是引进了西方的学科概念,有了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之分,出现了学科发展史(如文学史、史学史、哲学史)的研究,在形式上和方法上借助西方学术来剪裁和处理中国学术。在中国学术界内部,双方曾经有过争论和较劲,在西学处于强势文化的近百年,后者便成了主流选择。但对中国学术史特殊性的强调,在中国仍有相当强的生命力。
梁启超是近代最早身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