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明确了社区矫正的工作原则和目标。社区矫正适用的四类人员都要经过评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所居住的社区也没有重大的不良影响。目前来看,社区矫正对象有90%以上都是缓刑犯,且一般都属于初犯、偶犯、过失犯,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通过适度监管和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可以做到顺利回归社会。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法对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矫正作了许多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居委会、村委会可以引导志愿者和社区群众,利用社区资源,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帮扶;社区矫正机构可以通过公开择优购买服务、项目委托的方式,委托社会组织提供心理辅导、社会关系改善等专业化帮扶等。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社区矫正信息化水平。社区矫正法就信息化核查、使用电子定位装置等作出专门规定,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社区矫正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可以运用手机定位、视频通话等信息化核查方式掌握矫正对象的活动情况。根据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对不服从管理的五类特定情形的矫正对象,可以按照规定的批准程序和期限,使用电子腕带等不
|
內容簡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主要内容:
一是严格与刑法、刑诉法社区矫正适用范围规定保持一致,明确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为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4类罪犯;
二是按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矫正的要求,明确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是明确了社区矫正机构是社区矫正的执行机关,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社区矫正机构应当配备具有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专门国家工作人员履行监督管理等执法职责;
四是为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细化了社区矫正的程序性规则,特别是各部门衔接配合的内容,明确了社区矫正的实施程序;
五是明确了社区矫正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措施,规定了不同部门、不同主体在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社区矫正对象中的主要工作。另外,为加强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权益保障,结合其特点,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作了专章规定。
|
關於作者: |
法律出版社创建于1954年。60余年来,法律出版社秉持为人民传播法律的主旨,以传播法律信息,推动法制进步,积累法律文化、弘扬法治精神为职责,与中国的法制建设同行并进,完整记录了中国法制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创建至今总出书品种已逾万种,教育培养了几代法律人才队伍,推动了法学研究和法律思想的普及,为广大立法、司法和其他法律工作者提供了信息、知识与工具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