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NT$
4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NT$
990.0
《
经纬度丛书: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
售價:NT$
440.0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NT$
440.0
《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经典入门(第3版)
》
售價:NT$
650.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结合当前众所关注的果蔬营养与健康学知识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果蔬营养与健康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发展方向,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果蔬的营养与功能,果蔬营养素的形成、调控与保藏,果蔬的鉴评与食用,果蔬膳食与健康(含食疗),果蔬功能成分的利用,以及果蔬营养利用与产业发展案例分析等,是一部拓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从事园艺产业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现代教科书。理论结合案例分析,言简意赅。 本书适合高等农林院校园艺、农学、食品加工、中药开发、植物资源工程等专业及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药等专业本、专科师生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公共选修课程用书,还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科技人员、从事食品营养与保健行业人员,以及广大营养保健爱好者的参考书。
|
目錄:
|
第1章绪论1 11营养学概论1 111营养学基本概念1 112营养学发展简史2 113我国居民营养状况3 12果蔬营养与健康的形成和发展3 121我国果蔬产品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3 122果蔬营养与健康学的形成4 123果蔬营养与健康学的发展4 13果蔬营养与健康学的内涵5 131研究对象与任务5 132研究内容5 133研究技术与方法5 14学习果蔬营养与健康学的意义与方法6 141果蔬营养与健康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 142学习果蔬营养与健康学的意义6 143学习果蔬营养与健康学的方法7 第2章营养学基础8 21宏量营养素8 211碳水化合物8 212脂类11 213蛋白质12 22微量营养素13 221矿物质13 222维生素18 23功能成分23 231酚类化合物24 232有机硫化合物26 233萜类化合物28 234活性多糖30 235多不饱和脂肪酸32 236膳食纤维34 237生物碱35 238天然植物色素37 24健康与亚健康38 241健康与亚健康概念38 242健康的生活方式39 243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41 244亚健康干预42 25营养与人体健康44 251营养与生长发育44 252营养与衰老46 253营养与慢性疾病47 254营养与心理行为48 26人体营养平衡与膳食指南49 261人体营养的三大平衡49 262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50 第3章果蔬的营养与功能54 31果蔬营养的特点54 311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54 312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55 313含有丰富的多种矿物质55 314含有各种色素和芳香物质55 315含有生物类黄酮、生物碱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55 32果品的营养与功能56 321仁果类56 322核果类57 323浆果类60 324柑果类62 325荔果类64 326聚复果类65 327坚果类66 33蔬菜营养与功能68 331叶菜类68 332根菜类71 333茄果类73 334瓜类74 335豆类76 336葱蒜类78 337花菜类79 338薯芋类80 339水生蔬菜类83 3310多年生蔬菜类84 3311食用菌类86 3312野生蔬菜类88 3313其他蔬菜类90 第4章果蔬营养的形成、调控与保藏92 41果蔬营养素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92 411果蔬营养素的形成92 412果蔬营养素形成的影响因素95 42果蔬营养素的调控技术途径97 421选择高营养素含量的品种97 422选择适宜的栽培环境98 423合理的栽培技术98 424生物技术调控营养素形成100 43果蔬的采收100 431果蔬采收时期100 432果蔬采收方法103 44果蔬的保藏105 441采后果蔬营养素变化105 442采后果蔬营养素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06 443不同的贮藏方式对果蔬营养素的影响107 444加工对果蔬营养素的影响109 445果蔬营养素的保藏方法110 第5章果蔬的鉴评与食用115 51果蔬的鉴评115 511概述115 512果蔬品质的评价117 52果蔬的选购129 521水果的选购129 522蔬菜的选购129 53果蔬的科学食用130 531食用前的处理130 532食用方法131 54果蔬的食用艺术133 541果蔬雕刻133 542水果拼盘134 第6章果蔬膳食与养生136 61膳食养生的中医药理论基础136 611整体观念136 612阴阳五行学说137 613五脏系统论139 614精气血津液学说143 615体质学说144 616性能理论145 62中医药膳食养生的基本原则147 621辨证施养147 622三因制宜147 63中医药膳食养生的主要方法148 631顺应四时调理148 632依据体质养疗150 64养生膳食的种类、常用的制作方法与剂型151 641养生膳食的种类151 642常用的制作方法与剂型152 65传统果蔬膳食养生实例154 651解表类154 652清热类156 653泻下类160 654祛湿类161 655温里类165 656消导类167 657理气类168 658理血类170 659平肝类172 6510化痰止咳平喘类173 6511安神类176 6512补益类177 6513收涩类182 第7章果蔬功能成分利用184 71主要果蔬功能成分及功效184 711果品类184 712蔬菜类188 72果蔬功能成分的提取方法190 721溶剂提取法190 722水蒸气蒸馏法190 723树脂吸附分离法191 724膜分离法191 725分子蒸馏法191 72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192 727柱层析法192 73果蔬功能食品开发192 731功能食品的概念与分类193 732常见的果蔬功能食品193 第8章果蔬营养利用与产业发展案例197 81果品营养利用与产业发展197 811柑橘的营养利用与产业发展197 812猕猴桃的营养利用与产业发展199 813苹果的营养利用与产业发展201 814蓝莓的营养利用与产业发展203 815柿子的营养利用与产业发展205 82蔬菜营养利用与产业发展207 821辣椒的营养利用与产业发展207 822番茄的营养利用与产业发展209 823大蒜的营养利用与产业发展211 824姜的营养利用与产业发展213 附录216 附录1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216 附录2主要果蔬营养成分表220 附录3主要果蔬适宜贮藏温度、湿度表225 附录4部分果蔬成熟度判断指标227 附录5药食同源物品名单228 附录6主要专业名词英汉对照表229 参考文献235
|
內容試閱:
|
果蔬不仅在我国膳食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其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果蔬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果蔬生产者及科技人员积极探求果蔬产品的开发利用,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人们积极进行膳食营养调理健康时,作为既美味可口又是人体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及特殊功能成分主要提供者的果蔬倍受人们青睐,果蔬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及其果蔬营养成分的保健利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果蔬营养与健康学是随着果蔬产业的迅速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现代营养学研究的日益深入而产生的,是食品营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果蔬产品的营养和功能成分与人体营养健康关系及其开发利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993年湖南农业大学在进行果品综合利用、延伸果品产业链的研究基础上,率先提出了“果品营养学”概念,继而开设了《果品营养学》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与部分高等农林院校的交流,逐步形成了《果蔬营养与健康学》课程及其教学体系。本教材编写根据我国果蔬产业现状、营养成分开发利用进展、保健市场发展趋势,以及人们对果蔬产品保健的需求,以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从事果蔬生产、营养与功能成分开发利用、以及果蔬保健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并兼顾利用膳食营养平衡、通过果蔬营养调理健康的知识普及,综合自身教学、科研成果及各参编学校的相关教学实践,开拓创新,广泛吸纳果蔬栽培、育种、食品、营养、医学、药用植物资源工程等学科专家参与编写,并根据编写人员教学、科研基础,采用分工合作方式,经多次讨论修改后定稿。 教材共分8章,其编写分工如下:前言及第1章由王仁才编写;第2章的21、22、26节由唐志鹏编写,23节由庞立编写,24、25节由蔡雁平编写;第3章的31节由王仁才编写,32节由吴炼编写,33节由刘童光编写;第4章由谢深喜、卢晓鹏编写;第5章由徐小彪、黄春辉、张潞生编写;第6章由王宪龄编写;第7章由王晶莹、王成荣编写;第8章由谢深喜、王仁才、徐小彪、唐志鹏、王宪龄、蔡雁平、刘更森编写。初稿完成后,由王仁才、谢深喜、徐小彪、王宪龄、王晶莹、庞立、黄春辉参与第一、二次统稿,最终由湖南农业大学王仁才教授审阅定稿。 教材编写得到了编者所在院校特别是湖南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江西农业大学及河南中医学院给予二次统稿工作的大力支持;湖南农业大学夏延斌教授对本教材给予了热情指导和认真审阅,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虽然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对所引用的参考资料尽可能进行标注,但可能有遗漏之处,敬请谅解。 由于我国园艺产业及食品营养科学发展迅速,而果蔬营养与健康学的形成与发展时间较短,且《果蔬营养与健康》首次成为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涉及学科多,跨度大,内容广,综合性强,编写难度大。尽管9所院校编写人员竭尽全力,但编写水平有限,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2年10月于长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