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NT$
4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NT$
990.0
《
经纬度丛书: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
售價:NT$
440.0
|
編輯推薦: |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出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一国两制下深港合作的制度破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探索空间,标志着深港创新圈2.0阶段的开启。越是在特殊时期、困难时刻,我们就越要坚定信心,实际上仍然充满希望,多方位推动深港两地在新时期的深度合作,惠泽两地人民。这也是这本书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深港创新圈2.0的意义所在。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深港合作新阶段的起点,提出深港创新圈 2.0概念,旨在通过科技与产业这一切口突破制度、环境、理念、文化等深层次合作障碍,在全面分析比较两地优势的基础上,变两制之差为两制之和,为新时期深港合作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思路借鉴。
|
關於作者: |
刘字濠,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兼任深圳市华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特区经济》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持了40余项深圳、北京、中山、河南、山东、广西等地区委托的有关深港合作、创新战略、科技政策、产业规划、园区发展及企业管理咨询的项目。著有《深圳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龙岗路径》(2018,新华出版社)等。
|
目錄:
|
第一章 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理论研究
第一节 源起、内涵、功能与特征003
一、源起及内涵003
二、基本功能010
三、主要特征010
第二节 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演进规律与形成机制011
一、阶段演化规律创新动能与多样性的变化形态012
二、空间集聚规律创新与经济活动的地理性集中014
三、中心形成规律基于区域优势的特色实现路径017
第二章 深港创新圈的回顾和展望
第一节 十年磨一剑:深港创新圈的发展成效021
一、深港创新圈概念的提出及其时代背景021
二、深港创新圈推进深港合作的主要成效029
第二节 未竟的事业:深港创新圈的待解问题044
一、制度、法律层面044
二、科技、产业层面047
三、文化、情感层面050
第三章 深港创新圈与国内外标杆创新中心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深港创新圈与硅谷、中关村发展阶段比较053
一、世界银行经济发展阶段论视角053
二、钱纳里工业化进程阶段论视角054
三、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理论视角056
第二节 三个区域创新生态环境总体比较060
一、比较研究的总体思路与分析框架060
二、深港创新圈与硅谷、中关村创新资源比较062
三、深港创新圈与硅谷、中关村区域个性比较107
第四章 深港创新圈2.0的提出与总体战略构想
第一节 深港创新圈2.0提出的背景153
一、国际视野:全球科技产业竞争呈现新格局153
二、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成为新常态155
三、科技演进:新科技与产业革命孕育新机遇156
四、规划部署: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新要求158
第二节 香港的独特优势研究159
一、香港独特优势的根源探析:独特优势因何而来160
二、香港独特优势的核心体现:独特优势要素表现163
第三节 深港创新圈2.0总体战略构想175
一、为什么提出深港创新圈2.0176
二、深港创新圈2.0体系是什么176
三、深港创新圈2.0的战略定位179
第五章 打造深港创新圈2.0的策略与建议
第一节 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解两地合作难题189
一、选准目标定位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189
二、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方向和路径选择191
第二节 以高等教育为纽带推进科技与产业合作207
一、深港两地高校教育合作的基础与方向207
二、深港两地高校教育合作的策略与路径208
第三节 以产业优势互补推进重点领域联动发展211
一、深港产业合作的着力点与方向选择211
二、深港各产业领域合作的前景与愿景213
第四节 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两地资源整合218
一、港口合作218
二、机场合作220
三、轨道合作222
四、口岸合作224
五、通信设施合作226
第五节 以前海合作平台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227
一、前海创新合作平台的制度创新与存在的问题227
二、前海创新合作平台有待突破的重点方向选择230
第六节 以河套地区开发树立深港科技创新旗帜233
一、合作基础和前期规划进展233
二、未来创新合作方向的选择234
三、制度和政策的突破点选择236
第七节 以谋划香港城拓展东北部发展腹地237
一、立足中央要求、香港所需,超前谋划布局香港城237
二、坚持深圳所能、香港所愿,香港主导建设香港城238
第八节 以教育和医疗合作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239
一、推动深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239
二、推动深港在优质医疗领域的深度合作241
第九节 以高端链接和拼船出海打造联合创新体243
一、高端链接,打造全球科技产业创新资源集聚地243
二、拼船出海,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与产业分工体系245
|
內容試閱:
|
序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伟大祖国进入高速发展的历史性新阶段。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勾画了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制度安排,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检验,一国两制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成为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的新实践。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特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独立关税区、三个平行的地方政府,政治法律环境十分特殊,社会文化制度千差万别,这既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异彩纷呈,也为未来城市间的协同创新创造了无限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展现出了美好的新愿景。
香港和深圳,一湾之隔,文化同源,亲缘相近,优势互补。一个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的资本主义制度;一个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实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一个是国际金融中心,连续二十五年荣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一个是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具有全球最完备的硬件制造配套体系。一个是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会,吸引了全球大量的企业总部、国际组织和海外人才;一个是最年轻化的创新型城市,诞生了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批世界级民营科技企业。一个在一流大学、基础科研、专业服务等方面体现了国际水准和强大竞争力;一个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并参与全球竞争。这样一个各具特色、高光闪耀又相距咫尺、相互倚重的双子城,在全球恐怕也是绝无仅有。
从历史来看,香港和深圳都是从小渔村起家的。香港在被英国占据之后,引入了一整套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经过香港几代人民的努力建设,最终成为集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于一体的东方之珠。深圳是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和面向世界的窗口,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通过自身短短四十年的不懈奋斗,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深港合作由来已久,从最初的产业转移、三来一补前店后厂模式到后来CEPA基础上的深港创新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由最初的初级代工型产业合作向科技、教育、医疗、金融等全方位立体化合作转变,合作的高度、广度、深度、密度均达到了历史空前。然而,不能回避的是,香港当前面临困境,经济、社会、教育、民生等都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顺利推进带来了不确定因素。深圳也面临土地空间瓶颈制约,以及高房价带来的创新创业成本高企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而粤港澳大湾区为解决深港各自现实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出路,越是在特殊时期、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实际上仍然充满希望,全方位推动深港两地在新时期的深度合作,惠泽两地人民。这也是这本书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深港创新圈2.0的意义所在。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作为我国港澳研究重要智库,此时对深港合作的历程、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并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谋划深港合作的更高阶段深港创新圈2.0的战略构想和具体策略,具有前瞻的眼光和深远的考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果说过去的四十年,深圳由于邻居香港这个国际化的角色与窗口,依托香港获得自身高度发展,成为国际化最大的受益者,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借鉴吸收香港和世界先进技术,创造了特区奇迹。未来的四十年,将是在新时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进程中,深圳与香港互动创新携手并进,既促进香港繁荣稳定,又使深圳实现新时代的新飞跃。愿深港合作行稳致远,砥砺前行,继续不断地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张景安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科技日报社原社长
2019年11月1日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