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大气二次污染概况和监测进展,汇编了国内外多项大气二次污染成分(细颗粒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手工采样、称量与实验室分析标准操作程序(SOP),涵盖不同类别采样方法和监测仪器,共计20种。同时,为验证评估不同标准操作程序的可靠性,本书从多个角度出发,对不同污染物检测指标结果进行全面的比较。
★大流量采样器手工采样
★多通道采样器手工采样
★颗粒物粒径分级采样器手工采样
★滤膜手工称重
★滤膜快速称量系统
★元素碳、有机碳检测
★无机水溶性阴阳离子检测
★金属元素检测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大气二次污染概况和监测进展,汇编了国内外多项大气二次污染成分(细颗粒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手工采样、称量与实验室分析标准操作程序(SOP),涵盖不同类别采样方法和监测仪器,共计20种。同时,为验证评估不同标准操作程序的可靠性,本书从多个角度出发,对不同污染物检测指标结果进行全面的比较。
★大流量采样器手工采样
★多通道采样器手工采样
★颗粒物粒径分级采样器手工采样
★滤膜手工称重
★滤膜快速称量系统
★元素碳、有机碳检测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之一。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大气二次污染概况和监测进展,介绍了国外多个国家大气二次污染监测及质量管理进展,主要内容包括概述、PM2.5手工采样标准操作程序、PM2.5称量与实验室分析标准操作程序、VOCs手工采样标准操作程序、VOCs实验室分析标准操作程序、数据确认与评估等。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性和针对性,可供大气污染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等行业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關於作者: |
钟流举,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现在暨南大学任职),副院长,教授,钟流举同志曾任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现就职于暨南大学,任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广东省环保厅大气环境首席专家、广东省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科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环保咨询专家候选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客座研究员、环保部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主要专业方向为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技术与区域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策略研究。1999年以来,共同主持和承担完成科技部973计划课题、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课题、粤港大气环境合作课题等10多项重要研究工作;主持设计和建设了我国具有区域代表性并与国际接轨的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提出区域空气质量指数(RAQI)评价及分级技术,在粤港两地实现业务化应用;与北京大学张远航等合作者共同主持完成973计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立体观测及污染过程等课题研究,构建了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研究的技术体系;担任总体专家组成员和课题技术负责人,完成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研究,共同主持设计和建设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主持研发和创建了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的网络化在线质控技术体系;担任项目技术组组长,共同主持开展新一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传输与信息及网络化质控系统建设研究,提出新一代国家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的技术思路和框架设计,主持研制出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和全国新一代空气质量实时发布业务平台,并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部署应用。发表SCI论文20余篇,出版技术专著5部,研究成果在Atmospheric Environment上组织出版专辑。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目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多项,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国家环境监测三五人才尖端人才。钟流举,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现在暨南大学任职),副院长,教授,钟流举同志曾任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现就职于暨南大学,任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广东省环保厅大气环境首席专家、广东省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科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环保咨询专家候选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客座研究员、环保部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主要专业方向为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技术与区域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策略研究。1999年以来,共同主持和承担完成科技部973计划课题、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课题、粤港大气环境合作课题等10多项重要研究工作;主持设计和建设了我国具有区域代表性并与国际接轨的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提出区域空气质量指数(RAQI)评价及分级技术,在粤港两地实现业务化应用;与北京大学张远航等合作者共同主持完成973计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立体观测及污染过程等课题研究,构建了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研究的技术体系;担任总体专家组成员和课题技术负责人,完成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研究,共同主持设计和建设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主持研发和创建了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的网络化在线质控技术体系;担任项目技术组组长,共同主持开展新一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传输与信息及网络化质控系统建设研究,提出新一代国家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的技术思路和框架设计,主持研制出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和全国新一代空气质量实时发布业务平台,并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部署应用。发表SCI论文20余篇,出版技术专著5部,研究成果在Atmospheric Environment上组织出版专辑。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目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多项,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国家环境监测三五人才尖端人才。
|
目錄:
|
第1章 概述1
1.1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概况 1
1.1.1 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总体状况 1
1.1.2 港澳台地区空气质量监测总体状况 4
1.1.3 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质量监测总体状况 5
1.2 国外大气二次污染监测进展 6
1.2.1 美国大气二次污染监测及质量管理进展 6
1.2.2 欧洲大气二次污染监测及质量管理进展 9
1.2.3 日本大气二次污染监测及质量管理进展 10
1.3 我国大气污染性质的转变 10
1.3.1 大气污染性质转变 10
1.3.2 二次污染成分监测将常态化 11
1.4 主要内容及框架 12
参考文献 12
第2章 PM2.5手工采样标准操作程序14
2.1 大流量采样器手工采样(TE-6070HIVOL-C-M-A-B-D) 14
2.1.1 适用范围 14
2.1.2 方法摘要 14
2.1.3 干扰因素 14
2.1.4 设备与耗材 15
2.1.5 采样器安装 18
2.1.6 安全问题 18
2.1.7 校准方法 18
2.1.8 采样方法 21
2.1.9 维护流程 24
2.2 大流量采样器手工采样(TH-1000) 25
2.2.1 适用范围 25
2.2.2 工作方式 25
2.2.3 参数设置 26
2.2.4 日常采样 27
2.2.5 流量校准 28
2.2.6 注意事项 28
2.2.7 常见故障及处理 29
2.3 多通道采样器手工采样(Met One 空气组分采样系统) 29
2.3.1 适用范围 29
2.3.2 方法摘要 29
2.3.3 设备与耗材 30
2.3.4 采样器安装 32
2.3.5 安全问题 33
2.3.6 参数配置 34
2.3.7 日常采样 34
2.3.8 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程序 38
2.3.9 维护流程 40
2.4 多通道采样器手工采样(ZR-3930) 41
2.4.1 适用范围 41
2.4.2 方法摘要 41
2.4.3 设备与耗材 41
2.4.4 采样器安装 44
2.4.5 安全问题 45
2.4.6 日常操作 45
2.4.7 校准方法 50
2.4.8 维护保养 56
2.5 多通道采样器手工采样(TH-16A) 57
2.5.1 适用范围 57
2.5.2 方法摘要 57
2.5.3 仪器结构 57
2.5.4 采样器安装 58
2.5.5 日常操作 58
2.5.6 校准方法 61
2.6 颗粒物粒径分级采样器手工采样(MOUDI 100110) 64
2.6.1 适用范围 64
2.6.2 工作原理 64
2.6.3 仪器和设备 65
2.6.4 切割粒径和效率曲线 67
2.6.5 日常操作 67
2.6.6 仪器安装 68
2.6.7 采样膜的准备工作 69
2.6.8 操作步骤 69
参考文献 69
第3章 PM2.5称量与实验室分析标准操作程序71
3.1 滤膜手工称重 71
3.1.1 适用范围 71
3.1.2 方法摘要 71
3.1.3 干扰因素 71
字数限制,仅显示部分目录。
|
內容試閱:
|
2012年国家颁布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显著提高,大气PM2.5污染和重霾天气得到初步控制, PM2.5区域年均浓度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实现整体达标。与此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性质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以O3为代表的大气光化学烟雾污染问题逐步凸显,大气污染防治亟需从重霾天气应对及时向PM2.5和O3污染协同防控转变。按照国务院2014年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2015年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要求,环境空气监测需要从单纯的质量浓度监测尽快推进到化学成分监测,为我国未来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和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技支撑。
目前环境空气PM2.5和O3等质量浓度监测网络和技术体系已较为完善,对于客观评估空气质量达标情况和进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责任考核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全面揭示大气污染成因来源和动态评估治理政策措施的成效而言,其数据支撑作用仍远远不够。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PM2.5浓度进一步下降以及O3污染问题逐步凸显,大气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的需求将更加突出,治理难度与经济社会成本也势必进一步加大。因此,尽早谋划、科学设计及合理布局建设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二次污染成分监测网络,将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监测逐步推进到PM2.5和光化学烟雾关键物种的化学成分监测,对未来解决珠江三角洲乃至其他地区PM2.5和O3污染问题将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在2014年度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关键支撑技术研究的资助下,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与北京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了区域大气二次污染成分监测网络优化设计与示范应用研究,提出了新一代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优化设计技术、建设方案、质控质保体系和相关技术指南,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了示范应用。为及时进行成果交流、探讨技术进展、分享工作经验,项目组将研究形成的大气二次污染手工监测相关的标准操作程序著书出版,旨在与从事大气环境监测与环境科学领域的同仁和专家学者交流,并供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关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由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的袁鸾高级工程师、岳玎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香港科技大学的郁建珍教授和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的钟流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策划并负责提出本书编著的总体思路、框架体系及内容布局。袁鸾、岳玎利、郁建珍负责全书内容和质量的审查。全书以大气二次污染手工监测为主线,以满足实际操作应用为目的,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系统反映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全书主要内容和编著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概述由岳玎利、钟流举、叶斯琪编著;第2章PM2.5手工采样标准操作程序由袁鸾、张涛、陈多宏、翟宇虹、黄晓晖、郁建珍编著;第3章PM2.5称量与实验室分析标准操作程序由周炎、袁鸾、黄晓晖、郁建珍、谢敏、沈劲、岳玎利、赵燕、翟宇虹、张涛编著;第4章VOCs手工采样标准操作程序由张涛、周炎编著;第5章VOCs实验室分析标准操作程序由周炎、钟流举、陈多宏编著;第6章数据确认与评估由黄晓晖、郁建珍、袁鸾、岳玎利编著。全书最后由袁鸾、岳玎利和钟流举统稿、定稿。
本书出版和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环保署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特别感谢刘启汉教授、雷国强博士、陈凯琳博士对本书编著给予了全面指导和大力帮助。十分感谢武汉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培德国际有限公司等对本书撰写和出版提供了宝贵参考资料及仪器操作经验。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努力。
大气二次污染成分手工监测工作十分繁杂,涉及的监测仪器设备众多,新产品、新型号、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由于技术条件和研究能力所限,书中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和专家学者指正。
编著者
2019年6月于广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