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行走在欧洲文明中,捕捉历史的回声
诗人踏遍欧洲,探寻旖旎的自然风光,走访诸多人文景观,但这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旅行,因为有诗为证。无论是帕特农神庙的历史荣耀、佛罗伦萨的艺术殿堂,还是如调色盘一般浓烈的巴黎,诗歌记录下欧洲土地上伟大君主的起起落落,记录下永恒的艺术家们不灭的作品,也记录下某个想象的瞬间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阅读这部诗集,读者仿佛跟随诗人一道,重回历史现场,重温人类文明的高光时刻。
打破古今与中西诗歌的界限
千百年来,诗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它是语言的精华。诗包含了动人的韵律与节奏、丰富的修辞与意象、多重情感张力,因此能直达读者心底。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诗人在摆脱旧体诗束缚的同时,吸取外域文学之所长,形成一套新诗格律。诗人在这部诗集中,继承前人定下的新诗传统,也努力不落入新诗随意松散的窠臼,采自由体与格律体之所长,力图打破古今与中西的诗歌界限,充分显示创作背后的中国文化底色。
呈现不一样的学院派诗人
公众与媒体眼中的汪涌豪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著称,在这部诗集中,他展现出对于欧洲文明的优秀学养,熟稔各种典故与渊源。但这些诗作并非是意象堆砌和文字炫技,每首诗歌背后浸润着诗人对
|
內容簡介: |
在常人眼中,诗让真实变得不真实,或者因为在生活中无法找到真实,所以人们才会寄情诗歌。在写诗和读诗的人看来,诗才是人心*的真实,当生活无法让人如愿以偿,人们尚能在诗中安顿心灵。正如布罗茨基曾说:诗是抗拒不完美现实的一种方式,亦为创造替代现实的一种尝试。《云谁之思》是汪涌豪的的*部现代诗诗集,也是他书写心底的真实的一次尝试。这些年,汪涌豪的足迹遍布欧洲,本书收录的一百四十首诗歌皆作于旅途中。这部诗集涉及欧洲历史、地理、音乐、绘画等。诗人以他者的目光,打量欧洲土地上的古老奇迹,用异域的语言,编织了一幅精细的西洋画卷。汪涌豪专长中国古典文学,对西方诗学文论亦有深刻研究,深知中西诗歌的共通与差异,而他对两种文化的敏感性与鉴赏力,也体现在诗的字里行间,这部诗集亦是他多年思索和探究诗学的创作集。
|
關於作者: |
汪涌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神户大学特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美学与文论研究,兼及古代哲学、史学与当代文化批评。著作有《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中国古典美学风骨论》《中国游侠史论》《中国游仙文化》《言说的立场》《汪涌豪人文演讲集》等十七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