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凭借其在产业内的强大的实力,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致力与都市圈的研究,推出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书是华夏都市圈系列丛书之一.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国内外都市圈的发展历程和学术研究,对“都市圈”概念进行界定,探讨其基本特征与范围划定,并在此基础上对识别出的国内31个主要都市圈进行分类分析。通过对地理学、经济学两个学科群及其交叉学科相关理论的梳理,构建都市圈研究的理论基础,为都市圈发展提供系统指导、规律揭示和路径参考。结合国内都市圈发展现状和国际都市圈演化过程,从空间、人口、产业、房地产、公共资源配置五个重要维度,梳理总结都市圈演化规律。同时基于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政策思考,并对都市圈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關於作者: |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2013年成立,致力于支持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决策、高端人才培养、智库开源计划、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产业规划编制等重要任务。
|
目錄:
|
目录
CONTENTS
引言: 得都市圈者得未来1
第一章中国已进入都市圈经济时代3
一、 城市大型化、中心化发展趋势明显4
二、 空间格局已呈现都市圈化新特征7
(一) 人口增长呈现都市圈化: 人口加速向核心圈以外溢出7
(二) 就业通勤呈现都市圈化: 跨行政区通勤已成规模7
(三) 空间扩张呈现都市圈化: 外围节点城市开始网状化发展9
(四) 产业联系呈现都市圈化: 按价值链分布形成良性合作12
(五) 区域联动呈现都市圈化: 外围城市已与1线 2线 城市
相当13
三、 都市圈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14
(一) 都市圈是经济发达、资本青睐的增长引擎14
(二) 都市圈是吸引人才、集聚企业的创新尖峰15
(三) 都市圈是交通便捷、联系通达的要素枢纽17
第二章都市圈基本认识20
一、 都市圈概念21
(一) 都市圈概念的提出21
(二) 都市圈概念的发展21
(三) 对都市圈的定义22都市圈解构与中国都市圈发展趋势目录二、 都市圈特征23
(一) 强大的核23
(二) 延展的轴23
(三) 辐射的圈24
(四) 关键的点24
(五) 紧密的网24
三、 都市圈范围24
(一) 都市圈范围界定的国际通行方法24
(二) 都市圈范围界定方法的选取26
四、 都市圈分类30
(一) 按照规模分类30
(二) 按照能级分类31
(三) 按照创新力分类32
第三章都市圈理论解构33
一、 全景图34
二、 地理学学科群34
(一) 城市地理学35
(二) 人口地理学37
(三) 城市规划学38
三、 经济学学科群45
(一) 发展经济学46
(二) 制度经济学49
(三) 新政治经济学52
四、 地理经济交叉学科群53
(一) 新经济地理学53
(二) 区域经济学55
(三) 土地经济学60
第四章中国都市圈演化规律初探63
一、 空间演化64
(一) 都市圈由城市生长演变而来,且突破了城市行政边界的约束64
(二) 都市圈具有由中心向外梯次递减的圈层结构,廊道构成向外
扩张的发展轴65
(三) 城市禀赋与规划调控共同影响都市圈空间演化形态66
二、 人口演化68
(一) 都市圈是吸纳流动人口的主体空间,一定时期内都市圈
人口规模将持续增长68
(二) 人口自然增长贡献减弱,迁移增长渐成都市圈人口增长
核心来源68
(三) 核心圈人口迁移呈现近域迁移和平行迁移两种主体形态69
(四) 都市圈外圈层人口迁入呈现拦截与疏散并存态势70
(五) 都市圈发展中后期,外圈层成为新增人口的集中承载地72
(六) 都市圈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稳定化态势74
三、 产业布局77
(一) 都市圈产业呈三二一逆序化分布和价值链梯度递减特征77
(二) 核心都市圈产业外溢转移和内部空间重构并行推进78
(三) 城镇网络体系的完善推动都市圈服务业向外扩张增长80
(四) 制造业调整重构,向城市圈和辐射圈转移生长82
(五) 都市圈外圈层通过路径创造形成创新的空间跃迁85
四、 房地产86
(一) 跨行政区的住房供给体系是解决都市圈住房需求的重要手段86
(二) 都市圈房价从中心到外围总体呈现阶梯递减的趋势86
(三) 随着都市圈发展,核心圈逐渐转为存量市场,增量集中在外
圈层88
(四) 以商业和办公为代表的功能性地产规模与都市圈能级相关88五、 公共服务与交通90
(一) 公共服务质量和密度是决定区域价值的核心因素90
(二) 交通一体化是都市圈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95
(三) 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是稳增长补短板的重要抓手96
第五章中国都市圈政策与展望100
一、 都市圈治理政策101
(一) 都市圈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01
(二)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103
二、 都市圈发展趋势106
(一) 都市圈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更强106
(二) 都市圈提振内需的作用更加突出107
(三) 都市圈城镇体系的发育更加合理107
(四) 都市圈人口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109
(五) 都市圈立体交通的体系更加完善110
(六) 都市圈公共服务的体系更加健全110
结束语112
参考文 献113
第一章中国已进入都市圈经济时代1
一、 城市大型化、中心化发展趋势明显2
二、 空间格局已呈现都市圈化新特征5
(一) 人口增长呈现都市圈化: 人口加速向核心圈以外溢出5
(二) 就业通勤呈现都市圈化: 跨行政区通勤已成规模5
(三) 空间扩张呈现都市圈化: 外围节点城市开始网状化发展7
(四) 产业联系呈现都市圈化: 按价值链分布形成良性合作10
(五) 区域联动呈现都市圈化: 外围城市已与1线 2线 城市
相当11
三、 都市圈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12
(一) 都市圈是经济发达、资本青睐的增长引擎12
(二) 都市圈是吸引人才、集聚企业的创新尖峰13
(三) 都市圈是交通便捷、联系通达的要素枢纽15
第二章都市圈基本认识18
一、 都市圈概念19
(一) 都市圈概念的提出19
(二) 都市圈概念的发展19
(三) 对都市圈的定义20
二、 都市圈特征21
(一) 强大的核21
(二) 延展的轴21
(三) 辐射的圈22
(四) 关键的点22
(五) 紧密的网22
三、 都市圈范围22
都市圈解构与中国都市圈发展趋势目录(一) 都市圈范围界定的国际通行方法22
(二) 都市圈范围界定方法的选取24
四、 都市圈分类28
(一) 按照规模分类28
(二) 按照能级分类29
(三) 按照创新力分类30
第三章都市圈理论解构31
一、 全景图32
二、 地理学学科群32
(一) 城市地理学33
(二) 人口地理学35
(三) 城市规划学36
三、 经济学学科群43
(一) 发展经济学44
(二) 制度经济学47
(三) 新政治经济学50
四、 地理经济交叉学科群51
(一) 新经济地理学51
(二) 区域经济学53
(三) 土地经济学58
第四章中国都市圈演化规律初探61
一、 空间演化62
(一) 都市圈由城市生长演变而来,且突破了城市行政边界的约束62
(二) 都市圈具有由中心向外梯次递减的圈层结构,廊道构成向外
扩张的发展轴63
(三) 城市禀赋与规划调控共同影响都市圈空间演化形态64
二、 人口演化66
(一) 都市圈是吸纳流动人口的主体空间,一定时期内都市圈
人口规模将持续增长66
(二) 人口自然增长贡献减弱,迁移增长渐成都市圈人口增长
核心来源66
(三) 核心圈人口迁移呈现近域迁移和平行迁移两种主体形态67
(四) 都市圈外圈层人口迁入呈现拦截与疏散并存态势68
(五) 都市圈发展中后期,外圈层成为新增人口的集中承载地70
(六) 都市圈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稳定化态势72
三、 产业布局75
(一) 都市圈产业呈三二一逆序化分布和价值链梯度递减特征75
(二) 核心都市圈产业外溢转移和内部空间重构并行推进76
(三) 城镇网络体系的完善推动都市圈服务业向外扩张增长78
(四) 制造业调整重构,向城市圈和辐射圈转移生长80
(五) 都市圈外圈层通过路径创造形成创新的空间跃迁83
四、 房地产84
(一) 跨行政区的住房供给体系是解决都市圈住房需求的重要手段84
(二) 都市圈房价从中心到外围总体呈现阶梯递减的趋势84
(三) 随着都市圈发展,核心圈逐渐转为存量市场,增量集中在外
圈层86
(四) 以商业和办公为代表的功能性地产规模与都市圈能级相关86
五、 公共服务与交通88
(一) 公共服务质量和密度是决定区域价值的核心因素88
(二) 交通一体化是都市圈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93
(三) 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是稳增长补短板的重要抓手94
第五章中国都市圈政策与展望98
一、 都市圈治理政策99
(一) 都市圈发展中的主要问题99
(二)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101
二、 都市圈发展趋势104
(一) 都市圈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更强104
(二) 都市圈提振内需的作用更加突出105
(三) 都市圈城镇体系的发育更加合理105
(四) 都市圈人口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107
(五) 都市圈立体交通的体系更加完善108
(六) 都市圈公共服务的体系更加健全108
结束语110
参考文献111
|
內容試閱:
|
《都市圈解构与中国都市圈发展趋势》
编委会
主任顾强
编委蒋凯刘学敏李强张文新王一凡
执笔王一凡蒲劲秋陈雪琴肖海燕陈红艳
孙晓一李政寰高建寰刘梦圆顾培培
聂伟孙乐路青朱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