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儒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崔英辰:儒教的理想世界观
黄玉顺:人类共同文明的建构关于儒学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思考
韩星: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魏义霞:大同近代形态的两种版本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比较研究以及康有为的儒学情结
罗安宪:多元和合是中国文化的根本
张践:多元文明反复汇聚与辐射中华文明的生成与传播特点
陈海红:儒学 国学 和合学――学术视野下的中国审视
潘小慧:儒家如何对待各种级存有?聚焦于对怨者仇敌的讨论儒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立文:儒学与东亚命运共同体
崔英辰:儒教的理想世界观
黄玉顺:人类共同文明的建构关于儒学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思考
韩星: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魏义霞:大同近代形态的两种版本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比较研究以及康有为的儒学情结
儒学与中国文化精神
李宗桂:从更化看中国文化的革新精神以调均思想为例
罗安宪:多元和合是中国文化的根本
张践:多元文明反复汇聚与辐射中华文明的生成与传播特点
陈海红:儒学 国学 和合学――学术视野下的中国审视
潘小慧:儒家如何对待各种级存有?聚焦于对怨者仇敌的讨论
儒家伦理与教化
陈福滨:新世纪儒家伦理思想的省思
孙兴彻:孔子与柏拉图的伦理观比较关于善的根据与实践方法
李景林:教化:儒学的精神特质
杨儒宾:孔门诗教:仁诗一致说的确立
向世陵:爱人与自爱仁爱内涵的不同侧面
东亚儒学研究
佐藤将之:金富轼《三国史记》中的理想国家韩国早期儒学仁义思想的理论及实践
宣炳三:湖洛论争与朝鲜性理学的心学化以栗谷学派李柬为主
卢兴:四端与七情儒家情感哲学的内在演进
邓庆平:中韩朱子学发展模式的比较
郑文泉:孔孟思想在现代马来西亚影响的异同
宋明理学研究
曹树明:关洛互动视域下吕大临的《大学》诠释
张元泰:朱熹的告子和陆九渊的告子以对不动心的诠释为中心
吴亚楠:南宋湖湘学的转向
龚建平:原心定罪与知行合一之间的逻辑联系与现实张力
张瑞涛:论蕺山学派刘宗周师弟子的人格气象
|
關於作者: |
罗安宪,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多年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一直系统讲授中国哲学史、儒家经典、道家经典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哲学、道家哲学、儒道关系。主要学术成果:著述有《中国孔学史》、《虚静与逍遥道家心性论研究》、《老庄哲学精神》、《老庄论道》、《圣贤气象》、《儒道心性论的追究》等书,主编《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13册),出版音像制品:《中华经典资源库:老子》、《中华经典资源库:庄子》。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