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明代前中期政治家、书法家徐有贞的诗文集合编,对于研究徐有贞的文学造诣及思想颇有帮助。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明代政治家、书法家徐有贞的个人诗文集合编,主要涵盖了徐有贞生平所着大部分的诗文作品,对于研究徐有贞在诗文方面的造诣及其主要思想颇有帮助。
|
關於作者: |
徐有贞1407年~1472年,初名珵,字符玉,号天全,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宣德八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因谋划英宗复位,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徐有贞善书法,长于行草,传世作品有《别后帖》书札。其书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劲不凡,撰有《武功集》。弟子吴宽、外孙祝允明均受其亲自指教、提携,成为吴门书派的中坚,在诗文书画诸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
目錄:
|
前言一
武功集卷一
蒙学稿
君师论
文武论 前
文武论 后
宽猛辩
言行说
梦游赋
静斋记
送翁孟学序
朱氏昆季字序
沈麟字说
玉山说
记林泉静翫图诗后
竹泉山房后记
跋讷庵清玩卷
与人观文书
制纵论
谏说
水仙花赋
范古九首
寓兴五首
闲居写怀四首
缓歌行
远游篇
古游侠行
羽林孤儿行
老卒词
出自蓟北门行
少年行
征妇词
出塞行
春日行
鞠歌行
行路难
望海篇
明月篇
羽林子五首
少年乐
五杂组三首
自君之出矣
静夜思
长门怨
金闺梦二首
裁衣辞
捣衣词
长信秋词
拟唐宫行乐词七首
车遥遥
君马黄
校猎篇
结客少年场行
白头吟
白苎辞
寄衣词
北征行
幽州城边少年子
游子行
壮士吟
西山
海子
自勉
登西山最高顶
上祭酒胡先生
南游篇
南游道中写怀亲友
过扬子江
客思三首
滹沱河二首
思亲
得家书
游北山纪事
题何处士山居图
江叟吹篴图歌
题圮桥进履图
赠隐者
樵叟
送邓道士
送陈州佐
周节妇
中秋书斋翫月写怀寄同学
春日登鼓楼
蓟北览古
雪中答友
岁暮
上元有感
壬寅冬余初至吴中诸故老与
游石湖上方抵夜还舟宿枫
桥饮间陈叟季行为之歌音
甚清壮诸老使余为诗和之
因以老字为韵云
纪游
徐公八马图行
游王氏林亭留题五首
游天平山
寻吕公山居
林屋山人
游虎丘嘲同游者
游支硎山夜还枫桥乘月复酌
呈同游诸君子
滞雨夜泊相城狄贬村寄陈
孟贤
天平山龙口泉
在吴中久将北还寄亲友
予思北还诸乡老邀游湖上
诸山因留题
宿虎丘僧院晓起题壁
虎丘东溪红梅歌
予将北归吴中诸耆旧咸
以诗文赠行设席寓馆酒
阑懽甚赋以酬之
送汤景高
赠王隐君
送友人
题岁寒三友图
湖山小隐图
题四时小景四首
题画梅
题画兰
遣怀
闲居春兴
冬日登楼
秋思
月夜登楼
暮冬偶成二首
雪中与友人闲行口说
瓶中梅
元日观灯回作
梅花
早春登海子桥闲眺
斋居春晓
观战国策有感
效古赠同志
和友生言志
遣兴
读书偶成
赠同学
闲居写怀春兴
赋得斋居春晓寄同学
寻高处山君
访李逸人
夏中书墨竹
友人马士权亟索吾诗不得
辞漫吟发笑
谢沈司封中寄登科录
戏和士权盆池鱼二絶
严子陵
画池上鹭
和友人郊居晚兴
池上偶题二首
送陈山人还吴
送张逸人还武当山
戏题锺离云房像
秋山琴兴
送王文鲁
题野渡横舟图
秋日看杏花
秋晚登台
客居
题张以文渔父图
题小李将军画
知章摘莲图
题金文鼎画二首
题张叔大所藏画
题戴居士水西小隐
筠村
湖山胜概图
得月楼歌为都彦容题
题王将军裕所藏卧虎图
题所翁出海龙图
题万玉图
武功集卷二
登瀛稿
海子桥观海赋
居庸关铭
顺天府学射圃记
济南重脩伏生祠堂碑
文渊阁赏雪诗序
东宫受朝颂
车驾廵边颂
试三农望雪赋
汉元功与唐凌烟功臣优
劣论
周礼在鲁论
孔子手植桧赞
拟以户部尚书兼詹事诰
戒饬边将严守备玺书
西域历书序
西湖草堂记
木轩记
屺思堂记
赠医士陆仲文序
送许明逵序
送吴叔镛序
送陈志行赴潜江知县序
送吴大尹还永兴诗序
送顔知县赴邵武序
送王宪副序
送孙孟吉序
闲趣轩记
逯怡庵哀辞
虞子敬哀辞
洪遂初画像赞
题十先生画像
题龚圣与瘦马图
跋蒋节妇传
进德斋箴为李生元振作
拙庵先生传
瞻云四章
云耕辞
沤屋辞
初入翰林赠同选诸公
二首
中秋和益之文学
庆成宴
上元西苑赐观灯应制
三首
进贺瑞应龙马诗
泰山春云歌
假日同赖吉士德受谒文丞
相祠德受用元徐容翁诗
韵为诗示以和之
挽刘希哲
次韵酬余都指挥斌
送陆士贤还南兼柬孙孟吉
赠黄将军大方
孝节堂
送徐中行司训还永嘉
迎萱堂为连邵阳赋
奉节思亲
四明宋舍人琰家园杂兴六首
芸香阁
来青楼
春风亭
澄月沼
竹轩
梅磵
题盛子昭画
马行为张御史琪赋琪先廵
按南直隶复奉使江西至
是召还出此卷请予赋以
补之
丹荔白鷴
题章御史聪彩绣堂
荆茂堂
题明皇观马图三首
蓬莱春晓图二首
题海虞李氏具庆堂二首
题墨竹二首
题画梅二首
题张士美蒓室
题尹处士水竹居
送姜啓洪兄啓吾还临川
分题得扬子江
送俞宾州大雅还任
西崑群玉为建溪王处士赋
太原书室歌为泰和萧元
圭作
题庄周梦蝶图
送曲挥佥恂赴凤阳
送周参政鉴致事还钱唐
送李宪副还广西
送苏员外良金从弟还闽
送周奉化考绩还分得
窗字
送元上舍贞赴濮州司训
送孙隐赴广灵王府教授
送李御史敬致事还巴西
赠乡人
送珩上人还钱唐报国寺
送邵道官弟璘还云南
寄讯友人南游不还者
二首
次韵答杨希善先生二首
题孔员外谟所藏四景图
四首
题画四首
题半窻风雨竹图二首
题王孟端所藏画二首
题陈士谦画二首
题渔父图
探梅图
题郭纯画骑驴待渡图
题竹林七贤图
题张澹古所作枯木竹
石图
寄题金华章氏山翁环秀
亭歌
竹雪山房歌为李笙台赋
沧洲趣为姚怡云题画
春晩书怀
述怀
暑雨休沐城南别墅二首
秋斋卧疾
观河冰初泮
送王参
送陶文学得告还浙东分韵
得未字
送陈主簿还吴
送江吉士渊兄瀚还巴渝
送于霈甥
文华殿赐对二首
秋七月望日与友人游潭柘山
龙泉寺留题连环韵
又倒用前韵
赋得简所知二首
感时
雨中七夕
夜坐
题扁舟五湖图
题鹌鹑图二首
桂花鸟
桧鹤
美人月下调琴图
贞妇孔氏挽诗
挽宣郎中嗣宗
挽沈学士民则
送萨廷珪
送王伯宣
寄孙征士
送顾言
和友人春晩写怀二首
赠蒋挥使斌分韵得概字
宣德甲寅九月甲申送少
傅东里杨先生扈从巡
边二首
送少傅建安杨先生扈从廵
边二首
酒后走笔送萧都指挥华
武功集卷三
史馆稿
赠许錬师序
送德越上人云峰住持序
池允齐省斋记
赠龚职方序
赠钦天监主簿刘中孚序
送曲将军诗序
送王谷诚序
贞寿堂诗序
涌翠轩诗序
赠李给事中序
春谷说
先春堂记
公余清趣说
俞节妇贞节诗卷序
联璧堂铭
客中清趣卷序
跋刘氏全冲堂卷后
徐处士挽诗序
烟波钓客赋
孝思辞
养志堂诗
赠医士盛文继序
段让字序
序海虞徐氏家规
袁德新传
简默堂记
湖山深处记
题彭御史教官箴
送太守况侯述职诗序
送太守况公述职序
双节诗有序
跋华彦谋友竹卷
张氏世德堂铭
叙一帘春色图序
记范舜臣承泽卷后
赵孝子至行录
送伊吉士序
师友集序
答况太守问芝草书
又己未春正月十五日再
复书
赠太常博士顾惟谨序
爱日堂记
送张进士序
金台倡和诗序
题西游遗稿后
华峰书舍记
存诚斋铭
陈廷瑞字序
送叶玄圭知呉县诗序
送王教谕之建阳序
送郑教谕开宁之海门序
邵仲仁哀辞
陈氏双节堂铭并序
慈节堂铭
陈介庵诔
送钱季学赴大宁都司序
段瓛母施氏挽诗序
施宗铭挽诗序
题胡宗伯所着武进学
记后
贺杨都督进秩序
如意堂记
赠医士孙氏父子诗序
送太学生丁振诗序
题武侯像并出师表
故翰林编修林君行状
武功集卷四
史馆稿
江乡归趣诗序
雪舫斋记
胡母郑氏挽诗序
送道士张碧虚赴常州玄妙
观住持序
恭俭斋说
昭忠诗卷序
肄武余闲诗卷序
洛河别图诗序
梅月双清图记
送羽士邵希先还滇南
诗序
送长洲丞邵君宏启序
可竹斋辞
学庵箴
跋王大参原之慈训堂卷
怡怡堂铭并序
终慕堂诗序
书恒轩卷后
李光禄挽诗序
杨颠道哀辞
招拙逸词并序
|
內容試閱:
|
徐有贞一四○七一四七二,原名珵,字符玉,吴县今苏州长洲凤凰乡吉祥里人。正统十四年一四四九土木堡之变爆发,徐有贞倡议都城迁南京而遭致朝野非议,随之在正统、景泰年间仕途蹭蹬,在大学士陈循授意下改「珵」作「有贞」。据明雷礼《国朝列卿纪》卷十「徐有贞」条载:「景泰二年,徐珵因屡荐不允,一日为陈循推命,侑以玉带曰:『推先生命,玉带至矣,故敢以献。』循受之,乃教珵曰:『汝当更名,毋使内家习知也。』即更名。」可知,徐有贞更名当在景泰二年一四五一。
由吴宽《耕隐翁墓表》与《天全先生徐公行状》知,徐有贞曾祖徐文贞、祖徐子复、父徐孟声均不显仕宦;其有兄弟三人,排行第二。长兄为松庵府君,名字不详;三弟徐有贤,字符仅,因父母早丧,放弃科试,专力于农商,苦心经营而家业丰赡。
徐有贞自幼便秀异颖脱,十二三岁入小学,熟谙古文辞,秀出班行。转从名儒吴讷问学,后经由吴讷推荐,从国子祭酒胡俨受举子业。吴讷精通小学、文史、刑法之学,胡俨擅长天文、地理、律历、医卜之学,这对徐有贞立足儒业、涉猎博通的治学特点具有直接影响。宣德七年一四三二,徐有贞中顺天府乡试。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十九「宣德癸丑科」录「徐有贞武功集八卷」,注:「榜名珵,字符玉,宛平籍,吴县人。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封武功伯。」可知,徐有贞当为占籍宛平而中式。宣德八年一四三三,徐有贞进士及第,选为翰林庶吉士,因对策卓异而授史馆编修。
正统初,徐有贞与修《宣宗实录》、《玉牒》,迁为经筵侍讲。正统十四年,瓦剌首领也先率部反叛,英宗轻率亲征,同年八月被俘于土木堡。于谦主持军政,派遣文臣以监察御使身份分守各地,并组织当地军民勤王。徐有贞被委派至河南,先绥抚治所彰德的山中流民数万人,对其加以军事训练,以作勤王之用;又于汤阴祭祀岳飞墓,为之建立祠堂,撰制《精忠庙碑》,以激发当地军民勤王的士气。也先败退后,由于郕王朱祁钰已在英宗被俘期间登基,是为景帝,英宗遂逊位,为太上皇。随之,徐有贞召还,治绩为分遣各地文臣之首。
景泰二年一四五一,徐有贞升为春坊谕德。当时黄河至山东沙湾段决堤,漕运不通,为患多年。景泰四年一四五三十月十一日,商辂以徐有贞熟知水利,荐举其为都察院右佥事都御史,使赴山东治理水患。到达张秋后,徐有贞广泛巡访民情,亲自勘察水患区的径流分布及其源流走向,制定了详密的治水方案。鉴于此前多年治水兵民已疲敝不堪,他分批渐次遣返劳工回家,与之约定来年开工日期,以使之得到充分休整。经过近两年的治理,徐有贞除修筑堤坝抗洪防灾外,主要疏浚由张秋金隄至濮阳泊、博陵陂、沙河、东西影塘、白岭湾、竹口莲花池、大潴潭等水道,以联通黄河自范濮、澶渊、河沁而来的水路,其将所筑之渠命名为「通济渠」,并建立「通源闸」八道,以调节水势。经其疏导,黄河之水由沙湾改行距其十二里的张秋,自此与临清、济宁的水路贯通,漕运也得以恢复,并惠及两岸农田灌溉。治水期间,徐有贞还拜祭曲阜、邹峄的孔孟祠堂,治水功成,徐有贞返朝,上书恢复并扩大孔孟祠堂多被侵占的祭田,并分配佃户耕种,以供日常祭祀之需。徐有贞后于景泰六年一四五五撰制《大明赐复顔孟庙田之碑》,以旌扬孔教。
景泰八年一四五七正月,景帝染病,罢朝数日。正月十一日,已官至左副都御史的徐有贞与左都御史萧维祯开始谋划册立皇储之事,召集石亨、张輗、张軏、于谦、王文、胡濙、杨善以及文武群僚等于左掖门商议封事起草事宜。十三日,景帝传旨禁止讨论立储,声称十七日将早朝。同日,群臣联名请求立储。徐有贞与宦官曹吉祥、石亨等人则意图辅助英宗复辟,经过多日密谋,十七日,徐有贞与宦官曹吉祥、石亨等人借口边事紧急,征调城外军马三千多人入宫,全城戒严,当夜起事。徐有贞等人拥立英宗即位,以迎立襄王朱瞻墡的罪名逮捕于谦、王文、陈循、萧鎡、商辂、俞士悦、江渊、范广、王诚、舒良、王勤、张玉等人。英宗本欲原宥于谦,徐有贞坚称「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终以「虽无显迹,意有之」清谷应泰编《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五「南宫复辟」为据,将于谦、王文等人弃市。英宗复辟后,徐有贞官拜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封爵武功伯,恩禄荣显,位极人臣。然而,其一手制造的于谦等人冤狱亦引起朝野侧目,是为其政治生涯的一大污点。
天顺元年一四五七,徐有贞执掌权柄后,多次拒絶曹吉祥、石亨等人的非分请托,支持杨瑄等十七御史对曹、石侵夺民田诸事的弹劾,最终致使其与曹、石二人的短暂结盟破裂。曹、石二人不断进谗,制造李秉彝危语诽谤朝政案,诬陷徐有贞为幕后主使,逮捕其家人及属吏马士权,并严加刑讯。英宗本将徐有贞贬为广东左参政,曹、石二人又罗织罪名,诬告徐有贞谋反,英宗遂褫夺其官爵,将其流放至云南金齿。在金齿期间,徐有贞于「镇南寓庐陋室中,屏絶世念,惟综玩《易》理」明祝允明《成化间苏材小纂》「簪缨纂一武功徐公」条。四年后,英宗将其放归吴中田里。
天顺四年一四六○年,石亨罢免,坐其侄石彪谋反被赐死;次年,曹吉祥意图篡废而被诛。徐有贞归乡后,庆幸几经危难而终得保全,因自号「天全翁」。徐有贞当时只有五十余岁,「负其材,谓上思我必且召,而上竟弗召也」。明王世贞撰《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卷八十八 「文部史传徐有贞」条成化元年一四六五年,宪宗朱见深仅赐其章服,朝中更无为其推毂者。徐有贞亦自知饱受是非公义的诟病而难被叙用,于是放情山水,与祝颢、刘钰、沈周、夏昶、杜琼、施尧卿、陈孟贤、陈孟英、刘广洋等致仕乡贤组成诗社,「登临山水为适,不驾官船,惟服巾野服而已。所至名山盛境赋咏,竟日忘倦,或填词曲以侑觞」。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徐有贞家境优渥,其晚年手札中就不乏「田事、租事及放米事」,清陆心源《穰梨馆过眼续录》卷五「元明名人尺牍册」这也是其恣情游衍的基础。成化八年一四七二七月十五日,徐有贞病卒,享年六十六岁。
徐有贞一生学以致用却颇雑阴阳方技,斥逐阉宦又党同伐异,摽榜忠义而投机儌宠,立志廊庙复寄意山林,一如王世贞所言:「辱以荣伏,毁繇名致。瑕瑜千载,矛盾一世。」《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卷一百四十六「文部徐有贞像赞」王氏之说,洵为的论。
徐有贞政治人格思想的核心,一言以蔽之,即为「真儒」二字。其《文武前论》说:「予固学儒者也,惧无以自靖,且欲得吾儒者之举,真儒也。」《文武后论》亦说:「吾之所谓儒者,盖真儒也。腐儒非儒,又乌足道耶?故曰:欲得天下之全才,必得真儒而后可。」徐有贞的「真儒」理想具有文武合用、兼济天下的强烈指向,黄帝、尧、舜、禹、汤、文、武、风后、力牧、臯陶、伯益、伊尹、莱朱师、尚父、周公旦、孔子、范仲淹等古今圣王贤者则是其崇奉的「真儒」楷模。他认为经术为儒者立身之本,研习经业则须以经济天下、建立功业为目标,有了功业自然就有名利,而不是相反。其《嘉定县儒学科第题名记》说:「维夫经术,所以经济天下之具也。士必用乎经术而后经济乎天下,譬则梓人之必用乎规矩,而后可以经营乎宫室也。宫室完而功归乎梓人,天下治,功归乎士。功之所在,名之所在也。」因此,徐有贞更看重惠及后世的不朽之名,而非荣耀当时、死后无闻的一时之名,其《苏州府儒学乡贡题名记》就说:「夫惟不以一时之名为名而以万世之名为名者,其庶几乎所谓豪杰之士哉!是故叔孙氏之论三不朽,惟立德、立功、立言而已。孟轲氏之论大丈夫,惟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而已。」他反对将「儒」片面的理解为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的学者,在其看来这只是「腐儒」;他也反对将文、武两种本来在古今圣王贤者身上合二为一的属性剥裂开来的世俗之见,所谓「今也文不知武,武不知文。天下之人各尚其所好以自传于二者之习,呻吟呫哔、诩诩弄笔者,则自谓之文;跳梁搏攫、蹶蹶而驰者,则自谓之武。彼为是者,固可笑矣。而所谓儒者,又徒矻矻自守于章句之末而不复识其所谓文、武者焉在。问之,则反以为此非我所学」。《文武前论》正因如此,徐有贞在任史馆编修期间,专攻天官、地理、考古、军旅、刑狱、水利等实用之学,自称:「使朝廷一日有事用我辈,吾恐学之已无及矣。」吴宽《天全先生徐公行状》土木堡之变发生之前,他就居安思危,预见西北边患的严峻性,上奏《条议五事疏》、《战备五事》等数千言要求加强边防军备,受到英宗嘉奖。「夺门之变」成功后,身兼兵部尚书与翰林院学士的徐有贞自撰《铁券文》说:「若夫定策以安宗社,代言而赞皇猷,自古为难,于斯乃得。眷惟文武之全才,宜典钧枢之重任。才堪华国,道足经邦。资弘毅而秉忠纯,贯天人而通今古。」明祝允明《成化间苏材小纂》「簪缨纂一武功徐公」尽管上述多为自我夸耀之辞,一定程度上也印証了他文武兼济、名动天下的追求。
徐有贞的「真儒」思想具有「纯儒」、「文儒」、「武儒」、「医儒」、「儒吏」、占卜之儒、「仙儒」等外延,其显然将「儒」视作函纳众有的极高的道德范域,且往往借助其多元化外延,阐发其对于「真儒」活泼多样、济世致用的理解。
徐有贞将董仲舒作为「纯儒」的典型,其《正谊斋记》说:「以仲舒自拟者,拟乎其儒之纯也。儒之儒纯者,学乎道,行乎谊,体乎心,用乎事。内以正己,外以正物,上以正君,下以正民。小行而小正焉,大行而大正焉。」由之可见他对汉儒表里如一、内外兼修、正君化民的崇奉。不过,宋儒对徐有贞的影响也很大。其《〈濂溪遗芬图〉为周纲文叙题》自称:「嗟予生晩学且迂,每怀濂洛诸先儒。虽然不获与亲炙,平昔所事皆其书。朝来方读《易》通罢,默坐还观《太极图》。兴来长诵《爱莲说》,浩气直与神明俱。」上述是对周敦颐的赞誉。二程、杨时也是徐有贞钦奉的儒者,其《无锡学先贤祠记》说:「夫文运之所在,即天运之所在。初,二程之学乎周子也,宋运方盛于北,吾道亦从而北。及杨氏之学乎程子也,宋运将徂于南,吾道亦从而南。此其所关系也大矣,岂偶然哉?自龟山传之豫章罗氏,豫章传之延平李氏,延平传之考亭朱子,考亭因是而集大成,则斯道之有传于今也,实自龟山始。揆其始,虽天下之学祠焉可也,独锡山哉?」正因受到宋代理学的影响,徐有贞强调「心法」在宗经求圣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君师论》说:「夫尧舜诚有君师之道德而能尽其任与责者也,而传之又有心法在焉。何谓心法?《书》所谓『精一执中』是也。尧传之舜,舜传之禹,汤、文、武继而传之。夫所以三代继王而同一揆者,无他,以此也。故曰:得圣人之法者,则有圣人之道矣。有圣人之道者,则有圣人之德矣。有圣人之道德者,则亦有圣人之功业矣。」他甚至还用二程「心虚应物」来融通庄子「虚白」之说,其《虚白说》云:「吾以求之吾儒之说,抑犹有其至者焉。洛程氏有云:『心兮本虚,应物无迹。』非虚白之谓乎?且其虚也,有诚以本之;其白也,有敬以主之。诚以本之,故静亦虚也,动亦虚也;敬以主之,故静亦白也,动亦白也。所谓诚立明通,而贤人、圣人之所以为贤人、圣人,亦不外此。然则,其为虚白也不亦至哉?」由上不难看出,濂溪、伊洛之学实为徐有贞道德本体论的重要基石。
徐有贞首推的「文儒」当为子游。其《常熟县学兴修记》说:「夫言游氏天下儒学之先哲,而常熟之乡先生也。其于孔门以文学为称首,而其言学必曰道、曰本、曰礼乐之原,及其行事见于鲁论、汉纪彰彰焉。然则其为学也,岂徒文哉?盖子游之学之道,仲尼之学之道也;仲尼之学之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学之道也。学惟其道,虽穷而在下可乐也;学非其道,虽达而在上可耻也。古如是,今亦如是。不如是,不足以言学。」可见,他并不简单肯定子游在孔门十哲中「以文学为称首」的地位,而是沿用宋儒道统意识,将子游置于文、武、周、孔之道的承启发扬的轨迹中,突出子游「文学」中对「道」、「本」、「礼乐之原」的皈依与阐发,这基本也是徐有贞评价当世「文儒」的根本标准。其《明故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思庵吴公神道碑》评价吴讷说:「为人端重纯明,履方居约,不以穷达易所守。其学务遵儒先,阐经训,以淑人心、正士习,故凡为文章,凿凿焉,断断焉,根据义理,有裨世教,不徒作也。」上述即从宗经为文之本的角度评价吴讷。
「武儒」多为徐有贞津津乐道。其《李光禄挽诗序》称道李云庆「庆平生磊落多奇,虽为儒家子而独喜谭武事。居常忼慨,以功名自许」的豪气;其《孙建阳挽诗序》则认为孙源虽为怀远将军同知建阳卫事的武职,却「为人恂恂谨厚类儒生,动循矩度,其廉洁之操,得之天质」;其《王武德墓表》更赞许武德将军王璟「武弁之士而躬儒绅之行」。上述亦是其《文武前、后论》文武兼济观念的延伸。
「医儒」是徐有贞诗文中颂扬的一大主题。其《徐以纯挽诗序》赞许徐以纯「资淑善而好修为,于父母隆孝敬,于昆仲笃友爱,于朋友信义交致,于乡人贤与长者,礼之无失,又能世其家之医学而进学乎儒」;《钱氏生幼堂记》称道钱伯康医术医心:「进乎吾儒之道矣,医云乎哉?」《盛芝岩寿诗序》称道吴中盛氏「自其中叶以儒为医」的家风,尤其称许「盛芝岩独好儒术,又旁通堪舆家言,不专于为医」。《陆仲文墓志铭》赞陆尹「其行则儒,其名则医」,称道其「见忠义奋发者,辄跃跃叹慕,愿从其游;于憸邪误国者,则切齿怒骂,若父兄之讐恨不手僇其人。至与人议论,动必援古折今,辩是非曲直,不苟依阿」。他还从医理与儒理之间寻求二者的共通性,以阐发医心、医术的道德内涵。其《淡庵序说》说:「近世丹溪朱延修氏之为医也,其学上溯轩、岐,下演长沙、易水、东垣。集诸家之善而去其末,其尝着《格致余论》等书,独以淡为用药之本,而养生、济生。即其所言,求其所知,盖与吾儒合也,是以吾儒与之。扩而充之,由夫医之道而求吾儒之道。于凡养心、养德,济世安人之事,皆有以得其所以然之理。」这就将医家用药之「淡」的医术提升到儒者内修涵养的层次。他还关注医术的社会政治价值。其《赠太医院使蒋君主善序》称道蒋主善之父「以儒医之道事仁宗于东宫」,并强调御医有助治化的功能说:「夫太医之官,视百执事尤难其人。百执事之官各有司存,不能相通,故谏诤之臣常以严见惮而不得朝夕左右,暬御之臣常以亲见狎而不能有所匡救。故既亲且严,惟医职为然。盖其出入禁近,保和圣躬,谏臣所不得至之地,而得至之暬御所不得言之事而得言之,此其人之得失而为损益岂小小哉?起居服食而必谨必戒,而后政事可得而修、治功可得而成也,然则君之绩岂出百执事之下耶?」可见,徐有贞并非一般的肯定医者救死扶伤的作用,而将其提高到治国经邦的高度来看待,这与视医卜为贱业的世俗之见大相径庭。
徐有贞对「儒吏」不乏赞词。其《仰大理寿藏记》称道仰宗泰「学明经术」,又不肯趋附阉宦说:「正统癸亥,权奸方窃政柄而弄之于内。既杀忠臣以杜天下之口,乃益为峻法以钳制人,毒及无辜弗恤也。时诸辅政大臣暨内外百司之长率奔走其门,虽有号君子者,亦不免屈节毁操以求容。至其小人,则遂奴事之,甚而呼之为翁父、藉声势以作奸者,不可指数。其初度诸公卿皆至为寿,而大理独否。」上述颇有惺惺相惜之意。《明故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思庵吴公神道碑》称道吴讷虽以擅长医术被举荐,而不愿「舍儒从医」,后为监察御史,「执法体刚而用正,侃侃之言,卓卓之行,论者谓其得大臣体」。《吴乐清墓铭》赞赏吴琼:「在宣德、正统间,屡书民情、吏病数十事,事多施行。其言剀切而通传于天下。国家之利病皆有所达明,非独一邑而已。世为儒吏,兼优称之。其守以清慎,勤为之主,而临民以公宽,惟是获乎上下而无疵议。」上述均表彰了诸家秉守儒家操守,又刚直不阿、政绩突显的特点。
徐有贞偏好阴阳学,对兼具儒行的占卜之士与方外之士也不吝赞誉。《袁德新传》赞许袁德新「其学于阴阳、医药靡所不通」、「卖卜自给,卜輙奇中,人有大疑,不远千里趋叩之」的学品,又激赏其「为人卜,每依于礼,其不以义叩者,輙拒之」的品格。他不断旌表兼宗儒术的方外之士,如《赠许錬师序》称道道士许拱明儒道合一说:「余所见许錬师拱明者,独异于衆也。其心专慤而寡欲,其行洁廉而无累,以其所学之言自治其身,而不以言于人。视物利之过乎前者,澹然而无所干焉,盖老氏之良也。 彼不背老氏,而肯背孔氏哉?」《杨颠道哀辞》称杨子恭虽为道士,实为至孝之儒者,赞其「繄夫子之高洁兮,与古人其同心。 冠黄冠兮衣羽衣,矢终养乎慈闱。 羌时俗之固陋兮,谓夫子其为颠。乐受之而无尤兮,聊托迹乎神仙」。《送张履信南还诗序》为京城狂士张履信而作,后者虽「去为黄冠师,彷徨山泽间,以求仙为事」,却有「少而学乎儒,为亲而废业,违轩冕之愿,从力役之勤而无几微怨嗟之言色」的义举。《福济观新建祠宇记》称道道士郭宗衡所论:「吾师吾道之所寳者三,慈也,俭也,清净也,是吾教所宜然也。今吾徒从事于斯,其必寳吾之清凈以养吾之真,寳吾之俭以养吾之身,寳吾之慈以养吾之人,庶乎其可耳。吾又闻之,儒之君子,民生于三,事之如一,是世教所宜然也」,认为其言「为言几乎义理者」。徐有贞晚年倾心于仙道之思,并将儒家与道家汇通融合,提倡「仙儒」人格。他不仅称道友人为「仙儒」,如「吾闻古有列仙儒,观之章翁乃不虚」《寄题金华章氏山翁环秀亭歌》、「退庵老人列仙儒,一登仕籍即隐居」《赋得枌榆寿周玉成八十》等;他还在《满庭芳雨后游天平诸峰》下阕自诩:「道是神仙,神仙来也,不道是个老儒生。」又在《十丈莲赋》中大力渲染「若之仙似儒非儒,吾之儒似仙非仙者」、「庸讵知仙之不为儒,儒之不为仙乎?」的幻妙之境。
总之,徐有贞的「真儒」思想多元而驳杂,其在将儒者身份不断泛化理解的同时,也架空了儒者品格的应有之谛。尤其他偏好阴阳、占卜之学,其所谓占卜之儒及「仙儒」动摇了儒者不言怪力乱神与「未知生焉知死」的理论底线,从而使其价值体系中注入了侥幸投机、妄度冒进甚而竞逐名利以排除异己的危险因素,故而王世贞评价说:「武功之占候奇矣,其事再验,一不验,几遂悞国,世之所谓不祥人也耶?」《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卷八十八「文部史传徐有贞」四库馆臣亦尖鋭的指出:「徐有贞干略本长,闻见尤富,其文虽多参纵横之学而逸气坌涌,博辨不穷,谓之不醇,则可;谓非奇才,则不可。录存其集,犹襍家之录《鬼谷子》也。」《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八「集部六别集类五武功集」这正是徐有贞标榜「真儒」而迷失「真儒」的根本所在。
徐有贞具有一定的文学成就。明史鉴《谒徐武功墓》称其「文名推独步,相业沮垂成」,韩雍也说「天全公历事累朝,文翰相业,独步一时」《襄毅文集》卷十二《跋钱允言游山诗卷》。不过,徐有贞诗歌多应酬之作,数量不少,佳作罕见,较可代表者如《雪湖赏梅》,俞弁赞其「隽逸可诵」《逸老堂诗话》卷下;《羽林子》二首,朱彝尊《明诗综》称其「出自右丞」,四库馆臣则认为「语亦平平,仅具唐人之貌」《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武功集提要」。除诗歌外,徐有贞的词作也具有一定的水平,其《水龙吟》就曾「脍炙人口,盛传于世」《逸老堂诗话》卷下。吴宽对其词作推崇备至说:「长短句莫盛于宋人,若吾乡天全翁其庶几者也。翁自赐还后,放情山水,有所感叹不平之意,悉于词发之。既没,而前辈风流文采寥寥乎不可见已。」《匏庵家藏集》卷六《跋天全翁词翰后》王世贞也说:「天全翁自金齿还吴十余年,多游吴中诸山水,醉后辄作小词,宛然晏元献、辛稼轩家语,风流自赏。词成,辄复为故人书之。」《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一「文部天全翁卷」不过,徐有贞自入仕之初,就不屑以文名自立,吴宽《天全先生徐公行状》说:「公之入翰林也,一时前辈若杨文贞、文敏诸公皆雅知公名而器重之,而公不屑以文名也,益欲为有用之学。」正因如此,徐有贞更以经世致用为鲜明特色的文章撰制见长。万安评价说:「若武功伯徐公有贞,平生立朝大节,持危扶颠,廷臣无岀其右。负其豪气,志在行其所学,真所谓间世之才而用世之文也。」《吴都文粹续集》卷五十六 万安《武功伯徐先生文集序》四库馆臣亦说:「其干略本长,见闻亦博,故其文奇气坌涌而学问复足以济其辩。集中如《文武论》、《制纵论》及《题武侯像出师表》诸篇多杂纵横之说,学术之不醇,于是可见,才气之不可及,亦于是可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武功集提要」上述之论均正中肯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