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竹人录》和《竹人续录》所记竹刻名家和名作,很多都是作者亲眼所见。《竹人录》的整理点校是以时代*早、讹误较少的清嘉庆十二年刻本为底本,《竹人续录》以民国十九年吴湖帆的刊印为底本,皆具有很高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
內容簡介: |
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是清人金元钰、民国杭人禇德彝为竹人立传之书,书中记载了清代各地竹刻名家多人,并及历代咏竹之作,是了解竹刻艺术之极佳读物。
|
關於作者: |
金元钰,字宝庭,字宝所,号坚斋。清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年),著《竹人录》二卷,李赓芸序。
褚德彝(18711942),原名德仪,后因避宣统帝溥仪之讳改用今名,字守隅,号礼堂,别署有松窗、汉威、里堂、舟枕山民等,浙江余杭人。德彝擅长书法绘画,精于金石考证,著作有《金石学录续补》、《壬寅消夏记》、《武梁祠画像补考》、《松窗金石文跋尾》等近二十种,大多未刊布。精篆刻,广涉古玺汉印,后人集德彝自刻印百方,辑为《松窗遗印》。
|
目錄:
|
总目录
点校帮助(一)
竹人录(一)
竹人续录(八一)
目
竹人录小序(九)
凡例(一○)
附考(一二)
附藏法(一三)
卷上
明(一五)
朱鹤(一五)
朱缨(一六)
朱稚征(一八)
侯崤曾(一八)
秦一爵(一九)
沈大生(一九)
国朝(二○)
沈兼沈尔望(二○)
王易(二一)
周乃始(二一)
附录周墨山
传李圣芝(二二)
殷永清(二三)
王永芳陈立(二四)
杨褒杨谦(二四)
吴之璠朱文友(二五)
刘起(二五)
封锡爵封頴谷(二五)
封锡禄封锡璋(二六)
封始镐封始豳封
始岐(二七)
顾珏(二七)
张应尧(二八)
施天章(二八)
周颢(二九)
附录周山人传钱大昕(三○)
周笠(三一)
附录嘉定三艺人传王鸣韶(三二)
严煜(三四)
浦灿(三五)
王之羽王鉴王质(三五)
沈全林(三五)
时钰时其吉时其祥时其泰时澄之(三六)
邓孚嘉邓士杰邓渭(三六)
蔡时敏贺其吉(三七)
吴嵩山杜书绅徐枢(三七)
徐裕基(三八)
张宏裕(三八)
周锷(三九)
张步青(四○)
王玘王梅邻(四○)
马国珍(四一)
庄绶纶(四二)
卷下
赋
竹笔尊赋并序赵昕(四五)
竹笔斗赋汪价(四七)
嘉定竹器赋程穆衡(四七)
节录疁城赋苏渊(四九)
铭
友人朱叔子手制笔筒寄上韩
大理请为之铭娄坚(四九)
秘阁铭陈迈(五○)
方竹杖铭朱彝尊(五○)
笔筒铭朱彝尊(五一)
竹镇纸铭查慎行(五一)
竹背搔余名之曰王母爪
有铭汪价(五一)
竹笔尊铭侯开国(五一)
墨床铭黄谦(五二)
烟筒铭(五二)
竹镇纸铭钱大昕(五二)
古今体诗以作者之时代为先后
嘉
靖壬子朱清甫作一象簪相
遗浑脱五六寸其背镌石青
行书两行末服承之以朱印
服之经今五十载髪之玄者
为白簪刓减过半略无字痕
嗟嗟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诗
以纪之张名由(五三)
赋谢沈禹川为余铭杖归昌世(五三)
臂阁谱侯汸(五四)
宋
观察荔裳先生仿古尊彝作
竹罂属予叔晋瞻为之因忆
舍侄大年方客莱芜不得亲
函丈谈文章也侯汸(五六)
竹罂草堂歌宋琬(五七)
题沈两之刻竹笔筒苏渊(五八)
侯南荫属制笔筒
因题周乃始(五八)
杨圣荣竹篆歌吴康侯(五八)
济宁守吴岸青索竹秘阁寄一枚诗以代简赵俞(五九)
邑中朱清父号小松父松
邻子三松雕竹根为文
具四方每贵重之吴郡
金陵多巧工独此非嘉
定人不能传其法(五九)
诗筒为损持赋查慎行(六○)
玩王翼阳镌书竹器(六○)
蘅圃寄竹根杯朱昆田(六一)
义侯汉侯两弟以竹刻驰名事
闻召见赐金侍养心殿晋侯
弟因以竹刻乞诗遂次赵蒙
泉竹刻诗韵赠之并志知遇
之感封毓秀(六二)
得竹刻芋香杯喜而
成咏王畮(六三)
竹秘阁(六三)
周晋瞻制山水竹
笔斗歌张锡爵(六三)
题周晋瞻所制诗筒为
昂千赋朱厚章(六四)
峻瞻赠诗筒金惟骏(六五)
张宏裕为余制竹肖像
戏题王有香(六五)
题竹刻小像
为雪海作王元勋(六六)
王雪海师竹刻小
像歌沈宇(六七)
题张宏裕竹刻小像三
十韵张灏(六八)
竹刻烟筒(六九)
传跋
箊先生传并序(七○)
跋宗鹤问竹秘阁后吴绮(七一)
附录
李赓芸序(七三)
褚德彝序(七四)
时汝鉴时以成时大经(七五)
嘉定县志节录(七六)
张云栋注(七六)
竹人录跋(七七)
重刻竹人录书后(七七)
目
竹人续录自序(八七)
唐人刻笔管(八八)
詹成(八八)
李流芳(八九)
李耀(八九)
张应尧(九○)
王尚廉(九○)
濮澄(九○)
张希黄(九一)
车衮(九三)
李希乔(九五)
潘西凤(九六)
乔林(九六)
武风子(九七)
朱宏晋(一○○)
吴士杰(一○一)
王乃恭(一○一)
岳鸿庆(一○一)
韩潮(一○二)
马根仙(一○二)
杨秉桂(一○二)
朱宝骝(一○三)
文鼎(一○三)
沈振名(一○三)
孙三锡(一○四)
方絜(一○四)
殷树柏(一○五)
曹世楷(一○六)
曹世模(一○六)
杨澥(一○六)
张涛(一○七)
张开福(一○七)
张辛(一○八)
汪鸿(一○八)
汪潭(一○九)
吴廷康(一○九)
王云(一○九)
周之礼(一一○)
金云门(一一○)
蔡照(一一一)
李效白(一一一)
蒯增(一一二)
石骐(一一二)
姚汝锟(一一二)
徐鹤(一一三)
朱逢丙(一一三)
朱坚(一一三)
朱熊(一一四)
赵嘉淦(一一四)
吴宝骥(一一四)
任淇(一一五)
程文在(一一五)
陶计椿(一一五)
沈国淇(一一六)
曹星池(一一六)
蔡辛(一一六)
谭松坡(一一七)
陈慕卿(一一七)
王素川(一一七)
陈春熙(一一八)
程筠(一一八)
陈喈(一一八)
胡有声(一一九)
宋峨源(一一九)
袁馨(一二○)
佛作舟(一二○)
赵琪(一二○)
胡镢(一二一)
方镐(一二一)
沈筱庄(一二二)
于啸仙(一二二)
吴璠(一二三)
锺以敬(一二三)
金之骏(一二四)
张楫如(一二四)
程端友(一二五)
傅少英(一二六)
金绍堂(一二六)
金绍坊(一二七)
余仲嘉(一二七)
王杰人(一二八)
林介侯(一二八)
张石友(一二八)
谭维德(一二九)
释达受(一二九)
释竹堂(一二九)
释予樵(一三○)
释守六(一三○)
竹尊宧竹刻脞语(一三一)
|
內容試閱:
|
《竹人录》作者金元钰,字坚斋,嘉定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大约生活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是钱大昕的弟子。
《竹人续录》是近代篆刻家褚德彝所作。褚德彝(一八七一一九四二),原名德仪,后因避宣统帝溥仪之讳改用今名,字守隅,号礼堂,别署有松窗、汉威、里堂、舟枕山民等,浙江余杭人。德彝擅长书法绘画,精于金石考证,著作有《金石学录续补》《壬寅消夏记》《武梁祠画像补考》《松窗金石文跋尾》等近二十种,大多未刊布。精篆刻,广涉古玺汉印,后人集德彝自刻印百方,辑为《松窗遗印》。
《竹人录》和《竹人续录》都是有关竹刻艺术的专著。所谓竹人,就是擅长用刀在竹质器物上刻镂书画作品的人。竹刻的起源可追溯至唐朝,唐宋史料中都有零星关于竹刻作品的记载。到了明清时期,竹刻变得十分流行,并由此涌现出一大批竹刻名家。他们技艺卓絶,其作品也成了人们争相搜求、收藏的对象。例如滇南地区有名的武风子,擅长在细竹做成的箸上用火绘花鸟山水、人物楼宇等图案,他的作品备受推崇,以至于滇之士大夫或相餽遗,皆以武生箸为重。王公大人游于滇者,不得武生箸为恨(《竹人续录武风子》)。
明清时期的竹刻家,根据他们各自刻竹技艺和风格的不同,比较著名的有两派:金陵派和嘉定派。《竹人录》的作者金元钰是嘉定人,他更推崇嘉定派的深刻技法,认为以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浅率不耐寻味(《竹人录凡例》),远不如以朱松邻为代表的嘉定派。因此,《竹人录》所记七十余名竹刻家都是嘉定籍的,其他非嘉定籍竹刻家则不在记录之列。《竹人录》也因用以备吾一邑之絶艺(《竹人录李赓芸序》),而被褚德彝批评限以练川,微嫌太隘(《竹人续录褚德彝自序》)。为了弥补《竹人录》的这一缺憾,褚德彝作《竹人续录》。《竹人续录》不仅补录了金元钰遗漏不收的非嘉定籍竹刻家,还把时限延至民国,所记八十七位竹刻家,与《竹人录》重复者寥寥。从史料价值上来讲,《竹人录》和《竹人续录》在竹刻艺术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竹人录》一书分两卷,上卷是竹刻家小传,每篇皆先简单介绍该竹刻家的字号、里贯、世系、师承等,然后着重介绍其所擅长的竹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卷集录了与竹刻相关的诗歌文赋等四十余篇。《竹人续录》也有两卷,一卷辑录诸书中所载竹刻家,间有德彝案语,记述其所见竹刻作品;另附一卷《竹尊宧竹刻脞语》,皆是与竹刻相关的遗闻佚事。《竹人录》和《竹人续录》所记竹刻名家和名作,很多都是作者亲眼所见,不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文笔也颇为细腻。有些竹刻家的逸闻趣事,被作者讲述得十分生动传神。而对一些竹刻作品的描述,细节之处一一体现,读来犹如实物就在眼前,这也恰恰合了作者使览者真贋显然(《竹人录金元钰小序》)的目的。
《竹人录》成书于清嘉庆十二年(一八○七,丁卯),今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藏有一册《竹人录》残卷,即是最早的刻本。周作人在《书房一角》中曾提到:《竹人录》二卷,嘉定金元钰著,嘉庆丁卯自序,距今不过百三十年,余所得一册已残缺,存上半及卷下十叶,唯所缺均是前人诗文,尚无大妨碍。笔者所见国图所藏残本品相与周作人的描述几乎完全吻合,也是仅存上卷和下卷的前十叶。在是书甫刊成即经庚申劫火,传本甚希(《竹人录褚德彝序》)的大前提下,这种巧合就显得很是微妙了,不由得让人揣测二者之间的关系。此外,《竹人录》还有一些其他的版本流传于世。民国二年(一九一三)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的大型美术论著汇编《美术丛书》,其中续集(或称二集)第五辑中就包括《竹人录》一册。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壬戌),嘉定张尔延主持重刻《竹人录》,由葛维桢校勘,是为光明印刷社铅印本(以下简称张氏本)。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戊寅)五月,鄞县秦彦冲再次校印《竹人录》,褚德彝为之作序(以下简称秦氏本)。此次整理点校《竹人录》,是以时代最早、讹误较少的清嘉庆十二年刻本为底本,主要参校民国十一年嘉定张尔延铅印本。嘉庆本所缺部分,则据张氏本补录。
褚德彝《竹人续录》成书较晚,由吴湖帆于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庚午)刊印。本次整理点校即是以此为底本。
由于笔者学力所限,其中难免讹误疏漏之处,衷心希望能够得到读者的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