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編輯推薦: |
宏观经济分析 以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出发背景及历史线索 通过数据、问题和案例,来概括深圳相应的实践和策略。 4. 既包括行之有效的以往政策措施,也含有作者相关的未来政策建议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叙述背景,以深圳的改革开放及创新发展实践为蓝本和依据, 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领域,对相应的深圳现象予以概括总结,试图揭示近年来深圳经济转型和持续增长过程的背后逻辑,并对深圳科技、文化及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愿景予以诠释。同时,本书对经济新常态所做的宏观与微观分析,以及提出的新地缘经济绿色发展四大视角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一体化等理论与政策观点,包括借以说明问题的调查案例,均带有一定创新性和独到之处,可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
關於作者: |
李晓帆,男,1953年5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1976年12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1997-1998年英国HULL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深圳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处长;深圳市政府驻欧洲招商联络处主任;深圳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特邀研究员。
曾著有《生产力流动论》(人民出版社1993)、《生产力经济论》(人民出版社1995)、《企业并购的风险及其控制》(海天出版社1999)、《深圳产业:新战略观察》(海天出版社2009)等专著8部,迄今发表论文、研究报告20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及政府、企业研究咨询课题30余项;获国家与地方社科、软科学奖项20多种。1989年为首批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获得者和主持者,所执笔的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演化逻辑(载《经济研究》1989.2期)一文,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提名,所撰写的广义资源观一文,获全国第五届先进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评选2008之论文特等奖。
|
目錄:
|
目录:
1 引论篇 第一章 新常态总体观
导言
第一节 中国新常态的提出
第二节 新常态的规律性特征
第三节 新常态下的改革观与增速观
第四节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走进新时代
第二章 新常态的差异化体现
导言
第一节 新常态的深圳表现
供给侧改革的横向差异
宏观L型走势与股市异同
2 创新篇 第三章 创新驱动的深圳观察
导言
第一节 创新的理论源起
第二节中国创新的内涵
第三节 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圳实践
第四节 深圳科技创新的冷观察
第四章 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导言
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界定
第二节 创新产业链的深圳选择
第三节 创新产业的政策支撑
第五章 创新生态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导言
第一节 宏观进展: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第二节 相关问题点评
第三节 深圳创新生态的特点分析
第六章 改革创新与深圳供给
导言
第一节 新常态下改革的宏观取向
第二节 以深圳质量引领深圳供给
第三节 以转型升级支撑深圳供给
第四节 以政府服务保障深圳供给
3 协调篇 第七章 区域协调:新地缘经济的创生
导言
第一节新地缘经济形态及特点
第二节 粤港澳大湾区的兴起
第三节 深圳:东进及南融 方略
第八章 行业协调:市场准入壁垒的消除
导言
第一节 行业准入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调查案例及分析
第三节 规制经济学启示与借鉴
第四节 相关政策建议
4 绿色篇 第九章 资源约束下的绿色实践
导言
第一节 绿色发展的新四大视角
第二节 绿色低碳经济的源流
第三节 碳交易模式及创新
第四节 深圳绿色发展成效及对策
第十章 产城融合与生态化导向
导言
第一节 城市工业园区的低碳循环化
第二节 城市土地整备与更新
第三节 城区建设的生态化导向
第四节 国际海洋中心城市的价值定位
5 开放篇 第十一章 对外开放格局的再造
导言
第一节 对外开放的实践与成效
第二节 加工贸易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三节指数群与平台群建设
第四节 大湾区的开放效应
第五节 前海:开放创新高地的功能拓展
第十二章 加入GPA效应的深圳分析
导言
第一节 加入GPA的相关社会调查
第二节 加入GPA的利弊效应分析
第三节 若干政策建议
6 共享篇 第十三章 构建共享深圳的政策制度体系
导言
第一节 更具普惠特征的民生福利体系
第二节 全面公平竞争的成熟市场体系
第三节 三位一体型的政府善政体系
第四节 多主体介入的社会共建共治体系
第五节 公民诚信 社会责任的大诚信体系
第十四章 基层公共服务及治理体系的共建共享
导言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政策导向
第二节 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协同对策
第四节 街道社区的数字文化1+X解决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