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信睿周报》是在纸媒生存环境艰难的当下所做的一种积极创新,希望能改善人们的深度阅读体验。关注由当下正在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崭新议题,以学术文章、访谈、书评、文摘、纸上展览等方式呈现国内外思想界和艺术界审视、回应、参与这些议题的尝试。
|
內容簡介: |
今天,加速发展的技术工业改变了人类文明,人的形态在完成由自然人向理论人的转变后将向技术人过渡,自然人类文明的完人教育理想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什么样的学才能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在本期起点文章《未来之人与未来之学》中,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孙周兴将展望人类之学的两种基本样式古典的模仿之学与现代的数之学在未来技术人类文明时代下的关系与形态。
基因编辑、人造肉等概念在近期获得了不少关注,而利用生物技术和生命组织进行艺术创作的生物艺术(Bio Art)目前在国内仍鲜有人知。这场艺术运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于西方兴起。在本期艺术版块文章《生物学如何成为一种艺术媒介?》中,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员魏颖将以她近期策划的展览准自然为引,梳理生物艺术发展脉络及近年亚洲艺术家对该运动的回应。
本期纸上展览将回顾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康斯坦丁布朗库西回顾展,致敬这位对当代艺术影响至深的极简主义大师。
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两篇书评分别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为一部堪称伟大的游记作品《黑羊与灰鹰》撰写的《南斯拉夫与其余的一切》,和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黄剑波针对龚浩群即将出版的人类学作品《佛与他者》撰写的《文明的包含性阶序及其现代转化》。今天,加速发展的技术工业改变了人类文明,人的形态在完成由自然人向理论人的转变后将向技术人过渡,自然人类文明的完人教育理想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什么样的学才能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在本期起点文章《未来之人与未来之学》中,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孙周兴将展望人类之学的两种基本样式古典的模仿之学与现代的数之学在未来技术人类文明时代下的关系与形态。
基因编辑、人造肉等概念在近期获得了不少关注,而利用生物技术和生命组织进行艺术创作的生物艺术(Bio Art)目前在国内仍鲜有人知。这场艺术运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于西方兴起。在本期艺术版块文章《生物学如何成为一种艺术媒介?》中,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员魏颖将以她近期策划的展览准自然为引,梳理生物艺术发展脉络及近年亚洲艺术家对该运动的回应。
本期纸上展览将回顾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康斯坦丁布朗库西回顾展,致敬这位对当代艺术影响至深的极简主义大师。
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两篇书评分别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为一部堪称伟大的游记作品《黑羊与灰鹰》撰写的《南斯拉夫与其余的一切》,和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黄剑波针对龚浩群即将出版的人类学作品《佛与他者》撰写的《文明的包含性阶序及其现代转化》。
此外,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副研究员保罗莫兰有关世界人口浪潮趋势的文章《人口的未来:三种颜色》和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访谈文章也将在本期呈现。
|
關於作者: |
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学报》(文科版)主编等。兼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德国《海德格尔年鉴》(Heidegger-Jahrbuch)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编委等。
|
目錄:
|
01 未来之人与未来之学孙周兴
06 文明的包含性阶序及其现代转化黄剑波
08 生物学如何成为一种艺术媒介?魏颖
14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大象无形MoMA&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展览
18 南斯拉夫与其余的一切何怀宏
20 人口的未来:三种颜色[英]保罗莫兰
23 齐泽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英]格雷姆格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