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艺术文献集成:弇州山人题跋(全2册)

書城自編碼: 344447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书法/篆刻
作者: [明]王士贞
國際書號(ISBN): 9787534074776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软精装

售價:NT$ 74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漫画三国一百年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NT$ 250.0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NT$ 374.0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374.0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NT$ 286.0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NT$ 484.0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NT$ 2195.0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NT$ 308.0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NT$ 539.0

編輯推薦:
本书是由明代著名学者王士贞的题跋汇编,反映了他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原收于《弇州山人四部稿》内,现抽出单行,以利学者。
內容簡介:
《弇州山人题跋》共二十二卷,原收于《弇州山人四部稿》中,本书是抽出的单行本。其内容相当博杂,不仅述录了王世贞本人所蓄藏或过目的杂文书画古刻等,同时反映了他对于文学艺术作品辨析和鉴赏的眼识以及个人的趣尚。
關於作者:
王士贞,字符美,自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 当时最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同时也是当时极具影响力的文坛领袖。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
目錄
卷之一
杂文跋
王山人西湖诗后一
甲申十同年会图一
题江夏公卷后二
题叶秀才为方氏复姓记后三
梵隆罗汉四
题虹月楼诗后四
三忠祠歌后五
题所作仙巖歌后六
题荆王赠张太史文后六
跋李于鳞赠徐汝宁子与序后七
赠题杨凭序后七
二张诗八
送徐长谷诗后八
敬书先大父公尺牍后一〇
题赠王先生卷后一〇
题包参军东游稿后一一
题素庵卷后一二
聚芳亭卷一二
跋汗漫游卷一三
题池上篇彭孔嘉钱叔宝书
画后一四
题大石山联句卷一五
文待诏诗帖一五
赠梁伯龙长歌后一六
跋两山记及诗后一六
书匡庐稿后一七
题于鳞手札卷一八
又一八
又一八
题赵承旨画陶令像鲜于太常书归
去来辞及余所作长歌后一九
太仆刻周书冋命跋一九
刻鲁颂駉篇跋二〇
刻扬雄太仆箴跋二一
题正学元勋卷后二一
题莫云卿送春赋二二
题所书赠莫山人卷后二二
书赠孙山人诗后二二
跋所书梁公实墓表哀辞及
诗后二三
书苏长公司马长卿三跋后二三
緑牡丹诗后二四
宋板前汉书后二五
又前后汉书后二五
卷之二
杂文跋
题杨忠愍公三札二七
题袁柳庄卷二八
又题袁柳庄卷二八
题李文正都氏节义卷二九
先司马翰墨后三〇
又三〇
题周氏交游书札三一
张幼于四跋三一
又三二
又三二
又三二
题竹醉翁集后三三
徐长孺诗卷三三
题徐氏族谱序记卷三四
题所书诗与曾生三五
题所赠张平叔诗后三五
题旧赠汪仲淹诗文后三六
题月槎诗卷三七
题文昌祠投词后三七
题张应文杂着后三八
题手书国史张文忠公传后三九
题郑少谷传丁戊诗后四〇
题与程应魁诗后四〇
题弇园八记后四一
题敬美书闲居赋后四三
又四四
题手书诗与赵太宰后四四
题所与陈道易长歌后四五
题王三公槐荫四六
题所书九友斋歌后四七
题与天界寺僧诗后四七
题所书近作四八
题王太史二姑山记后四九
题与徐长孺三札后四九
题送敬美弟十律后五〇
题王阳德别墅廿絶句五〇
题汪仲淹新集后五一
题泖塔诸诗后五一
题辩疏后五二
题何将军卖剑歌卷后五四
陈公直道编后五五
所记疏白莲沼治芳素轩后五六
题祝希哲诗后五七
汪禹乂与子书后五七
书所作乞花场记后五八
屠长卿诗后五九
徐武功与诸贤送韩襄毅公总督两
广卷后五九
书瓦官寺刻二记二诗六〇
题寄渔卷六一
韩氏藏祝京兆所澹记及袁永
之诗后六一
题陆中丞漕白粮疏草后六二
游金陵诸园诗后六三
题牛首诗文后六四
题故崑山刘令画像碑记后六四
莫愁湖园诗册后六五
题李佥宪墓志铭后六六
题彭公甫先生传后六七
张应文诗跋后六七
卷之三
墨迹跋
锺太傅荐季直表七〇
又七一
右军三帖跋七二
题唐虞永兴汝南公主墓铭稿
真迹后七三
褚河南哀册文七四
又题哀册文后七五
怀素千字文七七
又七七
宗室家怀素千文七八
顔鲁公书送裴将军诗七八
又七九
柳诚悬书兰亭诗文七九
又八〇
杂古墨迹八〇
范忠宣公诰勅八一
宋先司谏公告身真迹八二
又八三
范文正公手书伯夷颂八三
范文正与尹舍人书八四
范文正道服赞八五
杂宋元墨迹八五
宋贤遗墨八五
苏沧浪真迹八六
蔡苏黄米赵帖八七
东坡书烟江叠嶂歌八七
山谷杂帖八八
山谷卷后八八
题山谷卷后八九
山谷老人此君轩诗八九
又一卷九〇
山谷书墨竹赋九〇
题米南宫书后九一
翠微居士真迹九一
薛道祖兰亭二絶九二
宋高宗养生论九二
范文穆吴中田园杂兴卷九三
张即之书后九三
又九四
卷之四
墨迹跋
赵子昂枯树赋真迹九六
又九六
赵吴兴小楷法华经九七
赵吴兴大通阁记九八
赵吴兴心经真迹九九
赵文敏书济禅师塔铭九九
赵文敏书詹舍人告一〇〇
赵文敏公行书一〇〇
赵子昂二帖后一〇一
赵文敏公篆书千文一〇一
又一〇二
赵魏公千文篆书一〇二
赵文敏公于归帖一〇三
十絶句诗画跋一〇三
鲜于伯机千文一〇四
鲜于伯机诗记真迹一〇四
杨铁厓卷一〇四
明宋太史手书郑濂名解后一〇五
宋仲珩方希直书一〇五
宋克急就章一〇六
宋仲温书画帖一〇七
俞紫芝急就章一〇七
凌中丞书金刚经一〇八
凌中丞临子敬洛神赋一〇八
沈民望姜尧章续书谱一〇九
天全翁卷一〇九
灵巖胜游卷一一〇
徐天全二札一一〇
徐天全词一一一
名贤遗墨一一一
三吴墨妙一一二
三吴楷法十册一一三
卷之五
墨迹跋
李文正陆文裕墨迹卷一一九
李文正诗翰卷一一九
张东海册一二〇
桑民怿卷一二〇
李范庵卷一二〇
金元玉卷一二一
杂帖一二一
祝希哲小简一二二
祝京兆卷一二二
祝京兆杂诗一二二
枝山艳诗一二三
祝京兆季静园亭卷一二三
祝京兆卷一二三
祝京兆秋兴八首为王明
辅题一二四
京兆杂诗卷一二四
希哲草书月赋一二四
又一二五
祝枝山李诗一二六
京兆书杜紫薇诗一二六
题祝京兆真迹一二六
又一二七
茂苑菁华卷一二七
文太史三诗一二八
文太史四体千文一二八
文待诏游白下诗一二九
文太史书进学解后一二九
文太史絶句卷一二九
文太史三体书一三〇
文太史三诗后一三〇
赵飞燕外传一三一
徐髯仙墨迹一三一
杂书画册总跋一三二
王履吉五忆图歌一三二
王雅宜书杂咏卷一三三
王履吉白雀帖一三三
王雅宜长恨歌后一三四
王履吉书江文通拟古诗一三四
陈道复赤壁赋卷一三五
朱射陂卷一三五
马太史卷一三六
陈子兼卷一三六
陈子兼诗牍卷一三七
俞仲蔚书一三七
俞仲蔚书金刚经一三七
杨秘图杂诗一三八
陈鸣野诗一三九
外国书旅獒卷一三九
扇卷甲之一一四〇
扇卷甲之二一四一
扇卷甲之三一四二
扇卷甲之四一四二
扇卷乙之一一四三
扇卷乙之二一四三
扇卷乙之三一四四
扇卷乙之四一四四
扇卷乙之五一四五
卷之六
墨迹跋
右军鹘不佳帖一四六
王大令送梨帖一四七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碑真迹
第三跋一四七
隋贤书出师颂一四八
褚临兰亭真迹一四九
顔鲁公书竹山潘氏堂联句一五〇
徐骑省篆书千文后一五一
林和靖杂诗一五二
范文正道服赞一五三
又题伯夷颂一五三
范忠宣告身后一五四
六大家十二帖一五四
宋名公二十帖一五六
东坡手书四古体后一六〇
苏子瞻札一六〇
苏长公书归去来辞真迹一六一
坡老洞庭春色中山松醪
二赋一六二
山谷书昌黎诗一六三
山谷伏波神祠诗临本一六三
薛道祖墨迹一六四
薛道祖三帖卷一六四
又一六五
米元章跋奕碁图一六六
米元章尺牍一六六
羔羊居士饮中八仙歌一六七
宋徐内翰小楷莲经一六七
宋元人墨迹一六八
张即之老柏行一六八
张即之书杜诗一六八
又老柏行一六九
宋司马温公梅都官王荆公王
都尉墨迹一六九
米赵四帖一七〇
题孔炎所藏宋仲温絶句后一七一
苏长公三絶句一七一
题詹侍御藏马麟楳鲜于伯机
歌行真迹后一七二
题米元晖手书诗后一七三
卷之七
墨迹跋
赵松雪书千文一七五
又一七六
赵松雪书归去来辞一七六
又一七七
赵松雪书归田赋一七八
赵松雪行书唐诗一七九
赵松雪墨迹一七九
赵松雪洛神赋一八〇
赵松雪手书十五诗后一八〇
赵松雪书秋声赋一八一
赵吴兴管夫人仲穆三札一八一
鲜于伯机游高亭巖诗记一八二
鲜于伯机杂诗一八三
赵吴兴诗迹一八三
元名人墨迹一八四
虞伯生赐碑赞一八八
虞道园诗一八八
虞贯二学士诗迹一八九
柯敬仲十九首一八九
张伯雨书诸公赠言一九〇
赵吴兴真草千文后一九〇
俞和张伯雨真迹一九一
杨铁崖真迹一九一
明唐宋二子墨迹一九二
宋克书张良史笔意一九二
吴中诸帖一九三
损本三君法书一九三
李西涯诗一九四
诸贤杂墨一九五
三吴诸名士笔札一九五
题陆氏藏交游翰墨一九六
李贞伯书古选祝希哲音
释后一九七
又一九七
李贞伯游滁阳山水记一九八
姜立纲书一九九
先大父交游尺牍一九九
武氏藏交游翰墨二〇〇
卷之八
墨迹跋
国朝名贤遗墨五卷二〇二
三吴墨妙卷上二一六
三吴墨妙卷下二一七
祝京兆真行杂诗赋二一九
祝京兆文稿二二〇
祝京兆六体书二二〇
祝京兆书七诗二二一
祝京兆感知诗墨迹二二一
祝京兆草书二歌二二二
祝京兆书成趣园记二二二
祝京兆诸体法书跋二二三
又二二四
题祝氏迹二二四
祝京兆书夷坚志二二四
祝京兆书祖廷贵墓志真迹二二五
祝京兆书李太白传后二二五
文待诏行书二二六
文待诏书杜阳编二二六
尤叔野赤壁卷二二七
文待诏小楷周召二南诗二王
目录二二七
文征仲手札后二二八
跋文待诏欧体千文二二八
文衡山手柬二二九
文待诏书程乡令遗爱碑墨
迹跋二二九
文王二君诗墨二三〇
续名贤遗墨卷二三一
卷之九
墨迹跋
有明三吴楷法二十四册二三四
王履吉书杂诗跋二四七
王履吉赠何氏诗跋二四八
王履吉诗墨二四八
王雅宜诗稿二四九
王履吉小楷四六二四九
王彭二顔体书二四九
陈白阳诗稿二五〇
陈道复书陶诗二五〇
陆俨山手札二五一
题丰存礼诗后二五一
丰存礼手札二五一
又二五二
又二五三
蔡侍郎诗二五三
李于鳞诗牍二五四
吴峻伯诗二五四
方元焕书荆轲传二五五
黄淳父书田园杂兴钱叔
宝图二五五
卷之十
墨迹跋
俞仲蔚书月赋二五七
俞氏四舞歌二五七
俞氏书世说新语略二五八
俞仲蔚书二五八
又二五九
俞仲蔚小楷赵皇后昭仪别
传后二五九
俞仲蔚行草后二六〇
王逢年书雪赋二六〇
周芝山赠范生歌二六〇
僧大林词翰二六一
古选古隷二六一
古隷风雅二六二
又二六三
章藻摹琅琊法书墨迹十卷二六三
摹苏长公真迹二七五
徐髯仙手迹二七六
题舍弟敬美书杂帖后二七七
穆光胤书父文熙诗二七八
穆光胤临七姬帖二七八
吴贤墨迹二七九
杨南峰墓志二七九
俞仲蔚墨迹二八〇
王行父藏王稚钦诗迹二八〇
王稚钦书五言律诗二八一
朝鲜三咨二八一
卷之十一
碑刻墨刻跋
淳化阁帖十跋二八四
又二八五
淳化阁帖后二九三
淳化残帖二九四
大观太清楼帖二九四
绛帖二九五
汝帖二九六
东书堂帖二九七
宝贤堂集古法帖二九七
真赏斋帖二九八
庐山陈氏甲秀堂帖二九九
文氏停云馆帖十跋二九九
卷之十二
碑刻墨刻跋
衡山禹碑三〇五
岐阳石鼓文三〇六
秦相峄山碑三〇六
西岳华山碑三〇六
汉太山孔宙碑后三〇七
跋汉隷张荡阴碑三〇七
汉景君铭三〇八
汉司隷校尉鲁峻碑三〇八
汉圉令赵君碑三〇九
蔡中郎书夏仲兖碑三〇九
桐柏庙碑三一〇
皇象天发碑三一〇
急就章三一一
孔子庙碑三一一
受禅碑三一二
劝进碑三一二
又二碑三一三
锺太傅贺捷表三一三
宋搨兰亭帖三一四
又三一五
又三一六
又三一六
题宋搨褚摸禊帖三一七
又三一八
宋搨兰亭帖三一九
兰亭肥本三二〇
周邸东书堂禊帖三二〇
王右军草书兰亭记三二一
题宋搨黄庭经后三二一
旧搨黄庭经三二二
右军笔阵图三二二
周孝侯墓碑三二三
题右军十七帖三二四
宋搨临江二王帖后三二五
圣教序三二五
又三二六
绛州夫子庙碑三二七
摄山栖霞寺碑三二七
王子敬洛神赋三二八
子敬辞尚书令帖三二八
瘗鹤铭三二八
又十六字三二九
陶隐居入山帖三三〇
许长史碑三三〇
大佛寺碑三三一
智永真草千文三三二
卷之十三
碑刻墨刻跋
唐文皇屏风帖三三四
唐玄宗御书太山铭后三三四
又三三五
孝经三三六
凉国长公主碑三三六
兖州孔子庙碑三三七
唐文皇告少林寺书三三七
题武后书升仙太子碑帖后三三八
孔子庙堂碑三三八
又三三九
九成宫醴泉铭三三九
又三四〇
又三四〇
虞恭公碑三四一
化度寺碑三四一
皇甫府君碑三四一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三四二
赵摹千文三四二
褚书圣教序记三四三
碧落碑三四三
少林寺灵运禅师碑三四四
御史台精舍铭三四四
桐柏观碑三四五
大智禅师碑三四五
张旭肚痛帖三四六
张长史郎官壁记三四六
心经三四七
裴漼少林寺碑三四七
李北海云麾将军碑三四八
岳麓寺碑三四八
李北海娑罗树碑三四九
李北海书法华寺碑三四九
李北海东林寺碑三四九
臧希晏碑三五〇
孙过庭书谱三五〇
徐浩心经三五一
嵩阳观记圣德感应颂三五一
怀素千字文三五二
怀素自叙帖三五二
怀素圣母帖三五二
怀素藏真帖三五三
恒山祠记三五三
王清源碑三五三
中兴颂三五四
东方画像赞三五五
家庙碑三五五
多宝佛塔碑三五六
茅山碑三五六
元次山墓碑帖三五七
宋文贞碑三五七
宋文贞碑侧记三五七
八关斋功德记三五八
干禄字碑三五八
臧怀恪碑三五九
与郭仆射争坐位帖三六〇
又三六〇
顔鲁公祭姪文三六〇
祭豪州刺史伯父文三六一
楚金碑三六一
峿台铭三六一
尉迟祠祈雨碑三六二
李阳冰篆书谦卦三六二
成德节度纪功碑三六二
柳尚书仆射诸葛武侯祠记三六三
董宣传三六三
卷之十四
碑刻墨刻跋
唐柳书西平王碑三六五
玄秘塔碑三六六
题复东林寺碑后三六六
集柳书普照寺碑三六七
李剑州碑三六七
济安侯庙记三六八
僧彦修帖三六八
宋蔡忠惠万安桥记三六九
蔡端明荔枝谱三六九
昼锦堂记三七〇
韩魏公书北岳庙碑三七〇
淮渎庙记三七一
大相国寺碑铭三七一
宋真宗先天太后赞三七一
嵩岳庙碑铭三七二
大观御制五礼记三七二
醉翁丰乐二亭记三七二
荔枝丹帖三七三
金刚经三七三
苏书三十六峰赋帖三七四
苏书归去来辞帖三七四
表忠观碑三七四
东坡陶诗帖三七五
苏书连昌宫辞帖三七五
苏书中山松醪赋帖三七六
东坡絶句松醪赋帖三七六
马劵帖三七六
东坡告史全节语帖三七七
东坡杂帖三七七
东坡词三七七
寄文与可絶句三十首三七八
苏长公行草醉翁亭记三七八
山谷书狄梁公碑三七九
山谷中兴颂碑后诗三七九
山谷书东坡大江东去帖三八〇
山谷七祖山诗三八〇
山谷书东坡卜算子词帖三八〇
食时五观帖三八一
涪翁杂帖三八一
庐山高歌三八二
蔡卞灵巖寺疏三八二
蔡卞曹娥碑三八二
米南宫天马赋三八三
米南宫杂帖三八三
米元晖夫子庙记三八三
赵子昂帖三八四
赵子昂杂帖三八四
赵吴兴佑圣观记推官厅记三八五
番君庙碑三八五
玄教宗传碑三八六
虞文靖垂虹桥记三八六
重建庐山东林禅寺记三八七
孙真人碑三八七
王重阳碑三八七
马丹阳碑三八八
王重阳仙迹记三八八
雪菴茶榜三八九
杜待制书清真观碑三八九
明宋璲书千文三九〇
俞紫芝四体千文三九〇
宋克前后出塞诗三九〇
七姬帖三九一
枝山十九首帖三九一
祝书唐初诸君子帖三九一
祝京兆味泉赋帖三九二
祝书王文恪公墓志铭三九二
祝书毛中丞夫人墓志铭三九二
祝京兆六体帖三九三
君子亭记三九三
王新建纪功碑三九三
华氏义田记三九四
丰考功笔诀三九四
卷之十五
碑刻墨刻跋
禹碑三九六
又题禹碑三九七
跋鲁相晨庙碑三九八
吴天玺书三九八
汉隷校官三九九
秘阁续帖四〇〇
泉州宋搨淳化帖四〇一
甲秀堂帖四〇一
索靖月仪帖四〇二
真定武兰亭四〇三
宋搨圣教序四〇四
又圣教序四〇五
宋搨兰亭四〇五
兰亭二石刻四〇五
跋周邸兰亭四〇六
古兰亭选序四〇七
玉板兰亭叙麻姑仙坛记四〇七
宋搨右军行草帖四〇八
临江二王帖四〇八
汪象先二王小楷帖四〇九
汪象先大观帖四〇九
跋陈季迪绛帖四一〇
杂二王帖四一一
宋搨乐毅论四一二
宋搨戎路表四一二
曹娥碑四一三
又四一三
智永真草千文四一四
又四一四
隋八分孔庙碑四一五
宋搨右军三帖四一五
王右军文赋四一六
跋王右军笔阵图李卫公上华岳
书后四一六
又四一七
小酉馆选帖四一七
李靖上西岳书四二一
欧阳率更九成宫醴泉铭四二一
虞恭公碑四二二
大唐宗圣观帖四二二
欧阳率更化度碑帖四二三
褚河南孟法师碑铭后四二三
云麾碑四二四
卷之十六
碑刻墨刻跋
张长史千文石刻四二六
又四二六
唐隷夫子庙记四二七
唐僧怀恽实际碑四二七
顔帖四二八
又顔帖四二八
题顔鲁公汝越帖四二九
金天王庙题名四二九
题家庙碑赠顔判四三〇
集顔书默菴记四三〇
后周祖庙碑四三一
华岳昭应碑四三一
玄元宫碑四三一
少林寺戒坛铭四三二
李阳冰书三坟碑四三二
易州铁像碑颂帖四三三
圭峯禅师碑四三三
李抱玉碑四三四
至道御书帖四三五
梦英篆书偏傍字源四三五
抄高僧传序四三六
夫子庙堂记四三六
郭忠恕三体阴符经四三六
唐宪宗庙碑四三七
汾阴坛颂四三七
跋苏书醉翁亭记四三八
东坡乳母铭四三八
海市诗四三九
坡公杂诗刻四三九
喜雨亭表忠观二刻四三九
坡公行草定惠院海棠诗刻四四〇
南宫父子词笔四四一
王庭筠先主庙碑四四一
又四四一
杨太初书重阳歌四四二
嵩岳庙碑铭四四二
淮源庙碑四四二
华阳十二颂四四三
东魏孔子庙碑四四三
蔡有隣章仇玄素碑四四四
集古录跋四四四
永福寺碑四四五
御服碑四四五
龙门建极宫碑四四六
鲜于太常千文四四六
祝京兆小楷选刻四四六
题罗生书医无闾碑后四四七
定武兰亭后四四八
宝晋斋帖四四九
宋搨鼎帖四四九
王子裕先生墨刻五跋四五〇
卷之十七
画跋
史道硕八骏图卷四五三
题勘书图后四五四
石刻十八学士图四五五
摹阎立本十八学士四五六
王摩诘演教罗汉四五七
陆宣公画像后四五七
擘阮图四五九
宋徽宗红桥鸂鶒图四五九
徽宗三马图四六〇
范寛山水卷四六一
高克明雪霁溪山图四六一
题郭熙画树色平远图卷四六二
题文与可画竹苏子瞻诗后四六三
又四六三
题烟江叠嶂图歌后四六四
赵千里画船子和尚卷四六四
李龙眠画十六应真后四六五
题僧梵隆画十六大阿罗
汉卷四六五
饮中八仙图后四六六
马远十二水四六六
李山风雪松杉图四六七
石刻高宗尼父七十二贤
像赞四六八
石刻圣贤图像后四六八
宋刻丝仙山楼阁卷四六九
元高尚书夜山四七〇
赵文敏长江叠嶂图四七〇
又四七一
天闲五马图四七一
黄大痴江山胜览图四七二
又四七二
黄大痴山水为杨二
山题四七三
王叔明阜斋图四七三
黄鹤山樵云林小隐图四七四
倪云林山阴丘壑图四七四
云林西园图四七五
方方壶云山卷后四七五
石刻玄元十一子像四七五
钱舜举洪崖移居图四七六
又四七六
搜妖图卷后四七七
赵吴兴画陶彭泽归去来图题和
诗后四七八
古画山水四七八
卷之十八
画跋
题王安道游华山图四八〇
戴文进七景图四八一
城南茅屋图四八二
戴文进山水平远四八二
题王孟端竹四八二
王孟端湖山佳趣卷四八三
夏太常墨竹四八四
沈石田春山欲雨图四八四
石田山水四八五
赠吴文定行卷山水四八五
又四八六
沈启南画虞山致道观昭明手
植三桧四八六
石田画隆池阡四八七
沈石田临黄鹤山樵太白图四八七
石田画钱塘山行图四八八
石田画四八八
石田载酒图四八九
又寒山图四八九
题石田写生册四八九
石翁彩卉卷四九〇
题唐伯虎诗画卷四九〇
唐伯虎写生册四九一
周东村宾鹤图后四九一
周东村韩熙载夜宴图四九二
吴中诸名士画四九三
临李伯时莲社图四九三
凌氏藏文待诏画册后四九四
文征仲杂画后四九五
文太史云山画卷后四九五
衡翁诗画卷四九六
文征仲劝农图祝希哲记四九六
陈道复书画四九七
陈道复水仙梅卷后四九七
题画扇卷甲之五四九七
画扇卷甲之六四九八
画扇卷甲之七四九九
画扇卷乙之六五〇〇
文伯仁燕台八景五〇〇
陆叔平游洞庭诗画十六
帧后五〇一
陆叔平临王安道华山图后五〇一
钱叔宝溪山深秀图五〇二
又第二卷五〇三
夏山欲雨图五〇三
尤子求画华清上马图五〇四
钱叔宝纪行图五〇四
钟馗移家图五〇五
卷之十九
画跋
萧翼赚兰亭图五〇七
夫子杏坛图后五〇九
晋公子重耳出亡图五一〇
宋徽宗雪江归棹图五一一
又五一一
宋名人山水人物画册五一二
宋人杂花鸟册五一五
宋画香山九老图五一六
题惠崇江南春意五一七
醉道士图五一八
李龙眠理帛图五一九
李伯时姑射仙图五一九
题刘松年大历十才子图五二〇
赵千里画大禹治水图五二一
又五二一
庐陵五公像五二二
张端衡山水五二二
古十八学士图五二三
再题十八学士卷五二四
摹古画后五二五
豳风图画五二六
清明上河图别本五二七
又五二八
梁楷参禅图五二八
题马远山月弹琴图五二九
閲古堂石刻马五二九
苏黄小像五三〇
二赵书画归去来辞五三〇
又五三一
赵松雪画山水五三一
赵吴兴画两马五三二
题黄大痴画五三二
钱舜举画陶征君归去来
辞后五三三
题古画王昭君图五三四
题王叔明湖山清晓图五三五
水亭图五三五
梅竹双清卷五三六
美人调鹦图五三七
赵承旨画陶靖节事五三七
沈公济画五三八
题沈石田画册后五三九
钱舜举画李白观瀑图五三九
孔炎所藏古牛车图五四〇
卷之二十
画跋
听琴轩图卷五四一
戴文进江山胜览图五四二
沈公济画五四三
周砥沈周宜兴山景五四三
王孟端竹五四四
沈启南画定斋图五四四
赵子惠藏石田画虞山三桧五四五
沈启南金焦二山图跋五四六
周履道沈启南二画五四六
跋沈启南太石山联句图五四七
沈启南梅花图五四八
沈石田画五四九
茶坡卷后五四九
沈石田虎丘图五五〇
题沈石田涤斋图后五五〇
林居图五五一
沈翊南画五五一
文待诏玄墓四景五五二
又千巖万壑五五二
又人日诗画五五三
周东村画张老图五五三
唐伯虎画梅谷卷五五三
唐伯虎画五五四
唐伯虎赤壁图五五五
唐伯虎画宾鹤图跋五五五
摹辋川图后五五六
题文待诏画册五五七
三辅黄图五五七
题周官饮中八仙图五五八
刘氏藏甲申十同年会图五五九
卷之二十一
画跋
仇英九歌图五六一
题仇实父临西园雅集
图后五六二
题海天落照图后五六三
送沈禹文画册五六四
陆包山写生卷五六五
再题游太湖图记五六六
文伯仁溪山自适卷五六七
文文水画五六七
画南北二词后五六八
题画会真记卷五六八
天文地理总图五六九
李郡写旅獒图五七〇
题莫廷韩画郊居扇五七〇
莫廷韩竹扇卷五七一
题小桃源图五七一
又题画池上篇后五七二
陈提学藏百马图五七二
尤子求画关将军四事图五七三
李郡画渭桥图五七五
李郡画美女图五七五
题海峯卷后五七六
陈道复牡丹五七六
为徐太仆爌题马鞍山图五七七
为章仲玉题保竹卷五七七
题洛中九老图五七八
长江万里图有王蒙识非五七八
题殳生画五七九
钱舜举画水仙跋五七九
周之冕花卉后五八〇
题倪驾部胜游画册五八〇
题张复画二十景五八一
卷之二十二
佛经画跋道经画跋
王摩诘罗汉后五八三
李伯时十六罗汉五八三
善财参观世音三十二变
石本后五八四
画西方十六观经五八五
画观弥勒上生经五八七
渡海阿罗汉像五八九
再题白莲社图五九一
又题十六应真后五九三
再题梵隆罗汉卷五九五
朱君璧摹劫鉢图五九五
圆泽三生图五九六
书文征仲补天如狮子林卷五九七
题葛仙翁移居图五九八
钱舜举画洪崖先生五九九
五星二十八宿摹本六〇一
又为莫廷韩题五星二十八宿
五岳真形图六〇二
题八仙像后六〇三
全真四祖八仙像六〇五
仙奕图六〇六
又六〇七
內容試閱
王世贞(一五二六年一五九○年),字符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进士,仕至南京刑部尚书,是活跃在明代嘉靖至万历文坛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当时和后世声名卓著,影响深远。这不仅是他身为明代中叶重要文学流派后七子的代表人物,尤其是隆庆四年(一五七○)后七子倡起者之一的李攀龙去世后,其独操柄二十年,声华意气笼盖海内(《明史王世贞传》),而且一生著述极其繁富,在文人学子中间流传颇广。
王世贞受到时人和后人的瞩目,当然主要还因为他和同道李攀龙步武崛起于弘治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嘉靖年间在文坛重新掀起诗文复古之思潮。不过,作为一位兴趣广泛而富有才思的文人,实际上王世贞一生博学多识,所涉猎的方面甚广,除诗文之外,又宿好书画、古刻、古器及二氏之藏等。也曾经因此自名其斋室曰九友,在《九友斋十歌》的诗序中,他对所谓的九友作过这样的解释:斋何以名九友也?曰山曰水,斋以外物也;曰古法书,曰古石刻,曰古法籍,曰古名画,曰二藏经,曰古杯勺,并余诗文而七,则皆斋以内物也。是九物者,其八与余周旋,而一余所撰著,故曰九友也。由于王世贞三世为九卿八座巨富(李维桢《弇州集序》),家境殷实,加上个人广博的兴趣爱好,特别对像名迹墨帖、名画古刻等多有收藏或经眼。这在王世贞本人的著述中已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如他的诗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及《续稿》,就编录了其为各类收藏或经眼之品物所撰作的题跋,其中《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九至卷一百三十八,分别录有杂文跋一卷、墨迹跋三卷、碑刻跋一卷、墨刻跋三卷、画跋二卷;《续稿》卷一百六十至一百七十一,分别录有杂文跋一卷,墨迹跋五卷,墨刻跋二卷,画跋三卷,佛经画跋、道经画跋一卷。上述各类题跋,内容相当博杂,不仅述录了王世贞本人所蓄藏或过目的杂文书画古刻等,同时反映了他对于文学艺术作品辨析和鉴赏的眼识以及个人的趣尚。所以,从这些题跋当中,既可以了解相关作品的流传情况,也可以认识王世贞这位文坛巨擘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取向。
鉴于王世贞的著述卷帙庞大,整理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长期以来学人对他的关注,更多着眼于他所提出的一系列诗文复古理论和相关的实践活动,相比起来,这些博泛而琐杂的题跋及其价值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此情形下,自然也谈不上对它们加以系统的整理。因此,当志波君按照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设想并结合他自己的兴趣所向和研究所长,提出校点整理王世贞所撰各类题跋的计划时,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应该予以鼓励。也鉴于这些题跋所藴涵的不可忽视的价值,相信随着它们的整理出版,特别是对王世贞本人涉及书画古刻的艺术理论、乃至于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研究,不无裨益的作用。
是为序。
二○一二年六月于复旦园整理帮助整理帮助明代后七子之一王世贞不仅以诗文名世,其书画收藏与鉴赏亦独步一时。王世贞收藏宏富,书画真迹经眼颇多,前人书画论著更是稔熟于胸,从其所辑《古今法书苑》七十六卷、《王氏书苑》十卷、《王氏画苑》十卷中可略窥一斑。詹景凤曰:元美虽不以字名,顾吴中诸书家,惟元美一人知法古人。《詹氏性理小辨》朱谋垔曰:世贞书学虽非当家,而议论翩翩,笔法古雅。(《续书史会要》)王世贞所作书画题跋,絶大部分收入《弇州山人四部稿》(以下简称《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以下简称《续稿》)文部之题跋类中,共二十二卷。《四库全书总目》着录有《弇州山人题跋》七卷,并云:考《弇州四部稿》有杂文跋、墨迹跋、墨刻跋、画跋、佛经跋诸类,此本惟墨迹跋三卷,墨刻跋四卷。其文与稿中所载又颇详略不同,疑当时抄撮以成帙,其后又经删定入集。此书今已亡佚。今据《四部稿》、《续稿》中文部之题跋类点校整理。王世贞将题跋类分为杂文跋、墨迹跋、墨刻跋、碑刻跋、画跋、佛经画跋、道经画跋七类,因其中碑刻、墨刻颇多混杂,故统称为碑刻墨刻跋,佛经画跋、道经画跋统一归入画跋中,故总计杂文跋二卷、墨迹跋八卷、碑刻墨刻跋六卷、画跋六卷,现按此序重新排列,并在每卷后注明原书卷次。
王世贞所作题跋,或是自己收藏品评,或是友朋雅集同题,或是受人之请鉴定真僞。将《四部稿》、《续稿》中所收题跋与现存真迹中题跋对照可以发现,已多有润色改动,这即四库馆臣所说其后又经删定入集。而《续稿》所收题跋与《四部稿》亦偶有重合雷同之处,如《嵩岳庙碑铭》一则,《四部稿》卷一百三十六、《续稿》卷一百六十七均收,内容完全相同;《四部稿》卷一百三十《翠微居士真迹》与《续稿》卷一百六十一《薛道祖墨迹》内容基本一致。这种情况极少,为维持原貌一并存入,不作删改。
《弇州山人题跋》(以下简称《题跋》)之价值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书画之真僞鉴定与考辨。多有友人请求王世贞鉴别真僞,如孔炎王孙走使二千里,索余题鉴(《题跋》卷十九《题马远山月弹琴图》),而王世贞在书画辨僞方面确有过人之初,徐献忠书《黄庭内景经》,王世贞一见而辨,知其初为飞凫人加染古色,杂识旧印,以希重价,再如黄彪书《参同契》用赵吴兴贋识,以示客,客多以为吴兴也,王世贞却识破割去之(《题跋》卷九《有明三吴楷法二十四册》)。书画考辨方面,相传为阎立本之《唐文皇训子图》,王世贞据《宣和画谱》定为黄筌《勘书图》(《题跋》卷十七《题勘书图后》),在马远画中作题跋的杨娃,王世贞考证为恭圣皇后之妹(《题跋》卷十七《马远十二水》),均考辨详核有据。书画之鉴别考证,米(芾)以法,黄(伯思)以事,而王世贞往往能兼而有之,《题跋》中的鉴定方法与结论,对当代书画鉴定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题跋》是建构书画史之重要材料。王世贞对书画的追溯源流、品评优劣往往带有一定的研究成份,如《国朝名贤遗墨五卷》、《续名贤遗墨卷》是对明代书法史较早的概括总结,而《三吴楷法十册》、《三吴墨妙》、《有明三吴楷法二十四册》则是对吴中书坛的评论研究。王世贞所作题跋在明清时期颇受重视,汪砢玉对其书画题跋进行梳理,录其书画目写成《尔雅楼所藏名画目》,收入《珊瑚网》中;孙矿甚至专门针对王世贞书画题跋作《书画跋跋》一书进行补正;《清河书画舫》、《珊瑚网》、《佩文斋书画谱》、《江村销夏录》、《大观录》、《六艺之一录》、《书画史》、《石墨镌华》、《书法离钩》、《岳雪楼书画录》、《金石文考略》、《汉溪书法通解》、《南宋院画录》、《玉台书史》、《书法精言》、《书法正传》、《书林藻鉴》等书更是多采其说。明清时期对王世贞题跋的不断引述补正,使《题跋》成为书画史的重要组成部份。
《题跋》详细记录了明代书画的流通,展示了明代文人生活的真实侧面。明代乞人撰写墓志碑铭极为盛行,往往以书画作为润笔,《题跋》中多有记载。如戴文进《江山胜览图》是太原黄子廷绶为其伯父贽寿言,走数千里而贻我(《题跋》卷二十《戴文进江山胜览图》),祝允明所书《黄道中致甫字说》是黄淳甫为其尊人五岳山人乞集序润笔而赠(《题跋》卷九《有明三吴楷法二十四册》),《晋公子重耳出亡图》是少保铜梁张公卒,而其子锦衣君某某辈来请志铭时所收(《题跋》卷十九《晋公子重耳出亡图》),汪仲淹乞余为其妇作志铭,而以《观弥勒上生经》为币(《题跋》卷二十二《画观弥勒上生经》)。而王世贞亦尝以薛绍彭所书《褉帖》贽西川王大夫作先公传(《题跋》卷六《薛道祖三帖卷》)。当然也有购买交换,如文与可画竹是王世贞不意购得一贾人肆中(《题跋》卷十七《题文与可画竹苏子瞻诗后》),《褚临兰亭真迹》是以百三十金购自黄熊手(《题跋》卷六《褚临兰亭真迹》);祝允明所书《上皇西巡歌》是以京兆他书数纸、文太史书一纸、画一纸易之(《题跋》卷五《祝枝山李诗》),于思用处购得锺隐三间无瑕紫玉砚,以董源林石易凝式二帖,层云峰承晏墨易怀素二帖(《题跋》卷十五《小酉馆选帖》)。其中亦不乏友情赠送,如钱舜举画《李白观瀑图》是嗣子上林家教举以遗余(《题跋》卷十九《钱舜举画李白观瀑图》),《文太史三诗》、《画扇卷》则是文征明亲书所赠(《题跋》卷五《文太史三诗》、卷十八《画扇卷甲之六》)。《题跋》中所展示的书画流通不仅是明代吴中文人生活中的真实反映,亦是书画流传有序之可靠记载。
《题跋》是探讨王世贞书学、文学、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王世贞书学、诗学思想多有相通互补之处,其复古之思想在书学领域亦多有展示,王世贞曾言:书法至魏晋极矣,纵复贋者、临摹者,三四刻石,犹足压倒余子。诗一涉建安,文一涉西京,便是无尘世风,吾于书亦云。(《题跋》卷十《淳化阁帖十跋》)书之古无如京兆者,文之古亦无如京兆者。古书似亦得,不似亦得;古文辞似亦不得,不似亦不得(《题跋》卷八《祝京兆诸体法书跋》),则是复古下书学与文学之间的差异。王世贞亦是明代著名史学家,有《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八卷、《弇山堂别集》一百卷、《弇州史料》一百卷等传世。王世贞自称:黄长睿、赵明诚往往以碑帖证史传之譌,余窃愿学焉。(《题跋》卷三《锺太傅荐季直表》)其以碑帖证史传之思想在《题跋》中多有体现,如以《西平忠武王神道碑》证《旧唐书》之讹(《题跋》卷十四《唐柳书西平王碑》),以《荐季直表》补《三国志》之阙(《题跋》卷三《锺太傅荐季直表》)。以碑帖补缺证讹,不仅拓展了史学资料范围,对研究王世贞史学思想亦不无裨益。
需要指出的是,王世贞的书画评论,远非此二十二卷题跋。尚有一些题跋未能收入《四部稿》、《续稿》中,今在《六艺之一录》等书中尚能得睹。王世贞在题跋前后往往有诗记之,与题跋珠联璧合,而其《艺苑卮言》中的书画评论、《续稿》中文部之书后类,亦是重要书画史资料,但限于体例,这些材料均未能收入。
目前学界所用《四部稿》、《续稿》以台湾影印本为主,文海出版社一九七○年影印出版《续稿》,伟文图书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影印出版《四部稿》,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六年影印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弇州四部稿》、《弇州续稿》更为普及。然影印明刻本选用之底本均为后印本,多断版、缺字、模糊等情况,虽有清人手补,但颇有错讹,四库本亦多有篡改。本书中《四部稿》底本采用明万历五年王氏世经堂刻本,《续稿》底本采用明崇祯刻本,均校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王世贞尚存世题跋真迹以及《古今法书苑》、《书画跋跋》、《清河书画舫》等亦作参校。四库本中因避讳虏、狄、夷等所作篡改、清人手补本中的改动错讹一般不出校勘记,只在涉及人名、地名等容易产生误解的情况下酌情出校勘记,以便读者参考。底本中衍字用 、缺字用[ ]标明,模糊不清者用□代替,底本之明显版刻错误,如己已巳、太大、他它等混用及异体字据意径改,不再出校勘记。
笔者水平有限,错讹不当之处在所难免,甚望读者不吝赐教。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