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别人 (新版)

書城自編碼: 344300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中國當代小說
作者: 徐小斌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06715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慈悲与玫瑰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心跳重置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云中记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編輯推薦:
鲁迅文学奖、女性文学奖、全国图书奖、加拿大华语文学奖、英国笔会文学奖得主迄今为止*精*全文集
莫言 李敬泽 陈晓明 戴锦华 联袂推荐
她被誉为后社会主义中国*出色的小说家澳大利亚著名女性文学研究学者Kay Schaffer );
她是高度技巧化地传达被遮敝的声音的小说家(世界著名出版社西蒙舒斯特Atria Books副总裁Judith Curr语)
她是飞翔的姿态越来越优雅的小说家(莫言语)
她是守护着超验的神性的迷幻花园的小说家(李敬泽语)
她是把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的小说家(陈晓明语)
她是站在中国文坛金字塔*上的小说家(戴锦华语)
內容簡介:
徐小斌经典书系之一种。著名作家徐小斌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国文字,在海外发行。这本书是她的中篇小说集。包括《别人》》《做绢人的孔师母》《缅甸玉》《白木马与喇叭花》等7篇中篇小说。
關於作者:
徐小斌,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画家、刻纸艺术家。自1981年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羽蛇》《敦煌遗梦》《德龄公主》《双鱼星座》等。在美国国家图书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均有藏书。2014年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著名女作家。曾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三届女性文学奖,第八届全国图书奖,加拿大第二届华语文学奖小说奖首奖,2015年度英国笔会文学奖等。代表作《羽蛇》成为首次列入世界著名出版社Simon & Schuster国际出版计划的中国作品。部分作品译成英、法、意、日、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巴西、希腊、阿拉伯等十余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
目錄
001别人
087做绢人的孔师母
115吉耶美与埃耶梅
162缅甸玉
200天生丽质
244玄机之死
267白木马与喇叭花

299聆听者(代跋)孙郁
307后记只有灵魂可与世界接轨
319徐小斌作品系年
322徐小斌文学活动年表
內容試閱
聆听者(代跋)
孙郁

我平时看小说,遇见人神同路的文字,总有点好奇,但看着看着,失望的时候居多。小说能像《聊斋志异》那样易读耐读,不太容易。五四之后的小说家,是注意到小说的神异之美的,但那时候被现实所迫,灵异的文字却少而又少。谈到灵异类的作品,女性尤其专长。中国的女性作家,以爱的主题和童话的方式为文者颇多,冰心、梅志都是代表性的人物。偶有天籁式歌咏者如萧红那样的人物出现,也无非感伤的抒怀,丁玲、庐隐都是这样。唯有张爱玲,以冷眼看世,样子是俗世的波光,绝不进入天国之中。她在俗界里却又奚落着俗物,离不开的也恰是她揶揄的世界。神界的路,遂被关上了。
张爱玲是一个绝响,她之后的女性写作,已不太易出现晚清式的微温和精致,现代的不安与苦楚在许多人那里起起落落。张洁、王安忆、残雪,都有不凡之笔,天地之色因之而变。女子审美的路子也多样起来。前几年我注意到徐小斌的作品,感受的是完全不同的女性之音。她的小说总有迷幻的气息在,沉浸在一种神秘的世界之间。不过这种沉浸不是逃逸,却是另一种对抗。所有的诱人的表达都和对抗世俗有关。以幻觉的存在冲击苦难,且咀嚼苦难,先前文学里的套路在她那里被改造了。
我和徐小斌是一代人,经历相近。但她走的路,和许多人不尽相同。她是喜欢进入人的神秘的精神之域与上苍对话的人。她最初的小说《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就注意那些异样的青年,对人的内在世界有种拷问的视角在。后来《双鱼星座》《迷幻花园》《天籁》则是另类的声音,与同代人的小说都不太一样。作者变换着说法,向着命运的世界发出问询,一会儿是历史题材的《德龄公主》,一会儿是幻想之作《炼狱之花》,一会儿是神界与俗界间爱欲与放逐的交响《羽蛇》。她的文字很美,是萧飒与明丽间的反转,流泻着无奈的奇音。我们读这样的文字,总觉得一个漂泊的灵魂在游荡着。这些涌动着激流的文字,为解析女性意识的变迁好像也提供了些什么。
我最初读她的作品是90年代初,那时候北京出现了诸多试验性的小说,新体验小说就是在那时候的一个新样式。徐小斌写的那篇《缅甸玉》是参与其间的习作,但却与那个口号有点格格不入。我发现她和那时候的当红作家不同。文字干净漂亮,没有同代作家的过于功利的样子。小说完全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又非封闭的自恋,总能够看出对现实批判的态度来。但后来发现她的作品完全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她有自己的不能平息的焦虑在,而且在一条曲折的路途上走得越来越远。
我们说那是一条曲折的路,乃因为其精神一直面临的一种难度。阅读徐小斌,总觉得是一种苦涩的跋涉。但那艰辛里也总有神灵的召唤,在黑暗里还时时闪着奇光。她写女性,有点残酷,常常是本原的昭示,那些外在的光环一个个脱落了。作者少年时经历过文革,见证过80年代的文化变革,总能以旁观的角度去审视昨日的历史。在那些文本里,完全没有逃逸,乃是一种精神的面对,甚或一种搏击。这让我想起卡夫卡和鲁迅。其中不是模仿的问题,而是一种气质的联系,徐小斌在本质上,和这样的传统是有关的。
有一次我们谈起汪曾祺和林斤澜,她说自己更欣赏后者的神秘。我忽然觉出什么是她世界里的原色。林斤澜一生推崇卡夫卡与鲁迅,那么说他们之间有种相似的地方是对的。徐小斌有童话写作的天赋,却放弃掉那些逃逸现实的飘渺的梦,从童话中又穿入到冰冷的世界,于是真俗之变在明暗里波动不已。她绝不躲在安详之中,习惯于一种苦运的承担。而有时,又津津乐道于对残酷的凝视,在拷问里进入自审的快感中。徐小斌在小说中制造了许多神异诡秘的空间,说那是巫的世界也未尝不对。她承认自己对神秘的存在有一种兴趣。许多写作表达了对冥冥之中的那个存在的好奇。我们在其文笔里甚至还能够听到远古的巫术之曲的盘旋,真的有些离奇和玄奥。我在想,作者要通往的恰是那个无名无形的域外之域。
让我们对比一下残雪的小说。在残雪那里,哲学的东西存在着,近代非理性的意识在作品里弥漫着。徐小斌不是这样,她是回到原始的混沌里,在谶纬与巫音里与现实对话。《羽蛇》的世界处处是这种玄音的流动,人物之路在宿命般的世界滑动。仿佛有了上帝之眼,瞭望着我们日常所看不到的地方。再比如王安忆,其笔墨总变化着,试图寻找另类的存在。但这里,王安忆常常有对日常欣赏的驻足,旧文人的古雅与飘然暗藏其间。徐小斌似乎厌恶这种士大夫传统,虽然也不断开辟自己的心路,可我们看到的却是不变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俗界的失望和神界的渴望。而那神界的一切,不是在飘渺的存在中,恰是在对俗界的挣脱过程才可以见到的。
徐小斌不认为自己是属于主流的作家。她自己对流行的存在一直持拒绝的态度。她笔下的许多人物不谙世俗,而另一些人则俗不可耐。她面对那些俗态并非弃置,而是将其安置于历史与天命的时空里,将其一遍遍地透视玩味。可怜的人间是定命于什么世界中的,在看不见的地方有我们性命的本然么?她困惑于斯,又沉迷于斯,小说变成了漂泊者的一种记录。这样的实验,是作者试图与同代人保持距离的一种冷观,热的背后的冷气,才有她的本意在。
神界在作家那里往往是没有烟火气的存在,但徐小斌却带着沉重进入那个世界。只有明暗的对照才有意义,美丽是因灰暗的存在才显示出来光泽的。这个理念在《羽蛇》里表现得十分充分。《羽蛇》是至今为止她的最重要的作品,我们在此进入一种梦幻般的世界。女性一些追求常常在天上,却不易接到地气。《羽蛇》却是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文本,人间世的惨烈之物和冥冥之中的万物之神都在默默地对话。母女的对抗,姊妹的对抗,还有社会的对抗。伦理被颠覆到另一个天地里,世间已没有了可爱的词语。这部小说的故事是寓言与史诗的叠加,但又仿佛不是。有人在她的文字间读到巫气,那原也不错。但我以为还有80年代的文化余音在。我们再往上溯,可以推算到五四。鲁迅的话语方式其实也隐约含于其间的。
我有时候在她的书里读出一丝李清照式的清俊而哀婉之调。她的文本有时会和曹雪芹式的古朴之美衔接着。但这种调子不久就被另一种情绪淹没了。一旦写到古人,比如太平天国或者慈禧太后的宫闱密室,她的笔毫无轻松的感觉,没有飘然的神意在。她大概也染有五四人的积习,厌恶古老的幽魂。你看他在《德龄公主》中所表现的晚清生活,在《羽蛇》里呈现的五代女人的苦运,都非恋旧的吟哦。徐小斌在作品里呈现的是人性的恐惧,女人与女人,女人与男人,男人与男人,都在紧张之网里纠葛着。人与人间压迫性的气场,在她的作品里无所不在。这很像卡夫卡的小说的恍惚与幽玄,完全是另类的时空下的一种存在。希望的不得两全,是人间的宿命。她说人一越界便获得清醒的觉态,可是自己的本真也失掉了,无法再回到旧我之地。渴望所得的那个存在,最终变成要苦苦逃脱的魔网,这是怎样的人间呢?如果写作是这样一个彻悟的过程,那么其倾诉的意义便也被消解掉了。
张爱玲在描写俗世的时候,失望的感觉从没有消失过。有时候对恶的呈现,超过了卡夫卡和鲁迅。那样不以为然的打量,有着某种不可思议的冷漠。人被缠绕在死寂里,几乎不得呼吸。可是在描述俗人俗世的时候,她对服饰、建筑、人物的投足之间的神色,都有精妙的勾勒,有时甚至还带着一种沉醉和把玩的心态。这是一种灰暗世界的幽光,在暮色里将死的什物旁还依然存在动人的精魂。这是张爱玲的妙处。徐小斌却厌恶所厌恶的一切,她在精心描述俗界的男男女女时,把美的刹那留给了那个上苍的流云。她总能够在迷惘和无助的时候聆听到那流云里的声音,神界的色彩雨一般浇在灰色人间的深处,以致连魔鬼般的存在也被喷淋着。徐小斌本能地有着这种沐浴的冲动,她以纯然冲洗着人间的积垢,在那冲刷之间,你或许也能觉出她的爽然的快意。
在没有美的地方,以诡异的方式呈现出一种美,可能是审美的另类途径。《羽蛇》的主人公在孤独中常常有这样的幻觉:
譬如我看见窗外晾着的衣裳在夜风里飘荡,就会觉得是一群没有腿的人在跳舞;听见风吹蔷薇花的沙沙声就吓得哭起来,认定是有蛇在房子周围游动。在门口那个清澈见底的湖里,在有一些黄昏(说不上来是哪些黄昏),我会看见湖底有一个巨大的蚌那蚌颜色很黑,有时候它会慢慢地启开一条缝。
这显然是一种巫气的弥散。在美丽的幻觉里有惊恐的存在。有时候在她的文本里或者能够看到人妖之变,真幻之变和善恶之变。美丽的与邪恶的在一个躯体里。比如主人公的绘画:
羽正在画那幅画,色彩浓丽得令人恐怖。大红大绿大蓝大紫到了她笔下,便成了非人间色彩。血红浓艳如凝固的血液,湛蓝碧绿又像是浸透了海水,乍看是花朵,再看又变成鸟兽。在羽的画中,自然造物是可以转换的。钴绿从玫瑰的花瓣里辨一只鸟头的时候,他同时又发现它是一只鱼头,于是彩色的鸟羽又转化成了鱼鳍。有无数的眼睛藏匿在这片彩色中,撕开眉眼便发现原来那是一只只魔鬼般的怪兽钴绿惊叹邪恶竟如此容易地潜藏在美丽之后,甚至不是潜藏,竟是中了魔咒似的可以随意变化腾挪。状貌古怪的黑女人,青铜色的魔鬼面具,霰雾般轻灵的鸟,花朵中藏着的彩色蜘蛛,失落在蓝色羽毛中的金苹果
我以为徐小斌的审美的基调大概在这类的文字里,或者不妨说,她的审美维度是从这样的片断里被外漏出来的。这恰是林斤澜所欣赏的存在,而非汪曾祺式的温和之所。林斤澜的身上存在着男人最美丽的一面,纯粹得让人心动,而其精神追求里流动的却是无序的,反理性的幽思。他自觉地行进在鲁迅、卡夫卡、加缪的世界,不被确切性的道统所动。只是他还存在于男性的世界,且不忍对弱小者的拷问。然而在徐小斌那里,世界变了,妖道无所不在地摆动着一切。她在最纯然的女性那里也看到了不幸与恶毒。人妖之变也成了艺术的内核。在女性写作里,如此把妖性与神性一体化地表现着,确不多见。
如果深入她的经历,就会发现,徐小斌是那一代人里的叛逆的一员。这种叛逆不仅仅是政治上的隐喻的存在,而有对生命的凝视时的虚无和无奈。她的作品里承载着一代人的不幸。所描述的那些遗存,我有许多经历过。但我们这代人的价值是单一的,思想常常扭曲在苦涩的记忆空间。她的写作,在我看来是摆脱着无所不在的价值法则,对政治、经济、伦理法则的对抗,对己身、他在的对抗。她的潜意识里存在着一种对未见的文明的期待,或者说圣界的期待。在作者看来,俗世的一切差不多都被污染了。
王小波处理历史题材的时候以笑的癫狂与我们见面。王安忆有时勾勒历史的明丽的一面给世人。史铁生在有限性里不断追问那个冥冥之中不可知的存在,是神学与哲学的静思。徐小斌不是这样,她似乎缺少史铁生式的盘问,也没有士大夫的雅趣,和对经验哲学的偏爱。她沉浸在自己的王国,撕裂着历史之维里的幻象,且把自己的神性的目光投入到没有绿色的地方。这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再生的过程,也是对历史的一种精神化的交代。在小说里,越是挣扎的地方,越有一种美丽的感觉。那些阴郁、绝望因了这样的挣扎黯然失色。她的挣扎决不是无节制的倾诉,相反却是一种有目的的冥想。所以我内心感到,徐小斌其实不是在解释什么,还原着什么,而是在构造着什么。她在自己的园地里构建着一个艺术的乌托邦。这些艺术不是梦想者的舞蹈,而是对抗旧梦的玄学的闪光。在没有语言的地方,徐小斌得到了快慰。她用自己的语言击退了语言。恰是那些色彩、流动的旋律,书写了词语之外的存在。而这,恰是她所要的地方吧。
我往年读《源氏物语》,惊叹作者写女子的精细与逼真。男人写女人总有错位的一面,平和起来不易。唯有女子面对女子,才会提供另类的心绪。中国的男性作家写女子,茅盾是一个高手。《蚀》三部曲对新女性的描画,让人叹之又叹,但一种欣赏与品玩的因素未尝没有。女人理解女人呢,不需要格外的套路,可以直指人心。张爱玲写民国的女子,味道就完全不同了,其间多了另外的东西。我读中国女性的小说,看到惨烈的女子世界本真的揭示,觉得惊异和不安。徐小斌是直面女性的一切隐秘的。她毫不温吞地勾勒出形形色色的人与物,惊艳的与庸常的都尽入眼底。这也有张爱玲式的绝望。只是没有那种贵族式的流盼,把视界都放在楼阁间。徐小斌是有历史情怀的,她绝不逃逸政治,而且在与俗世对抗的时候,关注的也恰是百年文化的经验。徐小斌懂得,绕过这些来解释自己的经验或建构精神之厦,是大难的。
那么,神界真有摆脱苦楚的真药么?在那个看不见却可以思恋的地方,有明快的美意否?这是哲学家的话题,我们且不管它。徐小斌的情趣,大概还不是哲学层面的,她是敞开生命的一种实验。或者说,在语言的跋涉里,她看到了自己所不曾看到的一种可能。因为厌恶俗世,便寻找打开精神之门的钥匙。她提供的经验是,日常的逻辑已经死亡,唯有在非逻辑的另类表达里,大概才有一种突围的可能。她的颠覆俗界的过程,恰是恢复人的神性的过程。这种神性不是耶稣式的,也非释迦牟尼式的,在作者看来,只有听得到上苍声音的人,才可以有救。人所不知的存在太多,我们可怜的世间,已经没有这样聆听的能力了。

2012年7月2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