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內容簡介: |
基层无小事、社区联万家。改革以来,中国基层社区发展和治理发生了巨大变革,对其研究也成为社会学和政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相关文献十分丰富,为我们提炼总结中国社区发展和基层治理改革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架构提供了深厚基础。本书汇集了作者自博士论文以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并围绕着改革以来中国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改革这一议题加以整理、补充和完善。本书主要讨论了改革以来中国社区发展变迁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以及中国政府和基层组织是如何通过治理创新应对这些挑战并重构基层社会秩序。本书的主要创新是:从单位制改革开始,重点分析了社区碎片化、社区政策支持度、社区建设经费使用、社区物业集体消费、社区安全网格化管理、社区公共服务购买、社区治理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整合等问题,从社区碎化到社区重整,勾勒和提炼了中国基层社区变迁和治理的深层逻辑,最终尝试构建改革时代中国社区发展与基层治理理论框架,探索中国今后社区发展和基层治理改革方向,从而更加深入地剖析党建引领社区建设的实践逻辑和理论意义。
|
關於作者: |
葛天任,清华-哈佛联合培养博士、清华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博士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艾什中心Rojawali访问学者(2011-2012),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城市政策与规划、中国政治与政策、比较与国际政治经济。
|
目錄:
|
导言 中国社区发展挑战与基层治理改革
第一章 社区的碎片化
一 怎样理解社区的碎片化?
二 社区碎片化的四个机制
三 社区碎片化的后果与对策
第二章 社区政治的阶层结构
一 都市阶层结构变迁的社会政治影响
二 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三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四 变量的界定与测量
五 研究发现:阶层、态度和参与
六 转型期社区治理的结构紧张
第三章 社区事务的治理结构
一 问题的提出:社区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
二 分析框架:社区治理结构的三个分析维度
三 田野、方法与数据
四 权力结构分析:社区事务的规划与决策
五 政策支持度分析:发展政策与管理政策
六 社区参与度分析:基层民主与社区发展
七 结论与讨论:社区治理中的隐形矛盾
第四章 社区建设的资金分配
一 基层治理中的政策执行问题
二 治理结构中的政策执行:一个分析框架
三 案例研究:基层治理结构与社区建设资金使用
四 结论:政策有效执行需调整治理结构
第五章 市场失灵:社区物业的集体消费
一 中国城市社区的集体消费问题
二 三种不同类型社区中的集体消费问题
三 后单位制社区:市场失灵的原因
四 新建商品房社区:市场机制不健全
五 城中村社区:市场和政府的真空地带
六 组织集体消费:基层社区组织的重要责任
第六章 国家回归: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一 社会风险挑战与社会稳定之道
二 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创新
三 打造城市基层公共安全体系:以北京为例
四 网络时代的基层公共安全治理创新:以北京为例
第七章 购买服务:社区服务的政社合作模式
一 上海快速城市化时期的社区服务缺口
二 上海经验:政社合作模式提供社区服务
三 党建引领:探索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四 政社合作模式的利弊分析
第八章 模式创新:社区治理的创新组合
一 政府主导模式:制度优势明显,但难以激发社区活力
二 市场主导模式:资源配置能力强,但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三 社会自治模式:最符合制度设计,但发展遇到困境
四 专家参与模式:治理的客观性较强,但可持续性较弱
五 讨论:四种模式之比较
第九章 智能时代:数据驱动的社区治理变革
一 智能时代的社区与社区服务
二 敏捷治理:数据驱动的快速响应与风险监管
三 高效服务:商业社区化与社区商业化
四 赋能共治:数字时代的社区公共参与
五 智能时代社区治理变革的政治意涵
第十章 从社区碎化到社区整合
一 中国基层治理的起点与回归
二 西方社区治理的三种理论路径
三 中国社区治理的三种实践逻辑及理论综合
四 走向整合: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改革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社区研究是社会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社会学进行深入的社会探索的最为基本的手段。葛天任博士的《碎化与整合中国社区发展与基层治理》是一本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基于多年社会调查和观察思考,分析中国基层治理问题的学术著作。对于那些试图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尤其是单位制改革之后,中国基层社会变迁和政策调整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深入的理论观察和富有启发的政策思考。
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作者的一本学术总结,本书收录了作者自2013年以来陆续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围绕着基层社区治理各个相关问题而有序展开。全书正文部分包括十章,从社区碎片化开始,分别讨论了阶层分化、治理结构、经费使用、政策执行、集体消费、治理创新、基层党建、智能社区等重要问题。把各章内容联系起来看,背后还有一个隐含的逻辑,即社区的碎片化带来了一系列治理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家重新介入社区治理,同时采取了灵活的治理思路,并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了原来的政策方向,推动了社区走向重新整合。这一隐含逻辑实际上也是单位制改革后,中国基层社区从碎片化到重新整合的实践走向。本书提出的从碎化到整合,是基于现实治理挑战而做出的政策选择。
此外,本书还深入阐释了两个对于理解基层社区治理问题较为重要的概念:社区碎片化与社区集体消费。探索社区碎片化的时候,本书作者葛天任正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我是他的导师,所以,对此在一起有过很多讨论。社区碎片化是用于阐释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的一种客观结构状态,即在单位制解组之后,社区的空间结构、利益结构、权力结构均呈现碎片化状态,导致了基层社区治理难度增加,同时社区碎片化的深层原因是计划经济单位体制的资源基础不复存在了,因此,简单复归计划经济时期的全面管理模式已经不再可能了。回顾住房商品化改革的历史,完全通过市场化机制并不是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