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关键是土地权益。在土地流转热火朝天的新时代下,本文就如何保护土地流转中的农民土地权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农民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个层面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实实践及国际案例,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罗玉辉,男,河南信阳人,201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现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三农问题、马克思主义货币金融理论等。曾在《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报》《当代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数十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中心转载3篇。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文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数十家权威媒体转载。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及进一步的研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土地流转的文献研究
第二节 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的文献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土地所有权与农民土地权益
第一节 集体所有制理论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权益
第三节 土地所有权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
第四章 土地承包权与农民土地权益
第一节 土地承包权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承包权确权与农民土地权益
第三节 土地承包权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
第五章 土地经营权与农民土地权益
第一节 土地经营权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土地经营权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
第六章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第二节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的情况
第三节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损的情况
第七章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损的具体原因分析
第一节 制度原因:二元户籍制度的束缚
第二节 直接原因:法律保障作用的缺失
第三节 主观原因:农民在土地流转博弈中处于劣势
第四节 市场原因:市场经济弊端损害农民土地权益
第八章 国际社会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际经验
第二节 激进私有化之殇
第三节 启示与借鉴
第九章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所有权层面
第二节 承包权层面
第三节 经营权层面
第十章 结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关键是土地权益。千百年来,土地一直是中国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存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中国在农村建立了集体所有制,农业效率得到提高,农村得到发展,农民权利得到保障,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一时期土地的功能仍是保障性功能,如就业功能、社保功能等,农民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均由土地承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已无法满足农民对土地的利益表达,亟待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农村土地新的权能模式,即实现农民土地的发展权能,增强土地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资产权属方面的作用。
农民实现土地权能转变的重要路径是土地流转。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承包经营制是一种两权分置的权属安排,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保证了农村的公平与公正;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农民所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中国家庭小农的经营效率达到了历史顶峰。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农业发展趋于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和智能化,中国正面临着不可逾越的人-地矛盾,如何在集体所有制下走出人-地困境,实现规模农业、现代农业,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始于农村、源于农民的土地流转,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下开创了新时期的土地确权和三权分置。土地确权为农村土地赋予新的内涵,并提供了明晰的法权保障;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流转不仅为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赋予了发展权能,如财产功能、收入功能、资本功能等,还为化解人-地矛盾、实现规模农业打开了通道。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是一个多方博弈主体参与的市场化过程,但是由于内生性制度缺陷、法律法规不完善、农民自身的弱势地位和市场经济弊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