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編輯推薦:
本书主要介绍了不同形貌的锌基薄膜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不同形貌的锌基薄膜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具体包括ZnO微纳米棒、ZnO微米花、ZnO纳米树、ZnO纳米梳、ZnOAg2CO3纳米棒、ZnOCdS纳米棒、ZnOAg2S纳米棒、ZnSZnO纳米片、ZnSe微米盘和纳米带、ZnSeZnO纳米带等薄膜材料的制备,分析了材料的生长环境对其形貌、尺寸及微结构的影响,提出了材料的生长机理。对材料的光吸收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考查了这些材料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性能,分析了材料的尺寸、形貌、缺陷、复合元素量等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關於作者:
李秀艳,女,1976年生于吉林省敦化市,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1999年毕业于华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8年7月在中山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以访问学者身份深造14个月。目前主要承担《材料化学》、《力热实验》、《电工实验》等本科生教学工作,以及《固体学化》等研究生课程。自攻读硕士研究生以来,一直从事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在发光、光催化处理废水、制氢等方面的应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Powder Technology》《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RSC Advances》《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Physica E》《Journal of material
目錄 :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纳米材料
1.3光催化技术
1.4ⅡⅥ族锌基半导体材料
第2章ZnO微纳米棒的尺寸调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2.1引言
2.2实验部分
2.2.1样品的制备
2.2.2光催化性能测试
2.3结果与讨论
2.3.1种子层厚度对ZnO微纳米棒生长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2.3.2溶液碱度对ZnO微纳米棒生长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2.3.3生长时间对ZnO微纳米棒生长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2.3.4生长基片对ZnO微纳米棒生长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2.4本章小结
第3章ZnO微米花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3.1引言
3.2实验部分
3.2.1样品的制备
3.2.2光催化性能测试
3.3结果与讨论
3.3.1样品的结构分析
3.3.2生长机理
3.3.3光催化性能
3.4本章小结
第4章不同形貌ZnO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4.1引言
4.2实验部分
4.2.1样品的制备
4.2.2光催化性能测试
4.3结果与讨论
4.3.1样品的结构分析
4.3.2发光和光催化性能
4.4本章小结
第5章ZnO纳米树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5.1引言
5.2实验部分
5.2.1样品的制备
5.2.2光催化性能测试
5.3结果与讨论
5.3.1样品的结构分析
5.3.2生长机理
5.3.3发光与光催化性能
5.4本章小结
第6章ZnO纳米梳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6.1引言
6.2实验部分
6.2.1样品的制备
6.2.2光催化性能测试
6.3结果与讨论
6.3.1样品的结构分析
6.3.2生长机理
6.3.3发光及光催化性能
6.3.4ZnO纳米梳衍蕨类结构的形态控制
6.4本章小结
第7章ZnOAg2CO3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7.1引言
7.2实验部分
7.2.1样品的制备
7.2.2光催化实验
7.3结果与讨论
7.3.1样品的结构分析
7.3.2光学性能
7.3.3光催化性能
7.4本章小结
第8章ZnOCdS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8.1引言
8.2实验部分
8.2.1样品的制备
8.2.2光催化测试
8.3结果与讨论
8.3.1样品的结构分析
8.3.2生长机理
8.3.3发光和光催化性能
8.4本章小结
第9章ZnOAg2S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9.1引言
9.2实验部分
9.2.1样品的制备
9.2.2光催化实验
9.3结果与讨论
9.3.1样品的结构分析
9.3.2光学性质
9.3.3光催化性能
9.4本章小结
第10章ZnSZnO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0.1引言
10.2实验部分
10.2.1样品的制备
10.2.2光催化测试
10.3结果与讨论
10.3.1样品的结构分析
10.3.2生长机理
10.3.3光学性质
10.3.4光催化性能
10.4本章小结
第11章ZnSe微米盘和纳米带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1.1引言
11.2实验部分
11.2.1样品的制备
11.2.2光催化性能测试
11.3结果与讨论
11.3.1样品的结构分析
11.3.2生长机理
11.3.3光致发光和光催化性能
11.4本章小结
第12章ZnSeZnO纳米带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2.1引言
12.2实验部分
12.2.1样品的制备
12.2.2光催化性能测试
12.3结果与讨论
12.3.1样品的结构分析
12.3.2生长机理
12.3.3光学性质
12.3.4光催化性能
12.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
序言
光是生命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早在几千年前人类便已开始了对光的研究,然而,真正的光学技术直到400年前才诞生,斯涅耳、牛顿、费马、惠更斯、菲涅耳、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等学者相继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光的本性。从基础理论的角度看,光学经历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电磁光学、量子光学等阶段,每一阶段的变革都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例如,波动光学的出现使得调制光的手段不再限于折射和反射,利用光栅、菲涅耳波带片等简单的衍射型微结构即可实现分光、聚焦等功能; 电磁光学的出现,促进了微波和光波技术的融合,催生了微波光子学等新的学科; 量子光学则为新型光源和探测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伴随着理论突破,20世纪见证了诸多变革性光学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过去100年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发展最为迅速、变革最为剧烈的一个阶段。典型的变革性光学技术包括: 激光技术、光纤通信技术、CCD成像技术、LED照明技术、全息显示技术等。激光作为美国20世纪的四大发明之一(另外三项为原子能、计算机和半导体),是光学技术上的重大里程碑。由于其极高的亮度、相干性和单色性,激光在光通信、先进制造、生物医疗、精密测量、激光武器乃至激光核聚变等技术中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通信技术是近年来另一项快速发展的光学技术,与微波无线通信一起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使地球村成为现实。光学通信的变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高琨提出用光代替电流,用玻璃纤维代替金属导线实现信号传输的设想。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研制出损耗为20 dBkm的光纤,使光纤中的远距离光传输成为可能,高琨也因此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了激光和光纤之外,光学技术还改变了沿用数百年的照明、成像等技术。以最常见的照明技术为例,从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以来,钨丝的热辐射一直是最常见的照明光源。然而,受制于其极低的能量转化效率,替代性的照明技术一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从水银灯的发明到荧光灯的广泛使用,再到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蓝光LED,新型节能光源已经使得地球上的夜晚不再黑暗。另外,CCD的出现为便携式相机的推广打通了最后一个障碍,使得信息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20世纪末以来,光学技术虽然仍在快速发展,但其速度已经大幅减慢,以至于很多学者认为光学技术已经发展到瓶颈期。以大口径望远镜为例,虽然早在1993年美国就建造出10 m米口径的凯克望远镜,但迄今为止望远镜的口径仍然没有得到大幅增加。美国的30 m望远镜仍在规划之中,而欧洲的OWL百米望远镜则由于经费不足而取消。在光学光刻方面,受到衍射极限的限制,光刻分辨率取决于波长和数值孔径,导致传统i线(波长: 365 nm)光刻机单次曝光分辨率在200 nm以上,而高精度的193光刻机成本达到数亿元人民币每台,且单次曝光分辨率也仅为38 nm。
在上述所有光学技术中,光波调制的物理基础都在于光和物质(包括增益介质、透镜、反射镜、光刻胶等)的相互作用。随着光学技术从宏观走向微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在小于波长的尺度上(即亚波长尺度),规则排列的微结构可作为人造原子和分子,分别对入射光波的电场和磁场产生响应。在这些微观结构中,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变得比传统理论中预言的更强,从而突破了诸多理论上的瓶颈难题,包括折反射定律、衍射极限、吸收厚度带宽极限等,在大口径望远镜、超分辨成像、太阳能、隐身和反隐身等技术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譬如: 基于梯度渐变的表面微结构,人们研制了多种平面的光学透镜,能够将几乎全部入射光波聚集到焦点,且焦斑的尺寸可突破经典的瑞利衍射极限,这一技术为新型大口径、多功能成像透镜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此外,具有潜在变革性的光学技术还包括: 量子保密通信、太赫兹技术、涡旋光束、纳米激光器、单光子和单像元成像技术、超快成像、多维度光学存储、柔性光学、三维彩色显示技术等。它们从时间、空间、量子态等不同维度对光波进行操控,形成了覆盖光源、传输模式、探测器的全链条创新技术格局。
值此技术变革的肇始期,清华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变革性光科学与技术丛书》,是本领域的一大幸事。本丛书的作者均为长期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对相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深刻理解的国内外知名学者。相信通过本丛书的出版,将会更为系统地梳理本领域的技术发展脉络,促进相关技术的更快速发展,为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科学爱好者提供沟通和交流平台。
是为序。
罗先刚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