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作者多年研究《红楼梦》的成果总结,分为红学新史迹、红学新观点、红学新文献、红学新视角等篇章,从红学史、红学文献、现代红学学科建设等方面展开具体论述,内容充实、资料丰富并富于思辨色彩。本书包括作者本人的研究文章以及学界就相关问题的争鸣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视角展开了深入的专题讨论,为红学研究者和广大《红楼梦》爱好者提供了继续对话的空间。本书具有较强的红学资料、理论和红学史研究价值。
|
關於作者: |
赵建忠,1963年出生于天津,1989年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研究生,1992年毕业后执教于天津师范大学,现为该校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从事《红楼梦》及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97年在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续书研究》广受业内好评,被认为对新时期的小说续书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相关文章结集为《红学管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红学讲演录》(百花文艺出版社2018年出版)、《聚红厅谭红》(百花文艺出版社2018年出版)。主持国家项目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参与文化部恭王府与《红楼梦》、北京大学伟大的《红楼梦》慕课系列讲座及中央电视台等各类媒体策划的红学节目,曾发起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与天津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新世纪海峡两岸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京津冀红学高端论坛。兼职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会长等。
|
目錄:
|
红学新史迹
近代中国三次社会转型与红学批评范式的转换
民国红学的学术特征及其当代回响
社会历史批评研究范式与当代红学
外来文化思潮涌入与红学空间拓展
当代红学六十年的历史回顾及展望
红学史模式转型与建构的学术意义
红学新观点
《红楼梦》作者问题的新探索:家族累积说(附争鸣文章)
曹雪芹家世研究存在的不同观点及当代新进展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不同观点论争及新进展
红学:走出汉学与宋学对立的历史阴影
论《红楼梦》研究中的悟证问题
论探佚派红学的主观愿望及客观失误
论红学评点派的文化渊源与批评功能
畸轩谭红
红学新文献
新发现的脂系《石头记》庚寅本考辨(附争鸣文章)
新发现的程伟元佚诗及相关红学史料考辨
新发现清人裕瑞斋名印章凄香轩考辨(附争鸣文章)
红学史上首部续书《后红楼梦》作者考辨
新发现的清人《六续红楼梦》文献之考释
新发现的《红楼觉梦》及张船山文献叙录
新发现的《红楼梦》续书及相关文献考辨
刘心武秦学及其新续《红楼梦》指摘
《红楼梦》续书的最新统计、类型分梳及创作缘起
红学新视角
非经典阅读理论在《红楼梦》续书研究中的尝试
大观园原型探索及《红楼梦》研究中的两种思路
仿红作品《儿女英雄传》的崇武尚侠集体无意识
仿红系列作品狭邪小说的多重意蕴
仿红作品《新红楼梦》《风月鉴》透视
《红楼梦》小说艺术的现当代继承问题
附录
曹雪芹与《红楼梦》研究史事系年(16302018)据《红楼梦大辞典》增补
|
內容試閱:
|
自 序
书名含有谭红者,民国年间有吴克岐著《犬窝谭红》,沪上裴世安老人生前也出版过《一瓢谭红》,故乡天津的《今晚报》还设有灯下谭红专栏,足见谭红名目渊源有自。至于畸轩谭红,乃红学前辈周汝昌为本人斋名之一所题。将畸轩与谭红结合起来命名自己的红学新著,也是为了表达对周先生的怀念。
本书是自己从事红学研究以来的论文精选,大体可分为四个专题。
1. 红学新史迹
传统的红学史研究模式不外乎以历史分期为本位、红学人物为本位、方法论为本位、国别红学为本位等,研究者从各自的视角总结了其视野所及之红学,但多少都出现了由材料和方法所带来的缺陷及阐释盲点,难以把握《红楼梦》被读者接受的真正脉络。通过对红学史既有模式盲点的剖析进而探索建构新模式,是实现学术增长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本人一直致力于红学史方面的探索,并获批 2013 年度国家项目红学流派批评史论(项目编号 :13BZW035)。有些思考还形成了文字发表,如本专题内的《近代中国三次社会转型与红学批评范式的转换》《民国红学的学术特征及其当代回响》《社会历史批评研究范式与当代红学》《外来文化思潮涌入与红学空间拓展》《当代红学六十年的历史回顾及展望》《红学史模式转型与建构的学术意义》,相关文字分别发表于《文艺研究》《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河北学刊》《南开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等。
2. 红学新观点
《红楼梦》作者问题的家族累积说,这个新观点是在综合世畸轩谭红代累积与文人独创两种写作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的。本专题除收入拙文外,连同天津两位青年学人盛志梅、付善明的商榷文章《〈红楼梦〉著作权问题的假设要适可而止》《〈红楼梦〉:大师的心灵史》也一并收录。与此相联系,本专题中所收拙文《曹雪芹家世研究存在的观点争鸣及当代新进展》《〈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观点争鸣及当代新进展》《红学 :走出汉学与宋学对立的历史阴影》,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较重要的红学争鸣,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此外,由于出现过红学前辈周汝昌早年对曹荃和曹宣推考的悟证成功个案,近年来红学领域又出现了悟证模式的尝试并引发热议,本人刊于《学术交流》的《论〈红楼梦〉研究中的悟证问题》探索了这个话题。《论探佚派红学的主观愿望及客观失误》一文,论及探佚派红学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溯源于乾嘉学派的训诂明而后义理明。这一派主观上认为把文字还原为原始古义,经典的含义自然呈现。其实语言的厘清虽有助于理解作者本意,但并不能替代。如果仅仅抓住脂批提示的伏笔和前八十回有关谶语的只言片语去任意发挥,也势必会走到探佚派创立之初要还原曹雪芹原著真面的反面。其结果不但得出的结论缺乏可信度,而且还会将曹雪芹呕心沥血、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解构作未成型的粗糙毛坯。《红楼梦》探佚派还存在一个通弊,就是参照系上表现为一维性。目光仅局限在曹雪芹创作的前八十回,而对程本简单视为续貂之作,不肯研究后四十回中有可能掺杂的曹雪芹原稿,研究方法上敝于一曲而失其正求,造成了这门红学新兴学科自身的封闭性,也影响到《红楼梦》探佚的总体成果。《论红学评点派的文化渊源与批评功能》一文,从传统文化的长期积淀诸如前代诗话、词话、文论、曲话、画论等方面,分析了红学评点派产生的文化背景,同时又在清代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这一派对《红楼梦》作了全面而富有创造性的美学开拓。对红学评点派进行全面清理与价值新估,于《红楼梦》传播研究、古典小说批评史阐释盲点填补都具有重要意义。
3. 红学新文献
近年来在天津发现了《石头记》庚寅本。毋庸讳言,红学界对其版本价值及抄录年代的判断存在较大意见分歧,促成该抄本影印面世,是为让《红楼梦》版本研究者了解这个抄本的基本概貌和研究现状。《天津王超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辨伪》,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沈治钧教授关于庚寅本的争鸣文章,附录于拙文《新发现的脂系〈石头记〉庚寅本考辨》后,以便关注这个问题的研究者深入研考。还有裕瑞及其《枣窗闲笔》是近年红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大陆青年学人高树伟及台湾文史学者黄一农均介入讨论,本人也曾在《红楼梦学刊》发表过关于裕瑞斋名印章凄香轩的考辨文章,程前脂后说主要提出者、古典小说研究专家欧阳健的争鸣文章《〈枣窗闲笔〉的辨伪与脂砚斋的存在》,一并收录于拙文后。
不同观点之间的探讨、争论、确认、推翻、重构,是接近真理的必经之路,后来的研究者总会在前贤研究基础上得出更接近情理的结论。此外,除《新发现的程伟元佚诗及相关红学史料考辨》一篇外,本专题侧重收录了一组与《红楼梦》续书新文献相关文章 :《红学史上首部续书〈后红楼梦〉作者考辨》《新发现的清人〈六续红楼梦〉文献之考释》《新发现的〈红楼觉梦〉及张船山文献叙录》《新发现的〈红楼梦〉续书及相关文献考辨》《刘心武秦学及其新续〈红楼梦〉指摘》《〈红楼梦〉续书的最新统计、类型分梳及创作缘起》。
4. 红学新视角
收入本专题的《非经典阅读理论在〈红楼梦〉续书研究中的尝试》,系本人为《红楼梦学刊》编审张云在中华书局出版《谁能炼石补苍天:清代红楼梦续书研究》专著的书评。这部专著最大的亮点是将以往对《红楼梦》续书的忽视甚至蔑视的阅读态度,置于非经典阅读的理论之下加以透视,此理论的提出对今后阅读其他非经典小说具有普适性作用。还有大观园问题的探索,历来红学研究者都很关注,近年来叙事学中新兴的庭院叙事模式,又以新的学术话语将这个课题重新激活。《大观园原型探索及〈红楼梦〉研究中的两种思路》,正是本人对大观园问题研究、思考的产物。《〈红楼梦〉小说艺术的现当代继承问题》一篇,系本人为女作家计文君《谁是继承人:红楼梦小说艺术现当代继承问题研究》写的书评,意在借助于《红楼梦》经典在传播中的呈现特别是对后世作家的影响,以逆向的方式显现《红楼梦》的文学意义和真实内容。此外,本专题还侧重收录了一组从新视角研究《红楼梦》仿作的三篇文章 :《仿红作品〈儿女英雄传〉的崇武尚侠集体无意识》《仿红系列作品狭邪小说的多重意蕴》《仿红作品〈新红楼梦〉〈风月鉴〉透视》。
为方便读者明了红学发展史的轮廓概貌、脉络流变,书末附了曹雪芹与《红楼梦》研究史事系年,这是移录自《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年版)。由于该辞典增订本下限截至 2006年,除增补原辞典系年下限之前的相关曹雪芹与《红楼梦》研究
史事的遗漏外,本人还据原辞典设计的体例重点增补了 2006 年后的曹雪芹与《红楼梦》研究史事的相关内容,新下限截至 2018 年岁末。由于本人见闻有限,挂一漏万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原谅。我在新近出版的《红学讲演录》自序中曾写到,青少年时代的我,体会到了过多的世态炎凉。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纷纭复杂的社会环境加之性情使然,曾走过一段逆境求学的曲折之路。但那些经历过的磨难已成为我在任何困境下永不懈怠的内驱力,也更加磨炼了我坚韧不拔、愈挫愈奋的意志。四十年来家国,半生漂泊,一梦红楼。
曹雪芹滴泪为墨、研血成字的旷世巨作早已融化在我的血液中并成为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轻。煮字生涯墨磨人,我会力争在有生之年拿出更多的精品力作,为了那些对我有所希冀的师友,也为了自己曾经失落的昨天。
赵建忠己亥新正于畸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