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售價:NT$
356.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面对国际实力格局的变化,美国的先发性措施主要包括:谈判妥协、制裁及先发制人战争。其中,先发制人战争是动用军事力量以阻止另一国实力的发展,进而避免与之发生潜在性未来战争而带来更多的代价(尽管这样的战争可能根本不会发生)。这里提及的实力主要是物质范畴概念,即经济产量、军事力量、人口、自然资源等。
在美国,先发制人战争经历了由不合法到成为保障国家安全手段的转变:
20世纪前50年,先发制人战争被认为是一种侵略行为,不被允许;
20世纪40-60年代,面对苏联核武库的可怕前景,杜鲁门政府拒绝先发制人战争,认为这不合法,有违美国传统,反先发制人战争准则深深地渗透在美国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
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后,美国社会上下认为使用先发制人战争,以阻止类似伊拉克、伊朗或朝鲜等国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符合战略规范;
2003年布什政府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突出了先发制人特征,引起国际争论;2006年美国国家安全方针再次确认,先发制人战争被作为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首要手段。
美国西点军校教授在这本书里研究了自冷战结束到2003年入侵伊拉克期间,美国对先发制人战争这个概念的认识及其
|
內容簡介: |
美国西点军校教授西尔维斯通,在这本书里探索了从冷战初期苏联和中国力量增长导致的战略问题,到后冷战时期对朝鲜、伊朗和伊拉克发展核武器的担忧的这段历史期间,美国的战略政策方面有关先发制人战争观念的转变;审视了在变换的威胁环境下,美国人如何在先发制人战争的选择含意方面进行角逐,美国人怎样选择、影响并形成美国政策的。西尔维斯通教授还解释了,为什么在20世纪中叶能对美国军事力量起到明确约束作用的传统道德信念,到20世纪末却变得软弱无力了。书中收集了不少秘密会议记录、备忘录、政府保密文件等内幕资料,在美国国家政策研究方面具有权威性。
|
關於作者: |
著者:
斯科特A西尔维斯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美国西点军校国际关系项目主任及国际关系学教授。19942000年,曾为美国海军军官,在五角大楼海军作战指挥中心工作,并直接参与了美国在海地危机中的救援工作,和北约在科索沃的战争。
译者:
蒋茂荣,美国夏威夷大学政治学博士,美国克瑞顿大学亚洲世界中心主任,从事亚洲研究、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教学工作。
冯瑞津,工学硕士,任职于天津市塘沽区政府。曾作为访问学者在亚洲世界中心工作。曾在克瑞顿大学艺术画廊及奥马哈公立学校展出摄影作品透过严禁的镜头看朝鲜。
|
目錄:
|
第一章先发制人战争诱惑与反先发制人战争准则相抗衡
先发制人战争的动机
准则和国家行为
理论上准则对先发制人战争的作用
实践中准则对先发制人战争的作用
第二章阻止苏联核武器造成的实力转变
战略难题
战略目标:阻止核实力转变
先发性选项1:通过谈判就核技术的国际控制达成协议
先发性选项2:战争
否定先发制人战争的物质解释
第三章杜鲁门否决先发制人战争
准则造成对先发制人战争举棋不定
同时代学者论先发制人战争
公共时事评论员关于先发制人战争的评论
政策制定者和反先发制人战争准则的支配地位
先发制人战争和共和党的反对态度
第四章艾森豪威尔与苏联及中国的实力增长(19531955)
艾森豪威尔和苏联的战略威胁
中国威胁和先发制人战争选项
转变中的中国威胁
反先发制人战争准则和台湾危机解决途径论辩
先发制人战争诱惑再次出现
不针对共产党中国发动先发制人战争
第五章1962年的古巴危机
苏联在古巴的常规军备:1962年7月10月22日
古巴的苏联核导弹:1962年10月16日10月28日
第六章防止核武器扩散的高压态势
遗失的反先发制人战争准则:1993-1994年的朝鲜
防止核武器扩散、无赖国家以及海湾战争效应
不扩散核武器准则的兴起
从协同做好不扩散核武器到高压防止核武器扩散
1981年以色列的奥西拉克袭击
无赖国家和1991年海湾战争揭示的核武器扩散教训
第七章结论
先发制人战争的伊拉克事件
国会对向伊拉克发动先发制人战争的态度
公众对向伊拉克发动先发制人战争的态度
先发制人战争未来的含意
|
內容試閱:
|
中文版前言
相比之下,在近代的美国外交政策中,没有比布什政府的抢先行动纲领,及依此发动的2003年对伊拉克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引起的争论更喋喋不休的了。事实上,国际上大多数人对此持否定态度的原因,不是针对布什的抢先行动纲领,即预先阻止即将来临的、具有攻击性的威胁,而是布什发动的先发制人战争。因为先发制人战争是动用军事力量以阻止另一国实力的发展,进而避免与之发生具有潜在性未来战争而带来更多的代价(尽管这样的战争可能根本不会发生),所以,引起人们严重关注的是先发制人战争是否具有战略智慧、法律性、规范性以及道义合法性的问题。
在20世纪前20年,在国际上以及美国人眼中,先发制人战争不具有自身防御的合法性,恰恰相反,它被认为是一种侵略行为,理应在法律以及道义上被禁止。在40年代至60年代,美国政治与军事领袖们、国会议员以及美国公众认为,先发制人战争违背美国传统,不具有使用军事力量的合法性,从而对此嗤之以鼻。这个信念对美国战略品行有着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布什政府发动的战争显而易见,突出先发制人特征,是对长期坚持的观点的斗胆挑战。不过,早在布什就任总统之前的十多年间,美国对先发制人这个概念就有了逐渐接受的趋势。自90年代早期以后,美国社会上下认为使用先发制人战争,以阻止类似伊拉克、伊朗或朝鲜这样的国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符合战略规范的。
这是目前唯一的一本研究自冷战结束到2003年入侵伊拉克期间美国对先发制人战争这个概念的认识及其变化的详尽著作。书中解答了为什么美国对先发制人这个概念会产生转变,探索了这个转变对未来美国的外交政策将意味着什么。这本书对从事亚洲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对中国和日本领导人针对美国思想界这一重大原则论题的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尽管乔治W布什已离职而去,但只要类似伊朗这样的国家存在核武器扩散的威胁,未来的美国总统们将继续把先发制人战争作为战略选择之一。本书所论述的见识,相信在未来的岁月中仍将具有一定的实质意义。
斯科特A西尔维斯通博士
美国西点军校
2009年12月4日
前言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是美国有史以来首次面临最具威胁性的时期。1949年8月,苏联打破了美国核武器垄断优势;美国领导人知道在接下来的年代里,苏联将会拥有足够数量的远程轰炸机和核武库,足以对美国本土发动一次毁灭性打击。这种威胁正好为鼓吹先发制人战争提供了战略逻辑支持。一些人认为,为了避免发生摧毁美国的核珍珠港噩梦,美国应该在其仍具有核优势的前提下发起一场先发制人攻击。尽管整个美国弥漫着对日益增强的苏联实力的巨大恐惧,将先发制人战争作为解决方案却被明确地否决了。1946年,被麦克乔治邦迪McGeorgeBundy称为美国国际关系专业系主任的阿诺德沃尔夫斯ArnoldWolfers,曾用简单的词语将这一结果解释为:先发制人战争对美国民众来说是可憎的、很不道德的,不必认真加以考虑。
这并不是一种习惯性的观点。对这一时期的政客、学者、观念领袖和普通民众来说,在完全没有确实紧迫的威胁时,或不是在对攻击进行回应的条件下,发动一场战争是纯粹的侵略行为。这被视为对美国人品质和其传统外交政策的违背,是对公正运用军事力量传统信念的严重背离。五十年后的现在,正是出于对这些信念的蔑视,美国在历史上首次发动了对伊拉克的先发制人战争。
本书探索了美国战略政策制定方面有关先发制人战争的观点,这段历史期间涵盖了从冷战初期苏联和中国力量增长导致的战略问题,直到后冷战时期对朝鲜、伊朗和伊拉克发展核武器的担忧。本书也审视了在变换的威胁环境下,美国人如何在先发制人战争的准则含意方面进行角逐,以及有关先发制人战争的信念是如何影响并形成美国政策的。本书一个重要目标是要解释,为什么在20世纪中叶能对美国军事力量起到明确约束作用的传统信念,到20世纪末却变得软弱无力了。在这一解释过程中,本书力求回避敏感的党派和意识形态腔调,在讨论导致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预防性战争时,这些腔调已经很泛滥了。有大量书籍和文章都在衡量这场先发制人战争是否正义、是否符合国际法、军事上是否明智,但很少有对美国对外政策这一重要领域纯实证研究方法的讨论,本书就将对这一主要领域开展研究。
在此,我要感谢卡耐基基金会道德及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乔尔罗森赛尔JoelRosenthal,是他最早对本书的研究提供了支持。2003年至2004年间,卡耐基基金会的同事们给予我很大的动力,支持我完成了此书。还有很多人在各个阶段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在此感谢他们的帮助:尼娜塔尼沃德NinaTannenwald、米娜波斯MeenaBose、布鲁斯杰特尔森BruceJentleson、托尼梁TonyLang、克里斯托弗莱恩ChristopherLayne、约翰欧文JohnOwen、卡罗琳詹姆斯CarolynJames和理查德拉普RichardRupp。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祖父弗农E桑德士VernonESaunders(19212004),他的一生经历了本书研究的所有事件,而他的世界观反映了美国人的优秀品质。
斯科特A西尔维斯通
ScottA.Silverstone
纽约州西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