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西山文脉丛书之一,通过探寻西山古刹,尽展西山文化乃至北京文化之魅力;
*潭柘寺、云居寺、戒台寺、卧佛寺、大觉寺、碧云寺......本书囊括北京西山及周边众多古刹,系统全面,通俗易懂。
*本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全方位展现北京西山古寺庙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
*高校学者通俗化写作,内容专业又接地气,是一本难得的古代寺庙文化普及读物;
1、俗话说,深山藏古寺,这句话放在这本书里,这座山就是北京西山。自古以来,依山建寺貌似成为传统,寺庙作为一类珍贵的古建筑,在古代与人们生活及城市发展息息相关。通过了解西山古刹,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西山,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西山,同时,你也许会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赞叹不已;
2、一本难得的古寺庙文化普及读物;
3、让高校学者带你在北京西山古刹里寻求幽胜;
4、本书献给热爱北京西山文化、古刹文化的你,字字打磨,句句精选;
5、难得的一本全面、专题介绍北京西山古寺庙的读物;
6、翻开《古刹里寻幽》,便可体验西山古刹里的幽静;
7、潭柘寺、云居寺、戒台寺、卧佛寺、大觉寺、碧云寺这些西山名刹,这本书里都有介绍。
8、西山文化带内的众多
|
內容簡介: |
北京西山文化带内,文化资源丰富,集中展示了多元的中国文化;传承弘扬西山优秀历史文化,打造首都名片、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使命,更是时代担当。为更好地将西山文化带所蕴藏的深厚底蕴向世人展示,编撰出版西山文脉丛书适时,且意义重大。
西山文化带内有众多珍贵的古建筑,潭柘寺、云居寺、大觉寺等深山古刹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刹,历史悠久,建筑技艺精湛,是不可多得的传世瑰宝,本书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多年研究为基础,图文并茂地反映西山古刹之美,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对其建筑工艺进行简要说明,带领读者走近古刹,读懂古刹,并投入到对古刹乃至古代建筑的保护中来。
|
關於作者: |
刘剑刚,男,汉族,1972年10月生,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副教授。2006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建筑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城市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讲建筑学基础、城市设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城市保护理论与实践,以及研究生课程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主要学术贡献是从城市要素整合与场所文脉延续的角度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以及清代皇家园林的空间演变与空间解读研究。在《规划师》、《装饰》、《中国园林》、《北京规划建设》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
目錄:
|
主编寄语001
绪论001
第一章深山藏古寺001
一山寺意境002
二西山梵境005
三宛自天开010
四文化景观021
第二章历史的风烟025
一竞起浮屠028
二盛世梵音032
三朝向太阳039
四走向精致044
五帝都气象049
第三章寺院的布局067
一寺院组成068
(一)沿革068
(二)寺院的典型配置071
二布局方式072
(一)寺院布局的两大类型072
(二)寺院建筑群的组合074
三碧云寺记077
(一)建筑构成系统077
(二)碧云寺的空间布局艺术078
四古刹大观093
(一)潭柘寺093
(二)云居寺098
(三)戒台寺102
(四)卧佛寺107
(五)大觉寺110
(六)法海寺115
第四章建筑与造像121
一建筑特征122
(一)建筑平面122
(二)建筑立面123
(三)木构架124
(四)屋顶124
(五)斗拱126
(六)外墙127
(七)装修与装饰128
(八)生活的建筑129
二金刚天王像132
(一)山门132
(二)钟楼与鼓楼134
(三)天王殿135
三大雄宝殿139
(一)释迦牟尼佛像139
(二)阿弥陀佛像142
(三)三佛同殿143
(四)五方佛像144
(五)环绕主尊佛像的群像146
(六)配殿148
(七)法堂149
(八)家具陈设149
四百变观音造像151
(一)中国菩萨造像151
(二)观音造像151
(三)大佛阁154
(四)民间观音造象159
五五百罗汉造像160
六藏经之阁168
(一)壁藏与天宫藏169
(二)转轮藏170
(三)无梁殿172
(四)云居寺石经173
七佛光塔影174
(一)楼阁式塔175
(二)密檐塔180
(三)单层塔182
(四)喇嘛塔185
(五)金刚宝座塔188
(六)混合式塔194
八筑坛传戒197
九居住生活区202
第五章寺院与城市205
一营国传奇206
二帝后身影214
三文人情怀223
参考资料230
后记2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