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改编理论

書城自編碼: 343189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加]琳达·哈琴,西沃恩?,奥弗林 著,任传霞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523062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6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论衡系列)
《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论衡系列) 》

售價:NT$ 325.0
出行创新设计:概念、范式与案例
《 出行创新设计:概念、范式与案例 》

售價:NT$ 559.0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售價:NT$ 391.0
环艺设计手绘:景观/室内 马克笔 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环艺设计手绘:景观/室内 马克笔 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售價:NT$ 447.0
明清与李朝时代
《 明清与李朝时代 》

售價:NT$ 381.0
感动,如此创造
《 感动,如此创造 》

售價:NT$ 335.0
商业人像摄影
《 商业人像摄影 》

售價:NT$ 447.0
抗争表演
《 抗争表演 》

售價:NT$ 347.0

編輯推薦:
在这部书中,Linda 超出了传统的仅涉及小说和电影范围的改编理念,在诗歌、小说、电影、歌剧、戏剧、收音机、视频游戏、主题公园等多媒介范围领域内进行关于改编的理论化思考。本书的结构采纳了新闻领域的术语,从what,who,why,how,where,when等方面探讨了改编面临的既熟悉又轻视的尴尬地位、改编的对象、改编的方式、改编者、观众、改编语境等问题,并且注重通过各个媒介领域内的典型例证来探讨这些问题。
內容簡介:
在这部书中,Linda 超出了传统的仅涉及小说和电影范围的改编理念,在诗歌、小说、电影、歌剧、戏剧、收音机、视频游戏、主题公园等多媒介范围领域内进行关于改编的理论化思考。本书的结构采纳了新闻领域的术语,从what,who,why,how,where,when等方面探讨了改编面临的既熟悉又轻视的尴尬地位、改编的对象、改编的方式、改编者、观众、改编语境等问题,并且注重通过各个媒介领域内的典型例证来探讨这些问题。
關於作者:
任传霞,女,1977年5月出生,山东省新泰市人。2001年于吉林大学研究生学院取得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于山东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出站人员,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已出版专著《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之维》(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合著《现代性与民族性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双重追求》(谭好哲、任传霞、韩书堂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该作品获山东省第二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参与编写《文学之维文艺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谭好哲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文学理论实用教程》(杨守森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网络文艺论纲》(王红勇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在《理论学刊》、《山东社会科学》、《学术交流》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2010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一项,,2014年度山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研究项目一项,2014年度山东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一项。参与200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性追求与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民族性。
目錄
第一章开始创建改编理论: 是什么?是谁?怎样?
何处?何时?1
熟悉与蔑视2
视改编本为改编本4
到底是什么被改编了?如何改编?7
双重视觉: 定义改编10
改编作为产品: 宣示的、广泛的、特定的转码11
改编作为过程12
参与方式15
构架改编18
第二章是什么?(形式)23
媒介特征重温23
讲述展示27
展示展示32
互动讲述或展示35
偏见1: 只有讲述模式(尤其是散文小说)具有在观点
中表达亲密和距离的灵活性37
偏见2: 内在性是讲述模式的领域;外在性最好由展示
模式尤其是互动模式操控39
偏见3: 展示模式和互动模式只有一种时态: 现在时;
只有讲述模式能够展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
的关系44
偏见4: 只有讲述(在语言中)能够公正地对待这些因
素: 含糊、讽刺、象征、比喻、沉默、缺席;这些
在展示模式或者互动模式中不可转移47
从实践中学习49
第三章是谁?为什么?(改编者)55
谁是改编者?56
为何改编?59
经济诱惑60
法律约束61
文化资本63
个人和政治动机64
从实践中学习66
改编中的意向性72
第四章如何改编?(受众)77
改编的愉悦78
已知的和未知的观众82
参与模式再探87
沉浸的种类和程度90
第五章何处?何时?(语境)95
语境的广阔96
跨文化改编98
本土化100
从实践中学习103
为什么是《卡门》(Carmen)?103
卡门故事与刻板印象104
《卡门》的本土化106
第六章最后的问题113
改编不是什么?113
改编的吸引力是什么?115
后记119
参考文献139
內容試閱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学教育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为数甚少的几家高校的专有学科,迅速成为一个几乎所有综合大学乃至相当部分如财经大学、工商大学、农业大学以及师范、艺术类院校都设有的常规学科。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相继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有数百个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教学点。全国有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硕士授予点近百个,博士授予点17个,形成了从大专、本科,到硕士和博士层次齐全的办学格局。新闻专业本、专科的在校生人数至少接近10万人。
这样一种显学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新闻与传播的社会地位、角色、影响不仅越来越重要,而且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意识到;另一方面是媒介行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为青年人提供了职业前景和想象。尽管与美国大约有14万在校学生学习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课程的情形相比,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的规模并不十分庞大,但是就中国国情而言,这种新闻与传播教育的繁荣局面还是可能因为一种泡沫驱动而显得似乎有些过度。但是,超越传统的新闻学,将更加广义的媒介政治、媒介舆论、媒介文化、媒介艺术、媒介经济、媒介法规、媒介伦理纳入新闻与传播学科,将传播学理论以及各种量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纳入新闻与传播学领域,将人际传播、公共关系等纳入传播学视野,都证明了新闻与传播学的转向和扩展,也正是这种转向和扩展使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科魅力。
对于目前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来说,缺少的不是热情、不是学生,甚至也不是职业市场,而是真正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能够既与国际接轨又具国情适应性的教学体系和内容,既反映了学科传统又具有当代素养的教材。人力、物力、财力、知识力资源的匮乏,可以说,深刻地制约着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向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新闻与传播学是否有学,是否具有学科的合理性,是由这个学科本身的专业门槛决定的。当任何学科的人都能够在不经过3~5年以上的专业系统学习,就可以成为本专业的专家、教师,甚至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时候,当一名学生经过4~7年本科硕士新闻与传播学科的专业学习以后,他从事传媒工作却并不能在专业素质上显示出与学习文学、外语、法律,甚至自然科学的学生具有明显差异的时候,我们很难相信,新闻与传播学的教育具有真正的合法性。
作为一种专业建设,需要岁月的积累。所以,无论是来自原来新闻学领域的人,还是来自其他各种不同学科的人,我们都在为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科积累着学科的基础。而在这些积累中,教材建设则是其中核心的基础之一。10年前,南复旦、北人大,作为原来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的超级力量,曾经推出过各自的体系性的教材,后来北京广播学院也加入了传媒教育的领头行列,进入21世纪以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北京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科也相继引起关注,并陆续推出各种系列的或者散本的翻译或原编教材,一些非教育系统的出版社,如华夏出版社、新华出版社等整合力量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新闻与传播教材。应该说,这些教材的出版,为全国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比较、更多的借鉴。尽管目前可能还没有形成被大家公认的相对权威的教材系列,尽管许多教材还是大同小异,尽管相当部分教材似乎在观念、知识、方法以及教学方式的更新方面还不理想,但是这种自由竞争的局面为以后的教材整合和分工提供了基础。
由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为过去基本不涉足新闻与传播学教材的清华大学出版社提供了一种契机,近年来陆续出版了多套相关的著作系列和教材系列。除清华传播译丛以外,教材方面目前已经陆续面世的包括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英文原版系列以及原编系列的部分教材。而现在呈现给大家的则是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
本系列的原版本坚持从欧美国家大学使用的主流教材中选择,大多已经多次更新版本,有的被公认为本学科最经典的教材之一。其中一部分,已经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英文原版,可以帮助读者进行中英文对照学习。这些教材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 传播学基础理论和历史教材。这类教材我们选择的都是经过比较长时间考验的权威教材,有的如《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Denis McQuail,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和《人类传播理论》(Stephen W Littlejohn,Theories of human communication)。《大众传媒研究导论》(Roger D Wimmer & Joseph R Dominick,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也是国内出版的有关媒介研究量化方法的少见的教材。我们还特别选择了一本由James Curran和Jean Seaton撰写的《英国新闻史》(Power without ResponsibilityThe press,broadcasting, and new media in Britain),弥补了国内欧洲新闻史方面的教材空白。
二、 新闻与传播实务类教材。主要选择了一些具有鲜明特点和可操作性的教材,弥补国内教材的不足。例如《理解传媒经济学》Gillian Doyle,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和《媒介学生用书》(Gill Branston & Roy Stafford,The Media Students Book)等。
三、 新闻与传播前沿领域或者交叉领域的教材。例如《文化研究基础理论》(Jeff Lewis,Cultural Studies:The Basics)等。
这些教材中,有的比较普及、通俗,适合大学本科使用,特别是适合开设目前受到广泛欢迎的媒介通识课程使用,如《大众传播理论》(Stanley J Baran & Dennis K Davis,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和《媒介素养》WJames Potter,Media Literacy);有的则可能专业程度比较高,更加适合高年级专业学生和研究生使用。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为了适应目前中国新闻与传播学教育的现状和需要,目前选择的书籍更偏向于大众传播、大众传媒,而对传播学的其他分支的关注相对较少。因为考虑国情的特殊性,新闻学教材也选择的比较少。当然,由于新闻与传媒本身所具备的相当特殊的本土性以及文化身份性、意识形态意义等,这些教材并非都适合作为我们骨干课程的主教材,但是至少它们都可以作为主要的辅助性教材使用。
人是通过镜像完成自我认识的,而中国的新闻与传播教育也需要这样的镜子来获得对自我的关照。希望这些译本能够成为一个台阶,帮助更多的青年学生和读者登高临远,建构我们自己的制高点。
尹鸿
修改于2013年11月12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