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汉语言学新视界2019

書城自編碼: 343178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語言文字
作者: 《汉语言学新视界》 编委会
國際書號(ISBN): 9787548615576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2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售價:NT$ 493.0
黑海史:从历史涟漪到时代巨浪
《 黑海史:从历史涟漪到时代巨浪 》

售價:NT$ 538.0
我,毕加索
《 我,毕加索 》

售價:NT$ 280.0
投资真相
《 投资真相 》

售價:NT$ 381.0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售價:NT$ 437.0
知宋·宋代之军事
《 知宋·宋代之军事 》

售價:NT$ 442.0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售價:NT$ 381.0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售價:NT$ 84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18
《 汉语言学新视界2017 》
+

NT$ 285
《 汉语言学新视界2016 》
+

NT$ 632
《 近现代汉语研究文存 》
+

NT$ 189
《 词辨百话 》
+

NT$ 331
《 党务公文写作与范例大全(2017版) 》
+

NT$ 743
《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第三版) 》
編輯推薦:
《汉语言学新视界》(2019年总第4期)收录、转载了近两年(20172018)汉语研究中部分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专业论文,共计18篇。《汉语言学新视界》遵循学术性、前瞻性、原创性、本土化的基本原则,以全国专业期刊发表的汉语研究论文为考察范围,经由学界专家的推荐,遴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论文加以转载,希冀对当前的汉语研究起到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由本书看来,这两年的汉语研究呈现出继往开来的新格局:资深专家纵论汉语研究方略,后辈学者展现学术传承实力。
內容簡介:
《汉语言学新视界 2019》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和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等语言学资料库,精选20172018年度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学论文18篇。在选录18篇论文的基础上,增加1篇卷首语,统摄全书。本书专注汉语言学研究,遴选上一年度业界重要优秀论文。本书所具有的特点主要有四。(一)学术性: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金量;(二)前瞻性:引领当前汉语言学界研究主流;(三)原创性:开拓汉语言学研究领域,探索研究创新点;(四)本土化:立足汉语事实,彰显汉语特点。
關於作者:
《汉语言学新视界》编委会和作者团队包括江蓝生、蒋绍愚、刘丹青、沈家煊、袁毓林、吴为善等一线知名语言学家,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界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目錄
目 录

卷首语

中国语言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陈 平
动词后虚化完结成分的使用特点及性质董秀芳
近代汉语研究的新进展蒋绍愚
作为语体变量的情景现场与现场描述语篇中的视点引导结构刘大为
制约话题结构的诸参项
谓语类型、判断类型及指称和角色刘丹青
汉语句类观嬗变的中西影响刘探宙
形态与语序陆丙甫 罗彬彬
复合词内部成分形类、韵律、语义的匹配规则及其理据孟 凯
比附主谓结构引起的问题沈家煊
汉语词法和句法的结构异同及相关词法化、词汇化问题施春宏
汉语名词性短语内部的话题性修饰语唐正大
试谈语义演变的规律吴福祥
古汉语者:自指和转指如何统一吴怀成 沈家煊
汉语中的概念转喻及其语法学后果袁毓林
构式语法应用于汉语研究的若干思考张伯江
从供用句到功用句
一锅饭吃十个人的物性结构解读周 韧
从叙事语篇视角看了2的结句(段)问题朱庆祥
同构推演法:中国逻辑如何论证朱晓农
內容試閱
卷首语

正逢举国上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2019年。在这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下,学林出版社的年刊《汉语言学新视界》(2019)也及时与读者见面了。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腾飞,科技发展,社会转型,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学术研究也相应地有了极大的进展。就语言学而言,浏览中国知网就能明显地感受到语言研究的新特点,那就是研究视野大大拓展了。从传统的汉语本体研究延伸到对方言以及境内民族语言的深入探索,从单一的语言学延伸到跨学科应用领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传播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等领域都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为了适应新时代中国发改革开放的需要,我们还要进一步制定和调整语言战略及语言政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课题指南就提出了一系列新形势下语言学界必须探索的新课题,比如:一带一路地区语言调查与研究;农村留守家庭语言问题调查与语言服务研究;流动人口或移民对我国语言格局影响的调查与研究;数字化时代语言文字生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语言与贫困关系研究;语言障碍人群的语言机制与语言能力提升研究;老龄人群语言保持与蚀失研究;中国政治与文化核心概念的多语言解读与翻译研究;语言智能的社会影响及社会反馈研究;跨境移民语言适应的理论与个案研究;等等。因此,对于中国的语言研究者来说,真是使命在身,责任在肩,任重道远。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万变不离其宗,所有与语言相关的研究和探索,在中国都必然依赖于我们对母语汉语体系的准确而合理的解读,这是基础。有了稳固的基础,就好比有了坚实的地基,可以构建宏伟的大厦。毋庸讳言,由于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原因,汉语研究从《马氏文通》开始就借用西方语言的理论框架来构建汉语体系,这个传统沿袭了将近一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学界同仁开始立足汉语事实,积极探索汉语特点,努力构建具有汉语特点的汉语体系,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当然要彻底改变汉语体系中西混杂的夹生饭状态,还需要继续努力,事实上汉语界的学者们正在再接再厉,孜孜以求汉语体系的真正汉语化。

本年刊(2019)遴选、收录了近两年(20172018)汉语研究中部分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专业论文,展示了近两年来汉语研究的态势和动向。总体来看,这两年的汉语研究呈现出继往开来的新格局:资深专家纵论汉语研究方略,后辈学者展现学术传承实力。



在汉语学界,资深专家在多年探索、积累的基础上,对应该如何研究汉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纵论汉语研究方略,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可喜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极探索汉语研究思路,另一方面是努力揭示汉语结构特点。下面分而述之。

(一)积极探索汉语研究思路

探索汉语研究思路,当然必须先对汉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价。陈平的论文中国语言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指出,自《马氏文通》以来,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深受同时代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前者既受惠于后者的进步,也同时受到后者的制约。1950年代中期之后的30余年,是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快速发展的时期,而1980年代中期至今的30年间,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在前30年划定的范围中运转,并无很多新颖理念出现。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势必给语言学研究带来极大影响。表现为:(1)从语言研究的基本单位来说,传统研究重点是短语和句子,今后词的研究会受到更多的重视;(2)从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来说,相较于结构组合关系(constituency),依存关系(dependency)会受到更广泛的关注;(3)从语言系统组成部分来说,从乔姆斯基开始句法一直是语言学核心研究领域,而今后语义、语用和社会文化因素会日益成为重点研究对象;(4)基于用法的理论常用的许多基本概念同包括语料库语言学在内的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所用的许多核心概念殊途同归,预计会得到更普遍的应用。作者建议,加强同语言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系统总结百年来中国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将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介绍给国内外年轻一代汉语研究工作者。陈平的论文评述的是整个中国语言学,而蒋绍愚的论文则集中对近代汉语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他的论文近代汉语研究的新进展概括了近10多年来近代汉语研究取得的新进展:一是研究领域的拓宽,注意域外汉语资料的发掘和研究;二是研究视野的拓展,重视地域因素和语言接触;三是研究方法的更新,根据异文和概念场研究常用词演变;四是理论思考的深化,类型学和语义地图的运用。作者集中列举了方一新《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和孙锡信、杨永龙主编的《中古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述要》两部专著,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术意义。

探索汉语研究思路,还应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思路。沈家煊的论文比附主谓结构引起的问题认为,说汉语也有主谓结构,这只是一种比附的说法,因为汉语并没有界定主谓结构的形式标准,所说的主谓结构其实是指逻辑上的命题。比附主谓结构并用它来套汉语现象,结果引起许多问题,特别表现在近年来学界讨论的一些热点问题上,主要有施格型、中动式、事件结构、关系从句、话题凸显五个。作者引用布龙菲尔德的观点指出语言学研究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我们无权在分析一种语言的时候注入这种语言没有表现的成分,并认为要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在讲汉语语法的时候如何超越主谓结构。如果说沈家煊的论文说的是我们不该怎么做,那么张伯江的论文说的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做。他的论文构式语法应用于汉语研究的若干思考推崇运用构式语法理念来揭示汉语事实。他认为当西方构式语法理论传入的时候,汉语学界的现代语言学意识已经比较成熟,学者们能够在开阔的视野下,对外来理论作出理性取舍。与此同时,以还原性思想为基础的句法理论,在揭示汉语特点方面也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构式语法新颖的理论主张和描写方法,也就很快地吸引了汉语研究者浓厚的兴趣,成果斐然。作者进一步指出,回顾起来,前辈汉语学者的一些经典研究中就已经有构式意识,为我们深化构式思考提供了范式。现代构式语法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重视句式格局的平行性,在解释特殊格式的特殊语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构式方法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推动意义,首先体现在把握汉语话题-说明结构的本质,其次可以结合其他学说观点,使汉语句式研究日益精准,不断深化。

探索汉语研究思路,无法避开某些敏感而关键的概念,必须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陆丙甫与研究生罗彬彬合作的论文形态与语序指出,形态与语序是语言信息的主要编码形式,早期西方语言学以形态研究为主,当代语言类型学对语序特别重视。论文首先强调,事实上在形态丰富的语言中很少有形式-功能之间整齐的一一对应情况,却存在大量一个形式可表示多个功能范畴、一个功能范畴可编码为多种形式的复杂情况。通过对形态和语序的进一步比较,作者认为与形态相比,语序是更初始、基本的语言编码形式。理由很充分:在形态跟语序的互动关系中,语序具有更大的主导性;而形态是较表层的现象,其跨语言的共性比语序少得多。汉语是典型的缺乏形态的语言,由此可见汉语研究必须摆脱以形态为主导的印欧语眼光。在汉语研究中,形态与语序是一对必须厘清的概念,而语言与逻辑则是一对必须融合的概念。朱晓农的论文同构推演法:中国逻辑如何论证强调自然语言逻辑都基于自然语言的语法,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基于汉语语法的中国逻辑不同于希腊逻辑。中国人特别善于也乐于进行同构思维,这是因为汉语同构语法原理规定了我们的思维路向,加上同音原理的放大强化效应。这些语言因素发扬光大了同构思维,使得它成为中国逻辑的两大思维范畴(同构观、本末观)之首,也成了两大思维方式(同构推演、对比推演)之一。论文从汉语同构语法原理和中国逻辑的同构推演法着手,探讨语言与逻辑的关系,揭示汉语使用者如何通过一种基于同构语法原理的同构思维方式来进行论证的。

(二)努力揭示汉语结构特点

资深学者之所以资深,是因为他们在汉语研究的某一领域有深厚的积累,有独到的见解。因此,他们能比较准确地揭示汉语系统某个领域体现出来的特点,这是近些年来汉语研究的一个新的亮点。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汉语属于话题结构优势的语言,这已经成为汉语学界的共识。刘丹青的论文制约话题结构的诸参项回顾了话题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并基于话题和主语最新对比研究基础上,以古今汉语和跨语言事实为材料,进一步发掘话题成分的句法语义特点,并与主语的属性相比较,集中关注对话题及话题标记的使用有制约作用的若干句法语义范畴。涉及到四个参项:1)谓语类型。文章指出,属性谓语与话题是无标记匹配,属性谓语主体论元基本上只能是话题,而事件谓语对话题性没有要求,可以跟话题同现,也可以跟非话题主语同现。2)判断类型。文章借鉴主题判断和非主题判断对立的视角,指出话题句都由主题判断构成,而非主题判断作为语言逻辑中新近揭示出来的一种判断,具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的属性,虽然是主谓关系,却不能分析为话题和述题两个部分,是一种非话题结构。3)指称属性。本文指出有定和类指都是适合话题的指称属性:类指在某些话题位置上作用更加重要,几乎对话题有刚性要求;有定成分仍能用在某些非话题的位置上,无定成分则不适合充当话题。4)语义角色。本身与主语最匹配的施事角色,其实与话题并不是自然匹配,古汉语话题标记还特别排斥施事主语;而非施事题元充当话题则没有限制。作者认为,在忽略了内部的一些扭曲对应关系之后,可以将以上参项的对立项分别列为两大系列:跟话题匹配的系列和跟主语匹配的系列。

作为意合型的汉语,语义及其演变是汉语研究的基本立足点。吴福祥的论文试谈语义演变的规律从历史语义学角度讨论语义演变的规律,认为语义演变规律主要是指语义演变具有非任意、有理据、模式化的路径,语义演变规律的研究是语义演变研究和历史语义学的重要课题。作者指出,语法学派最重要的贡献是发现语音演变的规律性,此后历史语言学家进一步发现,跟语音演变一样,人类语言的形态句法演变也具有显著的规律。但语义演变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体现在哪些概念域?应该如何对这类规律进行概括?这些问题以往的语言学家特别是历史语言学家聚讼纷纭,论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阐述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汉语语体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新的突破,而近些年来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刘大为的论文作为语体变量的情景现场与现场描述语篇中的视点引导结构从语体变量的理论假设出发,研究了现场描述语体的两个显著特征:插在描述主线上的视点引导结构和只能依靠指示引入描述对象的机制。认为这两个特征正是作为语体变量的情景现场所要求的言语交互性和当下感知性所造成的。对于前者论文借鉴了认知语言学的视点概念做了较为详尽的探讨,对于后者则在指示与指称对比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以上两种特征可以统一在视点引导结构的功能上,并引入了认知科学中的具身概念和耦合概念,深化了对它的认识。论文最后提出.对现场描述语体的研究可能导致言语行为理论在奥斯汀的施效和记述二分之外发现新的类型。

作为认知范畴的转喻,在汉语表述中是非常常见并有效的编码方式。袁毓林的论文汉语中的概念转喻及其语法学后果充分讨论了概念转喻对于汉语语法及其研究的影响。论文首先梳理了从修辞上的借代一直到概念转喻、认知转喻和语法转喻等概念,接着从语法分析的目的,即揭示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关系的角度,举例说明引入认知转喻理论有助于解释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并举例说明考虑到词语的转喻用法,可以让我们对词语的词类属性与有关句法表现之间的扭曲关系有更加深入和透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论文指出在解释他(的佣人)是个日本女人一类句子时,转喻学说比省略学说更加简单可靠;还从指称的角色与值理论的角度,解释诸多由转喻造成的句法结构与语义解释不对称现象。最后,作者举例说明从语法结构到修辞表达,到处都有概念转喻,语言研究不能无视转喻这头在屋里走来走去的大象。



在语言学界,后辈学者还都算是年轻人,但他们却代表了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未来。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青年学者群体正在崛起,其中的不少佼佼者已经在学界初露头角,得到老一辈学者的认可与好评。我们的语言研究后继有人,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青年学者的一个鲜明特征是,他们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当代最新理论和方法,在汉语系统的某一点上,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展现学术的传承实力。本年刊正好收录了8篇青年学者的论文,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具体展示如下。

刘探宙的论文汉语句类观嬗变的中西影响认为,白话文运动已经走过100年,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出版距今也有120年。百余年来,中国语言学一直是在这样的发展方向上稳步前进:努力学习西方语言学方法,不断结合汉语事实加以修正,探索符合汉语的规律。以汉语句类观的发展为例,中国学者经过百余年的探索逐渐看到,在西方学者建立的基本范畴和基本框架内,无论怎样修补,都有一些根本的困境难以调和。作者强调:汉语的面貌必须结合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中国哲学观来认识。中国语言学者在语法研究中体现出的文化自信,正是有了世界语言的眼光和中国文化的立场,融通了中国哲学传统和现代西方学术,得出了在语法范畴和语法体系方面的新的解决方案。这种立足中国文化、同时回应和丰富现代西方语言学理论的新的学说,给予了我们更多自信。

周韧的论文从供用句到功用句依据生成词库论中的物性结构理论,对汉语中一锅饭吃十个人句式作了新的解读。论文认为,以往无论是以动词中心为背景的论元结构分析,还是强调句子整体意义的构式分析,对这类句式的研究都存在一定局限。作者指出,从主语名词的物性结构看,一锅饭吃十个人更适合被看成是一种功用句,因为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充当了主语名词的功用角色。而为了更准确地抓住一锅饭吃十个人的句法语义特点,论文进一步尝试在功用角色中划分出占用性功用角色的小类,并认为应该摆脱施事和受事的观念,改用物性结构的眼光看问题。作者的结论是:跟一锅饭吃十个人更为接近的句式不是十个人吃一锅饭,而是一个老师教十个学生和一个厨师炒十盘菜这样的句子。

孟凯的论文复合词内部的成分形类、韵律、语义的匹配规则及其理据以三音复合词中比重最大的偏正式为研究视点,通过名名、动名、形名三种形类组配中[2 1]和[1 2]两种韵律模式与复合词内部语义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虽然偏正式的整体语义是对中心语位置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分类、命名或修饰、说明,但复合词内部的成分形类、韵律、语义之间却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匹配。具体表现为:[2 1]名名中论元 中心词型为强势匹配;[2 1]动名中修饰语是中心语的功用角色较常见;[1 2]形名(非主流韵律模式)中修饰语多角度说明中心语是强势匹配,而[2 1]形名匹配语义透明度不高,表现为修饰语对中心语的某种属性进行提示或描摹。这些匹配规则的形成主要与中心名词性成分的性质以及不同形类的定语成分对中心成分的凸显侧面有关。

施春宏的论文汉语词法和句法的结构异同及相关词法化、词汇化问题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汉语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的异同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句法结构词法化、词法结构词汇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论文以VV型复合词内部论元结构的整合机制为例,考察了各类VV型复合词整合的基本方式和过程,进而概括出句法结构和相关词法结构在论元结构整合机制上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具体分析了各类句法结构词法化的可能性,将词法化的基本机制概括为拧合和接合两种基本方式,并由此检视了各类VV型复合词在词法组合词汇化过程中的现实表现。作者认为这种基于结构化模型的词法化整合机制和词汇化生成过程的理论探讨,可深化我们对句法、词法和词库关系的认识,并为构建汉语的构式词法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吴怀成与导师沈家煊合作的论文古汉语者自指和转指如何统一主要探索如何对先秦汉语中者的各种用法做统一的解释。论文首先说明者无法统一为名词化标记,然后说明朱德熙将者统一为转指标记的提议值得肯定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是把自指的者和转指的者统一解释符合科学研究追求简洁性的精神,突破了自指和转指必须对立的成见。但存在的问题是这种处理存在一个理论上的不自洽:如果将VP后的者定性为名词化标记,就无法将者统一为转指标记;如果将者统一为转指标记,就不能将VP后的者定性为名词化标记。作者指出,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没有彻底摆脱印欧语观念的束缚,过分看重主谓结构的地位和默认名动分立。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论文主张统一方式是将者根本上定性为自指性的提顿复指词,它的转指功能是衍生的,这个解释在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上都能达成一致。

唐正大的论文汉语名词性短语内部的话题性修饰语集中讨论一种特殊的名词性短语,如狗灵敏的嗅觉、山下沁人心脾的香味、北京到上海难以计数的航班。这类名词短语有两个修饰语。第一个多为名词短语、介词短语,甚至小句,语义上多表达领有者、方位或框架事件,这种修饰语是汉语中复杂名词短语(多项修饰语)中最外围的修饰语,句法上不带的,如果带了的则失去其最外围的特征。第二个修饰语是形容词或关系从句等修饰语,不可缺少,且必须带的。作者认为,第一个修饰语具有话题性,可以看作名词短语内部的话题,这种名词性短语结构和句子层面的话题-述题结构具有高度平行性。也就是说,名词短语内的最外围修饰语相当于句子层面的话题,意义限定修饰语相当于句子层面的述题,因此均不可或缺。论文从话题的指称属性、述题修饰语的不可或缺性、领属语义的局限性等多方面讨论并显示了这种平行性。

朱庆祥的论文从叙事语篇视角看了2的结句(段)问题对汉语中的了2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审视。学界通常认为了2用在句末是用来成句的,比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314)根据句法位置及功能把了分为了1和了2,并指出其中了2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作用。作者立足叙事语篇视角,认为了2的结句(段)观并不成立,了2的使用是篇章语用、语义关系、了2自身特征、使用者主观选择的综合性结果。作者还指出,紧密的语义关系可在大部分句中了2小句及其后续小句的句法形式上找到证据,主要是一些表达语义紧密关系的关联词语、非自立小句、特定句式结构等等。

董秀芳的论文动词后虚化完结成分的使用特点及性质集中分析汉语中动词后虚化完结成分。学界通常认定汉语动补结构中的一些补语成分发生了虚化,变成表示完结的成分,但仍有一定的词义,虚化程度低于体标记。作者将这类成分称为虚化完结成分,并认为虚化完结成分有些必须与动词共现,有些则不必,出现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动词的情状类型。因为从语义上看,这类成分有的预设了动作目标的达成,可以蕴含对施事或受事的影响,有的只表示动作行为的完结。虚化完结成分从语义来源上看,一类与得义有关,一类与失义有关。这类成分的使用特点受制于其虚化前的词汇语义,并可进一步获得一些主观性意义,也可能形成结构歧义。作者强调,虚化完结成分介于词汇性与语法性之间,其使用体现了汉语重视表达结果状态的特点。

综上所述,汉语学界正呈现出继往开来的新格局:资深专家纵论汉语研究方略,后辈学者展示学术传承实力。诚如沈家煊先生在中国语言学会第19届年会开幕词中所提出的呼吁: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语言研究而言,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自身的传统,甚至有过灿烂辉煌的时代,我们从事语言研究和教学的同仁们一定也在思考如何为实现这个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只要我们坚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


《汉语言学新视界》编委会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