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內容簡介: |
《产业集聚对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主要是考察产业集聚与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关系。首先,定量分析省域范围内城市体系扁平化的时空格局演变情况。其次,建立省域范围内产业集聚对城市体系扁平化影响效应的分析框架,提出产业集聚的空间不平衡分布、产业集聚方式和产业集聚规模对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系列假说。再次,论证有关产业集聚对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影响效应的系列假说命题,并实证分析检验产业集聚影响城市体系扁平化的传导机制。□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
目錄:
|
□□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 本书的创新与局限
第2章 文献回顾及评述
2.1 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基础理论
2.2 城市体系扁平化的测度、格局、驱动机制
2.3 产业集聚、扩散及其效应研究
2.4 产业集聚与城市体系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述评及发展动态分析
第3章 特征事实、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3.1 概念界定
3.2 事实与特征
3.3 理论框架
3.4 研究假说
第4章 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城市体系扁平化
4.1 引言
4.2 产业集聚的空间不平衡性测度
4.3 模型方法、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业集聚方式与城市体系扁平化
5.1 引言
5.2 产业集聚的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体系扁平化
5.3 产业相关多样化集聚、无关多样化集聚与城市体系扁平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产业集聚规模与城市体系扁平化.
6.1 引言
6.2 产业集聚规模测度及其行业异质性
6.3 模型方法、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6.4 模型参数估计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产业集聚影响城市体系扁平化的机制.
7.1 引言
7.2 产业集聚方式、集聚规模与城市体系扁平化
7.3 产业集聚、城市地价与城市体系扁平化
7.4 产业集聚、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扁平化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政策含义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含义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纲要(2014~ 2020年)》和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借鉴管理学中的组织结构理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实质是要逐步推进城市体系扁平化。集聚经济是城市区域发展的内核,因此,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实现城市体系扁平化,需要从集聚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这一问题,而产业集聚是集聚经济的根本,通过前期数据观测发现城市体系扁平化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在不同区域存在分异。那么其背后的内在机理是什么?推而广之,不同层面与不同维度的产业集聚对城市体系扁平化有着怎样的影响,与此同时,产业集聚又是如何影响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呢?等等。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理论上可进一步完善集聚经济理论、丰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深化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另一方面,在实践上为区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方向和区域发展主体的行为选择提供决策参考。
为了考察产业集聚与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关系,本书的分析框架如下:从点轴模式与中心一外围结构的理论视角论证了产业集聚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然后基于贝恩的结构一行为一绩效的思维范式,进一步从理论上提出了产业集聚的二重性问题,即产业集聚是产业集聚方式与产业集聚规模的统一,不同的产业集聚方式将产生不同的外部性效应,进而影响着集聚规模的大小。□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两条分析思路:①产业集聚方式一产业集聚规模一城市体系扁平化;②产业集聚空间不平衡分布一城市体系扁平化。
基于上述问题和本书的分析框架,提出了如下研究假说:
①产业集聚的空间不均衡分布对城市体系扁平化影响具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过程性与行业异质性,制造业集聚的空间不均衡分布在影响城市体系扁平化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它对区域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影响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过程。②区域产业集聚规模对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影响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制造业,服务业的大城市偏向可能不利于城市体系扁平化。③产业集聚方式对城市体系扁平化影响具有产业异质性,制造业无论是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促进城市体系扁平化,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抑制城市体系扁平化;就产业的相关多样化集聚与无关多样化集聚对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影响来看,制造业相关多样化有助于城市体系扁平化,而无关多样化则抑制城市体系扁平化,服务业则相反。④城市地价是制造业产业转移实现城市体系扁平化的重要微观机制;城市化水平是产业集聚驱动区域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另一重要路径机制。
本书一方面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另一方面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并主要运用GMM估计方法,得出了如下结论:
(1)近年来我国省域城市体系扁平化程度呈现缓慢下降的过程,即省域人口分布整体上向集中化集聚方向迈进,但区域城市体系扁平化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东部省域城市体系呈现扁平化趋势,人口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扩散特征,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仍然以集中化分布为主,即集聚是主要空间特征;与此同时,西部省域单元的城市体系扁平化程度整体较低。
(2)省域空间单元制造业集聚的空间不平衡分布态势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不同区域的产业集聚不平衡指数变化趋势不同,不同产业的不同集聚方式存在空间分异特征,即制造业多样化集聚程度较高的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制造业专业化集聚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多样化与专业化特征的空间分异特征不明显。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相对集聚规模指数□高,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规模指数□低,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居中。而服务业相对集聚规模与制造业不同,西部地区服务业相对集聚规模指数较高,而东部地区偏低,中部和东北地区居中。就生产□□□业相对集聚指数而言,东北地区的较高,西部地区次之,而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生产□□□集聚指数□低。
(3)非农产业集聚的空间不均衡分布对城市体系扁平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了99%的显著性检验。就分行业来看,制造业集聚的空间不均衡分布对城市体系扁平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通过了99%的显著性检验。而服务业以及其细分的生产□□□业集聚的空间不均衡分布对城市体系扁平化的作用没有通过统计学检验。因此,非农产业集聚空间不均衡分布对城市体系的影响主要源自制造业集聚的空间不均衡分布,与此同时,进一步考察制造业空间不均衡分布对城市体系扁平化影响的过程,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不均衡分布对城市体系的影响过程是先抑制后促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