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历经2000余年,代表柏拉图理想社会观在《理想国》依然是不朽之作。柏拉图眼中真正理想的国家是什么样的?谁才能成为城邦的拯救者和统领者?柏拉图的正义和我们理解的正义有何不同?今读柏拉图,正是在读一位哲人理性的头脑与伟大的灵魂。
本书是畅销7年普及本《理想国》的升级版,采用硬壳精装,新增柏拉图年谱、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柏拉图图像书签,满足读者的阅读和收藏需求。
|
內容簡介: |
《理想国》中的主要人物是苏格拉底,但真正表达意见的却是柏拉图,柏拉图站在苏格拉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时希腊统治者和贵族的观点和想法提出抨击。
全书讨论的大多数问题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譬如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教育)加上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问题,几乎都是普通人一生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本书译者参照原本(Loeb古典丛书本希腊原文和牛津版Jowett& Campbell的希腊原文,并参考Jowett,Davies andVaughan,Lindsay,Shorey,Cornford,Lee,Rouse等新旧英译本七种)和吴译本,重新翻译,将原书晦涩的语言进一步简化,希望让现在的年轻人也能读懂柏拉图的经典之作。
|
關於作者: |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师承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后继承发展,承前启后,同时他也是另一位古希腊史上很重要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出身贵族,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以哲学为人生最高理想。他的学习能力和个人才华令古希腊人折服并称其为阿波罗之子。他对世界的贡献除了哲学思想,最有形的还要属雅典学院的创办。
|
目錄:
|
001第一卷
041第二卷
075第三卷
115第四卷
153第五卷
195第六卷
231第七卷
265第八卷
299第九卷
329第十卷
362注 释
373附:柏拉图年谱与大事记
377简明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译者引言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师承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后继承发展,承前启后,同时他也是另一位古希腊史上很重要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出身贵族,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以哲学为人生最高理想。古希腊人热爱哲学,热爱科学,并认为科学哲学为一学,合二为一并无区别,柏拉图也不例外,在亦师亦友的苏格拉底影响下,他提倡哲学家不应闭门造车,应当走到现实生活中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如此哲学是为哲学,在这方面,他自己身先士卒,他把高深的哲学理论探讨与现实中的知识追求结合在一起,这使得他的理论在很多生活问题上的应用中显得那样地生动,《理想国》一书就体现了他这方面的主张。《理想国》虽为一部哲学著作,却无论是主题还是语言上都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细读后更会发现,全书段落逻辑缜密,博古通今,其中对辩精彩但一点不显艰涩,读来趣味横生。
全书讨论的大多数问题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譬如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教育)加上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问题,几乎都是普通人一生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可见,柏拉图的学说较之苏格拉底综合性、实用性更为突出。
柏拉图一生以继承苏格拉底哲学研究大业自任,前后共著对话体著作25篇。本书《理想国》成于柏拉图壮年时期,影响最为深远。柏拉图的这些著作当中除最晚的《法律篇》之外,其他24篇的主要对话者都是苏格拉底。虽然这些著作后人经考证有些是伪作,但也足以见得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敬重以及对他的离世的痛惜之情。因此,即便是苏格拉底一生不著一字,柏拉图这位西方哲学史上留有大量著作的人却借苏格拉底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哲学立场。
《理想国》中的主要人物也是苏格拉底,但真正表达意见的却是柏拉图,柏拉图站在苏格拉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时希腊统治者和贵族的观点和想法提出抨击,他痛心的是雅典贵族堕落为寡头,没有好好治理自己的国家,而农民、工人、商人只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是不可能也不必要去担负行政上的许多事务。活动只是领导阶层的专职,是领导阶层义不容辞的一种道德责任。在柏拉图看来,领导与群众必须严明分工,领导阶层主要是受工农商的供养来尽全力来治理国家,给工农商办好教育、治安和国防。事实上他所提出的这种合作结构要实现起来难度很大,但柏拉图并不因此失去信心,他认为只要国家好好培养下一代的年轻人,希腊还是很有希望的。于是,《理想国》中他执意建造了一个他理想中的国度,这乃是这位哲学家心目中理想的治国计划,他希望能给当时雅典的统治者一些建议,让希腊重新恢复到有序的治理当中。他的这一观点在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柏拉图的《理想国》对于研究西方哲学而言有很强的启发性,在西方哲学界也是一部经典。但这一书中的有些观点现在看来只能是见仁见智,存乎其人了。所谓百家争鸣,细细品读以后,也会有所收获,切勿断章取义,那就有可能误解了大师的深意。
此书的译本众多,其中有吴献书译本,向来在学界享有盛誉,但其中的语言相对艰涩,读起来不容易为现在的年轻人所理解,本书译者参照原本(Loeb古典丛书本希腊原文和牛津版Jowett & Campbell的希腊原文,并参考Jowett,Davies and Vaughan,Lindsay,Shorey,Cornford,Lee,Rouse新旧英译本七种)和吴译本,重新翻译,将语言进一步简化,希望让现在的年轻人也能读懂柏拉图的经典之作,但翻译过程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或是错译,望读者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