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第二版与*版结构相同,全书内容共分20章,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结构、溶液和胶体、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配位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常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定量分析概述、滴定分析概论、吸光光度法;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取代酸、酯、胺、酰胺、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生命中重要的有机物、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本教材简明精练,深入浅出,图例丰富,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现代性。适用于高职高专农、林、畜牧、水产、生态、环境、食品等有关专业的学生,也可供其他高职高专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和参考。
|
目錄:
|
绪论1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1
二、化学与农业科学的关系1
三、基础化学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学习方法1
第一章物质结构3
第一节原子结构3
一、原子的组成3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4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7
一、元素周期表7
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9
第三节化学键10
一、离子键10
二、共价键11
三、金属键12
四、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13
阅读材料稀土元素13
习题14
第二章溶液和胶体16
第一节溶液16
一、分散系16
二、溶液的组成量度16
第二节稀溶液的依数性18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18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20
三、溶液的凝固点下降21
四、溶液的渗透压22
第三节胶体23
一、胶体的性质24
二、胶体的结构25
三、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26
阅读材料胶体金27
习题28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30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30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30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0
第二节化学平衡32
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32
二、平衡常数和标准平衡常数33
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35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5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5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7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7
阅读材料催化剂的发现37
习题38
第四章电解质溶液40
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40
一、酸碱的定义40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41
第二节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42
一、解离度和解离常数42
二、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43
三、酸碱溶液pH的计算44
第三节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45
一、同离子效应45
二、缓冲溶液46
第四节盐类水解50
一、盐类水解概述50
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51
第五节沉淀溶解平衡52
一、溶度积原理52
二、溶度积规则的应用54
阅读材料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56
习题57
第五章配位化合物60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60
一、配合物60
二、配合物的组成60
三、配合物的命名61
第二节配位平衡62
一、配离子的稳定常数62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63
第三节螯合物64
一、螯合物的结构64
二、螯合物的稳定性65
阅读材料铂类抗癌药家族66
习题66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68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68
一、氧化数68
二、氧化还原反应69
第二节原电池和电极电势69
一、原电池69
二、电极电势70
第三节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72
一、能斯特方程72
二、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72
三、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72
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73
一、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73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73
阅读材料新型锂电池74
习题74
第七章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77
第一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77
一、碱金属77
二、碱土金属80
第二节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81
一、铬和锰81
二、铁和钴82
三、铜、锌和汞83
阅读材料重金属污染及防治85
习题86
第八章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88
第一节氯及其化合物88
一、氯气、氯化氢及盐酸88
二、氯离子的检验89
第二节氧、硫及其化合物89
一、氧气、臭氧、过氧化氢89
二、硫、二氧化硫、硫酸90
第三节氮、磷及其化合物91
一、氮气、氨气、硝酸91
二、磷、磷酸、磷酸盐93
第四节碳、硅及其化合物94
一、碳、二氧化碳、碳酸钙94
二、硅、二氧化硅、硅酸盐95
阅读材料光化学污染96
习题96
第九章定量分析概述98
第一节定量分析的分类和一般程序98
一、定量分析的任务和分类98
二、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98
第二节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99
一、误差的分类99
二、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100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02
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03
五、实验数据的处理104
阅读材料记录数据及计算分析结果的基本规则105
习题105
第十章滴定分析法108
第一节滴定分析法概述108
一、滴定分析的方法和滴定方式108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09
三、滴定分析计算110
第二节酸碱滴定法111
一、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111
二、酸碱滴定法的应用116
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法118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118
二、氧化还原滴定终点的确定118
三、高锰酸钾法119
四、重铬酸钾法121
第四节配位滴定法122
一、配位滴定法概述122
二、EDTA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122
三、金属指示剂123
四、配位滴定法的应用124
阅读材料EDTA的用途126
习题126
第十一章吸光光度法130
第一节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30
一、吸光光度法的特点130
二、物质的颜色及对光的吸收130
三、朗伯-比尔定律131
四、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132
第二节分光光度计及测定条件的选择133
一、分光光度计133
二、测量条件的选择134
第三节吸光光度法的应用135
一、比较法135
二、标准曲线法135
三、应用实例136
阅读材料科学家朗伯简介136
习题136
第十二章烃138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概述138
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138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138
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139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39
第二节饱和链烃烷烃140
一、甲烷141
二、烷烃的分子结构、同系物和同分异构现象142
三、烷烃的命名144
四、烷烃的性质145
五、烷烃的来源146
第三节不饱和链烃146
一、烯烃146
二、炔烃151
第四节芳香烃155
一、芳香烃的结构和分类155
二、单环芳香烃155
三、稠环芳香烃160
阅读材料3,4-苯并芘161
习题162
第十三章卤代烃165
第一节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异构165
一、卤代烃的分类及命名165
二、卤代烃的同分异构现象166
第二节卤代烃的性质及重要的卤代烃167
一、物理性质167
二、化学性质167
三、重要的卤代烃169
阅读材料足球场上的化学大夫氯乙烷170
习题171
第十四章醇、酚、醚172
第一节醇172
一、醇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172
二、醇的性质173
三、重要的醇176
第二节酚178
一、酚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178
二、酚的性质179
三、重要的酚181
第三节醚182
一、醚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183
二、醚的性质184
三、重要的醚185
阅读材料燃料乙醇185
习题186
第十五章醛、酮189
第一节醛189
一、醛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189
二、醛的性质190
三、重要的醛192
第二节酮193
一、酮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193
二、酮的性质194
三、重要的酮丙酮195
阅读材料肉桂醛在医药方面的应用195
习题196
第十六章羧酸、取代酸、酯198
第一节羧酸198
一、羧酸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198
二、羧酸的性质199
三、重要的羧酸201
第二节取代酸202
一、羟基酸203
二、羰基酸205
第三节酯205
一、酯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206
二、酯的性质206
阅读材料环境友好材料聚乳酸207
习题207
第十七章胺、酰胺209
第一节胺209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209
二、胺的性质210
三、重要的胺213
第二节酰胺214
一、酰胺的结构和命名214
二、酰胺的性质215
三、重要的酰胺215
阅读材料左旋肉碱216
习题217
*第十八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218
第一节杂环化合物218
一、杂环化合物概述218
二、杂环化合物的性质219
三、重要的杂环化合物220
第二节生物碱223
一、生物碱的概念223
二、生物碱的一般性质223
三、常见的生物碱224
阅读材料石斛中的生物碱226
习题227
第十九章生物体中的重要有机物229
第一节糖229
一、单糖229
二、 低聚糖232
三、 多糖232
第二节脂类234
一、脂肪235
二、磷脂235
三、固醇236
第三节蛋白质237
一、蛋白质的组成237
二、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240
三、 蛋白质的结构241
四、蛋白质的性质244
五、蛋白质的分类246
*第四节核酸247
一、核酸的组成247
二、细胞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249
三、核酸的结构250
四、核酸的性质253
*第五节酶与维生素254
一、酶的概述254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258
三、维生素和辅酶260
阅读材料奶酪与蛋白质变性264
习题265
*第二十章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67
第一节糖代谢267
一、新陈代谢概述267
二、生物氧化268
三、糖的分解代谢270
四、糖的合成代谢276
第二节脂肪代谢277
一、脂肪的酶促降解277
二、脂肪的分解代谢277
三、脂肪的合成代谢279
第三节氨基酸代谢282
一、蛋白质的酶促降解282
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282
三、氨基酸的合成代谢285
阅读材料柠檬酸286
习题287
附录288
一、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88
二、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89
三、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89
四、标准电极电势表290
五、国际单位制SI292
参考文献294
|
內容試閱:
|
《基础化学》作为一本面向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自2010年8月出版以来,已在多所高职院校中使用,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与欢迎。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化学理论与技术在农业等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化学理论及技能有了新的需求,教材内容需要更新、充实。因此,我们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并针对高职院校培养对象,听取各相关院校老师对教材修改的建议,本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指导思想,对本教材进行修订。
第二版教材是在第一版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编者一致认为,本书的突出之处在于基础二字。本着巩固、完善和提高的修订原则,力图在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反映化学理论及实验技术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本次修订注重了教学的启发性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难点分散。充实了部分与生产、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和图例。降低了部分习题难度,更换了贴近生产、生活的阅读材料,便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本书从第一章至第八章为无机化学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结构、溶液和胶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配位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化学部分,从第九章至第十一章,主要介绍定量分析的基本实验理论及滴定操作技术和吸光光度法的相关内容;有机化学部分,从第十二章至第十八章,主要介绍烃、烃的衍生物、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等内容;生物化学基础部分,第十九章和第二十章,主要介绍糖、脂类、蛋白质、核酸、酶和维生素及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等内容;附录中包括各类常用的常数表等,可供使用者查阅。教材中标有*的,为选学内容。本书由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唐迪、李树炎、徐晓燕,苏州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杨巍、王和才,扬州职业大学孙成、车音,在综合其他学院老师建议的基础上执笔修订的。孙成、车音负责第一、二、五章内容的修订;杨巍、王和才负责第六、七、八、九、十、十一章内容的修订;李树炎负责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章内容的修订;徐晓燕负责第十九、二十章内容的修订。唐迪负责绪论、第三、四、十七、十八章及附录内容的修订,并负责全书的统稿。
为方便教学,本书配套有电子教学资源。
本书修订过程中参考、引用、借鉴了国内一些同类出版物,谨向有关作者表示感谢。
虽然编者在本次修订过程中力求严谨和正确,但限于学识水平与能力,书中不足及疏漏在所难免,殷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1月
第一版前言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要求,结合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都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在编写过程中,本着适用性、实用性、通俗性、灵活性的原则,广泛听取了专业学科相关专家的建议,根据相关专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整合。在内容的编写上,力求做到简明扼要,重点鲜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化学知识与农、林、牧、医药等学科的有机结合。在文字叙述上,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教材中加注*章节部分,各院校可按需要酌情选用。本教材供三年制高职高专农学、园林、牧医、生物工程、生物制药、资源环境、医药等专业使用。总教学时数为100~120学时,全书共分二十章,第一章至第八章为无机化学部分,内容包括物质结构、溶液和胶体、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配位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等。第九章至第十一章为分析化学基础部分,内容包括定量分析概述、滴定分析法和吸光光度法等。第十二章至第十八章为有机化学部分,内容包括烃、烃的衍生物、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等。第十九章和第二十章为生物化学基础部分,内容包括糖、脂类、蛋白质、核酸、酶与维生素及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等。
本书由唐迪主编,任志刚、车音、孙成、张丽任副主编,第一、三章由车音编写,第二章由孙成编写,第四、五、十二章由唐迪编写,第六、十七、十八章由赵忠涛编写,第七、八章由杨巍编写,第九、十、十一章由任志刚编写,第十三、十四章由张丽编写,第十五、十六章由陶程编写,第十九章由徐晓燕编写,第二十章、附录及其他部分由李树炎编写。唐迪、徐晓燕负责全书的统稿。
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张田林和王小丽老师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理论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0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