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內容簡介: |
本书研究主要涉及对南宋时期南宋时期浙江以事功之学为核心和特色的哲学思想文化(简称南宋浙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精神的研究和它对整个浙学传统和浙江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它对当代浙江和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的研究。本书研究力图把南宋浙学的形成、发展和它对整个浙学传统和浙江精神的意义、影响的研究,放在一个充分互动的关系模式中予以考察,即认为南宋浙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整个浙学传统、浙江精神、浙江独特的自然环境、地域因素、民风民俗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南宋浙学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对当代浙江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快速发展所起到了深刻重要的作用。而同时,前者也反过来给后者产生了重要而持续的影响,形成了两者之间充分而良性的互动。本书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探寻这种互动关系的内在机制、演化脉胳及其所包含的多方面的价值意蕴。对它们在当代浙江及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快速发展所起到了深刻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以科学的提炼和理论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有突破和创新意义的观点。
|
關於作者: |
朱晓鹏教授,男,汉族,1963年生,浙江缙云县人,现居杭州。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曾任河北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学院政治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哲学省市级重点学科负责人等。现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杭州市哲学学会会长等。近年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宋明哲学、浙学等研究,主要学术专著有《智者的沉思老子思想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道家哲学精神及其价值境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走向发展之路》(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王阳明与道家道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老子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传统思想的现代维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儒道融合视域中的阳明心学建构》(商务印书馆,2019 )等多部,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中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
赵玉强博士,男,1981年生,山东临沂人,汉族。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休闲学,主要著作有《〈慈湖诗传〉:心学阐释的诗经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优游之道:宋代士大夫休闲文化及其意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向道而生:传统生态文化与休闲思想》(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
目錄:
|
绪论1
一 南宋浙学的研究现状2
二 南宋浙学研究的现代意义4
三 南宋浙学研究的方法问题9
第一章 南宋浙学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13
一 唐宋变革14
二 经济自由的初曙18
三 政治的集权化与平民化30
第二章 浙学及南宋浙学40
一 浙学概念考40
二 浙学新说45
三 南宋浙学的思想史价值50
第三章 宋代思想的演变与南宋浙学的形成57
一 北宋思想文化遗产58
二 政治实用主义62
三 道德理想主义65
四 作为第三条道路的事功主义80
五 南宋浙学的基本特点104
第四章 吕祖谦思想及其意义113
一 吕氏家学114
二 中原文献之传119
三 吕学的思想渊源129
四 吕学的地位和影响139
第五章 陈傅良与永嘉学派的发展153
一 陈傅良的思想特征154
二 永嘉学派的思想史地位159
三 永嘉学派的学派归属166
第六章 陈亮思想的特质171
一 道存于物的世界观172
二 理欲统一的道德观173
三 义利合一的价值观177
四 学为成人的人生观181
五 富民强国的治道观185
六 陈亮思想的历史定位及其意义188
第七章 叶适的事功思想193
一 叶适事功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194
二 叶适事功主义基本思想207
三 叶适事功思想评析232
四 叶适事功思想与现代温州精神249
第八章 南宋浙学基本精神257
一 来自草根的平民哲学257
二 求真务实、讲求功利267
三 实践理性追求280
四 独立自主精神288
五 包容开放精神297
第九章 文化传统与社会发展307
一 浙学传统与人的发现307
二 浙学与浙商315
三 浙学与当代浙江精神322
四 浙学传统中的本土化问题与普遍性价值331
主要参考文献337
后记351
|
內容試閱:
|
序言 论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从当代的视野来看,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化,首先是一个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但实际上它就是一个中西古今的融合贯通过程。也就是说,它既必须打通中西,又必须对接古今,并最终实现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现代思想文化的创新。具体来说,要通过这种中西古今的融合贯通实现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至少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和努力:一是必须对中国历史上的基本原典以及重要思想文化现象作深入的解读研究。二是努力挖掘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及其意义。三是实现历史追溯与思想探索的紧密结合,即史与思的统一。四是要致力于探讨传统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重要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意义。只有这样,在当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中,民族复兴和中国文化的重建才既可以有其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性坐标,也可以找到自己独特的民族性基础。
一
一般而言,所谓传统的最明显、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指那些世代相传的东西。而传统文化作为在过去一个较长时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而又世代相传、延续至今的观念、习俗及各种相关的精神产品,它往往与过去的历史、已有的权威和固定化的模式相关,因之也就易于呈现为神圣的、保守的甚至落后的形象。尤其是随着现代的进步观念的普及,人们较多习惯于把传统与现代相对立,把传统视为现代化的障碍,因而需要予以否定。对于进步主义观点来说,传统包含着阻止发展、阻止把科学和理性运用于人类事务中去的全部因素。与这种激进主张不同的是,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现代化,关键都在于传统性和现代性的互动。正是由于传统性和现代性之间缺乏足够的兼容能力,欠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出现中断。因此,在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并不存在要不要传统文化的问题,而是如何构建起连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