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編輯推薦: |
多篇作品入选语文课本和散文年度排行榜 野鹰的多篇散文作品,在不同范围入选语文课本、教材教辅、中高考阅读试题,还多次入选散文类刊物的年度排行榜,散文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和喜爱。
人性和诗性并存,禅性与体悟相和 野鹰的文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禅有悟。每一段文字,都是一幅或宏大或细微,或远景或特写,或雄劲或悲壮的画面。而字里行间,带有佛学意味的彻悟,仿佛一种灵魂漫步,使他的散文,具备了一种灵性相和的奏鸣。
野鹰是自然文学的书写者和倡导者,曾获第五届地球奖 野鹰是中国作协会员,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杰出人才,更是自然书写者。他常年生活的西北,多次前往世界屋脊、三江源等地,观察、思考,渐渐具有了独特的视野、独特的胸襟、独特的思维和想象以及灵魂的悸动,而这种悸动的作品,写出了西北特有的自然风光的散文。处处熠熠闪烁着作家叩问求索的智慧霁光。因自然书写出众,曾获第五届地球奖。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著名作家野鹰的自选集,收录了近三十年的散文精品,包括《凝望夜空》《想念草原》《草与沙》《源》等极具西北特色的散文。这些作品不仅刻画出我国西北苍凉、沉郁、寥廓的自然与文化风貌,而且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悲天悯人、万物平等的情怀,以及与此情怀相应的作者的思考和书写视角,与当下的生态与环保主题相贴合。作为当代中国的自然书写者,本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深切的忧患意识。
野鹰的文字极富特色,开阔、大气,人性和诗性并存,禅性与体悟相和,因而转载率较高,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成为名篇,并在不同范围进入教材教辅、入选中高考阅读试题而保有巨大、持续的社会影响。
|
關於作者: |
野鹰,又名古岳,本名胡永科,藏族,高级记者,自然书写者,中国作协会员,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杰出人才。曾获地球奖等。
出版作品有《黑色圆舞曲》《玉树生死书》《坐在菩提树下听雨》和喜马拉雅北麓非虚构作品《谁为人类忏悔》《生灵密码》《巴颜喀拉的众生》《雪山碉楼海棠花》等十余部。
|
目錄:
|
生命的行走和灵魂的漫步
凝望夜空
想念草原
亲近泥土的感觉
想起童年的森林
想象黑马
梦境动物园
麦子金黄
地球日的蛙鸣
走向天堂牧场的野牦牛
最后的藏羚羊
湟鱼与蝌蚪
且放白鹿青崖间
驴马骡
狼兔子狐狸
天地之间一对鹤
草原在铁丝网一侧
草与沙
源
大河之上的巴颜喀拉
大河在尕玛羊曲以下
寺沟峡随想
布谷声远野狐峡
雪落黄河(组章)
等待花开
左也菩提,右也菩提
坐在菩提树下听雨
家有猫狗
无药
野草疯长
后记
|
內容試閱:
|
生命的行走和灵魂的漫步
文王剑冰
一
2017年,我于6月和8月两入青藏高原,先是去了澜沧江源头和长江源头,后又去了黄河源头。虽然是当地有组织的行为,却仍然历经坎坷,感受深深。那是从长江源头回到治多,准备赶去囊谦参加活动,文化学者文扎说还有一位朋友同去,是《青海日报》的著名记者古岳。于是就同这位叫古岳的人握了手,古岳像见了老朋友一般地笑着,说他的另一个名字是野鹰。这样,我立时就把那个久违了的野鹰同眼前的古岳合在一起,一下子亲切起来。
我与古岳相识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时他常以野鹰的名字在天津《散文》上发表作品,我喜欢他的带有西部色彩的文字,就不断地选入我编的《散文选刊》。说是相识,其实这次才是第一次见面。一晃二十年过去,让人想要从他身上找到那种登高壮观天地间的浪漫特征,而其实,多年来一直都是想象,关于野鹰的想象。
古岳是下去走访,到治多来会合的,见面时他已跑了好多天了。他样子很温和,没有高原人经雪经霜的刻痕,但他戴的那顶像美国西部牛仔的藏帽,多少暴露出一点儿狂放不羁的性情。无论其名野鹰还是古岳,都显得苍然,前者具有力量与动感,后者沉郁而凝重。
说起来,青藏高原对我有如此大的引力,致使我一次次踏上这片雪域,冥冥之中,说不定是受了古岳那些作品的影响。
几天时间的接触,感觉这位西部代表作家是一位豪放与细腻并蓄的人,这表现在他对于大西北的情怀,对亲情、友情的在意,对文字的喜爱与用心。他话语不多,也不高声,但却能让人感到那种实在,高原人的实在。而且能够感到这是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这样的人,也该当为高原人。
那次短短的会面后,几辆车子便在了长长的旅途上,到了地方又是紧张地参加活动,然后他就又踏上了另一个征程,而我要返回中原了。
2019年春节刚过,我因手头压了几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正紧张地伏案敲字,突然就接到了古岳的信息,说到他出书的事情,这当然是好事情,该当祝贺。而古岳还提出什么想法,我都是不应该拒绝的。古岳说,这是他三十余年散文的一个自选集,多半是他近年的满意之作,他要交给《散文》所在的百花社去出版,可见他的在意,因为他的大量的散文都是那里推出的。而百花社也有我的不少朋友。我只有放下手头的一切,先钻进他的书稿中。
二
古岳生活的青海,是有着屋脊之称的地方,还是三条大江的源头所在。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该是上天的赐予。因而他一次次踏入那片区域,比之内地的我们要经常得多。当然,也是他的自觉。他是有着藏人血统的汉子,他的气质也显现出这一点。他像一位骑士,经常驾车在那片高原上穿梭,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群人,有时还会带上妻子女儿,把自己的放达与热爱传递于人。
环境与阅历为古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他具有了独特的视野、独特的胸襟、独特的思维和想象。比如他对于高原雄鹰的观察,他是无数次专注地凝望,自小就思索这些灵物的志向与行踪,他捡到过鹰的羽毛,探寻过鹰的死亡之所。还有,他对于野牦牛、藏羚羊以及其他生灵的关注,那种关注极其用心用意。当然,更多的是对雪山的仰望与亲近,对大河的探寻与感念。古岳说过:作为一名记者,我的职业就是写作并为之不停地行走。他将自己的这种人生状态定义为生命的行走和灵魂的漫步。在这片辽阔的区域内,别说是数十次到过三江源区的玉树,就是三江源头,他也不止一次地踏勘,他见识过各种雪山峡谷,而难以一见的黄河源区扎陵湖、鄂陵湖之外的卓陵湖,还有世上最美的冬格措纳,也都挡不住他的脚步。传说的唐代吐蕃古墓群,或是古白兰国遗址,他也要去闯一闯,看一看。按照古岳的说法,就是总是去那些心早就去过,而脚步还不曾抵达的远方。
广泛的亲历与长久的观察使古岳无时不有一种灵魂的悸动,因而也就将这种悸动一次次记录下来。那么,行走与写作,也就成为他一生为之追求、为之快乐的事情。
三
我们还是读读古岳的文字吧,这里独举他关于高原的作品,这些作品或更能代表他的个性,洞察的个性,创作的个性,文字的个性。
你看他较早写出的《源》,就像一幅油画,展示出背水藏女的自然神态:穿着拖地的袍子,披着长发,弓着身,背一桶源头之水,站在山冈上,和天地连为一体。阳光自她身上泻落,江河自她脚下流出,不远处,牛毛帐篷里飘着炊烟,天空中,一只雄鹰在盘旋,脚边,跟着一只牧犬。古岳把源流与藏女连在一起,或把自己的心绪也同藏女连在了一起,因而留下了一片思念,走向高原时才知道带上的也是一片思念。这是一种深切的情感,情感渗入文字,诗一般虔诚而干净。若果,《源》表现的是一种个体的细部特征,那么《大河之上的巴颜喀拉》,就是苍莽辽远、大气磅礴的粗犷展现,巴颜喀拉就在它的身后高耸逶迤,注视它远去的背影,守望它奔腾呼啸的岁月。山顶上最初的朝阳与晚霞依然飘荡,山下最后的草原与畜群却已走远。曾经的牧歌已成往事,梦中的炊烟已经飘向天涯,落在苍茫大地上的影子就是袅袅河川与漫漫长路。在这篇散文中,作家完整地讲述了黄河源头的险域,以及对源流的认识,让我这个到过那里的人有了再次的感历,其可以说是大河之源的解说,是巴颜喀拉的代言。
读古岳的作品,让人感到,在古岳的眼里,不唯有风光,还常常有泪光。《草与沙》或是作家喜欢的题目,因而拿来作了书名。草与沙本不是一个概念,但是却让作家将它们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个自然与哲学的联系。作家以细腻的感情,感知着草与沙。如果只是单个地体味,沙子也不是那么惹人讨厌,但是当它与一片草叶相连,就不一样了。草叶何其轻柔,沙子又何其坚硬?只要有尖利的风从旷野上吹过,只要有沙子从远方飘落,草叶就会枯萎飘零,草原就会离我们远去。作者提到,现在世界上的大沙漠无一例外都是曾经的草原,那么,如何不让人担忧,有一天那些草原,也会无一例外地变成沙漠。因为所有的草原都在萎缩,而所有的沙漠都在扩张。因为他的生命联结着草原,所以他要提出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草原地带的土层很薄,那里不可能长出高大的木本植物,而只能生长青草。大凡草原之下,原本就有一片潜藏的沙漠,而每一簇青草下面都有沙子,是的,每一片草叶之下就有一粒。这才是作家长久的担忧,实际上也是对整个草原的担忧。还有种担忧在《草原在铁丝网一侧》,古岳文中的情景我有见识过,我还见到铁丝网上已经没有了形的风干的羊皮和牦牛皮,那是这些生灵冲撞在铁丝网上又无力挣脱的结果。心怀大慈爱才有大悲悯,在辽阔无垠的草原,对于人类自己设下的铁丝网,古岳显出了无比的忧虑,那是对于草原的忧虑,对于野驴、藏原羚,以及狼和狐狸的忧虑,也是对自然、自由的忧虑。他甚至感到了羞愧,而这种羞愧是无能为力的羞愧,只能以文字表现出来。再看《走向天堂牧场的野牦牛》,那是关于高原的生灵野牦牛的诉说,或者就是高原的生灵野牦牛的诉说,他从亘古荒原野牦牛海峰浪涌的壮观,到陷入人类四面楚歌后的鲜见,托出虔诚的伤悲与祭拜。还有《最后的藏羚羊》,简直是放射着痛苦的光芒,其让我们深切地知道,藏羚羊,这大自然在高寒极地亿万年锤炼而成的精灵,有着比所有美术家和哲人加在一起还要多的痛苦,它们的苦难浸泡在它们自己的鲜血中,它们的鲜血染红了一座高原。具体的数字,深切的感念,惊心的场景,良善的呼唤,成为一篇关于藏羚羊的警示录,文字中也会感受到那种诉说的心泪与无助。
四
说同古岳认识得早,实际上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了解,他曾经说过,什么时候一起再到三江源区走走,保证你每一次走的感觉都不一样。他说这话的神情,像是在说一个喜爱的人,每每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我走了三次三江源,已经走得有些力不从心,不知道这位久居高原的汉子,如何总是满怀期待与向往,好像一生都走不够。
在这部集子里,还有一些关于生活、关于亲情以及行走与阅读的文字,那些文字都好,都接着地气,显得随意,这种随意,也如他的性情,是他草原的生活使然,是他对文字的理解使然。灵感油然而动,文字油然而动,到了读者这里,就悠然而闪了。
对一个人熟识了,也就熟悉了他身边的人,如高原上的藏民,都朴实可爱,亲切如在眼前,也就常常引发我的回忆,引发我的感慨。还有古岳文字里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现在有十二岁了吧,女孩的身上,集成了父亲身上的诸多性情,我知道,那是他的另一件得意的作品,同他笔下的高原不一样的作品。
我们说,一个作家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就是进入了经典,古岳的文字已经有了那种风吹草低的大气,那种大漠孤烟的雄浑,那种江入大荒的辽阔。
我们说,古岳有青海是幸事,而反过来,青海有古岳也是幸事。古岳因青海而彰显了自己的创作激情以及风格,青海因古岳而有了更多的立体表现。
希望古岳在那片大地上,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继续呐喊、狂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