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株洲,古称建宁,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长沙市东南部40公里处,湘江下游,东接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省内衡阳、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株洲市辖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渌口区5区,攸县、茶陵县、炎陵县3县,代管县级醴陵市,此外设立有云龙示范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2016年总人口401.6万人。
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京广铁路和沪昆铁路在株洲交汇成为中国重要的十字型铁路枢纽。株洲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长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此外株洲还拥有国家绿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本书立足从市州区域文化角度开展株洲地区的湖湘文化研究,主要内容涉及株洲的历史源流、文化地位、精神特质、杰出人物、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山水情韵、人文景迹、风物特产等极具区域特色的方面。
|
關於作者: |
郭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完成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3部,合著参著多部。在《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求索》、《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报刊文集发表学术文章30余篇。侧重于清史、现代史和地方历史文化等领域的研究。
|
目錄:
|
代序 株洲赋/1
第一章 神农福地 株洲源流/1
一 炎帝传说和远古先秦文明/3
二 建宁古城之风雨四百年/8
三 宋元槠洲的崛起与繁荣/12
四 明清时期的株洲与移民文化/16
五 近现代百年的沧桑和探索/18
第二章 江南明珠 文化璀璨/25
一 源远流长的炎帝文化/27
二 厥功至伟的红色文化/30
三 享誉全国的工业文化/38
第三章 拓荒气质 奋进精神/45
一 株洲人的精气神/47
二 开拓奉献的情怀/48
三 踔厉敢死的气魄/50
四 拙朴勤劳的品格/52
五 奋勇争先的担当/54
第四章 地灵人杰 英才辈出/59
一 四相文章冠两朝/61
二 军政人才竞风流/65
三 科文大家气自华/73
四 大国工匠立潮头/78
第五章 礼仪节庆 美味佳肴/83
一 人生风俗/85
二 节庆情怀/90
三 美味佳肴/104
第六章 文学艺术 流光溢彩/113
一 诗歌之城/115
二 歌剧之乡/119
三 书画之美/123
四 小说之华/126
五 非遗之韵/129
第七章 科技教育 开拓进取/141
一 科技之城,成就斐然/143
二 动力之都,创新之谷/148
三 书院教育,独领风骚/151
四 苏区教育,极具特色/155
五 当代教育,谱写辉煌/158
第八章 江山秀丽 风光旖旎/161
一 一峰耸峙/163
二 二园竞秀/166
三 三江旖旎/170
四 四洲璀璨/174
第九章 历史遗存 红色印记/179
一 古老文明的灿烂遗存/181
二 革命热土的红色印记/187
三 鳞次栉比的名人故居/193
四 释道儒家的寺观书院/199
第十章 名土特产 物华天宝/209
一 传统土产/211
二 地方名产/215
三 农副特产/222
结语/228
主要参考书目/230
后记/232
|
內容試閱:
|
代序 株洲赋
何辉宇
株洲形胜,状伏春蚕。楚尾吴头,挟渌洣而拥湘江;横陈津要,扼京广而控黔赣。北接长、浏,南临资、桂。东附罗霄之阻,西依南岳之屏。物盛天成,煤、锌、铁、钨、铀蕴藏丰富;才俊辈出,李、谭、程、左、杨名贯古今。始祖神农,安寝于鹿原仙境;红色政权,始建于古邑茶陵。亚岳云阳,佛道偕行,烟霞缥缈,赛青城之灵秀;东坑飞瀑,天沟倒泻,三迭崖壑,比黄果之幽深。关云长战长沙,秣马龙头铺;岳武穆平曹寇,厉兵火田垅。徐霞客猎奇,迹遍湘东全境;毛泽东革命,转战醴攸茶酃。览株洲胜迹,吾乡山灵水秀,珠玑布野,人文荟萃,吐地吞天。热土红疆,引良驹奋蹄,贤圣折腰,盖神农之德化,渌湘之泽润乎?
溯上古遗踪,斯地乃农耕文明之发轫。六斗坡石刮,印廿万年人类足迹;独岭坳稻壳,记七千载先民劳形。炎帝适此,耒耜开耕作之源,而民食丰足;麻衣代蒲叶之陋,而寒暑咸宜;木巢开屋宇之端,而风雪无惧;百草苏沉疴之命,而生衍日众。帝之育化黔黎,功盖千秋,祚胤繁昌,德浓如神。
齿纹铜铙,汇商越文化之精华;蟠龙象尊,显前人天工之厚重。昙晟始劈云岩,遂有佛门曹洞; 永平师从中土,方为故里元宗;孝宗感慕皇雩仙: 藤老龙幡疑护法,山深禽语似谈禅;信叔愤世资福寺:山僧不识英雄汉,只管滔滔问姓名。骆宾王避难瓜寮,刻句摩崖;杜工部闲游湘水,九吟奇境。红拂女三尺荒茔护靖兴,引六朝骚客凭吊;彭维新不畏权奸伸正义,受几代仁者尊崇。孝德感苍穹,老莱子七十娱亲留佳话;忠魂撼大地,颜雷焱誓与危城共死生。廉臣益翁,身后仅遗《律》一部;能吏子诚,治蜀常存百姓心。朱夫子道学精湛,洞启是方智慧;李学士文章练达,际会一朝风云。一初诗名,屈指湖湘称第一;祖庵书法,清臣以降唯斯人。左山长龙困浅滩,志存鸿鹄图鹏举;陶总督独具慧眼,为扶社稷荐良臣。
神游故纸兮,万载风云收眼底;掩卷凝思兮,千年旧事满胸襟。设无五谷初耕乎斯,先贤奔命于是,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