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达斡尔语音系实验研究》基于结构主义音系学理论,使用声学分析方法,描写达斡尔语布特哈方言音系,提出以下观点:1.达斡尔语短元音[e]无音位地位,是音位i的变体。2.可用12个区别特征来区分达斡尔语10个元音音位和41个辅音音位。3.达斡尔语有音高重音,出现在词尾音节上,表现为单词基频的显著提升后显著下降。达斡尔语音高重音无区别词义功能,但起到标志词界作用。达斡尔语也有词首音节凸显现象,主要表现在音素音长和分布特征上4. 达斡尔语重要音变现象有词末短元音弱化、非词首音节元音短化、词末带鼻音尾的元音鼻化、前鼻音的后化等。5.达斡尔语有丰富的腭化辅音和唇化辅音。腭化辅音的主要声学表现为较高的第二共振峰以及前后出现的i类滑音段,主要生理表现为舌面较高。唇化辅音的主要声学表现为较低的第二共振峰以及前后出现的u类滑音段,生理表现为伴随圆唇动作。6.重叠辅音是达斡尔语布特哈方言的重要语音特色,出现在音节间,结合紧密,中间不可夹带元音。
达斡尔语是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黏着语,无声调,无文字,其使用者约有13万,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塔城等地
|
關於作者: |
哈斯其木格,女,蒙古族,博士,社科院民族所副研究员,1977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从2002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从事语音学和音系学研究,主攻方向为蒙古语以及蒙古语族其他语言。作者在她的研究领域内已取得一定成就,出版有一部专著《基于动态腭位图谱的蒙古语辅音研究》,并在国内各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