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一代经史大师、近代蜀学传人谈巴蜀古史。
同徐中舒、冯汉骥、任乃强、缪钺等先生的巴蜀史研究著作一道被誉为巴蜀史研究向现代史学转化的里程碑。
|
內容簡介: |
《巴蜀古史论述》较全面地论述了古代巴蜀史问题,所论多是作者长期积累的成果。书中涉及巴蜀地域、巴蜀分界、巴黔中、巴蜀的史迹、蜀的经济、巴蜀文化的特征等问题的分析考论。尽管这些著作已面世30余年,但其奠定了巴蜀文化研究的基础,对现今巴蜀史的研究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蒙文通(18941968),早年毕业于四川存古学堂,曾从今文经学大师廖平、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学习,又向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问学,出经入史,转益多师,形成了自己贯通经、史、诸子,旁及佛道二藏、宋明理学的学术风格,在思想史、史学史、先秦史、宋明史、古民族、古地理、道教文献整理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通儒。著有《古族甄微》《儒学五论》《道书辑校十种》《巴蜀古史论述》等专著和论文数十篇。
|
目錄:
|
目 录
巴蜀史的问题 001
一、巴蜀的区域 001
二、巴黔中 013
三、巴蜀分界 024
四、巴蜀境内的小诸侯 029
五、蜀的古代 038
六、巴蜀的史迹 053
七、蜀的经济 069
八、经济中心的转移 079
九、巴蜀的文化 094
十、巴蜀文化的特征 105
庄蹻王滇辨 124
一 125
二 132
三 141
四 145
五 151
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 159
一 161
二 171
三 185
成都二江考附论大城、少城、七桥、十八门 201
一、二江正名 204
二、二江故道 215
三、七桥、大城、少城、十八门 226
|
內容試閱:
|
序言
巴蜀史研究会(后更名为巴蜀文化研究会)成立于1979年,张秀熟先生是第一任会长,杨析综先生是第二任会长。2001年,实际承担具体工作的李有明先生力主年轻化,遂由四川大学教授罗志田继任会长。2018年再次换届,由四川大学教授徐亮工接任会长。研究会成立不久,即于1981年编辑出版了这套《巴蜀史研究丛书》,侧重秦统一以前巴蜀地区的文化、政治、经济、民族等问题。徐亮工教授以为是书亟应再版,而四川人民出版社也乐助成之,于是有了现在的新版。
黑格尔曾说: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乃是由于我们有历史。正是过去工作的成果,构成我们的现在,彰显出那共同性和永久性的成分。他引用了赫尔德的话:过去的传统通过一切变化的因而过去了的东西,结成一条神圣的链子,把前代的创获给我们保存下来,并传给我们;而我们必须感谢过去的传统,把传统接受过来并传承下去。还要对接受过来的遗产进行加工和改造,使它们能更为丰富地保存和传承。(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王太庆译)
今天我们所说的传统,大体是来自人类学的词汇。从中文意思看,传统大概就是守先待后,最好还能发展提高。如黑格尔所说,当我们去吸收它,并使它成为我们所有时,我们就使它有了某种不同于它从前所有的特性(同上)。这套书的重印,为巴蜀文化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入手的实体基础。作者皆一代名家,吾辈一时难以超越,唯寄望于后来者。
巴蜀文化研究会
2018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