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该书紧扣制度与思想的相关性,尤其是德自身的意义变化及其与各种制度设计的互相影响,深入研究西周宗法分封制解体与秦汉郡县制中央集权王朝兴起的过程,展开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图卷。
|
內容簡介: |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周秦之变背景下的德性政治。德性政治即道德与政制(道德与权力)合一的制度。本书从哲学角度,深入研究汉代儒学与制度的相关性。作者论证周礼体制的特色是政治制度与道德修养合二为一,即位德合一。周秦之变的核心即由礼变为法。汉将儒学德性转化为制度,以秦制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王朝政制对接。华夏三千年变局在于德位之分合。作者进而认为,近代以来社会性质的发展方向是打破权力主导,以文化建构人的关系,回归人的真实存在。
|
關於作者: |
李若晖,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领域(研究专长):先秦两汉哲学、历史、文献。代表性著作:《郭店竹书老子论考》、《语言文献论衡》、《思想与文献》。
|
目錄:
|
总序001
序001
引 言 如何研究思想与制度的相关性:以汉代儒学与制度为例001
绪 论 中国德性政治史要略001
第一节 中国古典德性政治001
第二节 德与位006
第三节 世家大族与德性政治010
第四节 平民家族与德性政治012
第一章 以天代帝:周礼德性政治之建立016
第一节 德与帝016
第二节 天与德022
第二章 厉始革典:周代德性政治之崩颓032
第一节 西周军事之衰032
第二节 西周政治之颓036
第三节 厉王之政043
第三章 失德而后礼:清华简《系年》蔡哀侯取妻于陈章考论053
第一节 弗宾考054
第二节 姨与媵059
第三节 谋诈礼义之间069
第四节 小结:礼的工具化076
第四章 礼法陵替:周秦之变中的德性政治范式转换077
第一节 礼法之分077
第二节 自然秩序:礼084
第三节 人为秩序:法093
第四节 郡县制096
第五章 导之以德 齐之以刑:《厚父》典刑考112
第一节 《厚父》与法家115
第二节 《厚父》与墨家122
第三节 小 结131
第六章 德位分合:孔孟复礼与中国德性政治之奠定132
第一节 周礼:以位定德133
第二节 春秋:位德分离137
第三节 孟子:以德定位142
第七章 至德之世与耕战立国:知母不知父的中国谱系146
第一节 母系社会的植入150
第二节 古典时代(上):以无父为无君162
第三节 古典时代(下):以有母为有国168
第四节 小 结178
第八章 《黄帝李法》与秦汉军事国家181
第一节 汉军法与古兵书181
第二节 穿窬与坊里制186
第三节 营垒与黄帝建国营都189
第四节 苛法与黄帝类型道论政论195
第五节 暴力建国与军事国家199
第九章 燔诗书 明法令:秦制之经学影响207
第一节 述与作207
第二节 抄 者213
第三节 经学与定本226
余 论 秦至清社会性质研究方法论省思236
附 录 《尚书洪范》时代补证245
第一节 《洪范》的作者245
第二节 十有三祀247
第三节 司 寇248
第四节 徐屈之争251
第五节 《洪范》时代254
第六节 异本并存255
参考文献258
后记284
|
內容試閱:
|
序
王震中
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启动中华思想通史重大项目。根据项目分工,我负责原始社会编和奴隶社会编(包括夏商西周卷和春秋战国卷)。接下来,就是组织队伍。其他部分的人选都好找,唯独春秋一段竟然无人可选。这时,春秋战国卷的共同主编梁涛教授向我推荐了时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的若晖,并表示这是春秋思想史的不二人选。
刚开始我还将信将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意若晖加入。14年底,通史办让各编各卷上交拟目。为此,春秋战国卷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举办了一场课题组的内部讨论会,审阅确定各位成员所提交的拟目。会上,若晖的春秋思想史目录是讨论的焦点,项目组一共花费了五六个小时集中讨论,应该说,讨论是相当深入的,其耗费的精力与达到的学术水平远远超过博士论文答辩。每个人都针对若晖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对其回答继续发问,直到无可再问。若晖不但对所有的问题对答如流,显示出条理清晰,文献熟稔,而且马上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拟目,一气呵成,做到以一以贯之的体系将大家的意见容纳其中。经过这次讨论,我和课题组都高度认可若晖的确是撰写春秋思想史的最佳人选。
此后几年,随着接触日多,发现若晖虽在哲学系工作,但是对于历史也相当熟悉,后来又知道他甚至也不是哲学系毕业,而是出身中文系,就更令人吃惊了。大家虽然口头上都会说文史哲不分家,但是在当今之世,真正做到的却可谓凤毛麟角。
当然,若晖研究历史的具体方式,与现今历史系的通常做法不同。他有自己的想法,要言之,即所谓德性政治。若晖认为,社会行为的公共性即为政治,包括政治哲学与政治制度;社会行为的个体性(包含但不限于个人性)即为道德,包括道德哲学与道德范式。政治与道德共同构成了社会性行为,在此中政治与道德的结合则成为德性政治: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政治哲学导向,正是指向德性之养成。道德和政治亦即德性政治构成了一定人群的基本行为模式。而对行为模式予以解释,为何必须如此行为,亦即何谓道德的问题,对道德提供论证的是哲学思想。德性政治的可能性,亦即何以能够以此行为模式行事的根基,则是与道德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形态。于是德性政治实际上包含四个层次: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目前的中国史研究,尤其上古史研究,由于文献的艰深和资料的零散,常常趋于碎片化,研究者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有人在导入来自欧美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时,却食洋不化,看不到对其做出创造性的改造或变通;更有陷入机械唯物论而不能自拔,缺乏辩证思维;还有人受西方制度经济学的影响,研究古代制度对于历史进程的作用,这当然有其价值,但完全不考虑影响历史进程的诸条件中人的行为模式,也是不足的。
在此意义上,若晖的中国古代德性政治研究,有利于打破多年来不同学科条块分割以及短时段小问题的研究方式,从相对较长的时段,全景式地分析和研究古代社会诸问题;有利于在哲学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变迁史的交汇点上,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深入中国古代社会的横截面及纵深处,透析中国古代社会问题。进而言之,中国古典思想往往本身即是有着内圣与外王两个维度,同时又不离人伦日用。因此,以德性政治的角度进入古典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古典思想与社会历史交融的原貌。总之,由德性政治入手,系统分析人的行为的所以然,才能真切地将人类历史规律与中国历史之特殊性相结合,获得真实的理解。
今年5月,若晖出版了其德性政治研究的第一部著作《久旷大仪:汉代儒学政制研究》,既充分尊重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又不盲从,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该书颇获学界嘉誉,并被评为商务印书馆2018年人文社科十大好书之一,名列第三,接下来又入选《中华读书报》2018年十大好书,殊为不易。现在,若晖又再接再厉,拿出了德性政治研究的第二部著作《不丧斯文周秦之变德性政治论微》,诚为快事。
康有为《实理公法全书》卷首凡例有言:凡天下之大,不外义理、制度两端。《不丧斯文》一书紧扣制度与思想的相关性,尤其是德自身的意义变化及其与各种制度设计的互相影响,深入研究西周宗法分封制解体与秦汉郡县制中央集权王朝兴起的过程,展开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图卷。
在这幅图卷之中,我们看到,正是由于德与制度的分离,才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春秋的礼崩乐坏。无论是厉王的制度改革,还是息蔡之争中的循礼而动,都是牵于时势而丧失了灵魂德,其败亡也就是必然的了。战国时期,重建德与制度的联系,是诸家共同致力的方向。所不同者,孟子走向了以德定位,并最终在汉初转化为察举制,开中华科举制度之先河;法家则企图以制度规定德,由耕战立国发展为军事国家,并在汉代以制度规训经学,奠定下内儒外法的基本格局。对于若晖这样的独特认识,无论能否引起共鸣,在我看来,都是可贵的,因为他体现了著书立说的学术准则和学风。
若晖在《不丧斯文》即将付印之际,索序于我。该书再次展现了若晖严谨的学风、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思辨,我乐观其成,因草此数语,向学术界郑重推荐,并向若晖表示祝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