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学习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若不懂其源头,认识其背后的哲学理论体系,就容易停留在表面化、碎片化,无法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本书用十讲,分别从文化根脉、汉字、五行八卦、农耕文明、文明内涵、国民信仰、仁义礼智、责任担当、大道之源、天干地支等方面,深入厘清传统文化的理论体系。
中华文明作为*承传至今的古代文明,具有其他文明不可替代的价值。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文化自信成为内在动力,并期待引领现代科学技术新的进步。
|
內容簡介: |
中华传统哲学的基本理论在八千年前的伏羲氏时期已经基本成型,到西周时期发展成熟,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它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就像一个城市规划图一样,基本理论一经确立,就再也没有改变过,这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明显的不同之处。这样严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历经数千年时间检验、经受千百次磨难冲击而屡次浴火重生的内在原因。
本书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一种全新的思考方法和审视视角,让传统文化在中国新时期伟大实践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引领现代科学、技术新的进步。中华传统文化的化人育人作用、推动社会发展作用永远不会过时,就像黄河之水奔流不息。
|
關於作者: |
赵安军,1970年生,陕西扶风人。
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十数年,专著《易经译注》于2015年出版,2018年修订再版。2016年起,在《人民日报》相继发表有关《易经》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9篇。2019年出版《中华传统文化十讲》。
|
目錄:
|
目录
CONTENTS
第一讲人文化成 1
文化释义 4 中国文化的根脉 11 以文化人 16
第二讲象形文字 20
重新认识汉字 20 汉字的发展演化 27 文字的发展危机 29 结论 36
第三讲五行八卦 38
一画开天 41 极致抽象 45 以人为本 50 哲学体系 54
第四讲农耕文明 56
顺天应人 57 与天为盟 63 永续传承 67
第五讲文明以止 74
提升修养自觉性 80 促进社会和谐 84 世界和平中国思路 90
第六讲国民信仰 96
中国人有没有信仰 98 信仰的意义 104 弘扬传统文化,找回失去的信仰 110
第七讲仁义礼智 116
什么是诚信 115 培育诚信意识 124 苟非其人到不虚行 129
第八讲责任担当 132
责任担当是传统文化的特色 134 责任担当的现实意义 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责任担当 143
第九讲大道之源 151
易经简介 152 易经是中国哲学纲领性典籍 158 易经是农耕文明价值和方法论的总和 162 易经哲理名句的文学价值 168 学习易经必须注意的三个要点 171
第十讲天干地支 180
现代科学与约化思维 182 西方哲学的发展 186 中国哲学对科学可能的贡献 191 天干地支 1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