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編輯推薦: |
《绿梳子: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部百岁老人的自传。难能可贵的是,老人92岁才开始本书的写作,焚膏继晷,经年累月,一点一滴情景再现,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倾注了老人对岁月的珍重,对生命历程美好的回忆,对人性的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医者仁,仁者寿。百岁老人亲写传奇人生,弥足珍贵。信念坚定,老年后仍能把生命活出精彩。读后,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备受教育和洗礼。
珍贵的历史照片,有几张是首次呈现,比如,作者的令堂和尊外公与张大千、昆仲合影的老照片;百岁老人再见幼时影像时的画面。
《绿梳子》是对历史的感性解读,是民国时期口述史的珍贵补充。全书以个人经历为主线,通过真实可信、亲切感人的细节描述,展示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画卷,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个人与家庭、社会与人生的鲜活气息。个性化的书写,使人看到了和历史书不一样的历史。
|
內容簡介: |
《绿梳子》主人公李长慧1920年出生于湖北荆州一个诗书世家,其父李宝常早年间即与当时湖北杰出的大书法家张裕钊和杨守敬齐名,以三楚名士之誉而名重一时,并为青年时代的张大千所仰慕与推重。
《绿梳子》这本自传记述了一名弱女子志于学而改变命运。作者自幼饱尝人世沧桑,但她自强不息,未读小学而直接念初中,继而16岁独自离家负笈远游;抗战爆发后逃难到重庆,艰难自立谋生;尽管没有读过高中,却仅凭八个月的昼夜补习,终于在录取比例悬殊的情况下考取了中正医学院,并收获了在战乱中萌生的美满爱情。毕业后,她以自己的精湛医术,为煤矿工人服务几十年,曾光荣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全国群英会。她的人生信条是:做个好医生,回报所有的人。
作者以朴实的笔触,呈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艺术与生活之种种,掀开了旧时代大家庭沉重幕帘之一角,传递了内陆商埠城镇近现代化的早期面貌,记录了中国*批教会学校的办学新风。而一代学子在抗战中艰难刻苦求学,不仅有著名的西南联大,还有作者履历所至的唐山交大和中正医学院。作者在颠沛流离中屡屡遇到陌生的好心人,闪烁着离乱年代的人性之美;主人公经历的炽烈青春爱情,则不啻为苦难岁月中穿透沉郁阴霾的一缕温暖阳光。
|
關於作者: |
李长慧,湖北荆州人。一位不凡的女性,有着传奇的经历,一位为无数人救死扶伤的知名医生。
|
目錄:
|
《绿梳子》缘起
一 生与死挣扎的出生
二 老祖宗的故事和老祖母
三 我的父亲
[附]铭记永生的书房
四 大妈和姨太
五 我的姐姐
六 伯父李宝镛
七 荆楚名士
[附]李宝常与张大千的师友缘
八 我的母亲
九 我的童年
十 儿时一段幸福生活
十一幼小艰难读初中
十二作客苏州网师园
[附]凝聚李宝常心血的沙市中山公园
十三孤身去武汉
十四应考女高
十五转到武昌同仁高级助产职业学校
十六抗战中的四姐妹
十七从武汉逃亡到重庆
十八嘉陵江畔
十九挂牌开诊所
二十我与刘曼华
二十一 我和金传炳四年后重逢
二十二 踏上去平越艰危旅途
二十三 初到平越遭遇下马威
二十四 准备打道回府
二十五 这样开始了复习
二十六 学习高中功课
二十七 报考医学院
二十八 考试胜利后的欢乐与难题
二十九 择校
三十从贵州平越到江西永新
三十一 追梦校园中正医学院
三十二 十二封挂号信
三十三 到校当晚给传炳回信
三十四 第一学期基础课
三十五 六个女生的闺房
三十六 假文凭的风波
三十七 再次写信劝阻传炳来永新
三十八 传炳的数学手稿:组合幻方法
三十九 传炳初到永新中学教书
四十传炳在宜春中学
四十一 解剖室一场虚惊
四十二 传炳到中正医学院任教
四十三 风雪走长汀
四十四 在江西南昌医院实习
四十五 令人尊敬的老师
四十六 母校回眸
四十七 回沙市看望父亲
四十八 毕业后随传炳到唐山交大
《绿梳子》后续
母亲
妈妈的行医岁月
医院老同事的信
李院长的故事
这才是历史
做好该做的事
代跋:岁月细梳 余韵久长
|
內容試閱:
|
岁月细梳 余韵久长
陈礼荣(《荆州日报》原主任编辑)
金辉同志:
令堂大人的回忆录,写得太好了!令人惊叹称绝,以致手难释卷,
几不能寐。
我读《绿梳子》,感慨良深这么多年来,我读的书若以部(册)而论,每年均为上百,但像这样投入地逐字逐句细细品赏,还是很少见的。
《绿梳子》写得最扣动人心的,还是令堂大人对那个大家庭内部关系的叙述此即当下议论最多的所谓原生态家庭。我个人体会,她后来一生的自强不息,跟这种人生际遇关系极大。
您的母亲如此高龄能够亲笔写回忆录,对敝地而言,无疑是乡邦文化建设的一件大好事;至少,作为亲历亲见者,她对民国时期的乡邦风物,能够保留下一份珍贵的遗存。
从尊父母身上,我也真切地感受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神奇魅力。您父母双亲的老家虽为弹丸之地,直至解放初期城区面积亦仅只2.7平方公里,但自古以来,确实名家辈出。早先,并不知道您的父母,真是失敬;原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我国当代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因缘与之于1998年结缘,十年中我四度赴沪,即写过了王、桂(其母家系)两家四代人的文章。
可惜令尊大人无回忆录传世。依我看,金家在敝地也是老门老户,且忠厚传家。再说,《绿梳子》中出现的令尊大人,绝对是民国年间优等高富帅的典范,他既稳重、聪颖,又通达、善良至今看来,似亦无人能比。美中不足的是,书中关于金家所描述的笔墨就显得太少了。
至于令堂大人的父亲宝常公,我觉得他就是个纯粹的中国文化人,也可以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近现代时期的杰出代表和优秀践行者;他的人生悲剧,是那一代人不可避免的宿命。今天,我们来重拾这个话题,就是试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承接与发扬这个特定角度来予以切入与展开,以期能让世代相传的华夏文明,在新时期焕发出愈加绚丽的光彩。
我总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承载。我们父兄那一代人承受的苦难过于深重,故如果有可能,应尽量地使这些亲身经历者的回忆性文字或者口述实录等流传后世。我之所以如此看重令堂大人的《绿梳子》,也可以说是完全出于这一点。老人家百岁高龄,世称人瑞;她能有亲笔回忆录问世,堪称人间罕见,也是一大幸事。您协助母亲做好这件事,功莫大焉、善莫大焉!所以我衷心希望把这本书出好这不仅是一家一姓之事,而且是这一代国人的大事。
总之,我深深地为故乡游子、也就是如您父母这样一些为着祖国的建设及事业的发展而离乡远去外地的诸多沙市人深感骄傲!我有责任、有义务让这些乡邦前贤的故事传下去,让子孙后代在这些故事的激励下,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研究李宝常先生三十余年,对他的生平仍所知相当有限。他去世后,收入断了来源,家人的生活一时间便陷入绝境,其最困难时,即是将家里的所有字画书籍摆在竹床上论斤卖,而将那些留下来本当视若珙璧的书札信函全部用来生了炉火2012年我去成都,曾花了大半天时间特意到遇仙桥古玩市场转了又转,重点考察书法作品及民国出版物,均一无所获;而网师园老照片在苏州出现,毋宁说是上苍对这位荆楚名士的特殊眷顾。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太太活到一百岁,又有《绿梳子》的问世那么,这一切均为天意、是老天要让
宝常公的一切均借这位存世孤女之手,再现于眼下这十丈红尘之中!
这,正好与他遽捐馆舍的时间,相去整整七十年!
我唯一想插嘴的是装帧书的前面,放那张令堂和尊外公与张大千昆仲合影的老照片,接下来又是老太太百岁时再见幼时影像的画面庶几如此,《绿梳子》便有了个内在的逻辑。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老太太天纵聪颖,未读小学而直接念初中,复以初中毕业而直接考入中正医学院,这都是民国才会发生的奇迹;她作为一位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 1959年便以自己创造出的工作业绩而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庆的 群英会,这是国家给她的最高馈赠与奖赏。一转眼,这又过去了一轮甲子。那么,这都是如何形成的呢?私下跟您说:我个人以为还是基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宝常公和她母亲共同创造出了这个神奇的生命!
2019年六七月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