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作者反对以贴标签的简单化方式描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而别出心裁地选用了缠绕这个术语。缠绕,不仅生动直观地表明了宗教和科学这两个原生态的文明现象的复杂关系,也表明了我们面对这两个现象时的特殊心态。
李秋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若言西方文明之精要,科学与基督教必居其中。建波以多年心力透解二者在历史中的缠绕,思想锋芒直入文化敏感带,审视了一批贤哲在认知前沿的探索与踟躇,揭示了生命有限的人在无限追求与向往中的困境与徘徊,完成了一场视野宏阔、风景绚丽的学术远游。
王鸿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宏观上看,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变化,不过是科学取代了基督教的角色。本书以较新视角阐述了科学与基督教危险的盟友关系,可以启发读者重新思考,在今天和未来科学与宗教对于维系社会秩序所具有的功能。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本书对科学与基督教在历史中的缠绕关系有全面系统、细致入微的介绍。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堪称理解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必读书目!
王巍(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多年前就觉得,建波兄做学术有点浪费他的才华,讲故事的才华即使*严肃的题目,他也能写成一个好读的故事。本书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
內容簡介: |
近代科学脱胎于基督教文化母体之中,二者之间的恩怨纠缠是多方位的,其中既涉及伦理价值观层面的冲撞与包容,亦有世界观层面的渗透与重构,同时还包含知识体系的塑造与再生。本书立足于科学史,以生动的笔调和流畅叙事,描绘出二者在历史长河中互动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科学与宗教之间的恩怨纠缠史,*能深刻地体现出人类思想成长变迁之大不易。
|
關於作者: |
马建波(1974),四川西昌人,哲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要兴趣领域为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主要作品有专著《科学之死20世纪科学哲学思想简史》,论文《略论科学与宗教研究中的两种辉格史观》、《从文本解释的角度看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张力》,《班杂世界的背后存在统一性吗》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