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盛宣怀档案选编》简介
上海图书馆收藏了很多中国近现代名人档案,其中以盛宣怀档案*为著名(以下简称盛档),深受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盛宣怀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身份,创造了诸多业绩,他是为中国工业、金融、交通、教育、慈善等事业的近代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政治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盛宣怀在近代中国纵横驰骋数十年,经历丰富,他将经手事务所记录的公、私文档均予以保存,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的文献史料宝库盛宣怀档案。盛档经数十年沧桑,除一部分被盛氏后人携至日本和香港外,其余都完整地收藏在上海图书馆,其所含文献达十五万余件,数量之巨大,种类之繁多,牵涉人物、机构、事件之广泛,令人叹为观止。在盛档中,有盛宣怀的履历、日记、书稿、信函及他所撰写的其他各类文字底稿,有他收到的来函、公牍、电文,以及个人财产记录、日常生活账单和支出凭证以至*的清单和名录,涉及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军事、金融、教育等各个方面。
为了整理、开发盛宣怀档案,从1997年7月起,上海图书馆成立了盛宣怀档案项目组,特聘馆外专家,开始了盛档的整理编目工作,至2005年底完成。2006年9月,又启动了盛档原件的全
|
內容簡介: |
盛宣怀档案是深受海内外学术界重视的近现代名人档案,总量约有十五万件。本书是其中铁路类档案的选编,先是铁路管理机构,后是干线铁路,再后是支线铁路,共收入档案约2400件,时间跨度从1896年至1920年。反映了我国铁路初期建设的状况。
本书爲「盛档」中有关铁路类档案的选编。收入约二千八百件,时间自光绪二年(一八七六)至民国九年(一九二〇),分铁路管理机构、干线铁路和支线铁路三大部分。*部分铁路管理机构,即盛宣怀督办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其下又分在上海的总公司和在天津、汉口设的分公司两部分;第二部分包括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广九铁路、沪宁铁路、津浦铁路、沪杭甬铁路、关内外铁路等干线;第三部分包括淞沪铁路、道清铁路、正太铁路、汴洛铁路、萍潭铁路、广三铁路、川汉铁路等支线。
作爲晚清办理铁路的重臣,盛宣怀从一八九七年到一九〇六年担任铁路总公司督办,到一九〇八年被任命爲邮传部右侍郎,再到一九一一年任邮传部尚书,在近十五年时间里中国不仅建造了几条重要的交通干线,也培养了大批铁路建设人才和行车管理人才,并爲民国时期的铁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邮传部任职期间,盛宣怀提出整顿路政、明确划分干支路、干路国有及借款筑路等事宜。尽管他的有些做法至今仍遭到许多非议,却爲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盛宣怀档案是深受海内外学术界重视的近现代名人档案,总量约有十五万件。本书是其中铁路类档案的选编,先是铁路管理机构,后是干线铁路,再后是支线铁路,共收入档案约2400件,时间跨度从1896年至1920年。反映了我国铁路初期建设的状况。
本书爲「盛档」中有关铁路类档案的选编。收入约二千八百件,时间自光绪二年(一八七六)至民国九年(一九二〇),分铁路管理机构、干线铁路和支线铁路三大部分。*部分铁路管理机构,即盛宣怀督办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其下又分在上海的总公司和在天津、汉口设的分公司两部分;第二部分包括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广九铁路、沪宁铁路、津浦铁路、沪杭甬铁路、关内外铁路等干线;第三部分包括淞沪铁路、道清铁路、正太铁路、汴洛铁路、萍潭铁路、广三铁路、川汉铁路等支线。
作爲晚清办理铁路的重臣,盛宣怀从一八九七年到一九〇六年担任铁路总公司督办,到一九〇八年被任命爲邮传部右侍郎,再到一九一一年任邮传部尚书,在近十五年时间里中国不仅建造了几条重要的交通干线,也培养了大批铁路建设人才和行车管理人才,并爲民国时期的铁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邮传部任职期间,盛宣怀提出整顿路政、明确划分干支路、干路国有及借款筑路等事宜。尽管他的有些做法至今仍遭到许多非议,却爲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盛宣怀因其家族传统,素以喜好保存档案著称。他在十多年铁路管理工作中,保存下的档案达上万件之多。如今,藏于上海图书馆盛宣怀档案中的与清末民初铁路相关的档案有一万六千余件,其中尤以各条铁路具体负责人、外国来华工程师,以及铁路主管部门之间的来往信函、公文、电报数量*多。其次各条铁路建设、运营管理中的收支账册、材料清单等也有相当数量。
由于官款、商股不济,借用洋款成爲晚清兴筑铁路的主要筹资方案。作爲铁路总公司的督办,盛宣怀主持进行的铁路借款数目巨大,仅一八九七年至一九〇三年,由他经手签订的借款合同有卢汉、粤汉、正太、沪宁、道清、汴洛等路;签订的草合同有苏杭甬、浦信、广九等路。因此,在盛宣怀档案中举借外债所签的合同文本也是一大特色。
根据以上馆藏特点,本书共收入档案约两千四百件,档案类型包括信函、电报、奏折、公牍、合同、账册账单、谕旨、章程等等。时间自光绪迄民国。由于京奉、陇海、萍潭等铁路的建造过程一直到民国,所以少数档案的时间延续到民国。
本书内容分爲铁路管理机构、干线铁路和支线铁路三大部分,采用全文影印的方式,力求将档案的原貌展现给读者。
*部分铁路管理机构,主要指盛宣怀督办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其下又分在上海的总公司和在天津、汉口设的分公司两部分。
第二部分是盛宣怀档案中干线铁路,包括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广九铁路、沪宁铁路、津浦铁路、沪杭甬铁路、关内外铁路、京张铁路。其中京汉铁路因在建造时期被称作卢汉铁路,而卢汉铁路中的卢沟桥至保定一段先行开建,又有卢保铁路一称。爲查阅方便,现按京汉铁路在不同时期档案中的名称将京汉铁路分爲京汉铁路、卢汉铁路和卢保铁路三部分。出于相同的原因,关内外铁路也因其分段建设而有津卢铁路、津榆铁路、关内外铁路和京奉铁路等不同名称,本书按档案中出现的铁路名称分开编排。
第三部分是盛宣怀档案中主要的支线铁路,包括淞沪铁路、道清铁路、正太铁路、汴洛铁路、萍潭铁路、广东铁路、川汉铁路。其中,萍潭铁路的修建计划本是由江西安源筑至湖南湘潭县以东湘江河畔的昭山。一九〇三年先修成了萍乡至醴陵段,到一九〇六年萍乡到株洲段及株萍铁路方才竣工。因此,按分段修筑的名称列爲萍潭铁路、萍醴铁路、醴株铁路、株萍铁路、醴潭铁路。陇海铁路虽爲民国时期建造,但因其爲汴洛铁路发展而来,本书爲铁路建设的前后连贯起见,也酌情收入部分档案。广东铁路包含了广澳铁路、潮汕铁路和广三铁路三条较小的支路,档案内容较少,与其他铁路合编一册。
在这三部分中,铁路总公司和京汉铁路(包括卢汉铁路和卢保铁路)占的比重较多。由于盛宣怀是长期以铁路总公司督办的身份参与铁路的筹办、修筑和管理,而京汉铁路这条沟通中国南北的铁路干线,又是盛宣怀所办*早也是*主要的铁路,故而这两部分选编的档案数量*多。
本书资料原则上全件照録,少数资料的个别段落,因史料价值不高,或者内容与本专题无关者,予以删节。也有爲数不少的档案,有草稿、修改稿、誊清稿、正本、副本等的区别,可反映出该档案责任者思想前后变化的过程,或合同签署过程中的曲折,所以,只要内容有改动的部分,本书都一一收録,以便读者参照、对比。内容完全相同的档案,则只选其一。
|
關於作者: |
上海图书馆是上海市大型研究型公共图书馆,为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所在地,馆藏历史文献370万册,包括古籍170万册(件),在这些珍贵的馆藏中,有国家一级文物700种,二级文物1300种。
|
內容試閱:
|
鐵路是近代工業文明的產物。1825年9月27日,在英國的斯托克頓(Stockton)和達林頓(Darlington)兩個城市之間修建的世界上第一條供公眾使用的鐵路正式開始營業,宣告了世界鐵路的誕生。繼英國之後,美國、法國、比利時、德國、加拿大、俄國、荷蘭、意大利等國家先後建造了鐵路。
1840年起,有關鐵路的知識開始傳入中國。德國來華傳教士郭實臘(KAGutzlaff在《貿易通志》一書中,對西方鐵路交通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林則徐主持編譯的《四洲志》、魏源編撰的《海國圖志》,以及徐繼畬撰著的《瀛環志略》,都介紹了火輪車和鐵路。丁拱辰於1841年寫成《演炮圖說》,1843年修訂為《演炮圖說輯要》,其中所附的《西洋火輪車火輪船圖說》是中國人自著的第一部有關蒸汽機和火車、輪船的著作。太平天國干王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第一次提出了修築鐵路的計劃。在鴉片戰爭後的中國,關於西方鐵路的知識,大多還只限於介紹。洪仁玕的主張也只是一種設想,因為在當時的清朝官員中,大多數人都是反對修築鐵路的。
直到19世紀70年代,隨著洋務運動的發展,清政府內部才出現了修築鐵路的要求。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鴻章、丁日昌、郭嵩燾等洋務派官吏,他們修築鐵路的出發點是基於加強海防。與此同時,一部分具有改良思想的士大夫也發出了修築鐵路的呼聲。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薛福成、王韜、馬建忠等。這些人築路的主張,不再僅限於軍事需要,而是把鐵路與經濟發展、國家富強結合起來。
正當國人在為是否要修鐵路而猶豫不決時,西方列強已經把在華修築鐵路提上了對華進一步掠奪的議事日程。他們不斷提出在中國修鐵路的要求,都被清朝政府一一拒絕了。1876年,英商在上海建成的吳淞鐵路,是中國土地上出現的第一條營運鐵路。
此後幾年,國內要求修築鐵路的呼聲日益高漲。尤其是煤礦的開採和軍事及民用工業的發展,大量煤炭等物資運輸,迫切需要新的交通運輸工具。中國第一條自辦鐵路唐胥鐵路由此誕生了。1881年6月,唐胥鐵路開始鋪軌,11月8日舉行通車典禮。唐胥鐵路是一條運煤鐵路,它將開平煤礦的煤自唐山運至胥各莊,然後裝船運往天津塘沽,它的建成促進了開平煤礦的開發。
到1885年,在清政府內第一次有了管理鐵路建設的部門海軍衙門開始兼管鐵路。李鴻章為當時海軍衙門的會辦,掌握實權,在他的督促和倡導下,修築鐵路的進程明顯加快。1889年5月5日,清廷發佈一道上諭,內稱鐵路為自強要策,必應通籌天下全局但冀有益於國,無損於民,定一至當不易之策,即可毅然興辦,毋庸築室道謀。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正式宣佈興辦鐵路。至甲午戰爭前,清政府相繼修建了津沽鐵路、關東鐵路、臺灣鐵路和大冶鐵路。
甲午戰爭中國慘敗,清政府逐步認識到鐵路對軍事和經濟的重要作用。朝廷和地方各級官員,紛紛上奏,請求政府加緊修建鐵路。1895年12月6日,清廷根據官員條陳,發佈上諭強調,鐵路為通商惠工要務,朝廷定議,必欲舉行,決定先辦津盧鐵路,至於盧漢鐵路,則允許商辦。
此時,取代李鴻章主持鐵路大計的重臣張之洞,是興辦盧漢鐵路的最早倡議人,他執意要將盧漢鐵路交由時任天津海關道的盛宣懷承辦。1896年9月初,張之洞、王文韶會奏《盧漢鐵路商辦難成另籌辦法摺》,認為由於官款難撥洋股不准華股難招,出路只有一條官督商辦。具體辦法是設立蘆漢鐵路招商總局,一面招集華股,一面責成商務總辦,由商籌借洋債,先行舉辦。而借債築路,事關重大,當應特設鐵路招商公司,並專設大員,予以事權,官督商辦。為此,他們推薦津海關道盛宣懷出任鐵路招商公司總經理。因為盧漢鐵路的修建同盛宣懷承辦的漢陽鐵廠有相當密切的關係,鐵廠的產品銷路很大程度上要靠修造鐵路購買它的鋼軌。人稱為承上注下,可聯南北,可聯中外,可聯官商的盛宣懷,被張之洞看做是籌辦盧漢這樣鐵路幹線的不二人選。
1896年9月22日,盛宣懷奉命入京。10月9日,受恭親王奕訢召見,盛宣懷面呈擬辦鐵路說帖。說帖中把問題歸納為四個難:一籌官款難,二集華股難,三招洋股難,四借債難。然後,他提出了四項具體辦法,把築路資金來源歸結為商股、官股、官款、洋債四大項。這份說帖,被總理衙門評為確有見地。10月19日,盛宣懷覲見光緒帝。次日,盛宣懷受命以四品京堂候補,督辦鐵路總公司事宜。
12月9日,盛宣懷抵上海。1897年1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上海設立,並于天津、漢口設分公司,盛宣懷任督辦。中國鐵路總公司是一個全國性的官辦鐵路管理機構,在其存在的十年間,籌劃興築了盧漢、淞滬、正太、廣三、株萍、道清、滬寧、汴洛等鐵路,對中國鐵路建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鐵路總公司成立後,中國出現了興建鐵路的高潮,官辦鐵路、借外債修路、商辦鐵路和列強在華築路等多種形式紛紛上馬。其間,清政府自辦的鐵路主要有津盧鐵路、盧漢鐵路盧保段、淞滬鐵路、株萍鐵路等。清政府借外債修築的鐵路有盧漢鐵路漢保段、關內外鐵路、正太鐵路、滬寧鐵路、道清鐵路、汴洛鐵路、廣九鐵路、津浦鐵路等。
1903年9月7日,清政府批准設立商部,同時撤銷礦務鐵路總局(1898年8月百日維新時設立,為清政府第一個主管鐵路建設的專門機構),將鐵路事宜歸併管理。12月2日,由商部擬定、清政府頒佈了《鐵路簡明章程》,是清政府制定的第一個鐵路建設的法律條例。它的頒佈,表明清政府改變了原先鐵路統由官辦的政策,開放了鐵路修築權。
清政府允許官、商自立公司興辦鐵路之後,全國各省鐵路公司紛紛創設。據統計,在1903至1907年的五年間,全國有15個省份先後創設了18個鐵路公司。各省鐵路公司創設後,即着手規劃興築本省鐵路。主要的商辦鐵路有滬杭甬鐵路,潮汕鐵路,粵漢鐵路粵段、湘段及廣三鐵路和川漢鐵路等。
正當各地自辦鐵路方興未艾之際,清政府又於1911年5月轉而頒佈鐵路幹線收歸國有政策,繼而引發了各省的保路運動,最終導致辛亥革命的爆發。
面對晚清鐵路發展的曲折歷程,學術界湧現出豐富的研究成果。
關於中國近代鐵路的研究,在著作方面,20世紀上半葉,主要有曾鯤化著《中國鐵路史》;謝彬著《中國鐵道史》1929年中華書局出版;194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張嘉璈著《中國鐵道建設》。20世紀50年代以後,關於中國近代鐵路的研究著作逐漸豐富:如淩鴻勳著《中國鐵路概論》(1950年臺灣國立編譯館出版)和《中國鐵路志》1963年臺灣世界書局出版;英國人肯德Kent1907年所著的《中國鐵路發展史》李抱宏譯,1958年三聯書店出版;李國祁著《中國早期的鐵路經營》(1976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等。
自20世紀80年代起,關於鐵路史的研究著作日漸增多。宓汝成的《帝國主義與中國鐵路18471949》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經補充、修改,由經濟管理出版社重新出版。陳延厚主編《中國鐵路創建百年史》(1981年中華民國慶祝中國鐵路一百周年籌辦委員會出版)將中國首條鐵路建築100年來,有關築路演變與制度興革的資料彙編成冊。淩鴻勳編著《中華鐵路史》(1981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馬千里、陸逸志、王開濟編著《中國鐵路建築編年簡史18811981》1983年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用編年體的形式扼要記錄百年來(18811981)中國鐵路建築的史實;即按時間順序記載每條鐵路幹支線的開工和通車(或竣工、交付運營等)年月、起訖站名、里程、簡單的興建緣起和沿線概況;前加概述,後列史表。金士宣、徐文述著(《中國鐵路發展史18761949》1986年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記敍了舊中國鐵路從無到有,曲折發展的過程。李占才主編《中國鐵路史》1994年汕頭大學出版社出版,根據舊中國鐵路事業的特點,按照傳統修史方法,把中國鐵路史分為史、志、傳、表、附錄等幾部分內容加以記述。中國鐵路史編輯研究中心編《中國鐵路大事記(18761995)》中國鐵道出版社,1996年版全面完整地記載了從1876年中國出現第一條營業鐵路吳淞鐵路建成通車,到1995年中國鐵路各個方面發生的大事、要事和新事。楊勇剛著《中國近代鐵路史》1997年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從鐵路建設與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關係著眼,側重於兩者互動的考察。張雨才著《中國鐵道建設史略(18761949)》1997年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記敍了自1876年至1949年間240餘條鐵路的修建緣由和經過,記錄了這些鐵路運營後到新中國成立時的變遷,特別是管理機構的變遷;同時還對前人留下的鐵路史著作中疏漏的或模糊不清、殘缺不全的某些問題,作了增加、補充和澄清。鐵道部檔案史志中心編《中國鐵路歷史鉤沉》(2002年紅旗出版社出版)從《鐵路春秋》雜誌中遴選出130余篇文章,以新中國成立前的鐵路歷史事實為主,內容上側重於鐵路人物和鐵路建設。《中國鐵路建設史編委會》編著《中國鐵路建設史》(2003年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對中國鐵路建設自1876至2000年124年的歷程進行全面總結。龔雲著《鐵路史話》(2011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以上這些著作大多是以通史、編年史或大事記的形式,從中國鐵路發展的角度進行史實上的論述。
在就鐵路某一方面,如外債、教育等進行討論,或者是將鐵路建設與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相結合研究的著作有張毅等著《中國鐵路教育的誕生和發展》1994年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張瑞德著《中國近代鐵路事業管理的研究政治層面的分析(19051937)》(1991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從鐵路事業的外在環境及組織運作、人事管理、組織目標等投入方面探討中國近代政府部門在外在新興情勢的要求下,擴張其職能,積極介入經濟事業時,在組織及人事上所作調整的成效,並藉以略窺中國現代化歷程及其所遭遇的問題。王致中著《中國鐵路外債研究(18871911)》(2003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關於晚清鐵路外債的研究,注重宏觀把握與微觀個案相結合,對各個主要債項逐一進行深入細緻和具體的分析。馬陵合著《清末民初鐵路外債觀研究》(2004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主要選取晚清和民國初年為考察時段,探討近代中國社會各界對鐵路外債的反應,並選取主要的鐵路外債,對相應的鐵路外債進行個案考察,試圖揭示近代中國關於鐵路外債問題認識的演變歷程和基本特質。具體說明社會各界關於鐵路外債問題的討論所形成的輿論力量與政府的鐵路外債政策之間的互動關係。李文耀著《中國鐵路變革論19、20世紀鐵路與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2005年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對中國鐵路的發展及其與社會的關係進行了梳理,將鐵路放在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並作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子系統來研究中國鐵路的變革軌跡。尹鐵著《晚清鐵路與晚清社會變遷研究》2005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系統地考察了鐵路知識傳人中國,清統治集團對鐵路的認識以及統治集團對在中國修築鐵路的兩難選擇,闡述了晚清鐵路在爭論中艱難起步,著重研究了晚清鐵路建築中所反映出的中外關係。
有關中國鐵路總公司和鐵路的早期檔案資料,過去出版的不多,系統的更少。在已出版的中,最主要的有宓汝成編的《中國近代鐵路史資料》1963年中華書局出版,編輯了有關18631911年間我國鐵路發展史的資料,以原始檔或具有較高史料價值的著作為主,成為眾多研究者的重要參考史料。
作為晚清辦理鐵路的重臣,盛宣懷從1897年到1906年,擔任鐵路總公司督辦,到1908年被任命為郵傳部右侍郎,再到1911年任郵傳部尚書,這將近15年時間裏中國不僅造建了幾條重要的交通幹線,也培養了大批鐵路建設人才和行車管理人才,並為民國時期的鐵路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郵傳部任職期間,盛宣懷提出整頓路政,明確劃分干支路,乾路國有及借款築路等事宜。儘管他的有些做法至今仍遭到許多非議,卻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盛宣懷因其家族傳統,素以喜好保存檔案著稱。他在十多年鐵路管理工作中,保存下的檔案達上萬件之多。如今,藏于上海圖書館盛宣懷檔案中的與清末民初鐵路相關的檔案有16000餘件,其中尤以各條鐵路具體負責人、外國來華工程師,以及鐵路主管部門之間的來往信函、公文、電報數量最多。其次各條鐵路建設、運營管理中的收支賬冊、材料清單等等也有相當數量。
由於官款、商股不濟,借用洋款成為晚清興築鐵路的主要籌資方案。作為鐵路總公司的督辦,盛宣懷主持進行的鐵路借款數目巨大。僅1897年至1903年,由他經手簽訂的借款合同有盧漢、粵漢、正太、滬寧、道清、汴洛等路;簽訂的草合同有蘇杭甬、浦信、廣九等路。因此,在盛宣懷檔案中舉借外債所簽的合同文本也是一大特色。
根據以上館藏特點,《鐵路編》共收入檔案約2800件,檔案類型包括信函、電報、奏摺、公牘、合同、賬冊賬單、諭旨、章程等等。時間自光緒迄民國。由於京奉、隴海、萍潭等鐵路的建造過程一直到民國,所以少數檔案的時間延續到民國。
《鐵路編》分為鐵路管理機構、幹線鐵路和支線鐵路三大部分,採用全文影印的方式,力求將檔案的原貌展現給讀者。
第一部分鐵路管理機構,這裏主要指的是盛宣懷督辦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其下又分在上海的總公司和在天津、漢口設的分公司兩部分。
第二部分是盛宣懷檔案中幹線鐵路,包括京漢鐵路、粵漢鐵路、廣九鐵路、滬寧鐵路、津浦鐵路、滬杭甬鐵路、關內外鐵路、京張鐵路。其中京漢鐵路因在建造時期被稱作盧漢鐵路,而盧漢鐵路中的盧溝橋至保定一段先行開建,又有盧保鐵路一稱。為查閱方便,現按京漢鐵路在不同時期檔案中的名稱將京漢鐵路分為京漢鐵路、盧漢鐵路和盧保鐵路三部分。出於相同的原因,關內外鐵路也因其分段建設而有津盧鐵路、津榆鐵路、關內外鐵路和京奉鐵路等不同名稱,本編按檔案中出現的鐵路名稱分開編排。
第三部分是盛宣懷檔案中主要的支線鐵路,包括淞滬鐵路、道清鐵路、正太鐵路、汴洛鐵路、萍潭鐵路、廣東鐵路、川漢鐵路。其中,萍潭鐵路的修建計劃本是由江西安源築至湖南湘潭縣以東湘江河畔的昭山。1903年先修成了萍鄉至醴陵段,到1906年萍鄉到株洲段及株萍鐵路方才竣工。因此,按分段修築的名稱列為萍潭鐵路、萍醴鐵路、醴株鐵路、株萍鐵路、醴潭鐵路。隴海鐵路雖為民國時期建造,但因其為汴洛鐵路發展而來,本編為鐵路建設的前後連貫起見,也酌情收入部分檔案。廣東鐵路包含了廣澳鐵路、潮汕鐵路和廣三鐵路三條較小的支路,檔案內容較少,與其他鐵路合編一冊。
在這三部分中,鐵路總公司和京漢鐵路(包括盧漢鐵路和盧保鐵路)占的比重較多。由于盛宣懷是長期以鐵路總公司督辦的身份參與鐵路的籌辦、修築和管理,而京漢鐵路這條溝通中國南北的鐵路幹線,又是盛宣懷所辦最早也是最主要的鐵路,故而這兩部分選編的檔案數量最多。
盛宣懷檔案中有關鐵路國有和保路運動的部分,已於《上海圖書館藏稀見辛亥革命文獻》中刊行,本編不再收錄。
本編檔案各按時間順序編排。各條鐵路下,雖不再另設標題,但仍按修築工程、財務、借貸、行車管理、機車設備、物料、與礦務和鐵廠的關係、人事管理、土地房屋、與銀行的關係以及其他等主題細分門類,以便讀者查閱。每一主題下又按時間先後排列。鐵路新線的修建,及建成後的維護保養包括測量線路、修築路基、架設橋樑、鋪設軌道、配備車站、施工方法等內容的檔案歸入修築工程。各鐵路歷年收支狀況、預算決算、統計年報等檔案歸入財務部分。由於晚清建築鐵路借外債頗巨,故於財務外另立債務一項,收錄各鐵路借款情況之檔案。在鐵路運營過程中的治安管理、醫療衛生、票務等方面的檔案歸入行車管理部分。機車設備部分收錄了鐵路機車的購買、運用、檢修和保養。由於盛宣懷檔案中有大量鐵路建設所需材料購買、運輸的清單,特辟物料部分收錄此類檔案。鐵路建設需要鋼鐵鋪設軌道,所以與鐵廠尤其是漢陽鐵廠之間的訂購鋼軌的檔案,皆歸入鐵路與鐵廠。而在鐵路建設、行車過程中,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的選擇、任免,職員工匠的薪資等的檔案,歸入人事管理部分。
另外,鐵路教育部分的檔案編入文化教育編,本編不再重複收錄。
本編資料原則上全件照錄,少數資料的個別段落,因史料價值不高,或者內容與本專題無關者,予以刪節。也有為數不少的檔案,有草稿、修改稿、謄清稿、正本、副本等的區別,可反映出該檔案責任者思想前後變化的過程,或合同簽署過程中的曲折,所以,只要內容有改動的部分,本編都將一一收錄,以便讀者參照、對比。內容完全相同的檔案,則只選其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