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鞘内连续输注系统植入术》由国内从事神经调控治疗*主要几家医院的疼痛科医师负责编写,图文并茂,共分 10章,涵盖了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历史、患者的筛选和评估、手术操作、围术期管理及不良反应的防治,并配有典型病例,*后展望了该项技术新理念、鞘内药物和装置发展的方向。适合需要开展或正在开展此项技术的疼痛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医护人员阅读学习。
|
內容簡介: |
《鞘内连续输注系统植入术》由国内从事神经调控治疗*主要几家医院的疼痛科医师负责编写,图文并茂,共分 10章,涵盖了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历史、患者的筛选和评估、手术操作、围术期管理及不良反应的防治,并配有典型病例,*后展望了该项技术新理念、鞘内药物和装置发展的方向。适合需要开展或正在开展此项技术的疼痛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医护人员阅读学习。
|
目錄:
|
目录
第1章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在疼痛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 1
参考文献 5
第 2章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治疗慢性疼痛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医学经济学评价 6
第 1节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治疗慢性疼痛的证据 6第 2节 植入式鞘内泵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8参考文献 13
第 3章 脊髓脑脊液解剖和生理学 15
第 1节 脊髓解剖学 15第 2节 脑脊液生理学 17参考文献 21
第 4章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患者的筛选和准备22
第 1节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2
第 2节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前患者的评估和测25
第 3节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装置及其选择策略37
第 4节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前准备40
第 5节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的知情同意42
参考文献 49
第5章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的手术操作和围术期管理
第 1节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手术步骤 50
第 2节 术后管理 56
参考文献 57
第6章 常用鞘内治疗药物
第 1节 鞘内输注常用药物及其药理 58
第 2节 鞘内药物镇痛的剂量转换及选择 71
参考文献 76
第7章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术后维护和管理
第 1节 全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术后维护和管理 78
第 2节 半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术后维护和管理 88
参考文献 94
第8章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并发症及处理 96
参考文献 104
第9章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典型病例及文献复习 105
第 1节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用于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 105
第 2节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用于控制癌痛107
参考文献 113
第10章 展望
第 1节 鞘内镇痛新理念 114
第 2节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的研发进展 115
第 3节 鞘内药物的展望 116
参考文献 118
|
內容試閱:
|
前言
慢性疼痛尤其是肿瘤疼痛导致患者机体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行为、家庭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往往疼痛时间越漫长,药物等常规治疗方法疗效越有限,因此具有良好镇痛疗效的各类疼痛科微创治疗技术越来越备受关注。
鞘内连续输注系统植入术的发明和临床应用,使得疼痛治疗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该技术能有效减轻疼痛尤其是晚期肿瘤导致的暴发性疼痛,并使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从而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1982年,美国首次将全植入式鞘内泵压式用于患者,而国内自 20世纪 90年代开始逐渐开展该项技术,目前越来越多的疼痛中心和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随着该技术在国内普及,从业人员对专业技术及其规范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大幅度提升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对慢性疼痛和癌痛规范化治疗的重视,开展该项技术的医院和科室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的疼痛科医师学习并掌握该技术,有必要编写介绍该疼痛治疗核心技术的专业书籍。因此,《慢性疼痛神经调控治疗》第 2册《鞘内连续输注系统植入术》应运而生。本书由国内从事神经调控治疗最主要几家医院的疼痛科医师负责编写,图文并茂,共分 10章,涵盖了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历史、患者的筛选和评估、手术操作、围术期管理及不良反应的防治,并配有典型病例,最后展望了该项技术新理念、鞘内药物和装置发展的方向。适合需要开展或正在开展此项技术的疼痛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医护人员阅读学习。
本书的编写主要由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等疼痛专家们参与,感谢这些专家在百忙中抽空来编写本书;此外,特别感谢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疼痛中心的易晓彬教授在百忙之中抽空也参与了编写工作!同时还要感谢肖军主任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为本书出版所做的工作;更要感谢我们尊敬的韩济生院
士、樊碧发主任、刘延青主任、张达颖主任等疼痛界学术权威对本书的指导和支持!最后还要感谢对本书的出版提供大力支持的美敦力公司、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加上编者的经验不足,本书可能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期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改。
2019年 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