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基础化学(游文章 )(第二版)

書城自編碼: 340668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游文章 主编,黄少云,程清蓉,周红 副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34665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2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格林童话:1812/1815初版合集(权威全译本)
《 格林童话:1812/1815初版合集(权威全译本) 》

售價:NT$ 549.0
思想会·军力:现代战争的胜败解释
《 思想会·军力:现代战争的胜败解释 》

售價:NT$ 549.0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边界之外:海外社会研究(第一辑) 》

售價:NT$ 386.0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售價:NT$ 330.0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售價:NT$ 549.0
背影2
《 背影2 》

售價:NT$ 386.0
她的罪名
《 她的罪名 》

售價:NT$ 279.0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售價:NT$ 437.0

內容簡介:
《基础化学》(第二版)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重新编排,按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两部分进行介绍。化学原理部分包括化学热力学、四大化学平衡及与之对应的容量分析、分析化学中的误差理论、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元素化学部分包括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及结构,常见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基础化学》(第二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工、制药、材料、生物、环境、轻工、食品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化学工作者参考。
關於作者:
游文章,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副教授, 本人于1982年1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曾从事水生动物的营养研究,主要进行水生动物的营养成分和饲料成分的分析工作。2002年至今在武汉工程大学从事基础化学教学工作,讲授过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基础化学教学的骨干教师。

主持或参加研究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10多篇。获省部级二等奖三项。
目錄
第1部分化学原理

第1章气体1

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

1.1.1波义耳定律1

1.1.2盖吕萨克定律1

1.1.3化合体积定律和阿伏伽德罗定律2

1.1.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1.1.5气体常数3

1.2理想气体混合物4

1.2.1道尔顿分压定律4

1.2.2阿马格分体积定律5

思考题6

习题6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8

2.1化学反应方向的焓变判据8

2.1.1热力学中常用的术语9

2.1.2热力学第一定律12

2.1.3常见化学反应的过程13

2.1.4化学反应热效应14

2.1.5热效应的计算17

2.1.6焓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21

2.2化学反应方向的熵变判据21

2.2.1熵及熵的性质21

2.2.2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24

2.3化学反应方向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判据25

2.3.1吉布斯自由能25

2.3.2吉布斯自由能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27

思考题28

习题29



第3章化学反应的限度32

3.1化学反应限度的判据32

3.1.1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平衡32

3.1.2化学平衡常数33

3.2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38

3.2.1非平衡状态化学反应的方向38

3.2.2化学平衡组成及理论转化率的计算39

3.3化学平衡的移动40

3.3.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1

3.3.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2

3.3.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3

3.3.4吕查德理原理44

思考题45

习题46



第4章定量分析概论49

4.1定量分析中的误差49

4.1.1误差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49

4.1.2误差的减免方法50

4.1.3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51

4.1.4可疑测定值的取舍方法54

4.2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54

4.2.1有效数字的意义及位数55

4.2.2有效数字修约规则56

4.2.3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56

4.2.4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的应用57

4.3滴定分析法概论57

4.3.1滴定分析法简介57

4.3.2标准溶液59

4.3.3滴定分析的计算61

思考题65

习题67



第5章酸碱平衡69

5.1电解质溶液69

5.1.1强电解质溶液69

5.1.2弱电解质溶液70

5.2酸碱理论70

5.2.1酸碱理论的发展70

5.2.2酸碱质子理论71

5.3水的离解平衡73

5.3.1水的离子积73

5.3.2水溶液中的酸碱性和pH值74

5.4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75

5.4.1分子型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75

5.4.2离子型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80

5.5缓冲溶液83

5.5.1同离子效应84

5.5.2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84

5.5.3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85

5.5.4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85

5.5.5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87

思考题88

习题89



第6章酸碱滴定法91

6.1酸碱指示剂91

6.1.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91

6.1.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变色点91

6.1.3混合指示剂93

6.1.4几点注意事项94

6.2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94

6.2.1强碱(酸)滴定强酸(碱)94

6.2.2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97

6.2.3多元酸(碱)的滴定100

6.3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01

6.4酸碱滴定的应用102

思考题105

习题106



第7章沉淀-溶解平衡108

7.1溶度积原理108

7.1.1溶度积108

7.1.2溶度积与溶解度108

7.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109

7.2.1同离子效应109

7.2.2盐效应110

7.2.3酸效应110

7.2.4配合效应110

7.3溶度积规则及应用110

7.3.1溶度积规则110

7.3.2沉淀生成111

7.3.3沉淀溶解112

7.3.4分步沉淀114

7.3.5沉淀的转化115

思考题115

习题117



第8章沉淀滴定法118

8.1概述118

8.2莫尔法118

8.2.1基本原理118

8.2.2滴定条件118

8.2.3方法特点及应用范围120

8.3佛尔哈德法120

8.3.1直接滴定法测定Ag 120

8.3.2返滴定法测定卤素离子121

8.3.3佛尔哈德法特点及应用范围122

8.4法扬司法122

8.4.1基本原理122

8.4.2滴定条件123

8.4.3方法特点及应用范围123

思考题123

习题124



第9章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基础125

9.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25

9.1.1氧化数125

9.1.2氧化还原反应126

9.1.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126

9.2原电池129

9.2.1原电池组成和原电池符号129

9.2.2电极类型130

9.2.3电池电动势131

9.2.4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131

9.2.5标准电动势与电池反应平衡常数132

9.3电极电势132

9.3.1电极电势的产生132

9.3.2标准电极电势133

9.3.3标准电极电势计算135

9.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36

9.4.1能斯特Nernst方程136

9.4.2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137

9.4.3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140

9.5电极电势及电池电动势的应用141

9.5.1电极电势应用141

9.5.2电池电动势应用143

9.6元素电势图143

9.7水的电势-pH图145

思考题146

习题148



第10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50

10.1氧化还原平衡150

10.1.1式量电势条件电势150

10.1.2影响条件电势的因素及条件电势的计算151

10.1.3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52

10.2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153

10.3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终点的确定154

10.3.1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计算154

10.3.2氧化还原指示剂156

10.4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157

10.4.1常用的氧化剂157

10.4.2常用的还原剂158

10.5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159

10.5.1高锰酸钾法159

10.5.2碘法161

10.5.3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164

10.6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165

思考题167

习题167



第11章原子结构169

11.1原子的玻尔模型170

11.1.1经典物理学局限性170

11.1.2氢原子光谱171

11.1.3氢原子的玻尔模型172

11.2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173

11.2.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73

11.2.2微观粒子测不准关系174

11.2.3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175

11.2.4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176

11.2.5波函数和电子云的空间图形179

11.3多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81

11.3.1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181

11.3.2鲍林近似能级图183

11.3.3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84

11.3.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186

11.4主要原子参数及其变化规律189

11.4.1原子半径189

11.4.2电离能190

11.4.3电子亲和能191

11.4.4电负性192

思考题193

习题194



第12章分子结构196

12.1离子键理论196

12.1.1离子键的形成196

12.1.2离子的特征198

12.1.3离子晶体200

12.1.4离子极化作用203

12.2共价键理论204

12.2.1价键理论205

12.2.2杂化轨道理论209

12.2.3价电子对互斥理论214

12.2.4分子轨道理论217

12.2.5原子晶体221

12.3金属键理论221

12.3.1改性共价键理论221

12.3.2金属能带理论222

12.3.3金属晶体223

12.4分子间作用力224

12.4.1分子的极性与变形性225

12.4.2分子间作用力226

12.4.3氢键228

12.4.4分子晶体229

思考题229

习题230



第13章配位化合物232

13.1基本概念232

13.1.1配合物的组成232

13.1.2配合物的命名234

13.1.3螯合物235

13.1.4新型配合物236

13.2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磁性237

13.2.1配合物的空间构型237

13.2.2配合物的磁性238

13.3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238

13.3.1价键理论238

13.3.2晶体场理论243

13.4配合物的稳定性248

13.4.1配位平衡和平衡常数248

13.4.2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250

13.4.3配位平衡的移动252

13.5配合物的应用256

13.5.1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256

13.5.2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58

13.5.3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259

13.5.4与生物化学的关系259

思考题260

习题261



第14章配合滴定法263

14.1EDTA及EDTA配合物的特点264

14.1.1EDTA的性质264

14.1.2金属-EDTA配合物的特点265

14.2外界条件对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266

14.2.1EDTA的酸效应与酸效应系数YH267

14.2.2金属离子M的副反应与副反应系数267

14.2.3配合物MY的副反应与副反应系数268

14.2.4条件稳定常数K稳269

14.3滴定曲线270

14.3.1曲线绘制270

14.3.2影响配合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271

14.3.3金属离子被准确滴定的条件272

14.3.4配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273

14.4金属指示剂274

14.4.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274

14.4.2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275

14.4.3金属指示剂的配制275

14.4.4常见金属指示剂276

14.5混合离子的滴定278

14.5.1控制溶液的酸度进行分别滴定278

14.5.2利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279

14.5.3其他配合剂的应用281

14.6配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281

14.6.1配合滴定方式281

14.6.2配合滴定结果的计算283

思考题284

习题285



第2部分元素化学

第15章主族金属元素(一)287

15.1s区元素概述287

15.2碱金属288

15.2.1碱金属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288

15.2.2碱金属的氢化物290

15.2.3碱金属的氧化物290

15.2.4碱金属的氢氧化物292

15.2.5碱金属重要盐类的性质293

15.2.6碱金属配位化合物293

15.3碱土金属293

15.3.1碱土金属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293

15.3.2碱土金属的氢化物294

15.3.3碱土金属的氧化物295

15.3.4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295

15.3.5碱土金属的盐类296

15.3.6碱土金属配位化合物296

15.4锂、铍的特殊性297

15.4.1对角线规则297

15.4.2锂的特殊性及锂、镁的相似性297

15.4.3铍的特殊性及铍、铝的相似性297

15.5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生物效应298

15.5.1碱金属的生物效应298

15.5.2碱土金属的生物效应299

思考题300

习题300



第16章主族金属元素二302

16.1p区元素概述302

16.2铝302

16.2.1铝的物理化学性质302

16.2.2氧化铝和氢氧化铝303

16.2.3铝盐304

16.3锡、铅305

16.3.1锡和铅的物理化学性质306

16.3.2锡和铅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306

16.3.3锡和铅的化合物308

16.3.4SnⅡ的还原性和PbⅣ的氧化性309

16.4砷、锑、铋310

16.4.1砷、锑、铋的物理化学性质310

16.4.2砷、锑、铋的氧化物和氧化物的水合物311

16.4.3砷、锑、铋的化合物312

思考题314

习题314



第17章非金属元素317

17.1概述317

17.1.1单质317

17.1.2化合物318

17.2卤素320

17.2.1卤素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321

17.2.2卤化氢和氢卤酸324

17.2.3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和多卤化物327

17.2.4卤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和盐330

17.2.5拟卤素335

17.3氧族元素336

17.3.1氧族元素的通性336

17.3.2氧和臭氧338

17.3.3硫及其化合物341

17.3.4硒、碲及其化合物351

17.4氮族元素354

17.4.1氮及其化合物354

17.4.2磷及其化合物364

17.5碳、硅、硼373

17.5.1碳、硅、硼的物理化学性质374

17.5.2碳的氧化物、含氧酸和盐376

17.5.3硅的氧化物、含氧酸和盐378

17.5.4硼的氧化物、氢化物、含氧酸和盐380

17.6氢和稀有气体383

17.6.1氢383

17.6.2稀有气体385

思考题388

习题388



第18章过渡元素(一)390

18.1过渡元素概述390

18.2钛副族391

18.2.1钛的物理化学性质391

18.2.2钛的氧化物和钛酸盐392

18.2.3钛的卤化物393

18.2.4锆和铪的重要化合物394

18.3钒副族394

18.3.1钒族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395

18.3.2钒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396

18.4铬副族397

18.4.1铬的物理化学性质398

18.4.2铬Ⅲ的化合物399

18.4.3CrⅥ化合物402

18.4.4钼和钨的重要化合物405

18.5锰副族407

18.5.1锰的物理化学性质408

18.5.2MnⅡ的化合物408

18.5.3MnⅣ的化合物409

18.5.4MnⅥ和MnⅦ的化合物410

18.5.5锝和铼的重要化合物412

18.6铁系元素413

18.6.1铁系元素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414

18.6.2铁系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415

18.6.3铁盐、钴盐和镍盐416

18.6.4铁系元素的配合物418

18.7铂系元素423

18.7.1铂系元素单质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423

18.7.2铂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424

18.8稀土元素和镧系元素425

18.9锕系元素简介431

思考题432

习题433



第19章过渡元素二437

19.1铜副族元素437

19.1.1铜副族元素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438

19.1.2铜副族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439

19.1.3铜副族元素的化合物440

19.1.4铜副族元素的配合物444

19.1.5铜Ⅰ与铜Ⅱ的相互转化445

19.2锌副族元素446

19.2.1锌副族元素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447

19.2.2锌副族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449

19.2.3锌副族元素的化合物450

思考题454

习题455



第20章常见离子的分离和鉴定457

20.1定性分析概述457

20.1.1鉴定反应和鉴定反应的条件457

20.1.2鉴定反应的灵敏度和选择性458

20.1.3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459

20.1.4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460

20.2常见阳离子的分析和鉴定460

20.2.1阳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460

20.2.2阳离子的系统分析方法464

20.3常见阴离子的分析和鉴定477

20.3.1阴离子的初步检验477

20.3.2阴离子的鉴定478

思考题481

习题482



附录484

附录1常用物理量、单位和符号484

附录2国际单位制SI485

附录3一些基本的物理常数486

附录4一些物质的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100kPa487

附录5一些有机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Hm493

附录6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98.15K493

附录7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及pH范围494

附录8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98K494

附录9标准电极电势298.15K495

附录10一些弱电解质、难溶物和配离子标准电极电势298.15K501

附录11某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势503

附录12元素原子参数504

附录13鲍林Pauling离子半径505

附录14某些键的键能和键长506

附录15一些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8K507



参考文献508
內容試閱
前言

本书第一版自2010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至今已经多次重印。鉴于读者使用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以及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总结,根据工科基础化学教学需要,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订。

本次修订仍以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为主,力求少而精和简明扼要,为保证工科学生更好地掌握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尽管整个章节结构未作变动,但对具体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删减和调整,使教材更加承前启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本次修订的最大特点就是我们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补充了教学研究成果。

本次修订由游文章任主编,黄少云、程清蓉和周红任副主编,参加本次修订的有武汉工程大学环境化学学院游文章(第4、20章),黄少云(第11、12章),李伟伟(第7、15章),周红(第13章),杨小红(第6、8章),齐小玲(第10、14章),程清蓉(第9、17章),胡锦东(第16、19章),张汉平(第18章);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游丹(第1、2、3、5章)。最后由游文章统一整理、补充、修改和定稿,由潘志权教授审阅。

本书再版过程中得到了武汉工程大学环境化学学院领导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9年4月









第一版前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精神,我校将无机化学课程和分析化学课程的部分内容合并为基础化学课程,作为化工、制药、材料和环境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为后续化学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化学基础。

本书编者长期从事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教学,并在近十年的基础化学教学实践中,比较全面地了解相关专业对基础化学的要求。因此在内容的选取上,既考虑了专业的要求又考虑了与后续化学课程的衔接与分工。在讨论化学基础理论的同时,介绍近期的科学研究成果及基础化学在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及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本书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统一安排,和谐关联。内容包括两部分,第1部分化学原理为化学热力学,四大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及与之相应的容量分析,分析化学中的误差理论,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有关内容;第2部分元素化学为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及结构,常见离子的分离与鉴定的有关内容。考虑到化工生产和研究过程中所关心和需解决的问题及与物理化学课程的衔接和分工,本书将化学热力学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用两章讨论,并称为化学反应方向和化学反应限度;取消了化学动力学内容,重点强化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紧密联系,对化学原理部分着重讨论了化学的四大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对元素化学部分尽量突出典型和常见的元素及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常见无机离子的分析与鉴定,使学生了解无机离子的定性分析方法。

本书由游文章主编,黄少云、艾军和周红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有游文章(第1、2、3、5、20章),艾军(第4章),黄少云(第11、12章),李伟伟(第7、15章),周红(第13章),杨小红(第6、8章),齐小玲(第10、14章),程清蓉(第9、17章),胡锦东(第16、19章),张汉平(第18章)。最后由游文章统一整理、补充、修改和定稿。张汉平负责全书的附录收集整理和书中插图的绘制工作。全书由潘志权教授审阅。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部分已出版的有关教材及著作,从中借鉴了许多有益的内容,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谢意。

限于编者的水平,本书虽经多次修改,但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0年4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