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編輯推薦:
本书既有整合性的理论视角极大地扩展深化我们对当代自体心理学的理解,也有翔实的临床案例实践更加直观地体会如何加深对病人的理解及治疗的有效性。无论是自体心理学、主体间理论,还是依恋理论、波士顿变化过程小组,或是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督导关系等等各个领域,都分别有与之相关的理论书籍,但几乎没有将这些理论整合应用于临床工作的资料此书恰恰可以填补这一空白。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涉及一个或多个临床案例的治疗工作,每位作者都从基于当代自体心理学的整合性视角分析并分享他们对病人的理解及其治疗工作进展。即便是涉及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例如复杂性理论,我们也能从案例分析和讨论中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作为一本具有整合视角的论文集,它还涉及了当前的热点议题羞耻、创伤、活现、多重自体等。推荐对这些理论和热点议题感兴趣的精神分析实践者、精神分析研究者、精神分析爱好者、心理学爱好者阅读本书。
內容簡介:
弹指一挥间,自海因兹科胡特《自体的分析》(The Analysis of the Self)这一不朽之作出版,已经过去35年了。其间自体心理学已然经历了充满生命力的、令人兴奋的发展,极大意义上扩展了精神分析思考的范围。本书让这一发展变化中的多个重要理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书中*部分检视了依恋理论、复杂性理论和波士顿变化过程小组的工作;第二部分涉及儿童治疗;第三部分则检视了包括家庭治疗、团体治疗和督导过程在内的不同疗法;*后一部分从治疗二元关系及治疗共同体两方面诠释多样性、差异性和他者的内涵,并且深入讨论羞耻、活现和创伤体验如何影响治疗过程。对精神分析实践者、研究者和心理学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十分值得推荐阅读的作品。
關於作者:
本书的两位作者Perter Buirski和Amanda Kottler均是十分优秀且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更新了近40年来对科胡特开创性的自体、共情和自体-客体移情概念的创造性应用。
目錄 :
导言
第一部分 理论贡献
1 精神分析的复杂性:新酒直饮
2 依恋理论及研究在自体心理学/主体间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3 前行:对自体心理学和波士顿变化过程研究小组的反思
第二部分 在儿童治疗中的应用
4 游戏室一瞥:一种与儿童工作的当代自体心理学方法
5 女孩、妈妈和分析师:儿童治疗中的自我和交互调节研究
第三部分 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中的应用
6 朝向更恰到好处的自体客体环境:
应用于家庭治疗的主体间自体心理学方法
7 精神分析团体治疗:领导者、个体和过程
8 一个激进的自体心理学督导模型
第四部分 对治疗过程的贡献
9 羞耻:秘密的重要诱因
10 我们的首次较量:对活现这一精神分析概念的反思
11 卡夫卡的窗户和科胡特的镜子:前往创伤世界核心的对话之旅
12 孪生和他者:处理差异的自体心理学主体间方法
13 自体心理学的关系精神分析:即兴时刻
论文作者简介
內容試閱 :
导言
Peter Buirski 和 Amanda Kottler
我们应该始终对五年前所做的感到些许惭愧。
McGuire于马林,2004,p. 287
自1971年科胡特(Kohut)里程碑式的《自体的分析》(The Analysis of the Self )一书出版,到如今已经有36年时间了。在此期间,自体心理学界在理论和临床上都经历了重大的发展。我们觉得,是时候将这些发展成果集结成书了。在过去的这些年里,自体心理学,就像科胡特所构想的一样,经历了相当大的演变。实际上,当其他心理理论倾向于停滞并抵制那些超越理论开创者的革新时,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在继续向深度、复杂和丰富的方向发展。自体心理学运动的强大力量之一,就是后继者的开放性,他们推动理论框架发展,容纳、检视和整合新的理解和观点。
有一本书对自体心理学领域的年度会议和发展工作进行了总结。自体心理学运动的进步性、前瞻性特质即可从书名《自体心理学进展》(Progress in Self Psychology)窥见一斑。回顾戈尔德伯格(Goldberg)为《自体心理学进展》第一卷所写的序言,你会惊奇地发现,其中有他对自体心理学前景的预言。这些预言包括对自体心理学的思考:可能永远不会被邀请进入正统的精神分析殿堂,没有人会想让一个傲慢的新来者接管,以及自体心理学很可能一直被贴上侵入者的标签,因为它不知道它应在的位置(Goldberg,1985,p.ix)。在序言中,戈尔德伯格预言了自体心理学三种可能的命运,即,继续以异己者的身份被孤立,逐渐被主流精神分析界同化,或者主宰所有分析流派。
在此后的22年中,尽管有些人可能会想知道科胡特独特的革新性视角是否可能被更广大的关系精神分析界所吸纳,但是很肯定的是,自体心理学不会继续作为异己者而陷于孤立。它也没有被其他精神分析理论同化或者主导其他理论。它所发生的有活力且令人兴奋的演变,已经显著地影响并扩展了精神分析思想的范畴。
自创始以来,自体心理学经历了一些转变,而自体客体关系在发展上的重要性以及主体体验的重要性仍旧是其理论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戈尔德伯格(1985)的观点让入侵者陷入困境改变了被入侵者(p.ix)已经证明是机敏的且有预见性的。自体心理学的确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被入侵者。
在这些改变的过程中并非毫无争论。在1995年,戈尔德伯格做出预言10年之后,第18届自体心理学年度大会被命名为自体心理学的逆流,标志这个领域内就多个焦点问题出现紧张关系,现在这些焦点问题构成了我们广泛称之为的当代自体心理学。1996年的第19届大会被命名为临床过程的重新概念化(Reconceptualizing the Clinical Exchange),第4小组试图直接处理这些紧张关系。这个小组由Alan Kindler主持,主题是整合:有可能吗?值得吗?小组成员有:保罗奥恩斯坦(Paul Ornstein)经典视角;鲍勃史托罗楼(B)主体间系统视角;以及乔利希滕贝格(Joe Lichtenberg)在他的理论视角的基础上,他与弗兰克拉赫曼(Frank Lachman)以及吉姆福斯吉(Jim Fossaghe)一起发展出动机系统理论。
1997年,在芝加哥举行的第20届年会上最后一个小组讨论中,Alan Kindler提交的案例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多数票投给了新的理论和临床视角。Kindler(1997)在报告中称,James Fisch,大会主持人提出以一个大厦的隐喻来开始会议议程。他坚持认为,三位商讨者(福斯吉,奥恩斯坦和史托罗楼)有许多共同之处必须和谐相处[并且]分享共同的玩具。他补充说,没有必要争斗(p.1)。在接受了自体心理学大厦这个观点之后,开始了一场关于谁会占领正厅以及实际上需要多少侧厅的激烈讨论。其时,居住者:(1)经典传统派(奥恩斯坦);(2)主体间性(史托罗楼);(3)动机理论(利希滕贝格)。奥恩斯坦向另两个居住者挑战,要求他们分别表明能在不依靠自体客体移情概念的情形下,提供一个更丰富的分析体验(Kindler,1997,p.2)。他补充说,如果他来掌管这个大厦,他会想待在正厅,备好足够的隔音材料,因为他觉得邻居们太吵闹。他还补充说,先发制人地制止转变显然已经在这个领域中发生过,他与依恋需要(attachment needs)相当平淡无奇、泛泛而谈的观点发生过斗争(Kindler,1997,p.1)。史托罗楼提请大家关注他描述的多维度视角(主体间理论)对比单维度(自体客体理论)视角(Kindler,1997,p.2),并且于会上说:主体间性和动机系统理论比自体客体理论居于更高的抽象层面(Kindler,1997,p.2)。在讨论中,尽管托宾(Tolpin)尚在发展其前缘思想,但是她依旧宣称, 绝不会跟任何一个讨论小组成员住在一起,她想要一栋只有她自己住的大房子(Kindler,1997,p.2)。
1998年于圣地亚哥举行的下一届(第21届)会议被命名为自体心理学:整合与发展,大厦被扩建了。同样的3个居住者占据着原来的侧厅,还是同样的理论,但是有更多的居住者搬进来了。现在,入住侧厅的新来者有:恰到好处的回应(optimal responsiveness)派[即现在的特异性理论(specificity theory)],由霍华德巴克沃(Howard Bacal)提出;以及动力学双向系统(dynamic dyadic systems)方法,由Morton Shane和Estelle Shane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