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自身发展的矛盾与不足,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制造业需要从只追求经济效率转变为效率和环境兼顾的绿色化发展模式。制造业走绿色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在节能减排的前提下提高生产率。基于此,作者在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节能潜力、制造业减排潜力等。
|
目錄:
|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框架及内容
一、研究思路和框架
二、内容安排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节 绿色制造的理论基础及内涵
一、理论基础
二、内涵
第二节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一、经济增长理论
二、环境经济学
三、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应用
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及应用
第三节 制造业节能潜力
一、要素配置效率
二、要素配置效率的测算方法
三、能源要素配置效率
四、节能潜力
第四节 制造业减排潜力
一、排污权交易
二、排污权定价
三、制造业排污权配置效率
四、制造业减排潜力
第三章 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节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选择
一、非参数方法
二、参数方法
第二节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
一、前沿函数设定
二、统计口径
三、资料来源
四、随机前沿绿色生产函数估计
五、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分解
第三节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
第四章 制造业节能潜力
第五章 制造业减排潜力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本书是笔者博士后工作期间的□终研究成果。博士后人站后,笔者先后到□□□□□、国家信息中心、河南省统计局等单位搜集资料,并奔赴河南、湖北、江西、广西、甘肃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先后参与过十余次规模不等的专家咨询会和学术讨论会,讨论中国制造业绿色化发展路径的研究思路和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终确定的思路是中国制造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一节能潜力一减排潜力,也基本确定了本书的框架。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制造业是一个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必然选择。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凭借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依托高投资、承接□□产业转移,逐渐融入到世界生产体系中,外向型制造业快速增长,变为世界的制造工厂,创造了中国奇迹。然而,中国制造业取得的成就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高资本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基础上的。然而,无论是劳动力优势还是高资本投入均难以为继,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困境。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将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兼顾效率和环境的绿色化发展模式。
中国制造业要追求兼顾环境和效率的绿色发展模式,就必须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本书的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创新性工作:一是构建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能源、排污权、资本和劳动四项投入要素,测算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兼顾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二是通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要素配置效率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项,进而分别测算了能源、排污权、资本和劳动的配置效率,发现能源和排污权配置效率均为负。三是界定了要素□□配置状态,将能源和排污权的实际投入量与□□投入量的差异定义为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并检验了影响能源和排污权需求的因素。本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测算制造业兼顾效率和环境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究制造业的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以期为□□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本书有两个重要的特色:一是注重定量分析,书中各部分都是用了较多的数量分析方法,众多研究结论都源自调研、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统计计量方法的使用。二是朱红成果的应用价值,对每个重要的子问题都提出了对策和政策建议,并且力图使政策建议和行动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成果面世之际,笔者真诚感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健教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中国制造业绿色化发展路径研究这样一个复杂、庞大问题的深入研究难度很大,在研究过程中,也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特别是由于调研的困难,有些问题分析不全面、思考不深人,这有待今后进一步努力。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入的过程。限于笔者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本书存在的不妥和讹谬之处,欢迎专家、同行批评和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