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经营学入门》由日本经营学界大师级学者伊丹敬之先生与加护野忠男先生联合撰写,是日本经营思想和方法的集大成之作,是诸多日本商科大学生学习管理学的*教材。
本书是日本大学商科学生的必读教材,适合用作中国高校本科生、研究生、MBA学员及相关专业学位人员教材,尤其适合喜爱日本经营哲学的商业人士自学及企业、团体内部研修。
|
內容簡介: |
《经营学入门》的两位作者立志撰写一本生动的经营学教科书,以呈现企业的动态运行机制与规律。与美国管理学基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模块展开不同,《经营学入门》更重视管理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分为环境管理组织管理矛盾与发展的管理企业与经营者四大篇。
《经营学入门》将企业的三大管理环境管理组织管理矛盾与发展的管理的三位一体关系作为统率全书的基本分析框架,既具创新性,又具洞察力与现场感;既提供了有助于理解经营现象的框架、概念和理论,也提供了有效的经营行动指南以及改行动之所以有效的理论支撑,令读者感受到经营内涵之深厚,变化之丰富,而且极具趣味。
|
關於作者: |
伊丹敬之,1945年生于日本爱知县,1967年毕业于一桥大学商学院。现任一桥大学商学研究科教授。
加护野忠男,1947年生于日本大阪,1970年毕业于神户大学商学院。现任神户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科教授。
|
目錄:
|
序 章 何为企业管理 001
企业的存在形式 001
管理的行为模式 005
第一篇 环境管理
第 1 章 何为战略 015
战略的定义和内容 016
市场定位及经营资源的储备 021
战略与看不见的资产的动态机制 029
第 2 章 差异化竞争 035
锁定客户和竞争对手 036
差异化的重点与竞争武器 042
市场变化与动态差异化 047
反击的防范策略与非竞争的追求 051
第 3 章 竞争优势与商务系统 059
两个层次的竞争优势 059
商务系统的构建 064
竞争领域 071
第 4 章 多元化经营和业务组合 077
多元化经营逻辑 078
选择与集中 084
企业领域与业务关联模式 090
通过资源分配管理业务组合 095
第 5 章 企业结构重组 105
重绘企业界限 106
资源合体与版图重绘、并购与战略合作 110
界限重绘的管理 118
第 6 章 国际化战略 123
企业国际化及其动机 124
经营与国境 130
确定国家组合 135
经营资源的移动、有效利用和空洞化、摩擦 141
如何应对国际化经营的政治风险和汇率变动风险 149
第 7 章 资本结构管理 155
管理企业与资本市场的结构关系 156
选择资金调度方式 164
出资人构成及制衡 168
第 8 章 雇佣结构管理 179
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关系管理 180
雇佣结构的多方面影响 185
雇佣结构的选择理论 189
日本企业雇佣结构特点及其原理 196
第二篇 组织管理
第 9 章 组织与个人、经营管理的利器 207
人们做什么 208
如何统御组织:经营管理的利器 214
组织管理概述 219
第 10 章 组织结构 227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变数 228
设计组织结构时的考量因素 235
数个经典企业组织结构 246
选择组织结构时的基本权衡要素 254
第 11 章 激励机制 259
个人动机 259
组织的激励机制 263
激励系统的设计 270
设计激励系统时要考虑的基本平衡因素 279
第 12 章 计划和控制:过程和系统 283
人们进行计划与控制的过程 284
计划控制系统的意义 290
设计计划控制系统 2934 经营学入门
第 13 章 经营理念和组织文化 303
经营理念是什么 304
组织文化是什么 307
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共享 314
组织文化的反作用 322
第 14 章 领导力 327
领导力是什么 328
领导力的源泉与矛盾 333
领导力的条件 342
第 15 章 人员的配置、培养、选拔 349
人员的配置 350
人员的培养 355
人员的选拔 360
人事的动态平衡与困境 364
第三篇 矛盾与发展的管理
第 16 章 矛盾、学习、内在动力的动态平衡 373
产生的矛盾 374
矛盾与发展的管理 379
学习的动态平衡 382
内在动力的动态平衡 388
学习和能量的相互作用与矛盾的管理 392
第 17 章 范式转换的管理 399
范式转换的难点 400
范式转换的管理:四大步骤 403
范式转换的脱成熟化 411
第 18 章 企业成长的双刃剑 421
失败的效用 422
边缘的创造性 426
过度扩张 430
摇 摆 433
矛盾、管理的本质 437
第 19 章 场的管理 443
场的定义与功能 444
场的地位与机制 449
场的管理是什么 454
管理的范式转换 462
第四篇 企业与经营者
第 20 章 企业与经营者的职责 471
企业是一个生命体 472
经营者的职责 479
第 21 章 公司治理 487
公司治理是什么 488
公司治理的主权论 492
公司治理的机制论 496
公司治理的国际比较 501
股份有限公司的双重失责与共同治理 508
|
內容試閱:
|
一、推荐序一
品味日本学者对经营管理的洞察力
能够向大家推荐当年在日本留学时给予我重要启蒙的经营学教科书,我深感荣幸。
伊丹敬之先生与加护野忠男先生可谓日本经营学界大师级学者,两人均对经营学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坚实而宽广、系统而深入的理解,是将日本型经营思想、理论和方法体系化的集大成者。两位先生均是在日本开始其学术生涯,后在美国著名高校留学并任教,最终在日本一流大学传道授业解惑的和魂洋才型学者。两人虽以战略管理研究而驰名,但实际上几乎对经营学所有领域的认识与洞察远超常人,尤其在战略管理、公司治理、企业理论、创新管理、劳务管理和产业分析等领域,贡献了许多独到的思想和创见。
伊丹先生长期在一桥大学任教,加护野先生则一直耕耘于神户大学。一桥大学在日本的关东地区,神户大学在关西,素有东一桥西神户之说,它们被称为日本经营学教育与研究的双璧。两位先生意气相投,珠联璧合,互补相乘几十年,合作著书不下20余部,在文人相轻的学术界不失为一段佳话传奇,也是一桥与神户两所学校在经营学领域同气连枝、血脉相通的映照。我当年的博士生导师谷本宽治先生就毕业于神户大学,最终来一桥大学任教的。像他这种情况在这两所学校中有很多。
两位先生开篇就说要为读者撰写一本生动的经营学教科书。估计他们写这本书的初衷,源于对大部分管理类教科书的不满,它们过于注重概念定义和说教论证,或体系完整但缺乏机理阐释,或面面俱到但缺乏系统深入。基于多年来理论上的深厚积淀和对管理实践的直接感悟,他们试图从现实感受中阐释概念内涵,基于直觉构念进行演绎推理,在复杂辩证中寻求创见涌现,在抽象严谨与生动会意之间寻找平衡,将基本原理与生动现实有机结合最终呈现给我们的这本书,就是他们多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晶。
书中处处可见两位先生对经营管理的真知灼见,试列举如下。
如序章中,将阐释企业的环境管理组织管理矛盾与发展的管理的三位一体关系作为统率全书的基本分析框架。 这一安排既令人耳目一新,又体现出他们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高屋建瓴般的洞察力。
第一篇环境管理部分。第1章何为战略中,对作为经营资源核心的看不见的资产的强调,揭示了企业间差异性的本质。第2章差异化竞争中,对商品产异化服务差异化价格差异化三者在时空结构中组合效果的分析,对现实中的企业竞争有直接指导价值。第3章竞争优势与商务系统中,对商务系统优劣的判断标准,提出了有效性效率性和模仿的困难指数三个维度,并提出小事即大事的新颖观点。第4章多元化经营与业务组合中,从互补与加乘的角度分析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既新颖又深刻。第5章企业结构重组中,对企业结构重组的两难处境(即必要性与能力不对等业务的吸引力与竞争激烈程度的联动和组织惯性的拖累)的有趣而深刻的分析,使我们理解了大部分重组并购失败的内在原因。第6章国际化战略中,对信息类资源产品附加值和文化的移动困难及可能造成的问题的论述,使我们似乎感受到文明的冲突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微观体现。第7章资本结构管理中,对出资人构成及制衡的论述,使我们感知到资本对于企业经营放脚与铐手的二重性。第8章雇佣结构管理中,关于构建企业管理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关系时需做出的三个基本选择,即核心员工的雇佣习惯不同雇佣习惯的员工比例和劳资关系的基本方针的判断,突破了传统劳动经济学单纯注重市场原理的局限,将雇佣关系的经济合理性与社会受容性有机结合起来,更接近了企业与劳动者关系的现实。特别是在企业经营中人与钱分别提供不同的东西部分的论述,阐释了人力资源独特的本质,引申出对日本特有的企业内社会的关注。
第二篇组织管理部分。第9章组织与个人、经营管理的利器中,作者指出,人们在组织中的活动和行为主要包括工作、学习、决策和内在动力四种。这四者的总和就是人们活动的总和。企业经营管理就是为了统御这一总和,而目标、信息、思维模式和情绪是影响个人决策和内在动力的因素。这就等于将认知心理学、动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作者指出,统御组织的三种经营管理利器是战略、经营系统、理念与人,为组织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影响员工行为提供了指引。第10章组织结构中,对设计组织结构时的基本考量因素信息整合、矛盾冲突的显现与解决、人才的匹配度和人际关系效应的发掘,可视为对经典权变理论的重要拓展。第11章激励机制中,在确定激励的基准:如何衡量贡献度部分,作者指出,一般而言,企业会将个人对企业经济收益的直接贡献度业绩作为......主要指标。但由于许多个人对组织的贡献度无法用直接业绩测量,还需关注其他两方面的内容,即第一,个人对积累组织资产存量方面的贡献,如对技术积累的贡献度,对提高企业信用、提升企业形象的贡献度等,第二,个人对营造和谐职场氛围的贡献度。这一论断解开了当前对员工绩效评价的迷惑。同时,作者指出了有效的激励组合具备的特征,第一是对物质激励的依赖度不高,第二是分散,不要集中于 少数几个特定的人身上,而且要使不同类型的人获得不同形式的激励,第三是要限定团队所获激励的大小。以上观点无疑对中国企业摆脱目前的激励困境有重要启发。另外,作者指出,在设计激励系统时要考虑四组基本因素的平衡:鲜活的人与腐烂的人,竞争与合作,风险与努力,过去与未来。这既符合管理逻辑,又鲜活形象。第12章计划和控制:过程与系统中,作者指出,计划控制系统在制度理性基础上,还为组织成员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相互影响的机会横向评价的机会。这一见解令人耳目一新。第13章经营理念和组织文化中,作者借用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认为从抽象层面看,组织文化是由组织价值观与组织范式所组成,两者互相支撑,相辅相成。这一表述体现出作者对组织文化本质的洞察力。第14章领导力中,在对关于领导风格的普遍主义论和权变主义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领导哲学的必要性,即卓越的领导者能够从对原理、哲学的执着中思考出能创造性地解决原理 、原则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解决方式。而且不同于一般的领导理论,他们特别提到了副手的重要作用,即从异质组合角度弥补领导者的不足,做好辅助、敢于谏言和发挥杠杆职能,拓展了对领导力的理解。第15章人员的配置、培养、选拔中,作者指出,人事选择面对几种深刻的矛盾,如效率、培养、非正式群体的困境核心员工管理的困境零和博弈的困境选拔精英的困境,从而使我们感受到,人事安排不仅仅是效率合理那样简单,而是要在多重矛盾中寻求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平衡。
第三篇矛盾与发展的管理。这一部分整体上都是以往管理学教科书很少涉及的领域,尤显其独创性。第16章矛盾、学习、内在动力的动态平衡中,作者指出组织往往都套着惯性的枷锁,它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惯性枷锁大致可分为系统枷锁和人员枷锁,前者指的是企业工作和组织架构等系统结构上套着的枷锁,后者指的是组织成员的思维方式和感情上套着的枷锁。而动态的组织学习是突破这些枷锁的有效途径。第17章范式转换的管理中,强调了中层突出团队在范式转换中的重要价值,并指出隔离公司内的杂音和在组织内纳入足够多的异质性成分是推动范式转换的前提条件。第18章企业成长的双刃剑中,视角独特地指出了失败的效用和边缘的创造性的价值,既使我们脑洞大开,又的确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第19章场的管理中,借用物理学场的概念,分析了组织在多重场的作用下其秩序与能量产生的机制,既不失科学的严谨,又让我们体会到日本独特的暗默知的神韵。
第四篇企业与经营者。第20章企业与经营者的职责中,从企业是一个生命体的角度,论述了经营者需担负的四种角色,即纠纷调解人统领人战略家和传道师,并指出经营者为此应具备宏观的思维框架和哲学逻辑,在其世界观维度上,能够冷静地看待自己企业存在与发展的价值意义;在组织观维度上,能对团队的机理与力学有深刻的理解。第21章公司治理中,作者提出的企业主权人与公司管治的参与以及主权获得认可的三大理论,即经济合理性制度有效性社会亲和力等,无不闪烁着独 到而智慧的光芒。
根据以上对这本书的理解,我可以肯定地说,管理类教科书何其多矣,但这一本一定是对我们启发最大的一本。
最后,书中序言的致谢中提到了我当年在一桥大学商学研究科的同窗天野伦文,这令我感慨万千。天野博士高我一届,是伊丹先生的学生,曾在伯克利进修一年,专攻国际经营,其博士学位论文得到极高评价,为商学研究科多年所少见。他毕业后先后任教于日本东洋大学、法政大学,成果丰富,业绩突出,最后就任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副教授,成为其教授会中最年轻的成员。但不幸于2012年因突发脑溢血猝然病逝,年仅38岁。天野并非我的朋友,我二人性情不同,研究方式迥异,彼此交流不多,甚至可以说有些冷淡。但我会敬重他、怀念他、感谢他,因为他是我的好对手。每当我看到他多次去索尼、松下、日立、夏普、三洋访谈,渐渐积累起两抽屉的磁带录音,深夜戴着耳机,逐字逐句核对录入的时候;每当我看到他飞快地敲击键盘,形成一张张庞大的数据图表的时候,我就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我无法懈怠。所以我三年能够攻下博士学位,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我有一个好对手。回顾天野短暂的一生,恐怕与他执着于追求学术卓越而过度透支有很大关系。就如同日本人所崇尚的樱花,花期极短,但盛开绚烂。
谈起天野,我自然想起另一位英年早逝的日本学者桥本寿朗先生19462002。我曾参加过他逝世后的追思会。我在翻译他的论文市场的无知、企业家活动与能动的适应最后,加了一段感言:桥本寿朗先生是日本著名的经济史、经营史学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致力于学问的钻研,笔耕不辍,著述颇丰。长期对学问的不懈追求和超越自我的巨大压力,使他积劳成疾。听说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在与一位中国学者的交流中度过的。在返回研究室的途中,突发脑溢血而猝逝。作为一位学者,达到如此境界,无法不令人感动叹息。这篇论文据我所知是桥本先生最后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从我的感觉来说,它与桥本以往的论著相比,语句可能显得有些散乱,有些论述似欠条理,结尾也不够清晰有力,可能是他在生命之火即将燃尽的时候已无精力细致推敲的缘故。但愿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依稀看到他在灯下倾注生命终端的气力书成一字一句的情景。
天野与桥本无疑都是执着愚直之人,因为他们为了学术甚至透支了自己的生命。我绝对无意让大家去模仿他们。但我想,中国的管理学要真正发展,终是要有一部分人多一点执着,少一点游移;多一分愚直,少一分机巧的。相对于日本的研究氛围和学术高度,中国的管理学界虽然大师林立、名流丛生,课题繁多、成果倍增,但许多恐怕是皇帝的新装。很多研究追逐新奇的理论而远离厚重的经典,刻求工具和技法的机巧而不愿深究概念的是非。问题未明却轻率结论,堆砌信息却未能创造知识。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的管理学,尚在路上
我曾在2010年给学生们的新年寄语中写到:如同产品背后是人品,写出一篇有探索精神的论文既不是为了老师,也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自己。我一直认为好论文最高的境界是要感动自己,而人的 一生也许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只有你在电脑前连续30个小时敲入一个个单词,看到它们变成厚厚一叠文稿后再步行下山时,你才会感到就连北海道的空气都有甜丝丝的味道,而眼前一轮红日正从对面的港湾喷薄而出。只有你在新一年第一天的凌晨四点编好最后一个页码,穿越零下20多度的严寒,步入一家昼夜小餐馆时,你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温暖和解脱。而你们之中总是有些人身处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中,却从来未能看到过真正美丽的景色
但愿伊丹先生和加护野先生这本书,能成为我们步入经营学领域,欣赏到其中美丽景色的一个入口。
南开大学商学院 杨斌
2019春节前夕 于南开园
一、前言
本书最初出版于 1989 年,1993 年首次修订,2003 年再次修订。本书为第三版,其基本框架和初版一致,但是篇章结构及各章内容变动较大。
本次修订距离初版发行已有14年。在这14年间,日本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泡沫经济和90年初的泡沫破裂,而后日本经济开始走向低迷。与此同时,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后,世界进入全球化和美国霸权的时代,而日本的 10 年被笑称为失去的10年,日本经济也在全球化资本主义浪潮中饱受风吹雨打。本书出版前后的时代恰是日本的动荡时期。
但是,本书的初衷并没有因为时代巨变和内容上大刀阔斧的修订而改变,相反,本书与第一版的目的始终如一,我们始终坚持为读者撰写生动的经营学教科书。这一基本理念自始至终没有改变,也不需要改变。确实,经营的表层 是可见的流行趋势,比如,初版付梓之际,正值日本经营论著盛行之时,而到20世纪90年代末,时代的表层潮流发生变化,对日本经营的批评甚嚣尘上,对美国经营的推崇占据主流。但是,经营的深层趋势和本质并没有变化。即使时代变迁,光阴流逝,这些本质依然如初。即使跨越国界,其深层的经济逻辑依然相同。
从笔者的视角看,本书是对经营学深层趋势的系统描绘。这10年对笔者而言也弥足珍贵,因为这也是笔者为了更好地捕捉深层本质而与变动现实博弈的10年。博弈的内容也会在本书各章节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
所谓生动的经营学教科书究竟是什么样的?
首先,书的内容应该是生动的,即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现实中的经营。即使有些用语是比较抽象的,也需要通过现实感的描述表达出来,否则就失去了生动鲜明的要素。同时,生动还意味着书的内容表现出经营的动态,传达经营在变动的动态发展特质。笔者潜心捕捉经营的动态变化,希望本书给读者带来鲜明生动的感觉。
其次,作为教科书,有必要系统阐释知识内容和逻辑思维,使广大读者便于系统理解本书的内容。如果只是罗列现实经营变动中的某些断章残页,根本不可能成为理论贯通的教科书。经营的基本逻辑或 许没有变化,但是笔者也未必完全知晓这一逻辑。笔者也需要在前人的实践和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明新的思维和逻辑。正是出于对新的思维和逻辑的探索,笔者再三修订,以飨读者。
写作初版时,笔者在两个方面颇费苦心。一是构筑整体系统,二是让各章节内容生动、合乎逻辑。
可以说,在经营学领域中,目前还不存在被广泛接受的逻辑系统。因此,笔者更需要思考如何编著经营学的教科书。并不是为了让内容更加简单易读才系统化考量这一框架,而是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思考系统构造本身,回答何为经营学的问题。
本书把经营分为环境管理、组织管理以及矛盾与发展的管理三部分。经营是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工作,包括管理组织所在的(市场)环境(并非被动应对环境)及组织内部的人的集合。
不仅如此,环境管理也有各种方式,很多可能是相互矛盾的。组织管理同样会出现各种矛盾。其实,环境管理和组织管理对企业的要求常常相互矛盾,经营者和管理者常常处于两者的矛盾之间,左右为难。这也说明经营的本质在于管理各种矛盾。正是矛盾的管理带来发展。矛盾不正是发展能量的源泉吗?
笔者在编写初版时,按照框架深入思索、细致分析,方才写出自己认可的内容。从生动鲜明的要求而言,传统的理论书籍并没有描写矛盾和发展的关系,即使有也为数极少。因此,一般教科书可能缺乏趣味。此外,经营者的故事有些虽然是真实的,但也是矛盾和发展并存,如果只是片段摘录,或只强调矛盾和发展的部分,即使描述很生动,读者也难以系统地理解内容,并掌握理论。
第三版的主要修订内容
第二版的修订可以说是微调,而第三版则在内容上进行了大幅调整。本次修订沿袭环境、组织、矛盾与发展的基本框架,在原框架的基础上,重点修订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日本企业和经营相关的内容。这一内容在第一版、第二版独立为第四篇,但是在第三版即本书中,笔者将其穿插到第三篇的各个章节中。编著初版书稿时,鉴于初版发行的时代背景,笔者认为有必要系统完整地叙述日本企业和经营。但是,时至今日,这些已是常识,无须专门统一说明,于是将其嵌入各个章节中,便于读者更清晰地理解。
二是第一篇至第三篇的说明更加详细,分章节阐述,并另开新章,探讨新主题。特别是第一篇的变化很大,战略相关的内容基本上都分割出新的章节。
此外,新加入企业结构的重组、资本结构和雇佣结构的管理等章节。第二篇的章节框架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各章的说明已全面重写,以便读者理解。第三篇也秉承同样的修订理念,新加入场的管理一章。
三是重新调整第四篇的内容经营者的作用及企业治理。时代在变化,经营者的作用也与以前大不相同。企业治理把检验经营者看作更大的课题,这也是时下的热门话题。第四篇部分内容与前两版一样,在结构上独立成第四部分。因为其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 新开一篇详细介绍。
经营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其实是一种视角,这一视角不局限于第四篇,而是贯彻全书。本书是为经营者、管理者书写的经营学。一些实业家曾对前两版做出如下评价:此书与其说是经营学,不如说是在探讨经营的本质。正是对这一视角的坚持使笔者决定修订此前版本,终成本书(第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