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l 传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正统学脉 l 师从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章太炎、黄侃、林景伊,三代单传
l 据在大学讲授文字学、声韵学四十多年教学心得及先师林景伊授课材料 精心编著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中国汉字的初造讲起,介绍汉字的三要素:形、音、意,总结了汉字的完整性、统觉性、稳定性、艺术性等特性,对汉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正例及其变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六书介绍了声韵学的基本知识。通过此书,可使爱好文字学的读者对汉字有基本的认识。
|
關於作者: |
刘克雄,1938 年出生于福建永春,号铁芦,为章太炎先生三传弟子,精研广韵、说文。传章(章太炎)黄(黄季刚)声韵之绝学,致力于传统文化之传承推广,《汉字入门》的视频,深入浅出,对文字的形音义详加剖析,为广大读者指引正确学习汉字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门径,并在许多国家掀起一股学习汉字的热潮。曾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讲授文字学、声韵学、国学导读、中国文学史、历代诗文选等课程。着有《先秦诸子引诗考》《广韵韵类考正》《据先秦诸子引诗论马迁孔子删诗之说》。治学之余复精研诗画,画源出石涛,兼融各家,集学者、诗人、画家于一身。
|
目錄:
|
前言/一
绪论/三
六书及举例/一七
象形/一七
象形例字目録/一九
象形正例举例/二一
象形变例举例/一三二
指事/一六三
指事例字目録/一六五
指事正例举例/一六六
指事变例举例/二一八
附:象形与指事的区分/二三九
会意/二四一
会意例字目録/二四四
会意正例举例/二四五
会意变例举例/三四四
形声/三七四
形声正例举例/三七八
形声变例举例/三八三
形声多兼会意目録/三八四
形声多兼会意举例/三八六
附注/四〇五
转注/四〇七
假借/四二五
声韵略说/四三五
第一节 声韵音的名称:季刚先生《声韵通例》说/四三五
第二节 反切/四三六
第三节 声/四三七
第四节 古韵的研究/四四五
第五节 几个名称的解释四四七
附録一:季刚先生二十一条例例字/四四九
附録二:《说文解字》五四〇部首标音/四六一
附録三:蜂腰继絶传薪火
怀念我的恩师林景伊(尹)先生/四九〇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一、中华五千年文化,靠文字的记载,才能够一脉相传。要承传我们的传统文化,必须正确认识文字,而后才能正确解读经典。
二、汉字现在发展到五万多个字,乍看似乎是一个庞大可畏的数目,不过据章太炎先生统计,最早的初文,只不到五百字,只要认识这四百多的初文,学会用这些初文,了解它们是怎样两两组合成会意、形声的,就能提纲契领,不难认识所有的文字了。
三、四十多年前,我曾在东吴大学,讲授文字学、声韵学,三年前应国际儒联副会长叶向真女士之邀,为中华孔子协会创办的北京国学师资培训班讲授文字学,对如何引导学生们欣然地学习汉字,略具心得。
四、市面上我找不到一本适合初学,又正确无误的文字学教材,本书是据我原先的讲稿,及先师林景伊(尹)先生授课时的笔记,以及景伊师编着的《中国文字学概说》等材料,费时数年编成的入门教材,献给正在学习和发心承传传统文化的老师、同学以及爱好文字学的朋友们,希望借这本书,对汉字能有基本的认识,然后能够更进一步研治《说文》,渐渐地深入传统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