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改革进程中,中国的金融体系呈现出规模大、管制多、监管弱的典型特征。以国有银行主导而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金融体系中,利率干预、信贷配给、资本项目管制等措施,扭曲了资源配置,导致金融资源向国有企业过度供给而对效率相对较高的民营部门有效供给不足。金融管制尽管在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增长,长期来看却制约着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损害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管制的成本已显著增加,且日益成为国内经济金融不稳定的根源。因此,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和开放,尽快消除扭曲性的金融抑制政策,增加金融有效供给,已成为当前金融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
關於作者: |
王勋,河北邢台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金融改革与国际金融。曾任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后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从事调研工作,2016年11月加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以及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China Economic Review, Growth and Change等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师从黄益平教授,2011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