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NT$
440.0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NT$
36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NT$
275.0
《
皇家宫廷中的保健秘方 中小学课外阅读
》
售價:NT$
290.0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NT$
395.0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NT$
475.0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NT$
44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探讨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城市建设与工业布局的变迁,从卫星城和工业化角度论述了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社会生活、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关系。书中使用了大量一手档案和资料,难得一见,想要了解相关内容,非常值得阅读。
|
關於作者: |
忻平,曾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协作组组长等。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上海史、中共党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著有《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与上海社会生活(1927-1937)》《1937:深重的灾难与历史的转折》《全息史观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等。
|
目錄:
|
前言1 第一章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工业布局1
第一节城市规划与工业布局2
一、 城市起源及其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2
二、 工业布局的战略意义和影响因素10
第二节从重工业优先到新型城镇化
中国城市建设的历史进程14
一、 城市建设的恢复和初创期1949195716
二、 19581977:城市建设动荡和停滞期22
三、 19781991:城市建设复苏和探索期25
四、 19922007:城市建设改革和加速期29
五、 2008至今:城市建设转型发展期31
第三节中国城市建设的特点和经验34
一、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演进逻辑35
二、 中国城市建设的特点36
三、 中国城市发展的经验总结40
第二章从卫星城到新城:上海城市建设与工业布局变迁43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功能转变与工业布局1949195543
一、 1949年之前上海地区的工业基础及其布局规划43
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工业经济的恢复与城市定位的转变1949195249
三、 一五计划时期上海工业经济的发展与布局规划1953195553
第二节卫星城:城市发展的新方向1956197756
一、 1956年:上海城市发展的转机与城市规划的调整57
二、 卫星城战略的形成61
三、 卫星城模式的延续69
第三节从卫星城到新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建设与工业布局研究1978200071
一、 改革开放与城市规划重启71
二、 卫星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结构的逐步调整73
三、 20世纪90年代上海工业转型和新城建设需求77
第四节工业新布局与生态城市:新世纪的上海2001201982
一、 上海功能与定位的变化82
二、 上海工业新布局90
三、 生态城市建设96
第三章卫星城与上海工业发展99第一节重化工基地的建立:闵行、吴泾卫星城99
一、 闵行、吴泾卫星城的建设过程及阶段特征100
二、 闵行、吴泾卫星城兴起的条件要素109
三、 闵行、吴泾卫星城建设成效113
第二节科学事业的飞跃:嘉定科学城建设121
一、 嘉定科学城的建设过程及阶段特征122
二、 时代与政策:嘉定科学城建设的条件要素131
三、 全民建设与空间改造:社会主义新城镇的诞生134
第三节方兴未艾的国际汽车城:安亭卫星城143
一、 安亭卫星城的发展过程143
二、 安亭卫星城的发展特征148
三、 安亭卫星城的发展动因152
四、 安亭卫星城的建设意义155
第四节日新月异的轻工业城:松江卫星城157
一、 松江卫星城的建设过程及阶段特征158
二、 兴起的条件和要素170
三、 一城九镇的新面貌174
第五节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金山卫星城181
一、 金山石化建设的阶段181
二、 解决人民吃穿问题与金山石化建设189
三、 金山卫星城建设的成效分析193
第六节钢铁铸宝山:吴淞卫星城206
一、 吴淞卫星城的建设过程及阶段特征207
二、 吴淞卫星城建设动因探析214
三、 走出一条产城融合之路220
第四章上海卫星城的建设探索与重工业发展229第一节征地与重工业建设229
一、 上海卫星城建设征地概况230
二、 土地征用的补偿与安置232
三、 工业征地与土地浪费237
第二节闵行四大金刚与上海的重工业建设240
一、 新中国成立后重工业优先战略的确立240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重工业的发展:以机电工业的发展为例245
三、 四大金刚的成就:以万吨水压机为例249
第三节工业三废治理与城市建设255
一、 上海卫星城工业生产与三废污染255
二、 上海卫星城工业三废的治理260
三、 工业三废治理效果及不足270
第五章卫星城建设与社会生活:以闵行为中心275第一节闵行卫星城人口迁移和人口结构275
一、 闵行卫星城工业移民的时代背景与动因276
二、 国家战略下闵行工业人口迁移的历史阶段281
三、 人口迁移与闵行卫星城人口结构286
四、 闵行卫星城工业人口迁移特点和成效294
第二节闵行卫星城春节副食品计划供应19561966年298
一、 上海春节副食品的计划供应299
二、 上海春节副食品计划供应的标准和形式308
三、 闵行卫星城的春节副食品计划供应314
第三节上海闵行卫星城工业职业病防治19581978319
一、 闵行卫星城职业病的成因、类型及危害320
二、 闵行卫星城工业职业病的防治举措328
三、 工业职业病的防治成效及问题338
第六章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浦东的开发开放344第一节浦东开放战略的制定及其实施344
一、 浦东开放战略出台历程345
二、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重点与平台352
三、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特点359
第二节国家战略下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开发与建设365
一、 先行先试: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立366
二、 探索与突破: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阶段371
三、 遍地开花: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成效378
第三节创新发展先行者: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381
一、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立381
二、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发展390
三、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特点399
后记407
|
內容試閱:
|
总序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们国家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所展开的这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当代中国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都是空前的。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从此阔步展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实践。比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在宣传思想、文化文艺、新闻舆论、网络安全、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作出战略部署;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探索特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实施精准扶贫,持续改善民生;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制度治党、管权、用吏;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再次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是产生原创性学术思想的源头活水。原创能力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点、着力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提出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就必须扎根中国大地,以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为研究起点、研究对象,把70年来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成就讲清、经验阐明、逻辑理顺、道理论透,在解读中国实践中孕育学术成长、构建中国理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都要勇于进行学术创造,从自己的学术视角来认识、研究、总结这一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和伟大实践,阐明独到见解、提出独创学说、提升原创能力。
凡学必有史,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提升中国学术的原创能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坚持以史为纲、论从史出,才能厚植学术根基,真正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史为纲。中国的学术必须真正深入到中国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的基本史实,才会具有厚实的根基,才会孕育真正的自信,才会形成真正的中国学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各个学科分类的史学研究,做到以史为据、史由证来,形成一系列专门的史著,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厚重的史学支撑。要坚持论从史出。史实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更是检验学术的标准。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都要努力从扎实的史著出发,从不同的学科视角依据历史史实、遵循学术规律,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提炼出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标识性概念,形成体现中国学术原创能力的论著。
2017年,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办公室、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启动实施了上海市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研究。本系列研究坚持以史为纲史论结合,在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奋斗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基础上,系统研究、辩证揭示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总结经验,前瞻未来,为更好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两年来,承担系列研究任务的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上海多所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辛勤工作,始终坚持以中国实践为基础,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历史研究为支撑,尊重学术规律,弘扬学术精神,追求学术精品,形成了一批既客观准确描述历史,又具有扎实学理基础的学术论著,汇编成这套上海市纪念新中国成立70年研究丛书,呈现了上海社科理论界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应当具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是上海社科理论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
是为序,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徐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