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野圭吾:变身(来一场真正的烧脑 如果移植了别人的脑子,那是否还是我自己)
》
售價:NT$
295.0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750.0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NT$
225.0
《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售價:NT$
240.0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NT$
495.0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NT$
445.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編輯推薦:
① 教学内容与当前国家、社会就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② 突出实用性,强调技能,面向问题,面向应用;
③ 应用性和概念性、知识性内容相结合,且均与时俱进,具有先进性;
④ 知识内容模块化组织,可供不同院校根据专业需求进行选用,具有良好的教学适用性,文理兼顾; ⑤ 在教材的编写风格上,将教材的严肃性和学生的阅读兴趣相结合,让读者能融入案例所设定的人物角色,更容易理解人物角色的工作思路。
內容簡介:
本书以媒介融合传播为整体框架,以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为经,以两者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与影响为纬,在厘清媒介融合传播过程中各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系统分析媒介融合传播语境下的技术、制度、观念、用户、渠道、形式及影响,多侧面进行思考与解读,聚焦媒介融合传播的要素、流程、方式的新变化、新特点、新机制,呈现新型媒介化社会传播观念的变革与重构,旨在更好地为媒介融合传播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满足人们对媒介融合发展的理解与需求。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媒介融合与新型媒体化社会、报纸媒体融合传播、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传播、网络媒体融合传播、移动媒体融合传播、媒介规制融合、媒介融合文化传播和智能媒体融合传播。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新闻学、传播学、媒介社会学等有关专业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人士参考。
關於作者:
司峥鸣,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访问学者。近年来一直从事新媒体形态传播与媒介文化教育的研究工作。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完成国际、国家、省部级、校级课题10项;作为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文化厅、黑龙江省高校学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校人文社科基金等10余项立项支持。获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成果奖(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奖)、黑龙江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奖等5项省级以上奖励。在国内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撰写著作4部。
目錄 :
第1章 媒介融合与新型媒体化社会 1
1.1 媒介融合的内涵与外延 1
1.2 媒介融合的动力 6
1.3 媒介融合的形态 8
1.4 媒介融合传播力 10
1.5 媒介融合的研究议题 11
1.6 媒介融合与新型媒介化社会的发展 12
思考讨论 26
第2章 报纸媒体融合传播 27
2.1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生态的影响 27
2.2 报纸的发展现状 31
2.3 报纸融合的形态 35
2.4 报纸媒体融合的发展实践及趋向 40
思考讨论 52
第3章 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传播 53
3.1 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特点 53
3.2 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形态 54
3.3 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发展实践及趋向 60
思考讨论 67
第4章 网络媒体融合传播 68
4.1 网络传播 68
4.2 网络传播的新图景 69
4.3 网络媒体融合的形态 73
4.4 网络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向 77
思考讨论 87
第5章 移动媒体融合传播 88
5.1 移动传播 88
5.2 移动媒体融合的形态 89
5.3 移动传播的发展实践及趋向 92
思考讨论 96
第6章 媒介规制融合 97
6.1 媒介规制融合的概念 97
6.2 媒介规制融合的发展实践 97
6.3 我国媒介规制融合的发展实践 99
6.4 媒介规制融合的发展问题 100
6.5 媒介规制融合的发展趋向 100
思考讨论 102
第7章 媒介融合文化传播 103
7.1 媒介融合文化的概念 103
7.2 媒介融合文化的生成背景与特征 105
7.3 媒介融合文化的发展趋向 107
思考讨论 118
第8章 智能媒体融合传播 119
8.1 智能传播:媒介融合的必然产物 119
8.2 智能传播的发展现状 121
8.3 智能化新闻生产:智能媒介应用形态 123
8.4 智能传播的发展趋向 129
思考讨论 143
参考文献 144
內容試閱 :
媒介融合是继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之后的又一热点[1]。研究热点必然引发研究难点,媒介融合仍是一个认识不一、含混不清的概念,各种媒介融合实践仍处于不成熟阶段,有关媒介融合的种种论断都未形成科学的理论[2]。应该承认,媒体融合发展到今天,并没有显示其强大优势[3]。在近些年的社会舆论中,媒体融合这个概念往往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同时也给发展策略、行业监管、资本积累、劳动关系、大众文化等带来种种互相制衡的矛盾的影响[4]。基于此现状,结合当前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本书源于传媒业时新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对媒介融合各构成要素加以精分细析、纲目举要,深入浅出、系统讲解媒介融合的相关内容。
本书所引文献以及延伸阅读的资料,源于当前业界专家学者的宏论精思,在此谨向专家学者们致谢!正是这些前沿、厚重、多彩的研究,为当前媒介融合的发展提供了多角度、多方面、全方位的思想、观念、方法,从中可了解媒介融合的动态与难题,引发思考与研究;思考讨论设定所学与所用相结合的目标,对当前媒介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展开思考与讨论,为媒介融合存在的问题、困境、趋势、展望等相关问题提供研究思路。
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媒介融合与新型媒体化社会。包括媒介融合的内涵与外延、媒介融合的动力、媒介融合的形态、媒介融合传播力、媒介融合的研究议题等内容。
第2章报纸媒体融合传播。包括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生态的影响、报纸的发展现状及报纸融合的形态、报纸媒体融合的发展实践及趋向等内容。
第3章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传播。包括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特点、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形态、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发展实践及趋向等内容。
第4章网络媒体融合传播。包括网络传播、网络传播的新图景、网络媒体融合的形态、网络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向等内容。
第5章移动媒体融合传播。包括移动传播、移动媒体融合的形态、移动传播的发展实践及趋向等内容。
第6章媒介规制融合。包括媒介规制融合的概念、媒介规制融合的发展实践、我国媒介规制融合的发展实践、媒介规制融合的发展问题、媒介规制融合的发展趋向等内容。
第7章媒介融合文化传播。包括媒介融合文化的概念、媒介融合文化的生成背景与特征、媒介融合文化的发展趋向等内容。
第8章智能媒体融合传播。包括智能传播(媒介融合的必然产物)、智能传播的发展现状、智能化新闻生产(智能媒介应用形态)、智能传播的发展趋向等内容。
本书编者对于媒介融合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论及的内容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恳请得到多方的批评与指正。
编 者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