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NT$
505.0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NT$
602.0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NT$
500.0
《
危局
》
售價:NT$
383.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NT$
245.0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NT$
352.0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NT$
454.0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NT$
602.0
|
內容簡介: |
这是作者近二十年本职工作之余的自娱之作。
该书包括了亲情友情、民俗风情、过往印迹和拍摄花絮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父母亲的怀念,对兄弟姐妹的深情,对同事朋友的记挂,对家乡故地的眷恋,对自然山川的热爱,对曾经经历的回味,和作者在专业工作中获得的乐趣。
打开此书,看到的是个不一样的作者。
|
關於作者: |
梅玉文,男,河北石家庄人。一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深圳市罗湖区文联专家委员会主任、深圳市戏剧家协会顾问、山西省话剧院客座导演。
在戏剧、电视领域从事编剧导演表演工作50余年,喜写作、爱摄影。入选《中国戏剧家大辞典》,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剧的演绎》。
任编剧、导演的作品曾获得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文化部群星奖、中国社会综合治理好新闻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星光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国家级奖项。编导代表作有:上党梆子《活寡》、话剧《沙枣树》,小品《也想有个家》、《名记》、 《悄悄话》、《老鼠的尾巴》;电视散文《深圳写意》、《遐想潮州菜》、《我们应该选择怎样活着》、《走不出外婆的目光》。
|
內容試閱:
|
深圳是一个神奇的城市。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它是缘于一份国家文件而诞生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在这个世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那么与其相若的城市,或许只有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可比拟。因为,从建城史的角度看,它们都是缘于特定需求而动土新建的重要城市。堪培拉是因为澳洲联邦政府成立后,需要确定一个首都。100多年前,悉尼与墨尔本,这两个南半球的最著名城市,犹如两兄弟争执不下,互不相让,故而澳洲政府只好在两个城市之间,以貌似调停的方式,选择了一个风调雨顺的地方定为首都这便是堪培拉的由来。而40年前的深圳,却肩负着一个踽踽独行的东方大国突破重围、杀出一条血路的重大责任与希望,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它一路披荆斩棘,开拓创新,成为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象征。
深圳特区成立十二年(1992年)那一年,本书作者梅玉文先生从遥远的北方山西太原来到深圳。四年后,我与他在深圳的中心城区罗湖相遇。那一年开始我们同在一幢大楼上班。最初的相识似乎结缘于戏剧。在上下班的大巴上,我们偶尔言及美国戏剧之父奥尼尔。于是,我们仿佛找到了某种共同的语言,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交往。
序谈及戏剧是有来由的,因为,梅玉文先生首先是一位戏剧专业人员。他来深圳之前,是山西省话剧院的导演、话剧团副团长。来了深圳后,他才从事电视方面工作。而我们的交往,则交织着戏剧与电视的沟通与合作。
许多年过去,在深圳,我们在戏剧创作方面偶尔或不断相遇,同时在电视创作方面,又遭逢更多合作。那些浸淫于戏剧艺术与电视艺术的日子,曾经带给我们许多激情与快乐,同时也让我们收获了众多耀眼的成果和骄傲。直到有一天,梅玉文先生如愿在艺术的两条大道电视与戏剧并驾齐驱,左右逢源,踌躇满志,势头正好的时候,我对他说,你拥有如此丰富的艺术生涯与人生经历,从北方到南方,一路风霜和汗水,何不趁空写下一些篇章,将那些过去了的美好日子记录下来呢。
那些日子,亦是我创作完成并出版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谁在黑夜敲打你的窗》之后的那几年。那段时间,仿佛有一种声音,令我经常有意无意会去提醒他、催促他。对于我的建议,他像是为之心动,在几篇摸索性的试笔之后,很快便进入常态,开始了漫长的坚持。忘记说了,梅玉文先生,其实是一位有韧性的人,一如那片养育他的黄土地带给他特有的沉默与坚韧之秉性,一旦出发,便不停步。
这本书中所收录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其中的大多数,应该也是从那时起才开始留下的文字。
梅玉文本质上是一位艺术家。其自演员进入话剧界,演而优则导。在山西,他演出过许多角色,地主恶霸、贩夫走卒、学生农民、干部军人,乃至伟人。他导演的若干作品,有小戏更有大戏,还有电视剧。来深圳之前,便是一位成熟的戏剧家。当他离开他所熟悉的故土太原,来到充满亚热带阳光的南方海滨城市深圳时,他似乎同时也远离了他的话剧事业。可是,那仿佛只是想象中的远离。或许,在他的心里,一再萦绕回响的,依旧是话剧的声音。从我刚认识他起,我们时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即是话剧。他多次提到,在当年的深圳,能遇到可以跟他谈论奥尼尔戏剧的人,真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在那段日子,我与他在戏剧方面也曾有过短暂的交汇。其时,罗湖戏剧小品创作方兴未艾,新作迭出,被中国剧协誉称为戏窝子。在创作氛围的热闹旋涡中,我亦未能免俗,不小心,便让飞溅的浪花淋湿了身。
自然,到后来,我们关注更多的,则是电视艺术及作品。毕竟那是他的主业。1998年后,在21世纪来临的前夜,仿佛是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梅玉文先生恰从电视散文和电视诗歌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他选择拍摄的第一部电视散文片是《情涌大鹏湾》。他与他的同伴们,罗湖电视制作中心的导演吴白桦、制片人禤晓明等,还有其他深圳的电视同仁们,在那些年一起合作,且一发不可收,拍摄和制作了许多精美的电视散文和电视诗歌。众所周知,电视是综合性艺术,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合作。那一部部的短片,从他们生花妙笔的手里拍摄和制作出来,又从央视、广东卫视和深圳电视台的屏幕里,向整个世界一一生动地呈现。一时间,声誉顿然鹊起。其况之盛,虽不能称为独步一时,却在当时的电视诗文界享有影响。那是罗湖电视的黄金时期,也是梅玉文先生在电视领域里一展身手的时期。
在那段时间的前前后后,梅玉文先生仍然割舍不下戏剧。在进入电视创作的过程中,他仍然持续地坚持戏剧创作,坚持抽空写作一个又一个戏剧小品。他创作的戏剧小品,据统计,达二十多个。其中的《我想有个家》《名记》《西边日出》等诸多作品,都曾斩获过全国奖项。
及至耄耋之年,大多数人退休之后选择安享晚年生活,梅玉文先生却迎来生命的第二春。他仍然出任各种电视、戏剧、朗诵、歌舞等文艺活动的评委,仍然参与各种专业的、业余的演出或评审活动。后来更甚,乃至粉墨登场,亲自出演、或执导各种大大小小的舞台作品。这么过了一些年后,他仿佛再次来到一个艺术的发力时期:他所参与演出的活动由文艺演出或小品小戏又变成了大戏,他所导演的作品也变成了独立的话剧作品。他不仅在深圳或广东省内活动,还远涉新疆及山西、云南诸地,参与各种重要戏剧演出活动。这些渐行渐远的足迹,这些渐次做大的项目与演出,既壮声色,又添声誉。至今,我仍然记得,2016年秋天,当我与民间艺术家协会的艺术家远赴新疆喀纳斯采风,他却猫在新疆的五家渠市,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执导话剧《沙枣树》。甫一出手,便获赞誉及奖项。最近,他又在筹划导演《东征!东征!》等数部大型话剧。年愈长,业愈盛。他所焕发的能量,犹如老树新枝,再次绽放成生命的花朵。
或许,在这部散文集中,我们寻找不到这些最近才发生的事件。可是,仍然可以读到他生命中蜿蜒不歇的流向。他替自己的这部散文集起名,称之为《遥远的童话》。在我看来,那或者代表了他对艺术及生活的看法。或许,在他心目中,艺术和生活,永远如童话一般美好。
杨绛先生有一本书叫作《走到人生的边上》。而梅玉文先生这本书,却是写在艺术的边上,写在生活的边上。他自己说,写风俗民情,写亲情友情,写工作(电视与戏剧)的乐趣,写经历与回味这些,无不印证了他写这些文字立于艺术与生活之侧的视角和怀想。
很多年以前,当梅玉文先生出版第一本戏剧专著时,我曾受邀为之作序。此次,他再次嘱我撰序,回望漫漫二十余年时光,我倍感童话并不遥远。是的,或许,童话其实一直就藏在他的心里。
而我,只能将这一篇序文,写在他那厚厚散文的边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