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旅游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当前社会中,经济、政治、技术的不断变革,也使得旅游学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关注与亟待解决。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之前的研究进行修正与补充,注重学科体系建设,采用人本的研究思想,发掘新的研究视角,尤其关注旅游热点问题。 本书共包括导论、旅游史、旅游的特点与分类、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组织和政策法规、旅游的作用和影响十个模块,理论体系比较完善,研究更加深入,符合当前旅游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潮流。本书集时代性、创新性、综合性和学术性于一体。 本书适合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类专业及园林、林业等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作为旅游行业人员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教材。
|
目錄:
|
1绪论1 11旅游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1 111旅游学的学科性质1 112旅游学的学科地位2 12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3 121旅游学的研究对象3 122旅游学的研究任务3 13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与框架4 131旅游学的研究内容4 132旅游学的研究框架6 14旅游学的研究方法6 141综合考察法6 142统计资料分析法6 143旅游图表法7 144抽样调查法7 145模式分析法7 146野外工作法7 15旅游学研究进展8 151国内旅游学研究进展8 152国外旅游学研究进展8 16对未来旅游学研究展望10 思考题11 2旅游史12 21古代的旅行活动12 21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12 21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2 213中世纪旅行活动的发展13 214世界古代旅行的主要形式15 215中国古代旅行及主要形式16 22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诞生20 22117世纪“大旅游”的兴起20 222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推动20 223近代旅游业的诞生21 23现代旅游的大发展23 231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旅游业23 232现代旅游崛起的主要原因24 24发展趋势25 241旅游信息化发展26 242旅游国际化发展26 243旅游可持续发展27 思考题27 3旅游的特点与分类28 31旅游的概念和特点28 311旅游的几种典型定义28 312对旅游定义的归纳分析30 313旅游的特点31 32旅游的基本属性32 32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文明发展的产物32 322旅游活动是人的高层次的审美实践的精神活动32 323旅游活动是综合性的社会活动32 324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34 33旅游的分类34 331按是否跨越国境国界划分34 332按照旅游者出游的目的划分36 333其他分类方法39 34旅游发展的新视点(阅读材料)39 341生态旅游39 342乡村旅游43 思考题45 4旅游者46 41旅游者的概念46 411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定义46 412联合国的定义47 413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国际游客的界定47 414不同国家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48 415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国内游客的界定48 42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49 421可自由支配收入49 422闲暇时间50 423其他客观条件51 43影响旅游者需求的主观因素52 431个人需要与旅游动机52 432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54 44旅游者的类型与特点56 441观光型旅游者57 442娱乐消遣型旅游者57 443文化型旅游者58 444度假保健型旅游者58 445公务型旅游者58 446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59 447宗教朝觐型旅游者59 448购物型旅游者59 思考题60 5旅游资源61 51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点61 511旅游资源的概念61 512旅游资源概念的认识62 513旅游资源的特点63 52旅游资源的分类66 521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66 522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67 53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73 531旅游资源的调查73 532旅游资源的评价77 54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85 541旅游资源开发85 542旅游资源保护87 543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89 思考题90 6旅游产品91 61旅游产品的概念与特点91 611旅游产品的概念91 612旅游产品的特点92 62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93 621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93 622影响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因素94 63旅游产品的构成和分类95 631旅游产品的构成95 632旅游产品的分类97 64旅游产品的开发或规划与组合100 641旅游产品开发或规划的原则101 642旅游产品的开发运作过程103 643旅游产品的组合104 65旅游线路的设计105 651旅游线路的类别105 652旅游产品线路设计的原则108 653旅游线路设计109 66旅游商品109 661旅游商品的定义110 662旅游商品的开发与营销110 思考题112 7旅游业113 71旅游业的概念与构成113 711旅游业的概念113 712旅游业的构成114 72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115 721旅游业的性质115 722旅游业的特点116 73旅游业的影响与作用118 73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18 732旅游业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120 74旅行社121 741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121 742旅行社的定义与经营业务注册121 743旅行社的分类与业务经营内容122 744旅行社的性质与作用123 745旅行社的经营与管理125 75旅游饭店125 751旅游饭店的概念125 752旅游饭店在旅游业中的作用126 753旅游饭店的类型127 754旅游饭店的分级与评定129 755国外饭店形成与发展的四个时期130 756我国饭店业的发展131 76旅游交通132 761交通与旅游交通的定义132 762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133 763旅游交通的特点134 764旅游交通的类型135 77旅游景区(点)137 771旅游景区(点)的定义137 772旅游景区(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138 773旅游景区(点)的类别139 774旅游景区(点)的质量等级与划分141 思考题142 8旅游市场143 81旅游市场概述143 811旅游市场的概念143 812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144 813旅游市场的特征144 814现代旅游发展状况和旅游 市场规模的衡量指标145 82旅游市场细分146 821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146 822旅游市场细分的原则147 823旅游市场细分的标准147 824目标市场选择149 83世界旅游市场149 831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149 832世界六大旅游市场概况149 833主要旅游市场分布150 84中国旅游市场151 841入境旅游市场152 842国内客源市场153 843出境旅游市场154 85旅游市场营销156 851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156 852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和营销调研156 853旅游消费者购买决策157 854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158 思考题159 9旅游组织与政策法规160 91旅游组织概述160 911旅游组织与旅游发展160 912旅游组织类型160 913旅游行政组织161 914旅游行业组织163 92国际旅游组织163 921国际旅游组织概述163 922与中国有关的主要国际旅游组织164 93我国的旅游组织167 931我国旅游行政组织168 932我国旅游行业组织169 94旅游政策法规171 941旅游政策172 942旅游法规173 思考题174 10旅游的作用与影响176 101旅游对经济的影响176 1011旅游对经济的积极影响176 1012旅游对经济的消极影响181 102旅游对社会文化的作用和影响183 1021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183 1022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184 103旅游对环境的影响186 1031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187 1032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188 思考题190 参考文献191
|
內容試閱:
|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旅游业已经取代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工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纵观世界,旅游科学研究方兴未艾,旅游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到2007年底,我国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有770多家,江苏省目前也已有44所高校开办旅游专业。教材是旅游教学的基础。作为旅游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迄今公开出版的《旅游学概论》相关教材和图书已逾70余种。 旅游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的不断变革,也使得旅游学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关注与亟待解决。与旅游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相似,旅游学理论研究发展迅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进步,其理论体系的完善过程也体现了一种动态性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学科的范畴逐渐延伸和扩大,一些新事物正成为当前或未来一个时期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面对新时期旅游学科发展的新特点,旅游学基础理论教材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完善教育课程的内容体系。编写本书的初衷正是试图在传授旅游基本知识的同时,向读者展示最新的现代旅游科学的较完整的框架体系。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和第5章由东南大学周武忠教授和张中波、张乐编写,第2章由南京农业大学刘庆友副教授编写,第3章由南京林业大学郭剑英副教授编写,第4章和第10章由东南大学季玉群副教授编写,第6章和第7章由南京大学任黎秀副教授和陈仓、张烨编写,第8章由南京财经大学丁敏讲师编写,第9章由南京财经大学宋平讲师编写。全书由周武忠教授负责统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10月
|
|